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紧锣密鼓

“在场诸位,都是李某臂膀,推心置腹。汉天子年少无知,坐困愁国,必不能守江山,此诚我辈用武奋举之时。本帅观当今天下局势,天时人事皆合于河中,欲起兵问鼎江山,逐鹿中原,诸位可愿随我,共创功业?”兴致一起,李守贞立身扬手,情绪激越道。

“愿随节帅!”这种情况下,哪有人会扫兴,一干人起身,齐刷刷地回应道。

李守贞神情雀跃,口呼大善。

“崇训,向诸位通报一下,这几个月来我们所做的准备!”笑容一敛,李守贞朝李崇训吩咐道。

闻言,塌着一张脸的李崇训立刻来了精神,作为“绿主”,在李守贞的造反事业中,李崇训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卖力地为其父张罗。

在堂间,踱了几步,装模作样一番,方才拱手道:“诸位,为谋大业,这段时间以来,父帅遣使多方联络盟友,而今业已有结果。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已然答应,一旦河中举兵,必率夏绥之军南下。大河西岸,匡国军节度使薛怀让,去岁为汉天子所辱,深恨之,时怀忧恐,也欲同我们一并起事。”

“华州侯章,收河中厚礼,亦有举义之心。另外,塞北的契丹,两川的孟蜀,荆南高氏,南唐李氏,皆修书相邀,得其允诺!”李崇训说得很是兴奋,道:“只待河中大兵起,朝廷便是四面受敌,也是河中成事之机!”

此言落,在场的河中文武,不由互相望了望,或多或少都露出了些轻松之意。毕竟是以一府之地而抗天下之大,虽然十多年前,后唐末帝李从珂就成功过,但情势终究不一样,难免心虚。

纵然几十年来,造反谋叛乃常态,但是造反终究不是件低风险的事。成了固然光宗耀祖,败了也有投降反正的机会,但前提是,能活到最后,尤其是对于中低层将校士卒来讲,哪次不是腥风血雨。

此时听李崇训介绍,原来河中有这么多盟友,信心一下子倍增。

李守贞也顺着其话,伸手握拳,朗声道:“诸位,并非李某不自量力,有彼强援,多方并举,共襄盛事,我等岂有不功成的道理。”

“节帅,起兵进取中原,凭蒲兵的强悍,我等可自为之,何必要引契丹人南下呢?胡人势大,若再让契丹人进了中原,岂非为他人做了嫁衣?”这个时候,一道浑厚的声音响起,似有疑窦。

闻言,李守贞脸色顿时不好看了,但见其人,眉色又转。说话的人名叫王继勋,是河中牙将,长相粗豪,孔武有力,乃李守贞麾下一悍将,军阵之中善使铁鞭、铁槊、铁檛,号“王三铁”。

见是王继勋,李守贞笑眯眯地对其解释道:“契丹人强大,本帅自知。不过,我只是引其为援,以北兵南下牵制朝廷军力罢了。其余势力,亦不过受某利用罢了,待我等兵进东京,灭刘代汉,夺了江山,其后再行对付彼辈!”

“明公豪气干云,可冲斗牛,可震日月啊!”总伦法师又给李守贞鼓劲儿了。

“节帅英明!”王继勋点了点头,拱手请道:“节帅,朝廷驻兵于潼关,显然就是为了防备我们。那小儿杨业,也是越发猖狂,占住风陵南津,近来更是几番越过河防北探。末将愿为节帅,领兵攻打潼关,拿下那杨业小儿的首级!”

听王继勋这么讲,李守贞神情也稍微严肃了些,冷冷道:“潼关当山河要冲,我等若举兵,必当先行拿下此关,切断朝廷与关中的联系,而后寻求东进!王将军放心,届时必以你为先锋!”

“谢节帅!”

“诸位!”李守贞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大事在即,诸位暂归营,秣马厉兵!”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是!”

开完一场动员大会,李守贞独留其子与少数几名于后堂密议。

“说说吧,那些人的最新回复?”李守贞稳稳地坐在帅案后,神情比起此前,稍微收敛些。

“回节帅!”属下判官起身,拱手道:“夏州李使君已明答复,只待河中起兵,同州薛使君,也一样。倒是华州侯章,态度属实暧昧,恐有反复!”

“哼!”李守贞顿时怒道:“候章这鄙夫,贪财忘义,收受本帅那么多礼物,难道还敢爽约不成?”

“父亲这倒不用担心,届时只需将两方来往的书信公告天下,华州不得不就范!”李崇训阴**。

“不错!我的礼物,不是那么好拿的!”李守贞颔首,又问道:“其他地方呢?”

“孟蜀那边,言前番方与朝廷签订合约,不便毁诺,搪塞答复;荆南高氏,本是反复之人,再加前番上书朝廷求告服软,而高从诲身体不豫,恐怕不足借力;南唐方面,与朝廷交恶,也允诺,届时用兵于淮上,共讨中原;至于契丹,道路遥远,使者仍无回返......”

“是这样啊。”李守贞琢磨了下,看向列座的和尚:“大师,你怎么看?”

总伦仍旧一副佛气逼人的模样,打了个佛礼,自信道:“孟蜀、荆南、南唐与朝廷皆有旧怨,只要明公起于河中,拥兵东向,汉廷动摇,彼等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纵使明公不与联络,也会主动扑上来咬上一口。至于北面的契丹,去岁与刘汉更是结下了死仇,而今幽州还在赵氏手中,其又怎会不闻讯而动?”

“大师此言甚是有理!”李守贞哈哈一笑。

“节帅,既谋大事,仍不可不谨慎,朝廷那边对河中,可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啊!”旁边的心腹判官,不由提醒道。

“本帅当然知道!”李守贞冷冷道:“皇帝小儿,以为他准备的那些小动作,我不知道?笑话!”

“他任侯益为开封府尹,恐怕已从那老儿口中得知联络之事。还有那赵修己,枉我此前那般信任他,装病还乡,过了黄河就托庇于潼关,恐怕,早已向朝廷出卖本帅了!”

“朝廷既知我李某心怀大志,仍不敢妄动,还善加安抚,却是为何?他不敢,朝廷不敢逼反河中,李某一反,必然牵动天下。稳了朝廷这么久,而今我蒲军兵精粮足,也该动手了!”

听李守贞这么一说,判官不由感慨道:“原来,万事皆在节帅的掌握之中啊!”

李守贞又得意了。

“现在,只望中原、河北的旱情再严重些,正可由本帅吊民以伐罪,代天而讨无道!”李守贞的语气间,满是幸灾乐祸。

河中的反叛筹备,进展可谓紧锣密鼓,已至箭在弦上的地步。

但所谓,事不密则泄,又或者是太过放飞自我,李守贞显得有些无所顾忌。

东京这边,城垣上空,一团又一团的阴云,凝在上空。积聚,酝酿,翻转,终于,瓢泼大雨,遽然倾泻而下。

殿中,刘承祐正审阅着文书,忽闻其声,神情大振,疾声朝外发问:“下雨了?”

“回官家,下雨了!下雨了!大雨!”内侍匆匆忙地跑进来,身上带着水汽,激动禀道。

刘承祐直接抛下御笔,快步奔出垂拱殿,直至殿前广场,摊手沐雨,一脸陶醉。隆隆雨声之中,刘承祐仿佛能听到,整座东京城,整个中原,乃至整个天下百姓的欢呼之声。

终于特么地下雨了!

于刘承祐而言,另有一层意义。就在上午,他才受制于朝野的舆情压力,亲幸道宫,祭天祈雨。

这才半日过去,全城大澍,这说明什么?一缕神圣的光芒,又将笼罩在刘承祐身上。

当然,刘承祐是有提前咨询过钦天监的官员的,近来当有雨......

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61章 北使南归第1704章 崇政殿内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132章 进宫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380章 投汉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44章 个中弊端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99章 又穷了第178章 祭拜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40章 潞州三杰第196章 杨邠案(4)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1775章 调整第340章 定论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16章 异见第346章 底层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83章 抉择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73章 日常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46章 底层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86章 赐死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18章 诏议国策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75章 按*不动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345章 剥削者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6章 李业告状第11章 大典日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36章 橐相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66章 请辞?不许!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59章 还朝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465章 “教匪”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345章 剥削者第73章 西北隐患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418章 洗礼第137章 整编事第1720章 静默第33章 西巡结束第1790章 忧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