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吕布非叛将

吕布虽然是王允的同乡,不过王允向来对吕布的为人颇为鄙夷。所以,两人间固然有些乡谊,彼此却并不算亲近。反而是董卓,虽然对吕布不太放心,却看中吕布的勇武,前前后后给了吕布不少赏赐。

特别是近来,董卓在朝中提出给立下战功的部下大将封侯一事上,就连董卓的那些嫡系部下,都没有几个有这个荣幸的。偏偏吕布身为外系将领,却是第一批得到封侯爵位的武将。

所以,有董卓赐予的重赏在前,王允想要拉拢吕布,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好在吕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色。王允很轻易的就能够看出,美人计对吕布这等货色,可谓是最有用的。可惜的是,董卓为了拉拢吕布,早就在李儒的建议下,将几名姿色出众的婢女送给了吕布充作姬妾。如此一来,王允就是想要再送些美女给吕布,效果怕是也赶不上董卓的恩惠了。

不过,就在王允对吕布一筹莫展之际,杨彪却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让王允可以利用吕布的好消息。

众所周知,吕布好色。但是,知道他最好的那口,其实是别人家里的“色”的人,就非常少了。这等不宜传扬的丑事,虽然吕布的几个亲信都知道。可他们与吕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帮助掩饰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故意往外说呢?

作为董卓名义上的护卫,吕布当然有权利随意进出相国府。又由于董卓这些日子里一直住在西方的郿坞里,他设在长安城内的相国府便没有了正牌的主人。而董卓不在,董旻、李儒这些亲戚没事也不会过去。如此一来,吕布便以中郎将侯爷的身份,成为长安城相国府地位最高的人。哦不,是地位最高的男人。

董卓虽然不算是个好色之徒,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姬妾还是要点缀几房的,要不然在朝廷里就太没有面子。当然,他的正室是要安置在郿坞里坐镇的。所以在相国府里,只留下一房妾室留守,意思一下罢了。

留守相国府的那名妾室,是董卓在迁都长安以后才纳取的。能够被地位崇高的相国看中的女人,肯定要是真正的美女。这位美女姓任,原本是汉宫中的一名女官,号曰“貂蝉”,就是负责管理宫中头饰、冠冕之类的女官。后来在迁都长安的过程当中,貂蝉被董卓在路上撞见。董卓对其颇为心动,便让女婿李儒安排任氏从宫中外放出来,将任氏纳为姬妾。

对于“貂蝉”这种堪称绝色的美女,吕布没道理不感兴趣。而一个人孤居偌大相国府的妾室任氏,显然不可能真的喜欢年纪一大把的董卓。面对有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的超级帅哥加猛男,寂寞孤独的任氏,一不小心便与吕布勾搭上了。

当然。两人间的事情做得极为隐蔽。董卓固然不是好色之徒,却也绝不会慷慨到容忍自己的女人偷情。吕布没有挑衅董卓的打算。对与任氏偷情之事当然要做的尽量隐秘。

可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任氏要与吕布偷情,身边的侍女、丫鬟那是绝不可能避过的。好在这些侍女、丫鬟都是董卓到了长安以后采买馈赠得来,没有董家的家生子。吕布慷慨的大出血一番,又以董卓若是得知此事,必然会迁怒她们的说法。算是堵住了这几个贴身侍女的口,让她们保证,不会将此等丑事传到董卓的耳朵里。

但是,董卓听不到,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听不到。

弘农杨氏向来与汝南袁氏并称。都号称“四世三公”。虽然如今论起在天下间的势力上,弘农杨氏比起汝南袁氏要差上一截。可是杨氏身为关中最著名的名门望族,堪称司隶潜势力最强的家族。

董卓在司隶一带本无根基,很多事情都需要借助弘农杨氏出面。他在长安城的相国府里所安置的仆役,倒有三成是杨氏所馈赠。所以,相国府里的那些狗屁倒灶的琐事,就连董卓都不一定有杨氏如今的掌家人杨彪知道得多。

没有人知道,任氏的一名贴身婢女,便是杨彪在相国府里安下的一名暗谍。吕布与任氏之间的那点儿事情,杨彪可谓知道得一清二楚。

由于事不关己,杨彪得知这个隐秘消息,本来并不太在意。区区一个吕布,哪怕的武力高绝,也不可能对局势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当杨彪得知王允确实想要诛杀董卓的消息以后,他便很痛快的将吕布与任氏之间的消息,透露给了王允。

董卓在司隶进行的治理,显然并不怎么符合弘农杨氏的利益。对于除掉董卓,杨氏是乐见其成的。可弘农杨氏家大族大,无法承受一旦事情失败,董卓随之而来的狂暴报复。所以,对诛杀董卓之事,杨氏只会做壁上观,绝不主动插手。

但是,杨彪若是暗地里资助一下王允,既不用担心董卓为此而进行报复,也可以给王允一伙卖个好。若诛杀董卓的计划万一成功,王允一旦得势,杨氏便有了从新的朝廷当中分一杯羹的资本。

杨彪的算盘,王允可谓是心知肚明。不过,这也在他的容忍范围以内。而有了吕布的这个把柄,王允心中的计划,也可以算是基本成熟了。就算吕布难以收买拉拢,王允也相信,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谋划,让吕布不得不出手。

在暗中谋划好了一切,王允终于让人动手了。

初平三年【192年】十一月初八。

晴。

金星临日,主刑杀。

李肃出门前,特意将五年前从大师襄楷那儿求来的一道护身符,贴身放在胸前。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头也不回的从寓所走了出去。

李肃是并州五原郡人,说起来。与吕布还是老乡。不过,李肃的入仕,是在司徒王允的举荐之下,才得以达成的。即使入朝成功,没有跟脚的李肃,依然不得不充当王允的马前卒。王允若是失势。李肃的官位是肯定保不住的。所以,即使李肃如今已经是大汉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恩主王允只要一句话,他依然不得不为之出生入死。

在李肃身后跟着的,是十名来源复杂的剑客。这十人之中,有的曾经在灞水桥边卖狗肉,有的曾经仗剑放歌游洛水,有的曾经从军杀敌斩胡虏,有的曾经游走公卿求出仕……

但是。就在今天,李肃将带着这十名伪装成宫廷羽林郎的执戟甲士,去执行一件堪称九死一生的亡命之举。十名勇士各个都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危险境地,却没有一个愿意临阵退出的。

那件事情,当然便是:

刺董!

刺杀堪称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危险之大,几乎是有死无生。但是。那十名甲士,却义无反顾的跟随在骑都尉李肃的身后。踏上了也许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征程。

这其中,有人是由于董卓以小钱换取五铢钱的钱法而破产;有人是由于雒阳迁移时,被凉州军害的家破人亡;也有人出自袁氏故吏,要为惨死的恩主袁隗报仇;更有人是曾经受过已故的何顒恩惠,要为死在董卓手上的何顒讨回血债……

五花八门的理由,让他们在弘农杨氏和司徒王允的暗中收罗下。最终走到了一起。此时,他们便要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去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

刺董!

董卓常年呆在郿坞里,却并不代表他对长安就放手不管了。每隔上一、两个月,董卓便会在亲卫飞熊军的团团簇拥下。返回长安小住几天,对这段时间内积累下来的朝廷大事加以处理。

昨日傍晚,董卓在上千甲士的护卫下,进入长安相国府。按照惯例,今天一大早,身为相国的董卓就必须进入皇宫拜见天子。哪怕董卓位极人臣,掌握了大汉朝廷的实际权柄,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但他在进入长安城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依然必须极为恭谨的前来拜见十来岁的年幼天子。

李肃的刺杀,就将发生在皇宫宫城门口。

对于大汉的臣子来说,无论他有多么的飞扬跋扈,哪怕是桓帝时期的大将军梁冀,到了宫城门口,也必须下车,步行进入皇宫大殿。至于随行的侍卫,连随从大臣一齐入内的资格都没有。除非,此人想要造反!

董卓想不想造反,李肃当然不知道。不过李肃却知道,董卓对这条规矩,向来遵守得很好。反正负责宫城守卫的宫掖卫士,是由董卓之婿,郎中令李儒亲自执掌。董卓若是入了宫,只怕比在宫外还要安全些。

因此,在宫城门口,董卓从车上下来的时刻,便是他防御最有可能出现漏洞的时刻。

——若是吕布肯出手,就不必让额来冒险了。

李肃心里这样想着。

以吕布那一身旷古烁今的武艺,若是肯挑头刺杀董卓,只需要抓住空挡,远远的放上一箭便能完事。他这几天也曾经找吕布拉关系,试探吕布对董卓的忠诚度。结果极为让人无奈。

吕布虽然对董卓没有重用自己有些不满意,却并没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图。对他来说,也许这样每天醇酒美人,逍遥度日,比在战场上展现自己的勇武,更加要有滋味些。

吕布既然对自己的上司感觉尚可,当然没有可能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刺杀董卓。李肃估计,就算自己以这厮与任氏通奸的证据相胁迫,只怕吕布这厮先就会杀了李肃灭口,再想法子带上家眷马上逃走。(未完待续。。)

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61节 雒阳兵祸起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25节 小县藏能吏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44节 胜负难明言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73节 吕布非叛将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51节 王刘遭暗劫(上)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43节 虚实需暗探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第31节 颜良战典韦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第37节 有公国名赵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72节 董卓终不存第15节 三军齐整备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11节 何进求臂助第46节 何为千金子?第58节 赵氏有佳丽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第37节 飞骑未可持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30节 久战乱未靖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6节 豪杰忿怒顾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75节 判敌未如判第10节 西园八校出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58节 轻骑刺心腹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64节 公孙破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