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三省六部

看着脸上还裹着纱布的孙策,周瑜迟疑了一下,道:“主公,你身体还未曾痊愈,此刻兵发江夏,是不是……”

孙策摆摆手道:“我的伤不碍事,现在刘泽图谋荆州,我们万万不可让他抢了先机。公瑾,柴桑那边准备的情形如何了?”

周瑜道:“虽然时间上仓促一些,但旬日之内出兵还是没有问题的。”

孙策点头道:“好,水军方面的就有劳公瑾了,你即刻赶回柴桑,准备出兵时宜,十日之后,我亲率陆军兵出皖城,公瑾率水军出柴桑,水陆两路,直取江夏。此次定当直取黄祖首级,以祭先父在天之灵!”

徐州。下邳城。

在下邳城内,有两座王府共存一城,这在整个大汉朝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观。在下邳旧城之中座落的是下邳王府,占地极广,亭台楼榭,鳞次栉比,极尽奢华。从下邳王府往南,穿过旧城的城墙,在新城之中,座落的是靖王府。相比与下邳王府,无论规模还是气势,靖王府都要低调的许多,但却是全体徐州人仰望的中心。

只要是在下邳城呆过的百姓,都知道靖王府就是原先的州牧府,除了在去年建安四年的时候换过一个牌匾之外,就连一块砖瓦都没动过。

刘泽回到徐州之后,诸位臣僚除了道贺之外,首先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新建一座靖王府,简雍等人甚至都已经绘好了草图,气势和规模都远超过下邳王府。刘泽付之一笑,他根本就没有新建王府的打算。原先的州牧府就建得挺好的,何须再劳民伤财。要说到钱刘泽还真不差钱,比原先大了三倍的下邳城都建起来了。何况再建一个富丽堂皇的靖王府?刘泽没有新建府邸的打算,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摆那个阔绰根本就不需要,自己虽然钱多,但真正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好钢用在刀刃,钱多花在正途上。

于是,州牧府的牌匾换成了靖王府牌匾,府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维持着原样没有动。

虽然靖王府的建筑未动,但刘泽对原先州牧府的班子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惯例,刘泽进位为王,自然就拥了开府的权利,另外刘泽还身兼着徐扬二州州牧,刘泽便干脆将二者合二为一了,仅仅保留了州牧的名头,撤消了州牧府的机构,将原来州牧府的诸曹从事都并入到了靖王府的机构之中。

一般诸侯王的王府,设王傅、郎中令、仆、治书等官吏来佐理诸侯王的日常生活。由于诸侯王是不得干政的,所以王国的另外一套以国相为首的行政体系并不受诸候王的辖制。刘泽名义也是一个诸侯王,但他身兼州牧之职。自然与别的诸侯王不同,于是刘泽便将靖王府的行政管理机构来了个彻底地大变革。

刘泽直接起用了隋唐以后的三省六部制,设了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虽然在名称相同,但在实质上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刘泽的三省之中,中书省负责律法和政令的起草和修改,门下省负责监察和司法,尚书省则是行政执行机构。可以说,刘泽的三省制度。已经初具有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雏形,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制衡。

尚书省总揽行政大权,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尚书仆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工、商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主管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诸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诸事,商部主管工坊、商务、贸易诸事。

与隋唐以后的六部不同的是,六部之中没有设立刑部,依具司法独立的原则,刑部的狱讼、司法、审判的责权归属于门下省。商部则是刘泽专门新设立的部门,类似于汉代大司农属下的平淮令,而九卿之中的大司农的职权则与户部基本上是等同的,刘泽将商部提升到了与户部并列的地位,足以见其到工商业的重视程度。

每部设主官尚书一人,副主官左右侍郎各一人,每部下设四司,司主官称为郎中,副主官为员外郎,属官有主事、令史等。

同时刘泽也启用了新的官员品阶——九品官制,将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每品设正、从两级,一共是十八级,为了与汉代官制衔接,刘泽规定了新旧官职的互换等同,万石为正一品,中两千石为正二品,真两千石为正三品,两千石为正四品,比两千石为从四品,千石为正五品,比千石为从五品,六百石为正六品,比六百石为从六品,四百石为正七品,比四百石为从七品,三百石为正八品,比三百石为从八品,两百石和比两百石为正九品,百石为从九品,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史为未入流,不在九品十八级之内。

由于原先徐州的官员最高的是刘泽的中两千石,而此次刘泽晋封为诸侯王之后,地位陡然提升,又在万石之上,其下所有的官员职位都未超过两千石,此次设定的九品官制,两千石等同于正四品官,所以其后众官吏官位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一品官不予轻授,非功勋卓著者不可当之。尚书省的最高官职为尚书令,职正二品,此次刘泽自己担任了尚书令的职务,由贾诩和简雍分别出任左右仆射,职从二品。六部尚书皆授正三品官职,吏部尚书由孙乾担任,户部尚书由简雍兼任,礼部尚书由国渊担任,兵部尚书由糜竺担任,工部尚书由陶商担任,商部尚书由糜芳担任。

刘泽本人身兼徐州牧扬州牧的的职务,但他分身乏术,根本就管理不过来,所以在靖王府治下,刘泽又新设立了徐州刺史和扬州刺史的官职,品秩等同于六部尚书,为正三品,任命卢毓为徐州刺史,治下邳、东海、琅琊、广陵、沛国、彭城六郡国,任命王经为扬州刺史,治九江、庐江、淮北三郡,各郡国太守皆为正四品官。

中书省掌立法事务,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由卢植来担任,正二品,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中书左仆射为蔡邕,中书右仆射为陈珪,从二品。

门下省掌司法事务,长官为大司刑,由赵昱来担任,正三品。

以上皆为文官的等级,武官的等级同文官一样,按军衔来定品级,元帅为正一品或从一吕,大将为正二品或从二品,上将为正三品或从三品,正将为正四品,副将为从四品,偏将为正五品,裨将为从五品,准将为正六品,上校为从六品,正校为正七品,副校为从七品,上尉为正八品,正尉为从八品,副尉为正九品,士长为从九品。

刘泽改革官制的同时,对爵位制也进行了改革。自秦以来沿用到汉代的二十等爵制明显地已经不合时宜了,汉末卖官鬻爵使得爵位泛滥成灾,三公九卿都可以被朝庭当做商品来销售,更别说什么公士上造之类的低阶爵位了。所以刘泽决定彻底地取消二十等爵位制,恢复先秦时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公爵为最高爵位,分为一等公爵、二等公爵、三等公爵。公爵以下为侯爵,同样分为一等侯爵、二等侯爵、三等侯爵,分别对应汉代的县侯、乡侯、亭侯。侯爵以下为伯爵,亦分为三等:一等伯爵、二等伯爵、三等伯爵。其次为子爵,也一样分为三等: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三等子爵。最后为男爵,也分为三等:一等男爵、二等男爵、三等男爵。

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都是有封邑的,根据爵位高低的不同,所享受的封邑大小也是不同的,最高如一等公爵,可以享受到一郡之地封邑,最低如三等男爵,大概只能享受到几十户到上百户封邑,可谓是差之千里。

从公爵到男爵,这些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所以一旦获得这些爵位,便可以成为世袭的贵族,荫及子孙后代。同样,这些爵位的获得,也不是那么轻易的,按照爵位获取的规定,只有在累集到一定功勋之后,才可能会被授予爵位,而功勋的积累,最快的途径便是军功,战场之上杀敌越多,打的胜仗越多,军功积累得便更快,获得爵位的机会便也越大。

关羽由于截杀袁术夺回传国玉玺有功,被朝庭封为汉寿亭侯,所以在刘泽的新爵位中,关羽自动就获得了三等侯爵的爵位,成为新爵位中唯一的一位侯爵,诸如张飞、赵云、张辽、贾诩等人,最高都没超过一等伯爵。()

第276章 挟持人质第444章 江东孙策第369章 秋狩郊游第292章 界桥之战第361章 丧心病狂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17章 君子六艺第193章 钱庄议事第136章 揭榜投军第467章 初至许都第279章 力举千斤第236章 国相来访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525章 蔡张授首第577章 战云密布第543章 论功行赏第157章 江东二乔第688章 许都之战(上)第298章 半夜袭营第576章 天伦之乐第472章 偏殿面圣第359章 狼子野心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540章 韩当战死第177章 临河赋诗第627章 迂回川东第670章 直指关中第110章 赌上一把第595章 彭蠡水战(下)第652章 到底降谁第689章 许都之战(中)第620章 火枪逞威第58章 收服大宛第114章 和氏玉坠第474章 五年之约第582章 糜芳投敌第541章 恼羞成怒第26章 大贤良师第82章 五原吕布第149章 南下广宗第164章 皇甫义真第84章 守孝百日第81章 擂台比武第509章 蒯良蒯越第82章 五原吕布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654章 前往定军第192章 再宴卢府第361章 丧心病狂第567章 弃城而逃第282章 悬赏通缉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634章 进军白帝第605章 昨日如梦第577章 战云密布第704章 汉家一瓦第313章 太史子义第119章 当局者迷第315章 破竹之势第194章 秉烛夜谈第2章 与狼共舞第16章 卢府求学第73章 军法三章第130章 再别康桥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128章 红儿身世第68章 出兵卧虎第450章 风露中宵第6章 争锋相对第695章 献帝驾崩第370章 开个玩笑第331章 路遇刺客第76章 陈留张邈第331章 路遇刺客第195章 风波突起第562章 夺路而逃第226章 图财害命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612章 进军南中第528章 铁锁横舟第125章 卖身葬父第195章 风波突起第400章 全部拿下第62章 西域九国第568章 韩玄之死第627章 迂回川东第615章 蛮心难收第146章 兄弟谈心第102章 称重石狮第282章 悬赏通缉第140章 擒贼擒王第143章 打扫战场第675章 扩军备战第657章 祁山脚下第398章 虚以委蛇第517章 阻击吴军第164章 皇甫义真第63章 重返凉州第684章 水淹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