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

丰州,毫无疑问,乃是当下大汉最北端的城邑,天德军的驻所。天德军,是个具备历史底蕴的军号,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是中唐时期北疆的重要军事机构,是维护区域安定的基石。

当然,随着大唐日渐没落,像这种过于僻远的边陲,基本处于被遗忘的状态,直至抛弃。后来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取,为了加强控制,整体东迁,从属于中原的天德军也就沦为历史。

直到刘皇帝北伐,李万超西进,一举夺取旧地,经营了五年后,又复名天德军,既是为纪念前人,也是为激励后人。

辽国势力收缩之后,辽国的天德军也未撤置,复更名为应天军,在前套的夹山之间,有座云内城,便是辽应天军的驻所,屯兵千人,就近监视着丰胜地区汉军的情况与动向。

而大汉在丰州的驻军,早几年,还维持着五千步骑的数量,后来看辽国比较安分,调整戍防之后,逐渐削减到如今的两千卒。当然,虽然只两千卒,为了在此地维持这支边军,朝廷所要耗费的钱粮也是成倍来算的。

丰州城,在河北岸,也是在旧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虽然过去十年了,但发展完全谈不上好,黄土垒成的小城,郭长不过二三里,简陋得紧,人称“土城子”,与大汉其他城池相比,只能算是个栖息地。而行营抵达,人多势众,这座边塞小城,则更显“局促”了。

自重建以来,丰州城大概就没有像如今这样热闹过,被喧闹所包围着。行营之至,最先做的,自然是安营扎寨,随驾将士,对此也多显积极。

御营之中,一队卫士,卖力地从马车上拆卸着营帐等事务,周边都是类似的景象,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

“总算到州城了,这回,能够歇一阵了吧!”其中一名卫士嚷嚷道。

“就这天气,哪里还能继续走!”另外一人,指着头顶略显昏暗的天空。

“可别下雨,不然还有得熬了!”

“最怕莫过于雨雪交加了!”

“这北边的风,当真凛冽,这才初冬,刮脸上,就跟刀子一样!”

“我是在燕山道戍值过的,原以为够冷了,每曾想这边还要厉害!”

“......”

他们这一路走来,也是吃尽了苦头,很多人都在议论,当年九原侯李万超,是怎么那般顺利西进,收复胜丰之地的。当然,气候的差别,还是明显的。

“都给我闭嘴!”议论声中,领头的队长,似乎是听得恼火了,怒视手下这干卫士:“尔等若是想学那些受罚的人一样,也给捆着徒步?”

队长这一发话,霎时间就闭嘴了,不是队长有威势多足,而是“榜样”在前,足够醒目。前几日那些受罚的人,有体弱的直接冻倒了,据说还死了一个。

他们这些人,属于大内侍卫,各方面素质都是极强,却也没有谁想去体验一遭的。他们之中,也不乏出身特殊的,但是在大内侍卫这个本就特殊的群体中,又属寻常了。

“参见将军!”杨延昭带着两名卫士走了过来,似乎在巡视,这队卫士当即放下手中的东西行礼。

杨延昭身上挂着个游击将军的散职,此前在会猎之中也表现出众,得了刘皇帝的犒赏,如今就在御营当值。虽然年轻,但都清楚,出身既好,还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前途无量,这些大内卫士,也不敢无礼。

杨延昭也没有废话,直接吩咐道:“你们一队,暂且放下手中事务,去辎重营那里领五车柴炭!”

“是!”没有任何疑问,队长当即应道。

对于他们的反应,杨延昭心中不免感慨,大内卫士的素质,确实高,难怪有传言说,大汉最精锐的将士,都在大内军中。

吩咐完,杨延昭扭身便走,还要去安排协调饮水的事情。他这个御营军官,可不是站岗侍卫就行了的,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相较之下,只管领军厮杀作战,倒是最简单痛快的事了。

在行营进行安置工程时,刘皇帝则进行着他对丰州的第一次视察,天德军的情况,已然有过了解,天德军使也有过接见。虽然更重视军事,但对于这个边州,同样感兴趣。

“丰州刺史臣冯广,恭迎圣驾!”丰州那看着都可怜的土城垣前,四十多岁的刺史冯广,带着寥寥几名僚属,叩拜于銮驾前。

“平身!”刘皇帝沉稳的声音透过銮驾传出。

“谢陛下!”听着那熟悉的有如九天之上飘来的声音,刺史松了口气,赶忙拜谢。

冯广是见过皇帝的,乃是刘皇帝当年亲自召见的那批知县、县令中的一员,而他则被授丰州刺史之职,一干就是几年了。

在大汉当下的官制,知州与刺史的区别,在于授官方式的不同,知某州,知某县,乃是由中央朝廷委派,授予知某州县事的职权,基本都是朝官外派,属于朝廷的“嫡系”。

而刺史、县令,则是朝官外派之外,其余吏职升迁,包括过去藩镇尚存时,由地方节度、观察、防御等委派的官吏。

知州、知县实际上是一种用官制度,只是刘皇帝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朝廷对地方掌控的一种手段罢了,而在实现这个目的十多年下来,已然逐渐成为了官职的代称。

并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在地方官员之中有条鄙视链,知州鄙视刺史,知县鄙视县令,为何,就因为前者是朝官出身,是天子亲授,代表朝廷,代表皇帝,很多人还有专奏密奏之权。

对于这些现象,刘皇帝心中是有数的,已然有意进一步整改,使知州、刺史职权地位得一统一,也继续减少官制上的混乱。

而丰州刺史冯广呢,就属于“被鄙视者”的崛起。帘幕揭开,刘皇帝裹在厚实的绒袍下,在喦脱的搀扶下,走出车驾。

脚下的土地,冰冷且坚硬。刘皇帝看了看丰州城,又观察了下迎驾的冯广等丰州官吏,完全可以用凄凉寥落来形容。

目光落在躬身垂首的冯广身上,一身旧官袍,鼓鼓囊囊的,里面塞的不知是棉絮还是其他什么保暖的东西。见到他这副形象,刘皇帝便心生好感,第一印象,这是个清官。

“冯广啊,朕记得你!”目光在城郭与官吏身上扫了几圈后,刘皇帝终于叹道:“都说边疆苦寒,朕今日始窥其貌,若非亲眼得见,可能想象,大汉的五品刺史,竟是这等形象。守备北疆的将士戍卒们辛苦,你们这些忠于牧守的官员,同样不容易啊!”

冯广伫立在冷风中,听到刘皇帝这番话,眼眶顿时就红了,拱手再拜:“得陛下此言,臣等再无他想,今生足矣!”

从冯广哽咽的语气中,刘皇帝就能感受到他在丰州任上的辛酸与苦楚。抬眼望着城门上满带风霜的“丰州”二字,刘皇帝叹了口气,说:“带朕进城看看吧!”

“臣失态了!”冯广抹了把眼睛,请罪道。

“罢了!”

冯广又道:“丰州简陋,怠慢圣驾之处,还祈恕罪!”

“丰州之地乃是大汉的国土,丰州之民乃是朕的子民!”刘皇帝正对这简陋的城郭,语气坚定道。

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159章 乱情第78章 沧州府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82章 四件大事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1章 议治湖湘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68章 婚宴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04章 在真定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492章 事发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09章 在长安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69章 祸事了第421章 梁孝王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5章 马楚内乱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466章 亟需改变世宗篇47 封禅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53章 遁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132章 进宫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148章 还京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291章 酬功第16章 异见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35章 杨村第465章 “教匪”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90章 关右节度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5章 恩威齐下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398章 虞美人第17章 附议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2章 河东之患这才是感言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96章 战损与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