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从军行

罗昭云快马奔腾,一骑绝尘,晌午出发,一路向西,为了避开草原突厥兵马,所以没有走关外草原,而是沿着边关重镇防线,先经过雁门、马邑一带。

在这里,他已经远远望见了兵甲锵锵,旌旗飘扬,到处都是运粮车队和各地府兵,向雁门关外的大军营地聚集,然后一齐北上。

大战前紧锣密鼓、调兵遣将的气氛,压得人紧张兮兮,喘息都有些压抑。

罗昭云没有停留在这,因为榆林外、古磴口,隋军只是辅助启民可汗对抗突厥大将军俟利伐的进攻,为次要战场,是否会交战,能打到什么程度,都不好说,毕竟这是牵引主力的掩护之战,对方未必真的猛攻,只是不断滋扰居多,不好建功。

他继续赶路,的卢马飞奔如梭,经过朔州、夏州、灵州、凉州、甘州、肃州,一路上见到不少府兵队伍在向西北集结,骑兵轰然踏地而过,运粮车队更是随处可见。

要知道古代战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线打仗需要的粮草动辄天文数字,虽然府兵会自带粮食,但那只是月余的口粮,基本会在途中就消耗一半了,到了前线,已经剩不下多少。

一旦战争持久,鏖战半年,那粮草的消耗可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如果按照一个士兵每日一斤米,那么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就是三十万斤,约两千五百石,一个月下来,就是七万五千石米,半年呢,就是四十五万石。

这个数字太大,光从边戍的粮仓运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像隋文帝这种君王,是不放心把众多粮食储存在边关的,一旦某个大将心怀不轨,割地为王,粮草充足,等若养虎为患,往往都是把朝廷粮仓设立在京师附近。

大隋就是如此,几大粮仓都在中原地区的腹地,长安城附近有太仓、广通仓、常平仓,洛阳附近有回洛仓、洛口仓、河阳仓等,沿着黄河和运河排布,运输方便。

边疆之地,讲究府兵自力更生,闲时候务农,利用军田和官职田耕种,够驻军的口粮开销了,可是这次要调动三十万大军,除边戍聚集十万众外,其余二十万都是从各地赶过来,粮食需要朝廷集中调运到前线。

这时候,压力就来了,光这额外二十多万军人的消耗,这个时代没有火车,马匹都用作战马,拉车很少,只能用牛车和民夫,耕牛也有限,所以大部分都是用民力推车。

而这个时代的车轱辘都是木质的,车轴质量也差,所以行走起来,非常不便,长途跋涉,从中原地区粮仓聚集,然后送往边关,这就需要动用各地无数的民夫,再从边关运往数百里外的前线,动用的壮丁更是成倍叠加,途中消耗巨大。

二十万隋军出征,后方辎重苦力和民夫征调,就会动用近百万人,平均一名士兵就要有五名民夫来进行后勤援助。

而且民夫们也要消耗粮食,运转上千里,消耗近半,所以运转的粮食要比实际使用的,还有多一倍。

战争,国之大事,一点也不假。

最根本还是拼国力,眼下正是隋朝鼎盛之时,各大官仓物资蓄积之丰,是历朝历代所难望其背顶,甚至隋朝灭亡二十多年后,隋王朝积累的物资还没有用完,当然记载是否属实,后世学者说法不一。

这一日,罗昭云终于抵达了沙州地带,可以看到招兵处,在接收各地赶过来的地方府兵队伍,有的是接到军令成队成军赶来,这样比较容易安排,像罗昭云这样单兵,就要排长队了,一个一个检查路引和地方出具官府介绍函,验明身份。

这里的功曹长官看到罗昭云气宇轩昂,自带甲胄,手中的长枪、硬弓、佩刀都不是凡品,又知他自备了战马,料到他出身门望大族,家庭殷实,所以没有把他当成普通的地方府兵直接分配到泥腿子的步兵营,而是选拔入散骑营,由骑兵营的录事,再根据他的擅长,进行队营分配。

这个时代讲究门第出身,如果是普通兵农出身,那是没有什么照顾的,直接成为前线大头兵,沦为冲锋陷阵的炮灰;但贵族子弟,却可以在一些稍微轻松、建功方面的部门做起,比如亲兵营、骑兵阵等,危险少又体面。

罗昭云拿到自己名字的军士腰牌,是个小木牌,正面写着“左军骑营”四个字,背面写上了“幽州、罗成”,一面代表着归属营盘,背面代表的户籍州县还有名字,牌不离身,一旦阵亡,可以根据腰佩来确定死者身份。

他骑上马,离开沙洲的募兵处,与被分到相同骑兵的军士,一起赶赴聚集的阵营。

原来,三十万前线大军被分成了两路,一路是玉门关军,一路是阳关军,这两座城关,一南一北,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扼守着要塞,突厥军正在全力攻打,隋军驻军充当先锋军,已经跟突厥军激烈交战中。

罗昭云报名的地方,是玉门关设在这里的隋军接收点,很快,他们一群临时组成的骑兵和步兵队伍就被带往了前线,整编入六军。

所谓六军,指的是先锋军、左军、右军、后军、中军、辎重军,这是粗略地划分,每一路军马又会细分为自己麾下的七军营,相当繁琐。

经过层层分流,最后罗昭云终于来到了自己归属的左军,军中的司马和偏将带着百夫长、队头们,正在巡视今日到位新军,顺便挑选适合自己军中的人马,有一位百夫长看到罗昭云的战马不错,于是把他要到了左军第三斥候团。

罗昭云松了一口气,终于尘埃落定,明确了去处,这一层层集合、挑选,相当麻烦,只能耐心等待,现下可以去自己的队伍营地,见到自己袍泽伙伴了,有些激动。

大漠苍莽,风沙漫漫,当罗昭云和一群骑士,随着百夫长来到营帐时候,一抹鲜红的夕阳垂洒在天际,快到黄昏了。

但是数里的玉门关处,仍传来厮杀声和擂鼓声,那股金戈铁马混合在一起的声音,让人紧张又振奋!

他放眼四顾,漫山遍野都是无数白色的帐篷,像是一朵朵盛开的小花,散落在一片绿洲原野上,战马的嘶鸣、将士的训练声与风沙的狂舞交杂在一起,汇成首凄凉的塞外小调。

无数的旌旗迎风招展,不时有骑兵队轰然而出,兵甲锵锵,马蹄震天动地,这股真正的军旅风范,雄浑的气势深深震撼了他!

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萧后的秘密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国朝令的探讨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两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杀第一百八十四章 弃城投降第五百六十章 乐极生悲第三百四十四章 横扫第一百六十七章 谋算第九十八章 阁楼小酌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各谋战事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三百二十一章 绵里藏针第五百二十四章 罗府添丁第五十九章 夜下倾谈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说客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传力度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战河滩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抚东都第九百一十四章 实干兴邦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发展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九百七十六章 粮饷困难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军势如虹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进谏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九十三章 庙堂之途第二百三十二章 风波欲来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二百四十八章 临羌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锋开始第八十二章 邂逅第九百六十六章 劝诱部落首领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没人想你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长安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凉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气大伤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第六百九十章 谋巴蜀第三百四十四章 横扫第七百零七章 兵临大震关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结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谋划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一百九十二章 倾月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九章 开始收网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三百八十二章 肉飞仙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六百六十七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七十二章 刀法绝伦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揽八郡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场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图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国无门第六百八十章 不斩来使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弃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举新制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进展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八百七十三章 杀身成仁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层次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议(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将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五百一十八章 对饮小酌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违反军令第四百七十一章 谶语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战平壤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惊变第十二章 厮杀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备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