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

开宝十一年的春闱,在大汉历届科考中,都属于极其寻常的一次,与封禅撞期是最主要的一次,哪怕刘皇帝专门留李昉主持,但整体给人的观感,重视程度并不高。

然而正是这么一次寻常至极的科举, 却以一种让人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方式,再度于朝廷内部掀起一场风波。

倘若没有意外,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应当是刘皇帝照例在崇元殿举行一场殿试,从三十名新取进士中点出状元或前三,然后再重启琼林宴。

但这个进程,随着落第士子徐士廉一番胆大妄为的登闻上告,彻底耽搁, 甚至有引发开国以来“科举第一弊案”的嫌疑。

傍晚时分, 东宫之中,正进行着一场家宴,太子刘旸居主座,慕容妃与赵妃陪侍在侧,一片其乐融融之态。

当然,所谓的其乐融融,单指刘旸与其子的互动。太子妃坐在一旁,玉容平静,一副端庄大妇之状,赵妃则面带桃花,眸露秋波,笑吟吟地看着刘旸父子。

不到一岁的娃娃, 稚嫩地不忍稍微用力的触碰,对于自己唯一的子嗣,刘旸也确实喜爱,哪怕只是些模糊的牙牙学语,都引得他开怀, 那纯净的笑容, 几乎能让刘旸兴奋起来。

看着刘旸父子之间的互动,注意到一旁赵妃那得意的温柔,慕容妃哪怕竭力克制着,垂下的眼眸中也不由流露出少许的哀愁与委屈。

没办法,谁叫自己肚子不争气呢?

虽然纳了赵妃,哪怕诞下了一位皇孙,但一直以来,刘旸倒也没有冷落慕容妃,但她心中的惆怅却是与日俱增,直觉太子是离自己越来越远,正在无限靠拢赵氏母子。

巨大的危机感早已笼罩在这同样出身名门的慕容氏心里,甚至于,这太子妃的位置,都有种摇摇欲坠之感。

内阁大学士李昉来访!内侍的通禀,打断了太子妃的自怜自哀,也让刘旸从父子之乐中回过神来。

“这顿饭,我们一家人是吃不了了,你们先退下吧!”刘旸两眼中恍过一抹凝思,将怀中的刘文涣交给赵妃, 说道:“你们先退下吧,让膳房重新备一份!”

“是!”太子一发话,两妃也心知他有正事要谈,自然也不敢多纠缠,恭顺地起身行礼告辞。

“去把李师傅请进堂来!”刘旸则沉吟了一会儿,指着一席还未怎么开动的膳食,吩咐道:“再把碗筷收拾一番,换一副新的餐具!”

没有多久,李昉便显露堂前,脚步沉重,脸上也带着一抹难以化去的凝重。刘旸则亲自迎了上去,拜道:“李师傅!”

“殿下!”见太子仍旧这般亲切的称呼,那嘴角带着的笑容也极具感染力,李昉竟有种受宠若惊之感,赶忙行礼:“冒昧打扰,实属无奈,还望见谅!”

对于此时的李昉而言,太子的这份尊重,也能击穿胸膛,直指人心。能够感受到李昉心绪的不安,刘旸亲自拉住他的手,引其入座:“李师傅这是什么话,先入席,同我一起用膳!”

“谢殿下!”

然而,此时的李昉,又哪里有心思进食,落座之后,也没有平日里的养气风度了,迫不及待地便开口:“殿下!”

“李师傅,不急,先吃点东西!”刘旸止住他。

注视着刘旸那副平静的面孔,淡定的眼神,李昉也不由心定几分,同时,也多了些感慨。当初刘旸少时,他作为太子太傅,是时时教导,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遇事之时,反倒是曾经的学生来教育他了。

君臣师生二人,饮了口茶,用吃了几口菜,李昉也平复地差不多了,方才拱手道:“殿下,今日之事,您也知道了吧!”

“怎能不知!”刘旸表情也凝重了些,说:“这登闻鼓一响,震动半个开封城,午后的士子请命,则震动整個朝廷啊!”

落第士子,登闻告御状,直指今科主考内阁大学士取材不公,对朝廷来说,本就不啻于一道惊雷了。然而,此事消息传开后,事态越发扩大,另外二十多名同样落第的士子,鼓噪齐进,聚集于宫门前,要求还他们一个公道,还是直指今科朝廷取士。

毫无疑问,这已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漩涡,处在漩涡中央的李昉,所承受的压力,那是何等巨大。

对李昉不安的心理,刘旸也多少能理解,问:“李师傅可曾进宫面圣?”

对此,李昉老脸浮现出明显的忧色,道:“殿下,我请求觐见,可是陛下拒见,只让人传话,让臣回府等待!”

刘旸虽然没有直接插手此事,但自事发之后,也一直暗暗关注着,这牵动朝野人心的风波中,作为太子,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我听说了,午后陛下亲自召见那武济川,与上告的徐士廉一并考校策问,结果,武济川应对失措、条理不清,相反,那徐士廉则对答如流、举止从容!虽未有定论,但武济川已与那徐士廉一并被控制起来了!”刘旸又吐露出一则更加不利于李昉的消息。

“这!”李昉愁容更深了,焦虑之情,也溢于言表。

沉吟几许,刘旸抬首,一脸肃重地看着李昉,斟酌了下言辞,认真道:“按说以李师傅的品行与操守,我不该有此一问。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李师傅与武济川之间,是否毫无瓜葛?”

听刘旸酝酿出这么一句问话,李昉呆了一下,但见太子那平静的眼神,顿时起身,躬身一拜:“殿下,臣与那武济川之间,从无往来,甚至直到取定人选之后,方才知晓此人!”

李昉语气坚决,刘旸与他对视了会儿,神情缓和下来,示意他坐下,琢磨了下,道:“会不会是取士的僚属,暗怀心思,存私录取?”

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但对李昉,仍旧不那么友好。如果是,那么作为主考的李昉,也应担负其责,至少有个督下不严,也代表着朝廷取士,当真存在问题,否则岂有这暗中操作的结果。

李昉迟疑了下,郑重地说道:“殿下,臣可以保证,考试的一切流程,都是依照朝廷制度施行,下面的僚属,不论监考官还是阅卷官,都无徇私授受的可能!”

见李昉说得肯定,刘旸眉头终于凝结起来,轻声道:“那问题又出在何处?”

“所录进士的考卷,李师傅都仔细审阅过吗?”刘旸道。

“臣都一一确认过!武济川的答题,文才出众,既有条理,且切中要害,以臣所见,足以取为进士!”李昉面露苦恼:“只是未尝料到,只因为与臣同乡,竟招至这样的攻讦!”

“我相信李师傅!”考虑了一会儿,刘旸说出这么一句话。

“谢殿下!”听到这么一句话,李昉都快哭出来了,起身感激涕零地道。

“只是!”刘旸话里也带着转折,道:“事情已然闹到御前,事态也越发扩大,轰动朝野,然如何定论,还需等待调查结果!其中出了什么问题,也必须调查清楚!”

“李师傅持身以正,则无惧这些流言与攻讦!”刘旸尽力地安抚着李昉。

闻言,李昉点了点头,但还是不禁叹息道:“事态至此,臣只是担忧会如何收场,士子鼓噪,质疑朝廷不公,臣只怕,只怕......”

刘旸再度抬手,止住李昉,看着他,沉声道:“李师傅!朝廷不会为了一干士子纷扰,就地罪责大臣,也不当如此!公论就是公论,倘若为众情所逼,为了给士子一个交代,安抚众心,便罔顾事实,那朝廷取士之公道,又如何能站住脚!”

“殿下英明!”李昉感动之色愈浓。

听完刘旸这番话,李昉终于确定了,如今的太子殿下,再不是当年那个受他教导的学生了,已然成长为一名足以庇佑羽翼的参天大树。

舆情汹涌,喧嚣纷扰,都难动其心。这份思考,这份气度,正是储君所需要的。

当然,刘旸固然信任李昉的品行与操守,这份信任的背后,除了多年的师生情谊,也有个前提,那就是李昉确如其言,没有在取士罔顾存私。

“陛下既有示谕,李师傅便先回府,此事总会调查清楚,自有公论,也会还你一个清白的!”刘旸又冲李昉道。

李昉见状,终是起身,行礼告退。不过,离开前,又言辞恳切地道:“殿下,臣自认清白,无惧责难,甚至不怕死罪!只是,众毁销骨,若一世清名,毁于此事,臣宁赴死!”

“李师傅言重了!”听他这么说,刘旸起身劝慰道:“且安心,不至于此!”

第3章 取士不公第194章 杨邠案(2)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82章 不手软半岛史话·桓王浅谈两点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1708章 格局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9章 凤翔战况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311章 旧识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270章 立场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347章 谈话第487章 “惊喜”第79章 势孤危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112章 兄弟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76章 大才蒙尘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317章 修法第108 状元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54章 继续忽悠第71章 叛军势蹙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152章 听政3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96章 橐驼儿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0章 收获第236章 母、妻、子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70章 同州之战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93章 班师第42章 岭南在望第99章 北巡结束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33章 捷报第86章 驾临涡口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779章 四王毕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54章 聘纳郭女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7章 西京风波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26章 新政与人事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127章 冬至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