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先安排着

“一派胡言!本相所得,尽是先帝赏赐,与他李氏何干?若觉委屈,怎么不找官家去,敢在坊间传本相的谣言!”闻言,都不用其细讲,苏逢吉便明白是怎么回事。

苏逢吉与李崧之间,还另有一段渊源。当初刘知远入京,封赏有功之臣,便将李崧宅邸赏给了苏逢吉。

苏逢吉也是妙人,不止占李崧东京之宅,还把其西京宅邸并一些产业给一并夺了。并且,在李崧家宅之内,发掘出不少其随契丹北徙之前,埋藏于家宅之内的财物宝器。

李崧南归东京后,自然不敢向权掌中枢,正受宠的苏逢吉讨要。并且,还特意亲自上门,将两京的宅契献上。没曾想,反起了坏效果,惹得苏逢吉不悦。在苏逢吉看来,李崧那就是在提醒他占人家产的事。

此时,再闻李澄言李家人的怨艾之言,苏逢吉更是不满,已阴怀报复之心。

......

已是仲春下旬,气候日渐回暖,中原大地已然重新覆盖上了一层绿意,虽然仍不够浓郁,但总归是希望的气息。

自凤翔战事结束之后,大汉终于平静了下来,方镇消停,民少动乱。对蜀军一场大胜,影响已在悄然之中扩散开来,人心民气这种东西,总在不知觉间,让你感受到它的存在。

整体上,大汉的粮荒仍旧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南唐断了两国市贸,东京尤其缺粮。但是,万物复苏之际,总归强国冬季无所觅食的环境。另外,刘承祐的几道安民诏与积极政策的传递,也给了百姓们一些希望。

如今东京市井间,少不了宣传官家勤政俭约的言论,士民日子若苦,仇恨值都吸引到类似苏逢吉这样奢靡成风的朱门贵族身上了。

天子虽然年轻,但有明君之像,无能鄙薄的是那些大臣。

让刘承祐稍稍安心的是,不似此前,坏消息不断。朝廷中,除了苏逢吉、刘信、史弘肇之类有“底气”的大臣外,奢靡之风实则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遏制,毕竟是皇帝的倡导。

另外,契丹此前虽然蠢蠢欲动,终是按捺住了,让刘承祐与幽州喘了口大气。据闻,是契丹国内有贵族叛乱。至于南边的那些割据势力,眼看着后蜀被暴打后,老实了。

而陆陆续续的,各镇节度,也将本该上缴的一部分去岁秋税,押送至东京。虽然都穷,量不算大,但加起来,也不少了。并且,这是一种信号。

以刘承祐的皇叔,河东节度使刘崇进赋最多。河东毕竟安稳的数年,去岁刘知远进中原,虽然穷尽府库,河东各州为之出尽了血,大量军民外流,但始终在规治之下。

“陛下,这是枢密院拟出,对蜀一战,各军有功将士的奖赏事宜。”垂拱殿中,郭威与魏仁浦联袂觐见,呈给刘承祐:“请陛下御览。”

呈上后,刘承祐展开扫了几眼,便放下,并没有多少犹豫,提笔便做好批示。最主要的,是对王峻等将帅的嘉奖,前番已然下达过了,这只是后续补充。

“西陲已安,凤翔可交由王峻逐步抚定,禁军可还!”刘承祐说道。

王峻直接被拔为凤翔节度使,听刘承祐的意思,是打算将西征的那支禁军召还。

闻言,郭威微讶,瞟了眼刘承祐,但见他面色如常,抬手应道:“是!”

不过,刘承祐显然另有想法,看着郭、魏,征求二人的意见:“朕欲以西征的这支禁军,屯驻与潼关!二位觉得如何?”

郭威与魏仁浦俱是一愣,不过都不是凡人,联想到潼关的地理位置,似乎明白了什么,二人对视了一眼,由魏仁浦开口说道:“潼关当关中、河南、河中三地咽喉,要冲之所,派军驻守,以备不测,臣以为可,并无意见。”

郭威也点头。

以备不测,备何不测,郭威与魏仁浦或多或少都有些数。近来,李守贞虽然安分了许多,但河中的消息仍旧纷传东京,再加平日议政议军,从刘承祐的扣锋中,都能有所察觉。

何况,翻开地图便能发现,潼关距离河中府直线距离不过五十里,倘有事,北渡黄河便可直趋蒲州。用朝发夕至来形容,可能都是慢的。

“西征禁军,尚余多少人?”刘承祐问道。

“据前报,马军亡二百六十七人,伤一百二十六,步军亡八百七十七人,伤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马步军共失踪七十八人。所余将士,除伤重至残者之外,能战者尚余三千二百余人......”如数家珍一般,魏仁浦道出。

“三千余马步军,足用!”对魏仁浦的强记技能,刘承祐已见怪不怪,直接说了句,又忍不住叮嘱道:“对了,亡伤残将士的抚恤,务求丰实,归家到户!”

“是!”

“陛下属意,何人领军镇守潼关?”郭威问。

“杨业如何?”刘承祐毫不犹豫。

见状,二人哪里还不知如何表示,郭威道:“杨业虽然年轻,但智勇双全,凤翔一战,可见其用兵之智,以其统兵,付以大任,臣以为可!”

“臣附议!”

“那就这样,于潼关设潼安军,以杨业为军使兼潼关团练使!一应军需,由西京、陕州、同州、华州,还有河中支应!”刘承祐招来范质,吩咐道:“拟制之时,补一句,让杨业给朕看好风陵津!”

“是!”

风陵津,是黄河南流东折的要津,自此北渡,可直逼蒲州。刘承祐针对的谁,几乎是赤裸裸的了,还让李守贞协调粮秣。

殿中稍微沉默了一下,魏仁浦稍作犹豫地问道:“陛下,如此安排,是否会激怒河中?”

“刺激是一定的!”刘承祐一拂手,袖袍扬起,冷冷地说:“朕容他自主,容他猖狂,但是,此次是朕出招,就看他如何接招!”

“朕倒要看看,李守贞,敢不敢反!”刘承祐的声音回响在殿中,那是种憋了许久的郁气爆发出来的感觉。

事实上,在刘承祐的计划中,等时机成熟,李守贞,不反也得反。

“赵匡赞到哪儿了?”刘承祐突然问。

“据此前陕州赵使君报,其已过石壕镇,估其脚程,此时应该到西京了!”郭威汇报。

凤翔战罢,赵匡赞有“使命”在身,欲北上,顺便率部曲,押送数百蜀军俘虏东来献俘。

“太慢了!”刘承祐想了想,说:“派人传讯赵匡赞,让他火速来京,俘虏另遣人押送!”

“是!”

注意到郭威与魏仁浦疑惑的目光,刘承祐叹了口气,将他收到了密报提了句:“幽州来信,燕王的病,加重了!”

郭、魏二人,立刻便明白了。

“白公就任京兆了吧!”

“已然接管永兴军!”

“古稀之年了,辛苦老臣了......”

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66章 商业互吹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95章 大洗牌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145章 中秋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86章 须发花白第27章 西京风波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38章 赏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106章 敲打第23章 老臣凋零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11章 请教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61章 北使南归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18章 查抄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106章 诱惑第34章 亡国之族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2章 大朝会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56章 是非第98章 温柔乡第295章 难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47章 诱其北上第376章 对策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195章 辽帝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264章 孺魏王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47章 诱其北上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204章 事态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