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议(中)

政事堂和刑部汇报了当前事务后,罗昭云又问起了兵部和枢密院,目前几处交战,还有边关屯田驻兵的事,这国防力量和战争的事,关乎朝廷的生死存亡。

兵部尚书屈突通站出来道:“回陛下,根据最新战报,李靖大军刚刚取得了荆门山大捷,围歼了荆门山大营内的梁军,侯君集带兵已经度过长江,两军南北汇合,声威浩大,已经达到十五万兵力,如今收押了三万降兵,在清江口一带驻扎,等待后续的粮草补给,修整过后,便可以向梁国都城进军。”

“荆门山大捷!”罗昭云听到这个消息,倒是露出几分欣慰神色。

不愧是隋唐时代的兵法大家李靖,用兵还是有独到之处,势如破竹,已经从西向东,逼近梁国都城江陵。

“可有写到用兵的细节?”

屈突通简明扼要地回答:“信函上陈奏,先是由侯君集带兵强渡清江口,吸引梁军水师的主力,然后派出骑兵从下游登录,袭击岸上的兵营,令水师腹背受敌,拿下清江口存留兵力后,切断了荆门山梁军的后方补给道。李靖派兵三面合围,并且派出水师攻打荆门山背面的渡口,彼此牵制兵力,同时打了宣传战,最后,城内有梁军将领觉得没有了希望,不想自绝于城内,便弃暗投明,从城内倒戈,里应外合,拿下了雄关隘口。”

罗昭云点点头,对萧梁的局势有了把握,照这个势头下去,灭了梁国,一年内或许就能办到,只要直捣黄龙,拿下江陵城就差不多了,其余南部城池,缺少了皇室掌控,如一盘散沙,很容易横扫过去。

就看兰陵萧氏,是否还有杀手锏和底牌了,如果就目前的战力,是很难抵挡李靖十五万大军的。

罗昭云沉吟了一下,开口道:“枢密院居中协调户部,定要满足李靖将军在前线所需的物资粮草,不得延误,耽搁了军情和战机,唯尔等问责。”

“臣明白!”枢密院、户部、兵部的官员都躬身回应。

“徐世绩带兵南下,抵达哪里了?”罗昭云又问起了另一路大军的南下进度。

枢密院副使陈祾站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根据昨日从洛阳一带传回的最新行军战报,徐世绩带领八万人马,已经从洛阳出发三日,抵达了彭城地带,在那里整顿兵马,再招募一些新军之后,进入淮南地带,与杜伏威做面交锋。”

“杜伏威的兵力如何?”罗昭云询问。

陈祾答道:“回陛下,杜伏威用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在淮南和江左都有地盘,于南方声势最大,其次,还有沈法兴、辅公拓与杜伏威呼应,成鼎足之状,合在一起,兵力接近三十万了。去年朝廷忙于与李唐交战,无暇南顾,所以淮南和江左一带,往往是这四支队伍在角逐。”

“不过辅公拓是从杜伏威账下分离出去,沈法兴与杜伏威也是故交,只有李子通,与这三支队伍是对手。两个月前,李子通带兵偷袭了沈法兴的吴郡得手,队伍本有所壮大,但是被杜伏威派出的大将王雄诞击败退走,所以目前李子通龟缩江东一隅,已经无法抗衡杜伏威的队伍。”

罗昭云闻言后,沉思起来,杜伏威的声威正大,徐世绩能否击败他们呢?

他虽然对徐世绩有一定信心,知道他日后必然会成为大华的主力将帅,但毕竟徐世绩目前还年轻,历练不够,直接跟杜伏威这一枭雄交手,长途跋涉,没有地利、人和的优势,能否横扫强敌,安抚江淮与江东,还真不好说。

朝中其它大臣也有这方面的担忧,有御史已经站出来发表意见。

“启奏陛下,臣以为,徐世绩出身寒门,立于瓦岗,苍莽武将,攻打晋阳前,并没有独当一面的领军经验,哪怕是在李密账下为将,也是驻守黎阳仓而已,而非冲锋陷阵,与王世充正面带兵交锋,因此,臣觉得以徐世绩独自为一军统帅,去平定淮南江东的杜伏威、沈法兴、辅公拓,有些不妥。”

“兵者,国之大事,徐世绩名不经传,资历不够,目前一个人为帅,的确令人担忧,当则派老将军全去坐镇,才够稳妥。”

“臣也同意,当再派将帅、监军前去淮南督战。”

御史台、刑部、翰林院都有人站出来,反对徐世绩单独代表进入淮南与杜伏威交战,都认为他还不够格,与杜伏威的名气比起来,还逊色许多。

罗昭云扫了武将行列,朝堂之上,还有来护儿、屈突通、陈祾等老将军,但是,都在枢密院、兵部挂了职务,年事偏大,轻易不适合再委派远征了。

沉思少倾,罗昭云脑海中,忽然涌起御驾亲征的想法,这次有可能是平定天下最后的大战了,解决了淮南与江东,得到富饶的江南之地,从而接连吴越旧地,彻底把东南沿海都划入自己的江山内。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打算在沿海建立造船厂、水师海军,已经新的贸易城市,海监分局等,建立海上贸易和航海业的开端。

关中已经待了一年,洛阳也曾稳定,北方可以说是他的地盘,但是南方,自从回到隋唐之后他还未去过,杨广下江都,他都没有跟随,这次经洛阳,然后南下江都,既为了征战,平定南方,也是对江南的一次考察,安抚当地民心,得到南方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第五百五十章 出关平乱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在对手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四百八十六章 突厥来袭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五百四十章 战事来临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千一十八章 杀猪菜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六百八十九章 霸王暴毙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强国富民之路第八百八十八章 混入宫内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决雌雄(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军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议(中)第五十九章 夜下倾谈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五百零三章 相顾无言泪千行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义不靠谱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五十八章 掩杀第九十二章 少年无忌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并重第七百七十六章 触景伤情第八百八十六章 落寞的铁娘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第七百二十七章 唇亡齿寒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第五百七十章 势成骑虎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弭除隐患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见欢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绩归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五百三十九章 办学院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鹿之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这个杀手不太冷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闭的平阳公主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观念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二十八章 祸从口出第六百六十二章 杀机浮现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辽水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见欢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军的强势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决雌雄(下)第九百二十三章 层层设伏第五百五十一章 复国军反击第八百九十九章 谈经济第二百四十五章 愿得一人心第两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九百五十三章 惨烈之战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锋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八百零三章 阵前投诚第三百三十八章 乱局将启第一百零七章 技惊四座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八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烟雨楼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点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师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战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八百七十三章 杀身成仁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谋划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强国富民之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将第两百章 相邀与赴会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琼登场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诚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师回朝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