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钦点状元(一)

黄宗会将刘锡命手中的书册接过来,一字一句读了出来:“刘家村保密手册?”

“嘿嘿,几年为了家中保密事宜所写,因为他们没读过几年书,所以都是半白话,泽望兄不要嫌弃。”

黄宗会是什么人,那可是号称过目不忘的大才。

他只顺手将刘锡命的这本书翻了翻便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啧啧,无疆兄,你果真是天纵之才,我看此书不仅你我可用,便是朝廷中诸多大臣也应该学一学呢。”

刘锡命哈哈一笑,“朝廷?朝廷如今就跟个筛子一般,你可知道有多少大臣里通建虏?指望他们是没用了,还是靠你我等人吧。”

黄宗会再次叹了口气将书册收入袖中,“好,回去我好好看看,你说的还有一事是什么?”

“是关于我们任官之事,这件事关系到咱们大同社在地方上的发展,我就直说了,依我看朝廷这模样撑不了几年了,咱们必须在此之前尽最大可能发展出一片根据地出来。”

“如此,等到真的天变之时,咱们才有能力推行我们自己的主张。”

黄宗会眼睛一亮,“你想利用这次授官的机会,将我们的人推到关键位置?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刘锡命抿嘴一笑,从书架上又去了一副自己画的全国十三省两京的简略地图出来。

“自然有些想法,北方眼下已经一片残破,东南官绅势力又过于强大,我等主要是四川人,只能异地为官,因此我的想法是这儿。”

黄宗会顺着刘锡命的手指看过去,嘴角跟着一扬,“湖广?确实是好地方,只不过这里是官军对抗流贼的主要战场,恐怕不易立足。”

灯火明亮的书房里,刘锡命的脸上升起十足自信的表情。

“但是这却是我们的机会,往常湖广一带膏腴之地,争抢官位之人数不胜数,我们大同社新建,肯定争夺不过他们。”

“但是如今却不同,这些流贼肆虐之地,人人都视作蛇蝎,咱们的人要是想去,吏部估计还巴不得呢,到时正好将这些地方全部掌握在手。”

刘锡命轻咳一声,装模作样地掩饰道:“要真是天变,咱们这儿还可以为陛下留一片净土嘛。”

“哈哈哈,滚他娘的蛋”,黄宗会一句笑骂道。

“咱们还说这些做什么,我可没有那么多给朱家效忠的心思,我看你说的那句话才是对的,人民才是我们应该效忠的对象。”

“咳咳,面上还是要顾一下的嘛”,刘锡命老脸一红,对自己的行为有些羞愧。

黄宗会笑了笑不以为意,“不过这事恐怕还得等殿试过了再说,如今还不是最终的名次,到时候咱们一起来想办法商量。”

“好”,刘锡命点点头,“这段时间我也再把大同社的人摸摸底,争取做到同心同德。”

“嗯!”

和黄宗会的这场谈话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两个人都是才思敏捷,更兼志向相投,一直从大同论延伸出去,将社会政治经济等话题聊了个遍。

这让刘锡命找到了一点儿当年在大学里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感觉。

离四月殿试还有一些时间,他便趁着复习的功夫,一边挽留任元嘉、陶文石等未中榜的社员盘桓一段时间,一边在大同社里再次做起了谈心工作。

三月十七日,朝廷果然下了明旨,免去谢升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着令贬斥回乡。

陈子龙等人前来给他说起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问起复社众人,要不要去京郊给谢升送行。

毕竟是自己等人名义上的座师,不去的话似乎又不太好。

陈子龙等人纷纷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再说了谢升刚刚想要拙落复社中人不成,他们又去送行,似乎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想到这个,刘锡命便也只能苦笑一下。

二十八日这天,他便和窦玉泉等人一同前往京郊的十里长亭外等候。

谁料到长亭处早已是人山人海,此次中榜的大多数士子全都来送行,加上谢升的许多故旧门生,长亭这儿热闹的如同城里一般。

刘锡命已经是本届会试中的名人,毕竟他身上还挂着一个新安伯的身份,这玩意儿在爵位稀少的文人眼里还是很吃香的。

只是刘锡命却有些郁闷,本来还想烧个冷灶的,哪晓得人精这么多。

“来了,来了。”

人群传来一阵呼声,刘锡命垫脚看去,几辆外表普通的马车顺着大路朝长亭而来。

这老家伙还真是会装啊。

看到谢升府中几辆披着青黑色粗布帘的马车,刘锡命心中一阵冷笑,你一个堂堂吏部天官,装出这幅寒酸的样子是给谁看呢。

人群很快便蜂拥而上,“恩相,一路走好”,“恩师,朝廷待你不公啊”之类的呼喊声不断响起。

刘锡命忍住不耐,跟着众人一一上前到谢升面前叙名道别。

谁知等到刘锡命时,原本还只是略带敷衍的谢升竟然颇有兴趣的仔细打量起他来。

“没想到新安伯也亲自来替老夫送行,老夫失礼了。”

刘锡命赶紧躬身道:“阁老乃是座师,学生前来送行是应该的,阁老春秋正盛,如今不过是因为小事被贬,想来复起之日不会太远,学生便不做女儿态了。”

“哈哈哈,承蒙新安伯吉言,不过老夫本也该颐养天年,此去更当安守晚年,这朝廷还是要交给你等年轻人才是。”

“嘿嘿”,刘锡命装傻充愣地傻笑道。

和谢升送别不过是这年头的常规操作,对于刘锡命倒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不过他倒是对明清两朝的座师陋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秦汉以来的恩主制度的沿袭。

活脱脱一个二元君主论的翻版。

这也让刘锡命反过来对自己家中的人事问题幡然惊醒,看来必要的时候是需要对自家队伍再次进行整风谈话了。

四月十五日,关于殿试的消息终于传达了下来。

殿试并非孤立举行,在此之前还要在紫禁城内举办一场复试。

刘锡命猜测估计是要避免考官徇私舞弊,先将不合格的再次筛去,免得到皇帝面前露了马脚。

复试于四月十九日在建极殿举行(后来的保和殿),经历了谢升被贬之事后,丁丑科的这三百贡士基本上还算是实至名归,因此一众人等顺利地便到达了殿试这一关。

四月二十一日,整肃一新的刘锡命等人在监考御史的带领下,顺着大明门进入紫禁城,一路过金水桥,绕过皇极殿、中极殿,直入建极殿中。

对于殿试的着装,朝廷早已有明文规定,诸生依旧穿着举人船的青圆领长衫,头戴黑色儒巾。

一群衣裾飘飘的士人结队行走在紫禁城建极殿的殿前广场上,显得格外风雅。

刘锡命走在头前三位,微微侧身一瞟,忍不住心中感叹。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古人诚不欺我。

如此大好风貌,岂能被金钱鼠尾所亵渎。

建极殿中,一众身着红蓝绿公服的考官早已站定,等到诸生齐聚,身着皮弁服的崇祯才仪态庄严地慢步走上御座。

“吾皇万岁,万万岁。”

今日的崇祯不复往日的疲惫之色,一脸都是对新科进士们的期盼。

“众卿平身”

这时早有礼部官员前来将试题放置在御座下方,等到崇祯开口,礼部官员这才给诸考生分发考卷。

等到考生全部拿到试卷,除了监试官等考场官员外,其余官员全部退出大殿,空旷的建极殿中只于三百位考生安静作答。

第四百九十三章 卢象升死(四)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四百五十八章 占领吕宋(一)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澜第五百二十七章 占领台湾(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六百七十四章 吕宋汉王(十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突袭庄园(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救时司徒(二)第十三章 卖菜冲突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门第一百七十九章 县试张榜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开关(三)第四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当来访(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荣从军(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图谋宗室(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献忠兵至(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设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敲打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设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败(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德荣从军(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乱(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封藩日本(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鲜安南(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旧宅第三百三十五章 德荣从军(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鬼话连篇第四百九十九章 赈济京城(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攻取江南(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贵人相助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开关(五)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不如匪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鲜安南(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战(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装交易(二)第五十九章 趁夜杀贼第一百八十一章 纷至沓来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县(五)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县(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连外界第四百零八章 筹建教堂第六百八十一章 攻取江南(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七十一章 建窑烧砖第五百五十二章 救疫河南(十五)第四百七十章 占领吕宋(十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下大乱(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开关(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弹劾天官(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虏闯王(三)第五章 发现空间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获丰富第二十三章 脱身逃命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争斗(三)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五百三十章 关于治理(三)第四十七章 修墙建房第五十八章 连夜遁逃第六十九章 招揽人手 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驱逐鞑虏(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吕宋汉王(六)第六百九十一章 驱逐鞑虏(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鲜安南(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六百六十章 吕宋汉王(一)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吕宋(二)第四百四十章 英国商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八十四章 理念冲突第六百零四章 督师中原(五)第六百零三章 督师中原(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夺命时刻第四百三十二章 联结楚党(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守株待兔(二)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四百一十章 刘家大婚(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复社第九十四章 谢府谈话第五百一十九章 争夺海权(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五百七十一章 围攻武昌(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占领山西第七百零四章 驱逐靼虏(十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为红颜(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断(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灭(一)第一百零五章 整顿流民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布局第六百六十五章 吕宋汉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