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猪养大了

周晋带着兴奋离开,因为这几件发明出来,陛下很高兴,对他一番褒奖,前途变得光明。

或许他本人并不知道这几件小东西,对社会生活造成哪些改变,罗昭云却能够预感出来。

当然,水力锻造机是他最重视的东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哲经典论断,非常有道理,只有把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提升了,物资才能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才能够逐渐变化,推向富强。

当周晋走了不久,太常寺辖,禀牺署令张行成求见,在御书房外听候传唤。

按资历说,这个官只有从五品,平时是不能单独入宫觐见的,有事需要禀告给太常寺卿、少卿,才能有上奏的机会。

但张行成有陛下的特殊旨意,有关饲养猪、羊牲畜的事,可定期前来汇报。

罗昭云让张行成负责饲养一批阉割的黑猪,从去年入秋饲养,到今日已经十个月,那些黑猪体重达到了一百五十斤重量,身材肥壮,超出以往黑猪的大小,这一切,都得益于陛下提到的阉割技术。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民间也有饲养,不过数量不多,因为普通百姓家,并无多余的口粮,人都养不活,养猪就更难了,而牛羊多是食草牲畜,反而饲养的会多些。

另外,黑猪因为古人饲养技术不成熟,并没有阉割的原因,导致公猪随着生长,雄性分泌太多,精力旺盛,好动少睡,肉长的慢不说,还有一股腥膻味,不被贵族所喜。不论是皇宫之内,还是达官贵人,乡绅大户,有条件都是吃牛羊肉,鸡鸭肉,很少吃猪肉。

南北朝时期大医学家陶弘景就曾说过:“猪为用最多,唯肉不可食”。

到了宋代,皇室对牛羊肉开销巨大,到宋神宗时,为了控制皇室开支,提出引进猪肉。可是这一年,羊肉消耗四十三万四千多斤,而猪肉才消耗了四千斤,只是零头。可见,宋神宗虽说将猪肉引进御厨,只是说说而已,他本人并不爱吃猪肉。

猪肉在宋之前,都被人看成极贱的肉食,少数的消费群体,就是普通老百姓,偶尔打打牙祭,到了苏东坡时,研究出一道“东坡肉”的菜,通过一些特殊工序,将肉煮熟,使用腌料等,去了腥膻臊味,变得可口一些。

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很普及,因为贵族不屑去这样吃,觉得掉身份。普通百姓,根本凑不齐那么多肉沫、腌料、配菜等,成本太大,还不如直接去买牛羊肉了。

猪肉真正普及广了,还是到了明末,清朝时期,才对黑猪采用阉割技术,饲养手法得到提升。至于后世吃的白猪,则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从欧洲引入到国内,家家户户才开始饲养白猪,逐渐取代了黑猪。

罗昭云吩咐宦官传唤张行成进入了御书房内。

“拜见陛下。”

“张卿,不必多礼,今日过来,可是那些黑猪,最大一批已经养大?”

张行成称赞道:“圣明不过陛下,正如陛下所料,第一批饲养的黑猪,已经达到重量的顶峰,最近数日,体重都不见增长了,而且容易躁动,臣觉得,可以出圈了,不必再养。”

“体重达到了多少?”

张行成拱手道:“回陛下,这三十头,均在在一百五十斤左右,比以前黑猪的体重,翻了一倍还多,陛下提到的这种饲养手段,实在高明,臣等钦佩至极。”

罗昭云沉思了一下,说道:“找一些屠牲刀手,屠宰几头黑猪,按照朕列的清单,留好各种猪肉和内脏等,朕要宴请百官,吃杀猪菜!”

“臣明白。”张行成虽然内心犹豫,不知道这杀猪菜究竟是什么,猪肉能不能吃,但是,表面上不敢多插嘴,按陛下圣喻去办就是了。

“城外的羊圈饲养的如何?”

“回陛下,已经有七千只羊了,目前从西域、草原、辽东前来贸易的胡商不断增多,他们听说朝廷收购羊匹,因此胡商带来的羊群比较多,不同品种,按照陛下的吩咐,我们收购之后,除少数供给皇室餐食之外,更多的都在挤羊奶,拔羊毛,制作奶制品,羊毛则成团库存,等待陛下的进一步指示。”

罗昭云闻言,微微一笑道:“办的不错,羊奶、牛奶都可以送入宫内一些,其余朕打算建立牛奶厂、羊奶厂,先在京城内,对有经济条件的大户,订制、兜售鲜奶。至于羊毛,朕也另有打算,纺织机很快就出来,到时候,可以制造毛线,然后生产毛衣了。”

这个制造业,可以说,能够引发很多经济变化,比如毛衣、毛线需求过大,那么养羊的产业就会提升,中原除了耕作,可以开设一些饲养场,同时加大与草原、西域的贸易。

以前草原除了牛羊,没有其它物资,继续南下抢夺中原的物品,而中原王朝又不擅长搞贸易,甚至大国姿态,往往以赏赐居多,而不是平等的贸易往来,有些看不起番邦那点小钱。

贸易无法正常建立,草原民族需要的时候,就以抢夺为主,如果建立一些自由贸易市场,用中原的茶叶、丝绸、粮食、瓷器、钱币等,换取草原的牛羊、羊毛,就能够达到一种经济伙伴,良好的贸易关系,有利于邦国外交。

因此,这件事,罗昭云同样非常重视,对着张行成道:“饲养牛羊,囤积羊毛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务必多上心了,若此时办得好,日后你立下之功,不亚于带兵打仗,攻城略地的武将了。”

张行成闻言,也有些激动,他目前只是一个掌管饲养牲畜的署令官,在九卿寺衙中,算是中等小官,九卿对比三省六部,有显得边缘化,都是一些与朝政关系不甚密切的差遣勾当。他才三十岁,也有励志做朝廷栋梁,成为翰林学士,当朝宰相的念头,此时得到陛下的赞许,几乎要感激涕零了。

“臣张行成,一定办好差事,请陛下宽心。”张行成信誓旦旦,一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架势了。

第一千二十章 饲养新技术第九百三十四章 风云将起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缘的故人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杀戮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五百章 板荡识城臣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阵父子兵第三百六十章 河滩之战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军汇合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势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亲自南征第一百八十四章 弃城投降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归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恶少被治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闭的平阳公主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败涂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萧后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国反应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稳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宫变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军心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杀北齐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决雌雄(下)第七百零二章 变数第五百九十五章 长孙玲珑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会争论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九百七十八章 晋安侯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谋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战突厥先锋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谋狠计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万敌第二百七十七章 没人想你第七百九十三章 爱她,就给她一片天空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话第五十八章 掩杀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统之辩第三百四十七章 荣归故里第八百一十三章 围困东都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归罗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寿宫变 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绝户计的实施第八百六十九章 布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惬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抚降臣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三百八十章 无端遭妒第四百八十二章 乱局第三百九十八章 战火蔓延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烛夜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六十九章 打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府团聚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难填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势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自反应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后谈心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九百二十三章 层层设伏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后患第七十章 宴上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