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奇袭

朔州城说小不小,周长有九里多,比岢岚城要略大一些,但在徐怀的感观里,朔州城又不算大,他脑海不时会闪现一些极其壮阔的场景。

大规模的杀戮从子时就拉开帷幕,直至第一抹清亮的晨曦从窗户透进来,此起彼伏的惨叫、哭泣、哀求、咒骂混杂在刀戈相击、马蹄奔驰声里,到这时候才稀疏起来,偶尔会有一两声狰狞的狂笑,从远处的巷道传来。

徐怀蜷着身子而睡,很不舒服,醒过来盯住窗户怔然看了片晌,才朝萧燕菡看去。

萧燕菡艰难的转过头去。

虽说这一切是他们之前所期待的,但事情真正发生了,这一宿带给她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噩梦,不时被那些惹隐若现的杀戮声惊醒。

徐怀听到院子里有人动静,披衣起床,推开房门看到院子里积满白霜。

徐心庵、唐盘两眼赤红,衣甲未解,坐在台阶前歇气,转身看到徐怀走出来。

徐心庵难受的说道:“一仗未打,我们却抓住自己人先处决了六个,真他娘不是滋味!”

徐怀坐到台阶前,跟徐心庵、唐盘说了一会儿话,便叫他们先去歇息,他与徐武坤去见朱沆。

到这时候朱沆才将具体的军事部署告诉他们。

清肃过契丹官吏,葛钰就连夜派人快马赶往阳口砦传信。

照着既定的计划,天雄军集结于阳口砦、广武城的五千骑兵在接到传信后,就在天雄军第三将葛怀聪的率领下即行出发,然后每行十里就与这边联络一次,此时已经进驻朔州城外、原为曹氏清顺军所控制的猴儿堡休整。

曹师雄、曹师利麾下有两千骑兵,将于今日晚些时分由曹师利率领直接出发,趁着南附消息还没有扩散,第一时间偷袭大同,争取能不费吹灰之力先控制住大同的一座城门,为葛怀聪率领五千骑兵杀入大同城打开通道。

此时天雄军另有一万五千步甲也应该已经照着既定的计划,从阳口砦等集结点出发,进入朔州境内。

步卒沿恢河北岸往大同方向,昼夜兼程进军,最快预计两天之后将抵达大同城,与骑兵部队会合。

岳海楼将与葛钰所部五百精骑,与曹师利先行;监军使院两百役卒,将与葛怀聪部一起赶往大同;曹师雄还是另派部将率领三千清顺军步兵东进,他本人仅留三千步兵守朔州,待葛伯奕、王番等人赶来会合。

徐怀对这样的安排没有置喙的资格,用过早食便带着几人骑马在城里兜圈。

长期以来,大越与契丹人的战事频率,要比党项人低得多,但十五年前的边衅,还是叫朔州萧条许多,到这时都没有恢复元气。

朔州城内总计就三千余户民口,契丹及杂虏占比不到一半。契丹及诸蕃杂虏总人口可以就五六千人,丁壮不会超过两千。

昨夜的清肃是突然而迅速的,并没有拖延到清晨再进行,目标也是将城内的契丹人及诸蕃杂虏青壮全部肃清。

所有的契丹人及诸蕃杂虏都没有预料到曹师雄南降,还会下这样的狠手。

城门封闭,城墙守卫也倍加森严,大多数契丹及诸蕃青壮在睡梦中被闯门而入的清顺军将卒惊醒,来不及拿起刀弓反抗,刀矛已经及身。

徐怀出刺史府,天光才大亮,但城里就剩少处还有契丹及诸蕃族人在负隅顽抗;大股清顺军还留在城中进行最后的清肃。

一具具尸体直接拖到街巷上曝尸,其中也不乏妇女、儿童,空气里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

葛钰所部此时已经回刺史府驻地休整,但城中的搜捕还在继续,大批衣衫破旧的契丹及诸蕃妇孺,这时候正驱往到兵营关押起来,洗掠及奸|淫则无处不在。

大部分汉民都还没有惊醒过来,还在为昨夜的变故惊惶不已,但也有不少流民青壮听到刺史奉朔州南附大越的消息后,这时候也兴高采烈的加上清顺军的队伍。

他们将内心沉积多年的仇恨憎怨,毫无忌顾的倾泄到平时骑在头上作威作福、肆意欺凌的契丹及诸蕃族人头上。

契丹及杂虏青壮在夜间差不多都清光,还在负隅顽抗的,也非普通的汉民青壮能敌。

他们主要是闯入契丹及杂虏宅院之中劫掠,协助搜查藏匿,甚至将清顺军暂时未能顾及的漏网妇孺,拖到街巷里殴打杀戮奸|淫。

清顺军两千骑兵以及天雄军五百精骑,午后便在曹师利、岳海楼、葛钰等人的率领下从朔州城出去;清顺军另外三千步卒也集结,做好出发的准备。

虽说从朔州抵达大同,在恢河的北岸还要经过金城、怀仁两城,但朔州城昨夜大肆杀戮时,特地加强四城守卫,曹师雄他们相信消息还没有泄漏出去。

现在清顺军可以以增援应州作为借口,骗过金城、怀仁两城的守军及沿线侦骑,大摇大摆沿着恢河北岸往东挺进。

徐怀他们午后则随同朱沆进入猴儿堡,与天雄军第三将,同时也是葛氏二代的核心人物葛怀聪会合。他们在猴儿堡停留到将晚时分再整装出发,摸黑夜行,往大同方向挺进。

从朔州到大同有二百里程,葛怀聪所部骑兵,虽然也是天雄军里的精锐,行军却要拖沓得多,天亮之时行军到怀仁城南的一座渡口,便有精疲力竭之感。

长时间以来,大越诸禁军极少长距离迂回作战,骑兵通常也仅仅是要求日行百里。

禁军将卒一经招募便要在营伍之中熬到老死。

葛怀聪所部骑兵,虽说是天雄军里经过挑选的精锐,但一眼看去,两三成将卒须白都已经斑白;其中大量将卒都是流民及盗匪出身,星夜驰行一百三十余里,大多部分人都叫苦不迭。

这跟葛钰所率领的那五百亲卫精骑,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渡口距离大同城,还有近七十里地,而渡过恢河,应州城就在渡口南六十里外。

徐怀停马在恢河畔,眺望多年无人治理的恢河。

河水早就没有堤坝的约束,宽宽窄窄在草原上蜿蜒流淌,很多浅滩骑马便能渡河;此时已经近岸处的水面已经开始结有薄冰,天气越发寒冷。

他们在渡口处没有等候多久,日上三竿时,曹师利、岳海楼便着人传回消息。

大同城对朔州方向完全没有设防,曹师雄他们率两千骑兵昨日黄昏之前,也是先抵达他们立身的这处渡口,为应付怀仁等城的守军,先假装将渡河增援应州,入夜之后就趁着风高天黑,一口往大同潜去,藏于大同城外的密林中。

清晨时大同毫无防备的照常开启城门,他们先安排数十死士扮作商旅,混在前往从恢河南岸往大同避难的民众之中,突袭大同西城胜德门,然后两千骑兵一拥而上,杀溃反攻的守军,目前已经控制住景裕门及附近城墙,正往城内纵深处杀去。

葛怀聪此时是再也顾忌不上休整,也不掩藏行踪,当即发动全军,快马加鞭往大同城突袭而去。

不恤马力,五千兵马午时便杀到大同城下。

大同旧为北狄林胡、楼烦地,战国时为代国,后并入赵地,秦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于大同北部筑长城,又在云冈以西十里河谷筑武周塞以备胡敌,是为大同筑城之始。

北魏及隋唐在壁立千仞的武周山壁大规模开凿佛窟。

当世大同矗立武周山下的平阔河谷之中,夯土为城,东西南北皆五里纵深,是耸峙阴山与燕山、太行山之间的雄城重镇。

大同除了周二十五里的外城,里面还有一座五六百步见方的内城,西京道防御使司、西京留守司、都部署司等衙署皆在内城。

契丹西京道守军主力都被吸引到恢河以南的应州,大同仅留有一万四五千守军,战斗力也相当有限。

曹师利、葛钰率两千多骑兵突袭胜德门,守军还试图反攻想夺回胜德门,但在葛怀聪率部赶到后,抵抗意志最弱、人数最多的汉军最先被击溃,纷纷放下兵械投降,以契丹本族人为主、战斗力相对较的御帐军,与渤海军及诸蕃蕃兵便往内城撤退,想要据更为坚固的内城坚守到援兵赶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八章 议和第六十五章 绳缚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十章 韩时良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二章 旧识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一百八十七章 纵虎归山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二章 屠城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七十章 送别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三十六章 金蝉脱壳计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十五章 登城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军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七十七章 去留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四十七章 微澜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将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冠一怒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十七章 县政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