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取士不公

登闻鼓响时,刘皇帝才刚睡醒,正在宫人们的伺候下洗漱。从泰山归来,也才两日,大概是封禅之行过于乏累,身心俱疲,刘皇帝近来格外嗜睡, 不到日上三竿,便不知道睁眼。

最初的计划是要直接返回洛阳的,只是銮驾行至开封时,刘皇帝就不走了,一副走不动、不想走的样子,于是顺其自然地,由赵普等大臣提出, 暂于东京休养, 择日再回西京。

然后,刘皇帝安安心心地继续住在崇政殿,随驾的后妃、宫人也一样,至于贵族公卿、文武百官,也各归己家,毕竟大多数人在两京都有宅邸。

而在赵普的率领下,朝廷各部司衙署,也都入驻东京,地方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人员安排好,就能运转起来,这也代表着, 朝廷中心再度从洛阳回到开封了,只是不知,此次要待多久, 但看起来,是不会短的。

被鼓声搅扰了清净,稍微有些烦躁, 但同样也勾起了刘皇帝的兴趣,带着负面情绪的兴趣。概况经宿卫通传,已然了解,徐士廉士子的身份也容易引发猜测,而刘皇帝在第一时间便联想到了今年的春闱。

在刘皇帝封禅泰山之时,大汉新一届的可靠也在有序进行中,而本科主考,便是内阁大学士李昉。

“李昉何在?去把他也叫来!”换了身常服,刘皇帝语气生硬地吩咐道。

不过,喦脱方转身便被叫住,只见刘皇帝眼中疑色深沉,但人却很冷静,说道:“罢了,暂且不急,先见见那高御状的士子!”

“是!”

“臣卢多逊,参见陛下!”卢多逊来得很快,更在徐士廉之前得到召见,只是面对刘皇帝时, 垂首低眉, 面上丝毫不见此前的兴趣盎然。

“卢卿动作很快嘛!不会是为那登闻鼓动吧!”刘皇帝看着卢多逊,淡淡道。

虽然真有点这个意思,但卢多逊可不敢承认,而是恭敬道:“臣此番进宫,本为述报两浙政情民生,听取陛下垂训。”

不置可否,刘皇帝手一伸,一字一顿道:“既如此,先坐!正好,也一道听听情况!”

“是!”刘皇帝的情绪明显不佳,卢多逊也不禁多陪了几分小心。

很快,在侍卫的看押下,大胆登闻的士子徐士廉成功踏足崇政殿,得见天颜。来时,抱着破釜沉舟,无惧无畏,全力一搏的心态,然及至御前,所有的激情澎拜与慷慨豪情,在第一时间就被镇压了。

徐士廉并非彻底的底层出身,家里也是当官,其父曾为山阳令,他自己在参与科考之前,也曾在楚州担任刀笔吏,还是有一定见识的。

但这所谓的见识,到这宫城大殿,到大汉天子面前,或许也只能用浅陋粗薄来形容了。刘皇帝只一个眼神,就让徐士廉有种被看穿的感觉。

竭力地平复下心头的忐忑,徐士廉慌忙拜倒,几乎五体投地,忍不住颤声道:“学生楚州徐士廉,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刘皇帝倒没有可以在这小小的士子面前耍威风,根本没有必要。

“谢陛下!”不过徐士廉并没有敢动,或许于他而言,跪着说话能更利索些。

“抬起头来!”刘皇帝稍一凝眉,轻声道。

徐士廉缓慢地抬起头,不过两眼很规矩,眼睑下垂,只盯着自己的鼻梁,为免冒犯,连余光都不敢往御座上的刘皇帝瞟。

刘皇帝观察着这個大胆的士子,倒是一表人才,见其惶恐,不由淡淡地调侃一番:“你这一通登闻捶鼓,半个皇城都听到了,卫士说你慷慨无惧,定要见朕面陈冤情,如今朕在当面,怎么反倒如此畏缩之态?说说吧,什么样冤屈,值得你如此声张!”

刘皇帝话,似乎有稳定人心之效,听完,徐士廉也终于从紧张的情绪中略作平复。毕竟,早就做过足够的心理建设了,深吸一口气,拱手道:“陛下,学生有一问,朝廷开科取士,为国举贤,是用情还是用才,是取清谈,还是取实效?”

“有事说事,说说你的冤枉!”刘皇帝实则很不喜欢这种问对风格,更喜欢直来直去。徐士廉或许只是想通过这样的问题,定下一个基调,也引起刘皇帝的重视,可惜,用错了对象。

刘皇帝语气中表露的一丝不满,就足以令这小小士子惶恐了。徐士廉表情也不由一窒,再不敢摆什么弯绕,停顿了下,沉声道:“启禀陛下,学生举告知贡举李昉,取士不公,徇于私情!”

此言一出,刘皇帝面色不改,不动分毫,而一旁,卢多逊目光中则满带着好奇,看着徐士廉。

眉毛稍稍一挑,刘皇帝语气平淡道:“徐士廉!朕已命人调查过,据说你是今科的落第士子。既然落第,自有其道理,或许是你才学不著,抑或发挥失常,又或是不符合朝廷取士要求。你若因此而心怀不满,迁怒于主考,怨而上告,朕也是不会听你这怨愤之言,便责处朝廷的大臣!”

怎么也没想到,刘皇帝竟是这样的态度,徐士廉如遭重击,一腔的郁愤积在胸前,几乎能憋出内伤。

“陛下若要维护心腹大臣,而罪待学生,那学生无话可说,甘愿赴刑!”徐士廉一脸惨然地说道。

“放肆!你是在怨愤陛下不公,迁爱徇私吗?”听其言,卢多逊在旁,严厉地斥责道,小心地观察了下刘皇帝的脸色,卢多逊又意味深长地冲徐士廉道:

“徐士廉,陛下素来大公无私,秉执天理。但若仅凭你这一面之词,便要怪罪朝廷大臣、堂堂的内阁大学士,那朝廷的法制体统何在?

你说李大学士取士徇私,有何证据?”

卢多逊的话,似乎点醒了徐士廉一般,徐士廉回过神,赶忙道:“进士武济川,乃是李大学士乡人!”

“呵!”听此言,刘皇帝顿时笑了,兴致顿时大减,语气也变得犀利起来:“这可不是证据!朝廷举贤不避亲,别说只是一乡人,就算是他子嗣,只要身负才具,也当录取?如依你所言,难道朝廷每次开科取士,都不能录取主考同乡吗?”

“陛下,学生绝无此意!只是,那武济川,学生也认识,学士虽则才识短浅,却也自认在其之上!陛下只需翻阅考卷,抑或当堂考校,便可知悉!”徐士廉道。

听其言,刘皇帝心中越发不耐,淡淡一笑:“你倒是自信!”

显然,徐士廉的话,并没有任何说服力,说他自信,也并不是夸奖,在刘皇帝眼中,或许是狂悖无知了。

不过,人既告到自己面前了,总要有个说法。见这年轻人满脸的认真,刘皇帝心里还是多了些疑思。

正自琢磨间,通事来报,宰相赵普来了,显然,这也是闻讯而来的。

召见,赵普入殿,目光只稍微一览,正欲见礼,便听刘皇帝摆手道:“赵卿来得正好!”

指着徐士廉,刘皇帝吩咐道:“这名士子,登闻上告,说主考用情,朝廷取士不公。人已告到朕面前了,就需要有个说法,查他个水落石出,以免天下非议!”

“你抽调一批人,同卢多逊一道,将今科所录进士的考卷、答题,全部检查一遍,重定名次,看看与李昉所录,有多大差异!”刘皇帝吩咐道。

“是!”赵普、卢多逊一齐道。

“还有,传那个武济川!”刘皇帝目光又落到徐士廉身上,轻声道:“你不是说那武济川才不配位吗?朕给你这个机会,让你们当堂比试一番!”

“谢陛下!”徐士廉闻言大喜,用力地一磕,眼里几乎渗出泪花。

见徐士廉这自信激动的模样,哪怕刘皇帝心中再信任李昉,也不由嘀咕,李昉应当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39章 韩常案第61章 晋阳来人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73章 解决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287章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60章 家事、国事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34章 东路军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19章 难审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121章 登乾元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135章 许州兵匪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285章 吃酒烤肉议荆湖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54章 聘纳郭女第229章 血战锦州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14章 外戚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148章 教诲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22章 “郑州站”第58章 回师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40章 惶恐难已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77章 吓人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8章 请愿第133章 纳了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93章 噩耗连连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70章 大礼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13章 晋王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146章 黄羊平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46章 底层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