第145章 了结

行在处,“沙沙”的摩擦声持续想起,今日风光正好,秋阳明亮,照耀在刘皇帝、刘旻身上。父子俩,各坐一把交椅,双腿岔开,面前摆着一块磨刀石,正在用心修磨着箭镞。

“干了!加点水!”刘皇帝擦了擦额头细汗,对侍候着喦脱吩咐道。

喦脱赶忙添水,刘皇帝调整一下动作,继续卖力打磨,过了好一会儿,将箭头洗净,露出新容,尖锐锃亮,仿佛闪着寒光,透着杀人猎物之利器的风采。

“这打磨箭镞,既需耐心,也需体力啊!”看着撸起袖子,干劲十足,却显得有些急躁的六子,刘皇帝道:“你别着急,越急,越事倍功半!”

闻言,刘旻停下动作,甩了甩胳膊,重新拿起箭簇,尽量沉下心。见其状,刘皇帝嘴一撇,不由道:“怎么,对我就真没什么话说?”

抬眼,刘旻看着刘皇帝,青葱稚嫩的面孔间,流露出少许的无可适从,略作矜持,答道:“我不知道说什么!”

父子间的疏离感,似乎没有那么轻易就化解了。当然,刘皇帝也能感觉得到,这个儿子虽孤傲内向,却也不是那种木讷之辈,只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敬畏感太足。因此,刘皇帝也不由自省,莫非是自己威势太足了?他如今,可是自诩慈父的......

“你平日里,和嫂嫂是如何交流的?总不至于也没话说吧......”刘皇帝对其回答不满。

刘旻迟疑了下,答道:“只是些家常琐碎!”

“怎么,难道你还认为,让你伴驾,是为了同你这黄口小儿谈论军国大政,黎民安康吗?”刘皇帝顿时笑道。

刘旻微愣,旋即反应过来,冲刘皇帝露出少许笑容,身体下意识地放松不少。

刘皇帝正欲继续开导这个儿子,侍卫来报,太子赶来了。召见,刘旸参拜,刘旻也起身见礼。

虽然是嫡亲的兄弟,但刘旸与刘旻,同样稍显生疏,不过刘旸的态度很和善:“六郎不必多礼!”

“谢殿下!”

刘旸前来,显然是有事通禀,刘皇帝估计也累了,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对刘旻道:“你继续打磨,磨好了箭,晚点我们再去射猎!”

“是!”刘旻当然是遵命。

同刘旸一道回到殿帐内,示意他坐下,刘皇帝问:“何事?”

“今日刑部收到韩庆雄的上奏,言杀人犯法,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求活,愿伏法受刑。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不愿意承担不孝恶名,恳请宽恩,容他为韩武宁侯留下一脉传承后,再行赴死......”刘旸禀道。

“呵呵!”闻之,刘皇帝有那么一些微的诧异,捋须道:“这就是做了第三项选择啊,倒也有些出乎意料!”

“你怎么看?”刘皇帝问刘旸。

刘旸想了想,应道:“您既怜之,可以答允,这也算是法理之内的容情,彰显君父仁慈。只要最终依法处置,旁人也无法非议什么!”

显然,对于此事的一些想法,刘皇帝是同刘旸交流过的,刘旸也多少了解刘皇帝的考虑。

闻之,刘皇帝却道:“我若同意了,倘始终怀不上,留不了种,该当如何,等他半年,一年,还是三年、五年?开了这个口子,若是今后再遇到此等情况,是不是都得照此办理?勋贵罪死,可以此拖延,那于黎庶,又当如何?”

面对刘皇帝这番问话,刘旸沉默了一阵,拱手道:“韩武宁侯终究于国有功,体恤功臣,还是必要!”

深深地看了刘旸一眼,刘皇帝悠悠道:“你是如此态度,大汉的功臣勋贵们只怕都会喜欢你这个太子的!”

闻言,刘旸身体一绷,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刘皇帝,拱手道:“世上无绝对之法,法理尚需辅以情理,此次也是您心慈开恩,属于少数例外,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收回投在刘旸身上的目光,刘皇帝对其发言,没有继续说法,小作思考,问:“对洛阳府判罚,刑部如何批复的?”

刘旸立刻答道:“按国法章程处置,尚需移交大理寺复核!”

刘皇帝想了想,说:“这样,章法流程不妨继续走,韩庆雄的请求也同意,不过,只给其三个月的时间,今岁冬决,延期!

另外,三个月内,如能产生遗腹子,诞男则允其降三等承袭;如诞女,抑或干脆无有所出,那么韩庆雄依法处置,爵位则收回!”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也忍不住诧异了,这样的决定,比起此前的两种选择,不确定性可太大了。就三个月的时间,说不准,韩家唯一的爵位都要丢掉了......

“还有,提前叮嘱好,低调不要声张,并且不要做得太难看了!”刘皇帝又严厉道。

显然,韩家人要是找几十个女子,去监狱给韩庆雄留种,那样的情况,韩庆雄倒可做个风流鬼,刘皇帝这边可就要不爽了。

“是!”当刘皇帝做下决定时,刘旸也没什么反驳的余地。

注意到他思忖的表情,刘皇帝看着他,轻笑道:“知道我为何如此决定吗?就两个字,代价!韩庆雄杀了人,于法于情于理,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我同意法外开恩,他也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就这么简单!”

刘旸仍旧没能领会到位,但也是若有所思,拱手赞了句,陛下英明!

“此事就这样了结了,交付有司处置即可!”刘皇帝冲刘旸扬扬手,说道:“你也不要再把精力投入在上边了,接下来,首要之事,仍在大理战事,你要多关注!”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冬季作战之苦,我是经过数次,从来艰难。虽说大理气候,相较于北方、江南,有其独到之处,但既是冬季,那些高原、湿林、峡谷,就绝对不好应付!

南征,大理的军队从来不是我军最大的敌人,地形气候才是。王全斌在攻羊苴咩城时,不就有大量将士在翻苍山时冻死、摔死吗?虽然如今战况良好,但冬季作战,仍不能放松!”

“是!”听刘皇帝这番话,刘旸郑重地应道。

交待完,刘皇帝又思量了一会儿,抬眼征询刘旸的意见:“赵匡胤主掌兵部已久,待南征结束,也该给他换个位置了,你觉得,更为何职合适?”

闻问,刘旸几乎不加思索,拱手道:“部衙司道委任,还当听从您的看法,儿没有任何意见!”

前者,刘皇帝问起对赵普复出后的安排,刘旸表达了看法。这一回,他选择不发表意见,俯首听命,就如他所言,事关重臣的任命,还得看刘皇帝自己的意思。

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92章 刘铢案第11章 大败蜀军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68章 撤了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141章 雌威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106章 敲打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418章 洗礼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98章 温柔乡第2053章 终章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492章 事发第385 礼宾馆第55章 山上山下第99章 北巡结束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85章 异心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33章 纳了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89章 破财赎罪第59章 明贬实升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9章 王峻归来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052章 回京第28章 澧阳之战第28章 澧阳之战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268章 机遇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39章 连夜南进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497章 重拾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131章 鸣沙匪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119章 难审第1713章 机遇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329章 游市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97章 隰州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04章 楚州第1765章 三郡公第304章 楚州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154章 灭门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9章 王峻归来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