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赵匡赞北上

接触之后,刘承祐发现,侯益这老儿,真的很聪明。身上没有一般武夫的骄狂,又或许是在刘承祐面前收敛起来了。

还巧言善辩,通敌叛国的重罪,侃谈间,不经意地便被他淡化成,思虑不周的过失,顺便转移的刘承祐的目光,将李守贞拿出来抗伤害。并且,还主动请缨,愿披挂上阵,领军为天子与朝廷征讨不臣,以弥补过错......

欲服软效顺以苟求宽免,思想行为上就做到了极致,从头到尾,侯益姿态放得格外低,低得刘承祐纵使想杀都不好意思杀他了。

更何况,刘承祐还真没有杀他的意思,侯益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否则,任你舌灿莲花,又岂能免罪?一番交谈之后,刘承祐甚至连惩罚的心思都淡了。

像这样一个老油条,识时务,知进退,既善自保,纵使心思有贰,对皇朝的威胁也绝对不大,尤其是在经过此次的教训之后。

不只不杀他,高举轻放,刘承祐还决定宽免抚慰,以其为太子太师、卢国公,留之在东京,以备咨询。

这个老儿真的有几分见识,刘承祐问他朝廷如何平定李守贞,直接进言,河中不叛,朝廷不动,时间在我不在贼,拖得越久,朝廷准备越充分,日后平叛就越轻松,甚至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河中李与此前魏博杜的情况,完全不同。甚至于,朝廷还可将恩制安抚,以迷惑李守贞。

一番论调,深得刘承祐之心,也就没遵从一开始的打算,让他去洛阳养老。

......

开封东北,通往封丘的官道上,一支两百来人的队伍,不疾不徐地,向北驶去。打着旗号,书“赵”字。这是随赵匡赞北上幽州的队伍,至东京后,第一时间便受到了刘承祐的召见,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过后,除依前职外,刘承祐还当廷加封他为太尉,册为燕王世子。这第二日,便放其回北方。

“世子,这汉帝就这般轻易地放我们去幽州了?”赵思绾骑着坐骑,凑到赵匡赞身边,斜了眼随行队伍中的两名礼部官员,低声问道。

“不然呢?”赵匡赞英俊的脸上很平静,淡淡地反问道。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更显俊逸,这个人,比刘承祐还要帅一点。

赵思绾说:“大王拥兵在北,末将原以为,朝廷召您到东京,是想以世子你为质。”

“你这可是小人之心!”赵匡赞瞥着赵思绾,笑骂了一句,随即若有所思地道:“这汉家天子,年纪虽轻,看起来却是个有作为的人物。同以幼龄继位,比起前唐唐愍帝,可要厉害得多了。倘若没有意外,这大汉朝,应该能享有些国祚。”

闻言,赵思绾有些意外,表示怀疑:“这少年天子,当真那么厉害?”

“不厉害,能压制住东京那干旧臣宿将?能以寡军,大破辽帝?”赵匡赞说道。

看向赵思绾脸上那凶恶的刀疤,赵匡赞又道:“你要也要感谢天子仁道,庆幸你的脑袋还在脖子上!”

“什么意思?”赵思绾有些纳闷。

赵匡赞给他解释着:“我也是到觐见完天子之后才听人说道,那王峻上表朝廷,说你赵思绾虽则骁勇,但凶暴残酷,狼戾不仁,不加防备,异日必生祸乱。建议朝廷,把你杀了,以防后患......”

“那贼子王峻,心胸竟然如此狭隘,背后施冷箭,进此谗言,欲暗害于我!”闻言,赵思绾直接爆发出来了,指着西边破口大骂:“异日有机会,某一定宰了他!”

“提醒过你很多次了,你的脾性得收敛!”赵匡赞教训着赵思绾:“那王峻是汉廷重臣,受天子信任,此番又击败蜀军,立了大功。他上报要杀你一个小小的牙将,若不是天子明察秋毫,你以为朝廷会吝惜于用你的头颅去安抚王峻?”

“没有我等拼死冲锋,率下攻破蜀寨,他王峻能建此功勋?没兵败身亡,已算他幸运了!那匹夫,真是小人!”赵思绾还是忍不住骂道。

“不过这天子确实不错,是个明理的人,没受其谗言蛊惑......”说着,赵思绾竟然夸了刘承祐一句。

“不过,等我们回了幽州,燕王自拥一地,就是天子,也无法奈何我们了!”

听其猖狂之言,赵匡赞眉头皱了皱,遥望北方,神思不定。良久,突然说道:“你以为,到了幽州,就自由了吗?幽州现在,就是一个泥潭,形势根本不容乐观。汉帝放我父子在幽燕,就是想以燕人为屏障,为他抵挡契丹人,缓解北部边防的压力!”

赵匡赞的脑子,倒是十分清醒的。

“这一点,末将也知道。天子既需倚仗大王与世子,必不敢有所欺辱压迫。否则,我们大可与契丹人合作。”赵思绾很“聪明”地说道。

赵匡赞暗骂了句鄙夫,斥言道:“你都能想到的,天子和朝廷想不到?”

赵思绾略愣:“怎么回事?”

赵匡赞简单地将自赵延寿密信间,所言“幽州屠胡”与“离间风闻”的的状况解释了一遍。

闻言,赵思绾倒吸了一口凉气,眨着眼睛,感叹着:“我赵某自认凶狠,没想到这天子还要狠,还要毒!这不是逼着燕王与契丹不死不休?”

若不是知道赵思绾的脾性,赵匡赞还真想侮他一番,你也配和汉帝相提并论?

“你以为,天子为何这般干脆地放我北去?”

“不是因为大王思念世子?”赵思绾说出表面上的情况。

赵匡赞则重重地叹了口气:“我父病重了!天子是找不到能顶替我父给他守备幽燕的人,怕我父有个意外,幽燕局面崩溃,为契丹人所趁,坏了他的谋划!”

“否则,以汉天子的城府,会对我如此厚待,直接封我为燕王世子,这般痛快地放我北去?还不是,欲以我继父位,替他守备幽燕。”

“非我自傲。以此时幽州的情况,除了我,再难找出一个人,能在我父病笃的情况下,协调各方,保持局势的稳定......”

听完赵匡赞的描述,赵思绾脑子一时没能转过弯,良久,才叹道:“这汉天子,竟然如此阴险?”

“也不知我父的病情,究竟如何了?”赵匡赞则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之中。

偏头扫了眼行进的队伍,当即吩咐道:“太慢了!传令下去,加快速度,直奔幽州!”

状态不行,这一章,一言难尽......

第46章 粮与钱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1756章 海丰号第1720章 静默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73章 纸上谈兵第186章 赐死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71章 兵临寿春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97章 扩*整顿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349章 边情第164章蜀臣第167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2)第336章 橐相第1676章 惨重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5章 堂议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340章 定论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474章 补漏匠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34章 亡国之族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771章 襄阳王第372章 封王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2章 称帝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296章 缺人了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27章 派系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97章 隰州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38章 任其纷扰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260章 论婿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67章 宿州一线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3章 不宜扩大第13章 考校第218章 走私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811章 归来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80章 过邺都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69章 张彦威之死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36章 奉宸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