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取士不公

登闻鼓响时,刘皇帝才刚睡醒,正在宫人们的伺候下洗漱。从泰山归来,也才两日,大概是封禅之行过于乏累,身心俱疲,刘皇帝近来格外嗜睡, 不到日上三竿,便不知道睁眼。

最初的计划是要直接返回洛阳的,只是銮驾行至开封时,刘皇帝就不走了,一副走不动、不想走的样子,于是顺其自然地,由赵普等大臣提出, 暂于东京休养, 择日再回西京。

然后,刘皇帝安安心心地继续住在崇政殿,随驾的后妃、宫人也一样,至于贵族公卿、文武百官,也各归己家,毕竟大多数人在两京都有宅邸。

而在赵普的率领下,朝廷各部司衙署,也都入驻东京,地方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人员安排好,就能运转起来,这也代表着, 朝廷中心再度从洛阳回到开封了,只是不知,此次要待多久, 但看起来,是不会短的。

被鼓声搅扰了清净,稍微有些烦躁, 但同样也勾起了刘皇帝的兴趣,带着负面情绪的兴趣。概况经宿卫通传,已然了解,徐士廉士子的身份也容易引发猜测,而刘皇帝在第一时间便联想到了今年的春闱。

在刘皇帝封禅泰山之时,大汉新一届的可靠也在有序进行中,而本科主考,便是内阁大学士李昉。

“李昉何在?去把他也叫来!”换了身常服,刘皇帝语气生硬地吩咐道。

不过,喦脱方转身便被叫住,只见刘皇帝眼中疑色深沉,但人却很冷静,说道:“罢了,暂且不急,先见见那高御状的士子!”

“是!”

“臣卢多逊,参见陛下!”卢多逊来得很快,更在徐士廉之前得到召见,只是面对刘皇帝时, 垂首低眉, 面上丝毫不见此前的兴趣盎然。

“卢卿动作很快嘛!不会是为那登闻鼓动吧!”刘皇帝看着卢多逊,淡淡道。

虽然真有点这个意思,但卢多逊可不敢承认,而是恭敬道:“臣此番进宫,本为述报两浙政情民生,听取陛下垂训。”

不置可否,刘皇帝手一伸,一字一顿道:“既如此,先坐!正好,也一道听听情况!”

“是!”刘皇帝的情绪明显不佳,卢多逊也不禁多陪了几分小心。

很快,在侍卫的看押下,大胆登闻的士子徐士廉成功踏足崇政殿,得见天颜。来时,抱着破釜沉舟,无惧无畏,全力一搏的心态,然及至御前,所有的激情澎拜与慷慨豪情,在第一时间就被镇压了。

徐士廉并非彻底的底层出身,家里也是当官,其父曾为山阳令,他自己在参与科考之前,也曾在楚州担任刀笔吏,还是有一定见识的。

但这所谓的见识,到这宫城大殿,到大汉天子面前,或许也只能用浅陋粗薄来形容了。刘皇帝只一个眼神,就让徐士廉有种被看穿的感觉。

竭力地平复下心头的忐忑,徐士廉慌忙拜倒,几乎五体投地,忍不住颤声道:“学生楚州徐士廉,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刘皇帝倒没有可以在这小小的士子面前耍威风,根本没有必要。

“谢陛下!”不过徐士廉并没有敢动,或许于他而言,跪着说话能更利索些。

“抬起头来!”刘皇帝稍一凝眉,轻声道。

徐士廉缓慢地抬起头,不过两眼很规矩,眼睑下垂,只盯着自己的鼻梁,为免冒犯,连余光都不敢往御座上的刘皇帝瞟。

刘皇帝观察着这個大胆的士子,倒是一表人才,见其惶恐,不由淡淡地调侃一番:“你这一通登闻捶鼓,半个皇城都听到了,卫士说你慷慨无惧,定要见朕面陈冤情,如今朕在当面,怎么反倒如此畏缩之态?说说吧,什么样冤屈,值得你如此声张!”

刘皇帝话,似乎有稳定人心之效,听完,徐士廉也终于从紧张的情绪中略作平复。毕竟,早就做过足够的心理建设了,深吸一口气,拱手道:“陛下,学生有一问,朝廷开科取士,为国举贤,是用情还是用才,是取清谈,还是取实效?”

“有事说事,说说你的冤枉!”刘皇帝实则很不喜欢这种问对风格,更喜欢直来直去。徐士廉或许只是想通过这样的问题,定下一个基调,也引起刘皇帝的重视,可惜,用错了对象。

刘皇帝语气中表露的一丝不满,就足以令这小小士子惶恐了。徐士廉表情也不由一窒,再不敢摆什么弯绕,停顿了下,沉声道:“启禀陛下,学生举告知贡举李昉,取士不公,徇于私情!”

此言一出,刘皇帝面色不改,不动分毫,而一旁,卢多逊目光中则满带着好奇,看着徐士廉。

眉毛稍稍一挑,刘皇帝语气平淡道:“徐士廉!朕已命人调查过,据说你是今科的落第士子。既然落第,自有其道理,或许是你才学不著,抑或发挥失常,又或是不符合朝廷取士要求。你若因此而心怀不满,迁怒于主考,怨而上告,朕也是不会听你这怨愤之言,便责处朝廷的大臣!”

怎么也没想到,刘皇帝竟是这样的态度,徐士廉如遭重击,一腔的郁愤积在胸前,几乎能憋出内伤。

“陛下若要维护心腹大臣,而罪待学生,那学生无话可说,甘愿赴刑!”徐士廉一脸惨然地说道。

“放肆!你是在怨愤陛下不公,迁爱徇私吗?”听其言,卢多逊在旁,严厉地斥责道,小心地观察了下刘皇帝的脸色,卢多逊又意味深长地冲徐士廉道:

“徐士廉,陛下素来大公无私,秉执天理。但若仅凭你这一面之词,便要怪罪朝廷大臣、堂堂的内阁大学士,那朝廷的法制体统何在?

你说李大学士取士徇私,有何证据?”

卢多逊的话,似乎点醒了徐士廉一般,徐士廉回过神,赶忙道:“进士武济川,乃是李大学士乡人!”

“呵!”听此言,刘皇帝顿时笑了,兴致顿时大减,语气也变得犀利起来:“这可不是证据!朝廷举贤不避亲,别说只是一乡人,就算是他子嗣,只要身负才具,也当录取?如依你所言,难道朝廷每次开科取士,都不能录取主考同乡吗?”

“陛下,学生绝无此意!只是,那武济川,学生也认识,学士虽则才识短浅,却也自认在其之上!陛下只需翻阅考卷,抑或当堂考校,便可知悉!”徐士廉道。

听其言,刘皇帝心中越发不耐,淡淡一笑:“你倒是自信!”

显然,徐士廉的话,并没有任何说服力,说他自信,也并不是夸奖,在刘皇帝眼中,或许是狂悖无知了。

不过,人既告到自己面前了,总要有个说法。见这年轻人满脸的认真,刘皇帝心里还是多了些疑思。

正自琢磨间,通事来报,宰相赵普来了,显然,这也是闻讯而来的。

召见,赵普入殿,目光只稍微一览,正欲见礼,便听刘皇帝摆手道:“赵卿来得正好!”

指着徐士廉,刘皇帝吩咐道:“这名士子,登闻上告,说主考用情,朝廷取士不公。人已告到朕面前了,就需要有个说法,查他个水落石出,以免天下非议!”

“你抽调一批人,同卢多逊一道,将今科所录进士的考卷、答题,全部检查一遍,重定名次,看看与李昉所录,有多大差异!”刘皇帝吩咐道。

“是!”赵普、卢多逊一齐道。

“还有,传那个武济川!”刘皇帝目光又落到徐士廉身上,轻声道:“你不是说那武济川才不配位吗?朕给你这个机会,让你们当堂比试一番!”

“谢陛下!”徐士廉闻言大喜,用力地一磕,眼里几乎渗出泪花。

见徐士廉这自信激动的模样,哪怕刘皇帝心中再信任李昉,也不由嘀咕,李昉应当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62章 祸福之间第304章 楚州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336章 橐相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13章 杨业述职第446章 流光园第81章 两日而克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21章 登乾元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90章 交趾收复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106章 倒赵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47章 视察第187章 琐屑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145章 中秋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46章 粮与钱第121章 登乾元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20章 威临荆南第353章 信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0章 屯务废改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25章 颂公亭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1755章 良平岛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41章 祭关公第216章 马政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54章 聘纳郭女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53章 信使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420章 刘皇帝:皇子欠管教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36章 李业告状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381章 功臣阁第36章 李业告状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164章 监国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15章 襄阳第100章 梁山泺第64章 回鹘汗之死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39章 百年大计第32章 太子的安排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1736章 试炮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