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

侯君集的数万兵马,从长安出发,半个月过去,已经抵达了竞陵郡,逼近了荆门山的长江北岸。

兵甲蹡蹡,旌旗飘展,人数达五六万众。

虽然沿途攻打一些城池,顺道剿灭一些地方叛军,但是,并没有耽搁多少时间,因为这里驻扎的梁军也好,藩镇兵马也好,基本没什么战力,大多望风而逃,或是地方割据的郡守,直接开城投降,归顺了李唐。

长江以北的大部分疆域,也都顺理成章成为大华的版图,没有遇到强硬的抵抗。

目前只有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被梁国,杜伏威,辅公拓,李子通等人盘踞。

规模最大的是萧梁,目前李靖带军从西面沿江进攻,杜伏威的地盘,则由徐世绩带兵南下去征讨。

侯君集的兵马,主要过来增援李靖的大军,合力拿下萧梁。

兰陵之地多才俊,当年南部的萧梁,也曾经在南方盛极一时,最后眼见大势已去,兵不血刃地归顺了大隋。

许多兰陵萧氏的后裔,不少隐姓埋名下来,从事经商来掩护,发展势力,盘根错杂,形成巨大商会,有明有暗,原本只是为了保护族人,有安身立命之所;却没想到大隋后期会乱,这股巨大萧氏势力,趁机起来复国,财富、兵甲、人员等,都要比南部其它义军完善,甚至比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临时组建的诸侯国要富裕得多。

侯君集站立高崖之上,眺望远处。

江水滔滔,对岸就是清江口的重要河滩,如果要强渡河滩,注定一番血战。

但是,如果不进攻,在这里耗着,也无济于事,需要打开僵局,牵制河滩兵力,这样李靖大军才能够对荆门山大营发起攻击。

“侯将军,送信的斥候回来了。”

“带过来。”

“喏!”亲随侍卫出去带人,片刻后一位浑身湿透的斥候风尘仆仆赶过来,又是度水又是奔跑,身上衣衫被河水泡到,还没有蒸干。

“侯将军,这是李靖将军的亲笔信。”

侯君集接过了书信,打开一看,上面的内容是让他出兵的时间和地点,强攻河滩,吸引梁国兵力,制造渡河插向荆门山大营背后的假象,迷惑敌人,影响梁军士气。

另外,派出一些战舰,运送数千骑兵,在下游渡河,然后奔袭到荆门山大营后方,堵截后路,散播后方城池失守的虚假消息,打击敌人的信心。

这都是心理战,但上兵伐谋,如果运用好了,的确能够将这支荆门山驻防的守军,困在此处,成为一支提心吊胆的孤军。

然后李靖再发动攻击,梁军定难抵挡了。

“不愧是李靖将军,这些计策,看似不是招招不是重点,但是联合在一起,却能够敌军给压垮了。”侯君集有些佩服了,心想这次合并之后,跟在李靖身边,定要跟他虚心学习一些兵法不可。

..........

在荆门山大营的对面,是李靖大军的营盘,星罗密布,排列有序,暗含阵法。

白日间操练不断,旷野空地,方阵甲士迈着同样的步子喊着同样的口号,有如一座正在移动的山岳,以无坚不摧的气势向前走着。

“嗨!嗨!嗨!”数千人吼声如雷,震得山谷树木都在晃动,鸟惊乱飞,兽恐飞奔,在大军的威猛气势面前,百兽惊恐。

有手持四五米长戈的方阵,有手持两三米长枪的方阵,还有一手举盾、一手持陌刀的方阵,在令旗的挥舞下,不断变换着方位,训练阵法阵型和格斗配合。

营地外的呐喊声、马蹄嘶叫声、车辘压地的轱声,弓箭破空之声交织在一起,也有一番威势。

李靖与麦孟才、崔维达等几位将佐商讨完了作战计划,走出了营帐,目光注视着练兵场地,微微点头,经过反复训练,各路调动凑集的兵马,终于能够整合在一起,步调一致,训练如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了。

不过,让他愁容不展的是,粮草每日消耗不小,后方补给还没有上来,这是一个棘手问题。

就在这时,有持戈的侍卫进来禀告,发现一股辎重队前来大营。

“难道是从巴蜀运粮来了。”

“朝廷的粮食终于送到,将军不必发愁了。”

麦孟才、崔维达等人,听到辎重队和粮草的消息,都非常兴奋。

李靖将信将疑,因为根据斥候探报,从巴蜀征调的第二波粮草,最快还需要五日后才能抵达,不可能会在今天出现,会不会有诈?

他亲自带着将领和甲士,来到辕门处等候,果然看到一支辎重队伍徐徐赶来,经过了后方的几重关卡盘查,能够顺利来到这里,是敌军假扮的概率应该不大,李靖心中稍安,目光注视前方。

过不半晌,车轱辘声越来越响,辎重队伍抵达大营前。

“护送的首领在何处,前来向李靖将军汇报。”麦孟才提枪出来,带着侍卫上前检查。

“卑职许绍,在归州筹得五万石粮草,特送来为将军解燃眉之急。”一位中年从队伍站出来,此人名为许绍,曾是大隋的地方郡守,因为乱世到来,为求自保,固守西南一城,等待新朝廷安稳后归附,谁知刚上表投靠李唐不久,就被罗昭云夺了长安,横扫北方,所以他带人在李靖南下路过归州一带时候,就带着族人和地方州牧投靠了大华。

归州拿下后,他留作归州刺史,此人在整顿州境方面很有一套,他开仓赈济了跑到此地的流民十余万人,使得州境很快稳定下来,出现难得的缉和。

“原来是老许来了。”李靖微微一笑,没有想到许绍会带人从归州运送一批粮草,如此就把空档期补上,使得全军上下不会因为粮草短缺而影响士气和哗变了。

“参见李将军!”许绍走过来拱手一揖,虽是文官,但今日穿了甲胄,也显得有几分军伍之气。

“许刺史,来得正是时候,为我军带来粮草,讨伐荆门山营,可以提前了。”李靖微微一笑,似乎胸有成竹了。

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五十七章 反击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兴衰第八百零六章 克渑池第九百五十三章 惨烈之战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计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八百九十章 窦侠女的目标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条鞭法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第八百九十一章 癫狂的一夜第八百六十三章 谈何回头路第九百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九百一十七章 温馨的相聚第五百零五章 朝会赐婚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灯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战不停第一百九十三章 庙堂之途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将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岗军之威第一百九十章 告别第四百八十六章 突厥来袭第九十一章 拜临长孙府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烛夜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华学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议(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祸从口出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杀第八百零三章 阵前投诚第五十一章 唯有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二百五十二章 调兵有策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锋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七百零七章 兵临大震关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杀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诺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长安团聚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语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寿宫变 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门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一千零一章 天灾人祸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第一千章 流民入长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与灯依旧第九百六十六章 劝诱部落首领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杀第三百一十章 杨族密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盘算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发展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气相投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为帝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论道第三十章 废立太子第九百二十六章 陨落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五百八十七章 群情激愤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惬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西苑风波第五十七章 反击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战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开恩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夺定远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机陷害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劝谏立后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第九百五十九章 开始收网第九百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一百六十七章 谋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