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西巡

“只是正常的妊娠反应,胎儿一切正常,娘子不必担忧。”翠芳殿内,老太医操着一口关中口音,恭敬地宽慰着淑妃耿氏。

耿氏玉手轻柔地抚在肚皮上,秀丽面容间散发着一层母性的光辉,闻其言,微微松一口气,说道:“那便好......”

语调中透着说不出的娇柔,神情间,又隐约浮现着一抹焦虑,抑郁。

见状,老太医起身,退后一步,拜道:“老朽再开一副安胎药,娘子只需如常起居胎养即可。”

“有劳胡太医了。”耿氏回过了神,朝老太医露出了浅笑。

“老朽告退。”

“送太医。”耿氏朝一名侍婢吩咐着。

翠芳殿有翠芳园,晚春之风分外和煦,在侍婢的搀扶下,耿氏于园圃小道间散着步。周边一片生机,耿氏面容却始终带着点愁绪。停下于亭间小坐,不由探手摸了摸自己的面颊,发福触感明显。

“哎......”神色愈苦。

耿氏怀胎已有八月了,肚子已是圆滚滚,身体也微胖了一圈,胸脯也明显硕大不少,刘承祐此前感受过,手感更甚从前。可惜,耿氏的心情却是日渐郁郁,不得乐。

说到底,还是自觉被冷落了。要知道,即便当初刘承祐专宠耿氏之时,都没有太多时间与其你侬我侬,更遑论如今娶了皇后,纳了贵妃,再加上她身子不便。

耿氏本是柔柔弱弱的性子,安分体己,但也有些敏感脆弱,虽不与争宠献媚,给刘承祐后宫添乱,却也难免暗自垂怜。

“娘子。”一名内侍自园圃外跑至亭前。

耿氏从怨艾的情绪走出来,看着内侍,轻柔地问道:“御驾出发了?”

内侍点着头,微喘着气:“御驾已过虹桥,向西巡行。”

耿氏略呆了下,方才说道:“皇后与高贵妃果真随驾在侧?”

“是的。”

闻答,耿氏沉默了一下,面容生出些许哀怨之态,眼眶慢慢地红了。

“娘子有孕在身,不便舟车劳顿,官家也是顾惜您的身体。不然,官家一定也会带上娘子的......”见耿氏的戚戚状,旁边一名宫娥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态,不由劝慰道。

“我知道。”耿氏柔柔地应了句,情绪不加好转。

“多嘴!”在边上,一名老妇人朝那宫娥呵斥了一句,随即温声对耿氏道:“娘子不要想太多了,官家国事繁忙,无暇顾及后宫,对皇后与贵妃,也非专宠。您现在怀有身孕,养好身体,为官诞下麟儿,才是最重要的。唔......官家出巡,您或可,去仁明殿陪伴太后,尽孝于前。”

听老妇人这么说,耿氏回过了神,看了看她,脸上的幽怨之意淡去不少。想了想,说道:“我知道了。多谢李婆指点。”

这老妇人,便是此前李氏派在刘承祐身边伺候的老婆子,进东京后,被召还仁明殿,为尚宫。耿氏怀孕后,以其熟悉,又被派遣到耿氏身边,照顾着。

见耿氏有所恢复,李婆微笑以应,心里也微松。她可知道,要是让耿氏一直这么郁郁寡欢的,对腹中龙子可不友好......

......

长处深宫,不知民间情状,刘承祐以此为由,做下“西巡”的决定。此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杨邠为首的朝臣们的反对。刘承祐登基后,杨邠低调了一阵,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刘承祐一心致力于调理国家,阜定民生,又有些抬头,开始与刘承祐“作对”了。

不过,此番大部分朝臣都站在杨邠这一边,他们觉得,国家方定,天子初登宸极,当坐镇东京,以稳天下。又以四境不宁,宇内不安相阻。理由一箩筐,说到底,还是觉得刘承祐这个天子有些不安分。

但是,他们这些理由,反倒是刘承祐西巡的动力。耳闻终究还是有些虚,趁着时局初步安稳,刘承祐决议亲自看看民间的情况。他的意志坚决,朝臣根本拦不住。

宰臣之中,以苏逢吉与冯道随驾,余者仍以杨邠为首,郭威为辅监理国政,龙栖军随行护卫,史宏肇奉诏率人护驾,为行营都部署。

刘承祐注重,御驾西巡,一切从简,并未大张旗鼓,更不欲劳民伤财,除了必要的卤簿仪仗、随侍护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张罗场面的东西。连随行的皇后与高贵妃,也几乎是“拎包”随驾。

虽则西行,但刘承祐也未打算走远,最远便是西京洛阳,着重查看两京之间州县情况。

时下,国家人口稀少,土地荒芜,经济萧条,为政废弛,吏治糜烂。刘承祐此行,主要便是为了体察民情,安抚民心,鼓励生产,发展经济。同时,也显示一下他这个新天子的存在,刷一波眼球。

数千人马,缓缓西行,宽大的车驾上,刘承祐喝着茶,看着书,倒显得挺惬意。只是行进间,不住地晃动,且越发远离东京,晃得越厉害,哪怕御驾是经过“减震”措施的,也有些难受。

掀开车帘,朝外边瞧了瞧,路很烂,坑坑洼洼,俨然多年未加休整。

“得修路!一定得修路!”颠簸间,刘承祐严肃地下着决心。

不过,很快脸上又浮现出些许无奈,以如今的国情,心有余而力不足,百姓吃穿都是问题,哪来的人力、物力搞“基建”。

已入暮春时节,西行路上,沿途平原上,已能见到一些垦种过的土地,以麦、稻为主,绿意并不算浓郁,但刘承祐见之则喜。别的地方不好说,但近畿之地的农事,显然是没有废弛的。

出开封后,刘承祐的第一道命令便是,严禁践踏田亩,毁坏稼苗,有违者,无论何人,斩首。

然后,几乎是打刘承祐的脸,禁令下达后不久,史宏肇麾下几名骑士因马惊蹿入民田,为行营都虞侯马全义所执。史宏肇还欲维护,那几人是他的心腹,闹到刘承祐这边。不罚或者轻罚,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刘承祐这天子的威信何在?

结果自然是注定了的,几个人,全部斩杀,传首行营,以儆效尤。不止如此,那几匹马,都是好马,一道儿被杀,以表天子重视农事,维护苗圃的决心。

这下,行营随众,上至大臣将校,下至士卒马夫,全数警醒,皇帝的诏令,不是闹着玩的,是真要杀头的,连史都指挥使都保不住的。对于刘承祐杀他属下的事,史宏肇很生气,私下里口出怨言,基本都在最快的时间内,传到了刘承祐的耳朵里。

“官家,中牟县到了!”

只在御驾上小憩了一会儿,醒过来时,太阳正西斜。中牟县属开封府管辖,于东京而言可谓近在咫尺,直线距离不足六十里。

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65章 “教匪”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5章 荆南来使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122章 睡仙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1752章 放手第31章 进军令第6章 进士楼第89章 破财赎罪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268章 西县第157章 刘老四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32章 郭氏之虑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144章 堂审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771章 襄阳王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117章 机会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30章 湖湘之治第86章 发落南臣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30章 “宽刑简政”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736章 试炮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297章 新山阳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54章 继续忽悠第45章 靖江军第474章 补漏匠第93章 升迁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374章 善待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286章 宗室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18章 侯益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15章 冬月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8章 皇子戍边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58章 回师第175章 军略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30章 收获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34章 苦难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67章弹冠相庆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309章 衡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