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谈判和终结

就在徐杰和协约国三巨头之间勾心斗角的时候,和德国人的谈判也终于如期进行。经过一连串的私下接触后,双方最终选定在挪威进行谈判,挪威式中立国,不算任何一方的主场。不存在吃亏问题,华夏特使武方亭和德国特使里宾特洛甫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展开了长达数周的谈判,以解决双方在中东的地位和利益问题。而早在双方代表正式接触之前,华夏和德国已经就结束前线军事对峙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华夏和德国继续保持原有位置,但是不会往前线增加任何新的战斗部队,双方可以互派观察员。也可以安排少量侦察机对双方是否守约进行监督。

当然,虽然场面上看起来大家已经和和气气了,但是实际上这个临时停火协议不但没有国家信誉作保,而且本身漏洞就很多,比如说,双方部队不能往一线战场上调集了,但是没说不能往两河流域和伊朗调集啊!所以,虽然场面上双方都罢手了,但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松。大家都是列强,列强可不是好相与的!

问题的关键只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如何保证华夏和德国在两河流域以及伊朗内的实力平衡。而第二点就是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到底如何划分。前者比较虚,所以一开始华夏和德国主要就第二点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斗争。德国人的要?◆求很苛刻,首先要求华夏从两河流域撤军,保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完整,而在伊朗地区。则以实际控制线为基准划分双方势力范围,如果按照德国人的要求的话。那么整个伊朗南部的胡齐斯坦省南部、法尔斯省大部、伊斯法罕省南部、霍尔木兹甘省、克尔曼省大部和锡斯坦-俾路支省大部都将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中。

“这个建议能否这样理解?我们的,一部分变成了你们的。而你们的还是你们的?”面对里宾特洛甫提出的要求,武方亭说了一句非常绕口的汉语,让德方翻译感到了十分的棘手,数分钟后,才把这个意思表述明白。武方亭用这种表态表示了自己的不满!“阁下似乎忘了,我们在两河流域的战场上所占据的优势地位,我们在战场上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谈判上的有利条件,这是无法接受的!”

“贵国的军队并没有占据优势,我们双方军队还在前线对峙。双方基本都在战役爆发前的位置,这个优势从何说起呢?从兵力上来看,占据优势的是我们!”里宾特洛甫笑着说道。

“既然这样,我们两国为何在两河流域不以实际控制线来划界呢?贵国的双重标准是我方无法接受的。我们将双方在西部的控制线硬生生的推进了上百公里,难道还称不上优势?按照您的解释,恐怕只有我们推进到小亚细亚才算优势吧?”武方亭接下来的话语中露出了一丝讥讽:“另外贵国一直拥有兵力优势,而双方的战线却从伊朗境内推进到了两河流域!”

“但是贵方确实打不动了,贵方的第一次进攻只是打退了我国和奥匈帝国的进攻,而第二次战役则是我方发动进攻。而贵方勉强保证防线的稳定。这种优势和我们牢牢控制下的伊朗南部地区不可同日而语。“里宾特洛甫扶了扶眼睛说道。

“不不不,阁下错了,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我们双方在两河流域也许在短时间内都奈何不了对方。但是我们可以继续从本土抽调部队。而贵国还能从本土抽调多少部队?贵方是欧洲国家,最重要的立足点只能是欧洲,而我们是亚洲国家。整个东亚、东南亚还有北亚都是我们的,我们没有敌人。如果贵方认为玩的起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消耗下去。不过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恐怕谈判的地点和条件就要换一下了,我希望贵方能好好考虑一下。”还不等里宾特洛甫回答,武方亭继续说道:“我建议休会,另外,我可以告诉阁下的是,在未来一周之内,我们将再派遣3个师的兵力进入伊朗!”

里宾特洛甫被华夏简单而直接的拒绝打懵了,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华夏是否真的不想打了。还是说利用谈判作为缓兵之计。不过随后,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华夏确实动用了空运和海运两种手段在一周的时间里向伊朗增加了大量的部队,虽然具体规模说不清楚,但是德国人终于意识到了华夏绝对不是开玩笑。这支生力军的加入直接导致了双方在中东局势的变化,如果谈判破裂的话,这支生力军无论是西进两河流域,配合原有部队继续打通通往基尔库克的道路还是南下攻击德国在伊朗的占领区都可以。德国人虽然也利用这段时间补充了一些装备,但是补给速度却弱于华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德国不是没有兵力和运力来支持在中东的大规模作战,而是德国下一阶段重点是在欧洲,至少在解决法国之前是这样,德国不会在中东部署太过强悍的力量的。

德国政府现在有些吃不准了,到底是华夏打算和自己刚到底呢,还是说摆一个姿态?要是前者的话,华夏的信心到底在哪里?要说华夏为了一个准盟友和同盟国死磕到底的话,德国人打死也不信。而要是后者的话,华夏就不担心战争继续升级?德国人仔细整了整手中的底牌,发现似乎能制约华夏的手段确实不多了,华夏似乎在东北和北亚部分地区发现了一些新的油田,他们从协约国进口了大量的开采设备和技术,似乎石油问题正在一步步解决。至于其它手段吗?德国还真没有太好的底牌。

就在政治家们考虑华夏的真实目的和底线的时候,就在将军们考虑是否要增加中东驻军来保证战场的平衡的时候,兴登堡站出来说了一番颇有深意的话:“我们不要纠结于这些细枝末节了。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两个,第一。如何能保证我们通往南亚的道路畅通,第二就是如何保证我们在解决法国之前。中东方向华夏不会找我们的麻烦!只要能保证这两点,其它的问题都可以谈!如果华夏愿意主动限制在中东的兵力的话,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予以让步。”兴登堡的话虽然有些刺耳,但是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双方即使停战了,不打了,如果华夏持续增加在伊朗的兵力的话,那么为了维持稳定,德国也必须增加兵力。大量的兵力被牵制在千里之外的中东,那同盟国还拿什么去打法国?所以暂时的息事宁人才是最好的办法。

兴登堡的建议很快获得了通过,而得到高层授权的里宾特洛甫向华夏代表团发出照会希望能恢复和谈,但是随后,华夏提出的新的建议让德国人始料不及,甚至于德国人认为华夏的条件太没有诚意了!因为华夏想让德国退出伊斯法罕省南部地区!这倒不是说这地方有多达,关键在于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伊斯法罕省南部犹如一柄尖刀一般直抵伊朗南部走廊最狭窄的地方,如果华夏从这里出发的话。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将伊朗南部通道彻底掐断!这几乎就是把刀子架在了德国中东军团的血管上,这个条件在里宾特洛甫眼中是没法谈的!即使不是军人,里宾特洛甫也能感到这个条件的威胁!

就在里宾特洛甫下意识的想要拒绝的时候。武方亭解释了华夏这个要求的目的。“我们也只是希望伊斯法罕的油田能够得到切实的安全保证,贵国装甲部队的突击速度和战术轰炸机部队的作战半径我们是知道的。我们只是想保证油田的安全。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个纵深,仅此而已。”不过一里宾特洛甫的脑子和军事素养他并没有听出来这句话中到底透露出了其它什么意思。他还是认为这个条件不可接受,不过为了不让第二次谈判在一个小时内就结束。里宾特洛甫还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扯了半天闲话之后决定先向上级汇报一下再说。

要不怎么说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啊。里宾特洛甫只看到了这柄尖刀狠狠的插入了德国最为脆弱的南部运输线上。但是德国高层将领们却意识到这个突出部的两翼还是牢牢的控制在德国人的手中,如果华夏敢在这个突出部部署太多的军队的话,那么只要德国陆军兵力充足,完全可以将这里彻底掐断。如果是德国人部署的话,他们确实会在这里部署一定部队,但是绝对不会多。因为这周边环境有些恶劣。

“这个条件可以有限度的接受,我们可以退出伊斯法罕省的南部,也可以给他们需要的纵深,但是华夏必须将驻扎在伊朗的兵力限定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兴登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再好的形势也需要实力做后盾,如果华夏在伊朗兵力有限的话,同时限制军事基地的数量,那么华夏想动手也是很难的。而且在后勤问题上,德国也不是没有后手,铁路运输效率再高也没有船舶运输效率高啊,在德军的计划中,未来攻击印度的部队和补给中的6成以上将直接用船运往前线的港口。铁路的份额其实并不是很高。所以,在里宾特洛甫看来无法接受的条件,在德军高层眼中还是可以谈的!

实际上德国人因为战略问题在中东真没什么可以依仗的,而华夏呢因为对协约国的不满和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准备和德国过早的对上。而这一点是双方谈判的基础,当德国人表示这个问题可以谈的时候,华夏也十分爽快的表示愿意压缩在伊朗的驻军规模。并且表示在驻军位置上也可以谈。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终于让谈判进入了快车道。德国人开出的条件是华夏在伊朗的驻军规模不能超过6个师,空军规模不能超过5个航空兵联队,并且不能有战略轰炸机部队。而华夏认为在伊朗先政府控制的范围内部署6个师太少了,连最基本的维护统治都很难,毕竟伊朗政府的军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而且战争消耗巨大,短时间内重建军队比较困难,所以华夏需要暂时负责伊朗的整个防务,在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仅仅驻扎6个师实在是不够用,华夏表示至少要12个师,航空兵部队要达到12个联队的规模才能够用。

并在在谈判中华夏暗示,只有当华夏在伊朗的驻军和德国在中东驻军能保证一个相对平衡的时候,华夏才能感觉到安全。华夏对驻军的要求完全是按照德国人在中东的驻扎数量来定的,如果德国人想削减华夏驻军,那么首先就把自己的驻军削减一下吧!

最终双方的协商结果是德国在中东地区驻扎9个师的兵力,华夏驻扎8个师。其中华夏驻军中装甲师不能超过4个。航空兵部队被压缩到9个联队,其中4发战略轰炸机联队不能超过1个。而作为回报,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两河流域和伊朗南部地区的空军规模被限定在11个联队左右。而海军方面德国保证岸基航空兵的数量不超过4个联队!在这个标准下双方的势力几乎处于均衡状态,而且还约定,除了伊斯法罕省的南部地区,其它双方控制线附近50km的军事部署情况必须彼此透明,当然,这个条件是有一定期限的,暂定为3年。

伴随着条约的签署,华夏部队开始有计划的从两河流域撤离,而德国人也从伊朗南部部分地区撤军,而双方的战俘交换也在同一时间进行。一场大战最终落下来帷幕,而让普通民众想不到的是,就在条约刚刚结束的同时,在位于巴伐利亚的德国陆军武器试验场上,一群钢铁怪兽已经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第1476章 英伦之战的落幕第824章 意大利海军出击第1123章 新的阶段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强,不是纸老虎!第209章 这算摊牌吗?第142章 经济战发动第1086章 坎宁安的首胜第953章 准备行动第1160章 质询第503章 南洋水师的未来第160章 北洋大阅第911章 追击第496章 提尔皮茨到访第66章 日本人的反应第139章 南洋也要买船?第216章 终于回来了!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378章 巨兽的黄昏(二)第521章 与土耳其的交易第1189章 差距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996章 调停第1115章 反击第274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323章 南北夹击第178章 遭遇战第55章 海军痼疾第917章 波云诡异第341章 落幕第252章 舰炮对岸炮第1075章 钢铁风暴第432章 渗透作战第787章 一步到位第840章 傻眼了第332章 巡洋舰队的碰撞第856章 再次出击第458章 援军第1074章 华夏新式坦克第1033章 华夏重巡洋舰第883章 失控第555章 死局第1344章 长脚汤姆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424章 落幕之战第732章 破交攻略第1451章 多点开花第78章 新版官督商办第5章 徐杰的野望第563章 这就是差距第1008章 星条旗之殇第1420章 海基VS陆基2第602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485章 祸不单行第1174章 最强舰队!第311章 与英国人谈判第250章 目标横须贺第1468章 夜战1第529章 美国人的算盘第639章 佛罗里达级战列舰第858章 猫之殇第1492章 德国人要莽一波!第137章 为民族而战第1017章 军备竞赛扩大化第856章 势在必行第1011章 背叛和抉择第1211章 华夏装甲师1第290章 海军是一个体系第667章 苦战第226章 失误第157章 陆军战备会议第249章 升级的重炮部队第1126章 这叫一切正常?!第192章 打仗是要钱的第532章 超限战第1114章 经验教训第1019章 徐杰的算计第7章 日本海军实力分析第1416章 华夏和德国第1077章 法国海军第620章 阴影中的巨人第1474章 突破与落幕第1005章 决断第1051章 交换第1122章 结束第95章 拜会刘公(三)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943章 升级版VS翻版第1158章 钢铁坟场第983章 黑夜中的序幕第1522章 坐不住了第1002章 最终计划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148章 龙潜于渊第116章 英国人来了第1009章 停战吧第1487章 装甲启示录(4)第878章 丹泽港外的战斗第252章 舰炮对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