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

崇祯皇帝道:“哦,和徐卿无关,那是和谁有关?”

“陛下,和日不落帝国有关系。”

日不落帝国?温体仁和徐光启都是第一次听说。两人互相看看,发现对方都是一脸的不解之色。再看上面的崇祯皇帝,却发现崇祯皇帝脸上不带一丝疑惑之色。

崇祯皇帝一听和将来的目标有关系,精神一振,上身一下挺直,盯着钟进卫道:“快快说来。”

“陛下,要想成为日不落帝国,水师是不可少的。但现在大明境内,朝廷的水师力量薄弱,海盗猖獗。前路坎坷,所以需要未雨绸缪。”

徐光启一听钟进卫把话题扯到海面,特别提到了东南沿海的海盗,想起一事,等钟进卫一句话间隙,插嘴奏道:“陛下,臣亦有一事,须得奏明陛下。”

钟进卫听了觉得奇怪,自己还没说完,徐光启就迫不及待的插话,这不符合他的性格,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么?

崇祯皇帝也跟钟进卫一样,觉得奇怪,就问徐光启道:“徐卿,你有何事?”

“陛下,臣听中兴伯言及海盗,而前途坎坷。然臣以为,今之闽海寇夷,比之海盗,更猛十倍,日后必为大明之强敌,须得郑重对之。”徐光启严肃而又庄重地说道。

钟进卫一听,果然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居然明白西洋人是大明真正的强敌,不知道是不是受自己影响才有这个观点。

其实他不清楚,原本的历史上,徐光启在“复苏伯润柱史”中,指出了西洋人比建虏更强悍的观点。原话是今之建贼,果化为虎豹矣,若真虎豹者,则今之闽海寇夷是也。

崇祯皇帝点点头,正待说话,温体仁也来凑热闹了:“陛下,不知日不落帝国,是为何意?”

崇祯皇帝一听,看向首先提出日不落帝国的钟进卫。

钟进卫对崇祯皇帝点点头,道:“陛下,臣以为大明首辅应该知道此事。”

徐光启一听,大明首辅才能知道,就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崇祯皇帝笑着对徐光启道:“无须告退,徐卿既知西洋人之危害,不如听听朕的志向。”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就把钟进卫当日对他说的内容重复了一遍,给温体仁和徐光启解释了日不落帝国的含义。当然,他把将来时态给略去了,只是说可能的情况。

说到最后,崇祯皇帝站了起来,提高声音,宣示自己的决定:“朕要让大明成为天下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还望两位爱卿能助朕。”

没想,崇祯皇帝刚一说完,温体仁就跪了下来,然后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请陛下恩准。”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道:“阁老不必如此,起来说话就是。”

“臣请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怎么突然要告老还乡。看温体仁神情,也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钟进卫和徐光启也被温体仁这一下搞懵了,这是演得那出戏?

“阁老何意突然,要告老还乡?”刚才不是好好的么,崇祯皇帝不明白了。

“臣本想为国尽力,无奈陛下好高骛远。臣觉得无能为力,只有告老还乡了。”温体仁仍跪在地上,直起上身,对着崇祯皇帝道。

温体仁这么一开口,殿上的几个人才明白他原来是为了这。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了温体仁一会,然后才道:“阁老先起来说话。”

温体仁并不是一个执拗的人,现在表态已经表完了,就站了起来。

崇祯皇帝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慢慢地走了下来。来到温体仁的面前,然后诚恳地对他说道:“朕当然分得事情轻重,何事为先,何事为后。朕要先平虏,赈灾,革新朝政,然后才问鼎天下,建日不落帝国。朕手里可能完不成此志向,但还有朕的儿子,孙子,有此目标,则不会让他们懈怠,秉祖训,为大明子民开拓更多的容身之地。一处得灾,有更多地方可以调配,不好么?”

徐光启就站在温体仁的身后侧,听了崇祯皇帝的话,他向崇祯皇帝一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是,西虏之贪婪,远非一般人能想象。今日大明不打他们,来日必遭其祸。”

说到这里,徐光启又转向温体仁,问他道:“温阁老,西洋火炮之犀利,如若倾国来攻,何以能挡?皇上未雨绸缪,以西洋为假想敌,就是不想来日挨打还不了手。”

“温卿,大明周围不再只是小国部族了。西夷远在天边,却能万里而来,就是觊觎大明的土地,大明百姓手中的财富。朕必须为大明做长远考虑。”崇祯皇帝等徐光启说完后,再次向温体仁解释,他的中兴之志还必须大明首辅配合才行。到目前为止,温体仁是他最合适的一个首辅,不想放弃这个臂膀。

崇祯皇帝说完后,看温体仁的脸色明显没有刚才那么严肃,就又说道:“朕让两位爱卿都看看现在之天下,和以前所谓天下之区别。”

说完后,他转身走回御座,在御座左侧的一叠画卷里面抽出其中的一份。然后吩咐内侍搬来一个屏风,立在温体仁面前。再走下来,把手中的那卷画册挂了上去。

温体仁和徐光启都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崇祯皇帝说的如今之天下,到底是什么模样的。

钟进卫在崇祯皇帝说完的时候,就知道他要拿自己带来这世的地图,去震慑两个井底之蛙了。他也不说话,慢慢地走到温体仁的侧对面,准备欣赏他们的表情。

崇祯皇帝挂好之后,侧身让过一边,让温体仁和徐光启先看看。

挂着的画册就是世界地图,不过不是钟进卫的那一幅,而是王承恩让人临摹出来的一份。

这份地图上面没有简体字,只有崇祯皇帝自己用小楷注释上去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

温体仁和徐光启那里见过如此精密详细的世界地图,徐光启还好一点,在和西洋传教士的聊天之中,略微知道一些情况。

但温体仁就差远了,充其量,也就知道郑和下西洋的一点见识,而且,还不全面。在他的意识里,基本还是大明是天下之中心的观念。

这地图,首先就打破了温体仁和徐光启原本的世界观。然后,崇祯皇帝又拿出一些小纸条,递给温体仁。

他疑惑地看看崇祯皇帝,然后双手接了过去。仔细一看,是写着地名,然后是对这地方的解释。比如说现在居住的是什么人,文明程度,大概有什么出产。

温体仁连忙一边看纸条一边去查看挂着的地图,进行一一对应。

这不看还好,一对应完了才发现,原来天下还有如此之多的宝地。

西洋人的国家如此之小,现在却在四处抢占土地。要是大明不作为,有朝一日,这天下的宝地都让他们占完了,怕是膨胀之后的西洋人再来和大明作对,就是亡国亡族的时候了。

徐光启很好奇温体仁手里的字条写的是什么,他知道那些字条必然和这幅地图有关系。但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心里很是痒痒。

最后他看到温体仁不再来回的看地图和纸条,而是对着地图发呆。就扯了扯温体仁的袖子,道:“首辅,借来一观。”

温体仁无意识的转头看看他,然后又转回去看地图。

徐光启没办法,好奇心催着他直接伸手,小心翼翼地从温体仁手里把纸条扯了过去,然后看了起来。

结果无一例外,两人都处在了同一状态中,对着地图发呆起来。

崇祯皇帝看看他们两人那呆样,就转过身子去看钟进卫。

今天休息一天,就只更新一章了。话说,兼职码字,每天五千字,好累,望谅解,谢谢!

第336章 袁可立第318章 范永斗现身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脸第456章 张献忠的观察第108章 挑选护卫第285章 建虏的危机第865章 电第24章 防御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179章 兵书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708章 自然灾害第478章 禁言反弹第781章 京师沸腾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196章 救还是不救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599章 汉民怎么办第694章 有心无力第196章 救还是不救第781章 京师沸腾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619章 好想看电影第825章 时间紧迫第857章 展望未来第230章 分道扬镳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617章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第720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441章 票号之议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机制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752章 泪流满襟第748章 登莱出征第739章 建虏的现状第470章 收费的水泥路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808章 水泥路边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55章 白话第597章 胜利者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210章 反腐难啊第156章 刘兴祚第274章 建虏人心之恶第832章 万事如意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345章 背水一战第110章 盐政细节第812章 宗族第750章 祖大寿的愿望第402章 做起来难第152章 流水线和标准件第101章 论盐政第270章 战前分派任务第624章 勋章第351章 收获不少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740章 长生天也要听大明皇帝的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158章 彷徨和骄蛮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453章 佛郎机改良第395章 杀虏放火时第228章 建虏细作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455章 盐商要反击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626章 莽古尔泰的下场第534章 哪来的火炮第698章 建虏的无奈第354章 竞拍第791章 大明危机第572章 各有算计第90章 危机四伏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453章 佛郎机改良第346章 兵败如山倒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407章 肉松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649章 跳雷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协第143章 《甘薯疏》第224章 妄想坐山观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