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栾城之战(完)

夏季天亮得早,刚入卯初时分,天就已蒙蒙亮,缕缕晨曦播洒而下,似有消除暴戾,宁神静气的作用。

血腥与杀戮的刺激,能一时蒙蔽人的心志,但终究难以长久,在辽军这个“灯塔”一般的目标退去,疯狂过后,纷乱渐止......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最疲惫的时间,歇斯底里地发泄过后,再刚强的人都得软化,进入贤者模式。

没了黑夜的遮掩,洨水之畔的景象,露出了真容,尸横十数里,血染滩涂,河水为之浸红。刀兵交击的厮杀声已然平息,风声也不再那般猛烈,代之的,是一阵阵凄凉而悲戚的哭声。

死伤的人,太多了。尤其是,那些被掳的晋臣、降卒家属,强征的民壮,这些人的生死安危是最没有保障的......

刘承祐领军,也是到了天亮,才松了口气,不过精神仍旧紧绷着,转移到辽营西北部的一片还算干净的营地中,暂作休整。

一夜爆肝,行军、突袭、战斗下来,早已是身心俱疲,乏累似潮水一般涌了上来,但一点也不敢放松,强行压制着身体本能的困顿,刘承祐巡视抚慰军士,尤其是那些受伤的士卒。

真正被刘承祐集结起来的龙栖军士,只有不到四千人,各军都有,以第一、四两军为主,余者,尽数失陷在乱兵之中。

刘承祐身边,也只有张彦威、马全义、慕容延钊这三名军指挥使以上的龙栖军将还在。张彦威受了伤,疼得龇牙咧嘴的,不过嘴角挂着笑容;马全义也一样,身被好几处创伤,神色倒也还平静;至于慕容延钊,倒没受什么伤,但也是一身狼狈。

天亮后,只有韩通率着一部分追击契丹人的马军归建。龙栖军,基本都打散了。

凝染着血迹的高牙大纛下,刘承祐随意地坐在一面土坡上,问道:“还有多少人没回来?”

“各军各营,半数以上!”简单地点检过后,慕容延钊向刘承祐禀报道,声音低沉:“第一、四军各归两营,二、三军仅归一营,两军指挥使皆未归来,郭将军、向参军没有踪迹,罗将军也无消息,恐怕都陷在乱军之中了。至于伤亡战损,还需查检统计,暂无确数......”

闻言,刘承祐沉默了,望向南面血腥弥漫处,心情很是沉重。都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两军指挥使、郭荣、向训、罗彦瓌,更遑论其他的中下级军官,若是这些人全都身丧乱军之中,那他这龙栖军可就基本废了.....

“让韩通,去栾城征调些民壮,厨役与女妇,取水砍柴,埋锅造饭。继续救治伤员,让将士们休憩片刻,尽快恢复体力,然后给我搜救!”沉吟几许,刘承祐指着南边,严肃地吩咐着。

“是!”

昨夜的大变乱,栾县城中的百姓,也是整夜难眠,忧惧难安。韩通带人去征调民力,很轻松。至于粮食、柴火、甚至酒肉,辽营里多的是,虽然被焚毁不少,但余留下来的,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视线仍旧投在南面,注视着那一大片与朝霞交相辉映的血色,目光一时有些凄迷,刘承祐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耳边隐约又响起了“杀胡虏”、“杀契丹”之类的嘶吼声。

已然疲惫到了极点,精神只稍一放松,刘承祐便有种躺下酣睡一场的冲动,上下眼皮直打架,身体都有些飘。他这既劳心又劳力的,实在有些熬不住,不留力地掐着大腿,用疼痛抑制住那强烈的困倦,刘承祐站了起来。

察觉到刘承祐的状态,仍旧侍卫在侧的李崇矩开口了:“殿下,您先睡一会儿吧。”

直接摇了摇头,他知道,以自己此时的状态,一躺下,不睡个畅快,是不会起身的。摆了摆手,当前走着,说道:“不了,还没到放松的时刻,陪我再去巡察一圈。”

周遭,大量的将士已经躺下了,枕刀而眠,呼噜声,此起彼伏的。

足足两个时辰之后,龙栖军士方才有所恢复,虽然仍旧疲惫不堪,但总归回复了不少精力。用水进食之后,开始散开,打扫起战场。在这段时间内,陆陆续续的,也有其余失陷的士卒,在大小长官的率领下归来。都是百战之士,鲜血染衿袍。

在龙栖军整顿的同时,自杀戮中活下来的燕兵、晋军、还有那些青壮,也都各自聚在一起,相互之间,难免有些戒备。当然,遇到那些还活着的契丹人,都会顺手结果其性命。

对于燕兵,刘承祐直接命令此前在潞州收服的燕人军官,前往联络召抚,效果也还不错。那些燕人叛了契丹,正处彷徨,无所依处,面对刘承祐的善意,很是干脆得接受了,暂表臣服。

龙栖军,怎么都是战胜之师,以一军之力击破契丹十几万精锐,作为胜利者,完全打出了军威,使得燕兵顺服。为表重视,刘承祐还亲自前往,约见那些燕将,一番推心置腹的商谈允诺,服其众。很快,剩下的燕兵,也开始配合起龙栖军,清理起战场,扶危救亡。

而在那些燕将中,有一人表现得十分和善,直接向刘承祐表示投靠之意。其人名叫李筠,原本是后晋禁军控鹤指挥使,契丹入汴之后,赵延寿闻其勇武,将他收入帐下听命。

对此人的投效,刘承祐欣然纳之,在此时的局面下,这样的积极分子,是有助于和谐稳定的。与之聊了聊,得知他也是太原人,也可以理解其投诚的意愿为何那么足了。

因为李筠有过禁军将领的资历,刘承祐当即拍板,委任他为行营招抚使,负责前往招抚那些流散的晋军降卒。而这些降卒,对龙栖军的招抚,明显亲切多了,毕竟自己人,刘承祐这边也是还打着“晋军”的旗号的。

而罗彦瓌那边,已然很自觉地提前聚拢起一部分降卒,朝刘承祐这边靠拢而来。

在南面,也有龙栖军士,受命组织起那些残存的晋臣、丁壮、老弱妇孺。一时间,辽营废墟上,到处都活跃着龙栖军士的身影,原本的一片死地,增添了几分活气。

于刘承祐而言,仗虽然打赢了,但善后的事情,更加冗杂、麻烦。

————————

PS:栾城这一战,算是写完了,挂看起来是开得有些大,因为过程中掐掉了很多原本准备写的细节,但就算这样,感觉还是水得太多,不够简练,凑合着吧。

另外,百度了一下,说李筠初名李荣,因避讳柴荣改名,按照时间点,此时应该叫李荣才是。不过查了查宋史和东都事略,好像都没交代这一条,也懒得去找出处在哪里了,所以还是写“李筠”,这个名字辨识度应该强一些。

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00章 梁山泺第71章 兵临寿春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54章 灭门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7章 贵戚解权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407章 麻烦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376章 拷问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3章 相敬如宾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87章 琐屑第33章 西巡结束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48章 耿崇美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338章 争执第160章 平定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7章 贵戚解权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349章 圣驾过府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115章 冬月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347章 割韭菜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334章 交待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64章 监国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379章 萧思温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58章 正面互怼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39章 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