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榴花开——张露萍

七月榴花开

——张露萍

七月里山城的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在枝头。它像战士的鲜血,又似少女的朱唇。令我们沉醉,也让我们兴奋!

石榴花开的季节,先烈们曾洒出了他们满腔的热血。无数丰富的血啊,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

这七月的红河啊,它冲尽了民族百年来的耻辱与仇羞!

我们在血海中新生,我们在血海中迈进。今天,胜利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要准备着更大的流血,去争取前途的光明!

——张露萍《七月里的榴花》

张露萍(1921~1945),原名余家英,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张露萍奉命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在此期间,她为党组织截获了很多重要情报。1940年3月,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不慎暴露,包括张露萍在内的7名党支部成员全部被捕。1945年7月14日,牺牲在息烽快活林。

迟来的真相

2009年,一部名为《风声》的电影在全国热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影片中,共产党员顾晓梦为了国家利益而英勇牺牲,在她的身上其实重叠了很多位女共产党人的影子,张露萍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位因“军统电台案”而牺牲的谍战女英雄,却在死后的38年间都没有被确认身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军统电台案”一时间成为谜案,当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暂时搁置这个案子,张露萍就这样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1970年,张露萍的母亲在去世前拉着女儿,不停地问着:“你妹妹到底还在不在了?别人都回来了,怎么就是不见她?”可是,没有人能回答这位老人……

就在张露萍牺牲38年后,真相终于大白。1983年7月10日,当中共南方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叶剑英报告张露萍和其他6位烈士的调查结果时,叶剑英激动地说:“我记得张露萍同志,她的外号叫‘干一场’。”

赶赴延安

张露萍原名余家英,1921年5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一家子全靠父亲教私塾勉强度日。本来日子会这样一直平淡地过下去,可家中两个姐姐的遭遇却促使张露萍走上了革命道路。

张露萍有两个姐姐,姐妹三人都长得如花似玉。大姐余硕彦15岁时就被四川地方军一师师长余安民抢占为妾。后来,二姐余硕芬和年幼的张露萍一起到成都求学,暂住在大姐家里,余安民又对二姐动起了歪心眼,余硕芬只得逃出去到外面居住。在大姐家中,幼年张露萍经常目睹余安民腐化堕落的生活,这使得她更加痛恨黑暗的旧社会。

在学校里,张露萍结识了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女儿车崇英,两人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车耀先的影响下,张露萍开始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并慢慢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七七事变之后,成都人民在川西地下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当时,延安的少年先锋队来到成都发展,张露萍和车崇英等人经常去听他们的讲话。成百上千的青年学生们,喊着“爱国有责,抗日勇先”的口号,加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张露萍也参加了民主少年先锋队组织的歌咏队,并担任指挥。她跟随歌咏队到各处宣传抗日思想,开展抗日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张露萍越发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

张露萍进入高中后,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以后,她更是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当中。

1937年11月,中共地下党组织准备把一批进步青年送到延安去培养。在车耀先的帮助下,张露萍与其余9个青年学生秘密离开成都,踏上了前往红色圣地的旅途。经过几天的舟车劳顿,张露萍终于来到了延安,在这里,她拥有了另一个名字——黎林。

1938年初,张露萍经党组织分配,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后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三大队五队,张露萍的文艺天赋也很快得到了发挥。

那一天,是抗大全校同学集会的日子,张露萍打扮得十分干净利索,她精神饱满地走上主席台,带领同学们高声唱起了《拿起刀枪干一场》:“河的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我们活着有啥用呦,拿起刀枪干一场!”张露萍铿锵有力的指挥给全校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她就多了一个外号——“干一场”。

张露萍不仅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突出,还经常照顾生病的同学。根据张露萍的同班同学李隆蔚回忆:由于她当时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生了三个月的脚癣,连走路都困难。张露萍就每天背着她去上课,把饭菜给她送到窑洞里,还用自己的积蓄给她补营养。

延安艰苦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也曾让张露萍感到不适应,她曾经给姐姐和同学写信,说想吃成都的米花糖。但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张露萍的成长又十分迅速。不久之后,她又给家人寄去了一张自己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是她自己题的字:“前程是天上的云霞!人生是海里的浪花!趁这黄金时代,努力着你的前途,发出你灿烂的光华!”

1938年冬天,年仅17岁的张露萍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张露萍被分配到文联担任秘书工作。不久,她和马列学院政治研究室的陈宝琦产生了感情,1939年初秋,经党组织批准,两个革命青年终于结成伴侣。

红色女特工

不久,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浪潮,戴笠设置的特务机关对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实行了严密的监控。当时,潜伏在国民党军统局的共产党员,都是亲自到南方局机关驻地传递情报。可从这一年的秋天开始,这样的行动开始变得十分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组织决定派一名优秀心细的共产党员,在南方局和国民党军统局内的地下党之间牵线搭桥。

党组织经过研究,决定由张露萍来担任这项工作,

这一年,她刚刚满18周岁。接到这个任务后,张露萍显得非常激动,她很快就告别了自己的爱人,抱着共产主义理想,只身来到重庆。

据陈宝琦后来回忆,分离前,张露萍没有说她去重庆执行什么任务。张露萍走后,陈宝琦也只收到过她托人带回来的一包糖和一个便条,从此之后,音信全无。

当时,叶剑英担任南方局军事组组长,组里有5位成员,张露萍由其中的曾希圣和雷英夫直接领导。张露萍来到重庆后,雷英夫亲自接待了她,并为她改了名。雷英夫安排张露萍住在重庆市牛角沱,并对她的装束、言谈以及接头方式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1939年10月的一天,阳光明媚,秋风送爽。一个身穿浅咖色裙式西装,头戴法兰西帽的清秀女孩,出现在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她好像在等人,又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不一会,从电讯处里走出来一个年轻男子,女孩随即展开灿烂的笑颜,挥起手臂高声喊道:“哥哥!我在这儿!”

没错,这个女孩就是张露萍,而被她叫做哥哥的人就是军统局里的地下党员张蔚林。按照雷英夫的安排,张露萍与张蔚林要以兄妹关系作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张蔚林随即搬到牛角沱,与张露萍一起生活。除了传送情报以外,张露萍还肩负着领导军统局中的地下党员,以及在军统内部秘密发展党员的任务。不久,张露萍就在军统内部成立了共产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

由张露萍领导的地下党支部如同一把尖刀,插入了国民党的心脏。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多次截获军统局的重要情报,电讯总台的人员名单、密码、呼号、波长、图表、通讯网分布等等都通过张露萍的手源源不断地送到南方局。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不再直接到南方局驻地进行接头,而是通过四德里一个小巷里的联络站进行情报交换。

一次,张露萍等人截获了戴笠发给胡宗南的一封密电,上面透露:军统准备派出一个“三人小组”,携带美制小型电台,通过胡宗南的防区潜入延安。张露萍得知后,立即把消息传送给了南方局。由于这个情报的及时和准确,国民党的特务小组刚一进入陕甘宁边区就被抓获了。

重庆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特务机关十分庞杂,因此重庆的地下党组织或党员经常会被敌人察觉,处境十分危险。南方局经常根据张露萍等人送来的情报,及时转移已经暴露的重庆地下党机关和工作人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除此之外,张露萍还多次巧妙地摆脱了特务的盯梢和追捕,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优秀的情报工作者。

然而,就在地下党支部的工作进行得越来越顺利的时候,连续不断的“泄密”也引起了戴笠的警觉。1940年4月,设在天官府街的中共地下联络站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为了抓获更多的共产党员,特务们准备趁联络站进行联席会的时候突袭。由于这个情报送来得较晚,张露萍没有时间再转交,她直接跑到天官府街14号,递上一张写着“有险情,速转移”的纸条便匆匆离去了。军统破坏地下联络站的计划落空了,可这却让戴笠更加坚信局里有“通敌分子”,他决定要对全局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不久,张露萍回成都省亲,变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由于连续工作,过于劳累,张蔚林不小心烧坏了一部收发机的真空管。戴笠出于怀疑,便把他关押起来。张蔚林以为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了出来,跑到南方局向组织请求援助。党组织了解完情况之后,认为张蔚林被关押是因为工作上的过失,不是政治问题,让他回去把局势稳住。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敌人发现张蔚林逃跑之后,立即派稽查科对他的住处进行了搜查,并发现了他介绍冯传庆、杨光等人入党的文件和张露萍的小组成员名单。而此时,张蔚林已经回到了电讯处,正在副处长董益三的办公室里要求调动工作。

就在张蔚林向董益三抱怨自己在电讯处遭人排挤时,一个电话打进了董益三的办公室,那正是稽查科打来的电话。董益三一边盯着对面的张蔚林,一边放下电话,然后微微一笑道:“你们共产党员,是不是都这么会演戏?”

张蔚林被逮捕的事情震惊了蒋介石,他没想到,共产党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埋了颗炸弹!蒋介石立即找来戴笠,大骂了他一顿,并下令限期破案。戴笠随即命令各特务机关进行全城大搜捕。叶剑英见情况紧急,连忙命人发电报通知张露萍。可这封电报还是打晚了,戴笠已经假借张蔚林的名义,给张露萍发出了电报:“兄病重望妹速返渝。”

张露萍接到消息后,立即动身返回重庆,丝毫不知道这是国民党特务的阴谋。张露萍刚一到达重庆就遭到逮捕,“七人小组”中的所有成员也全部落入敌人手中,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军统电台案”。

威慑敌营

张露萍被捕后,立即意识到敌人可能会采取行动,破坏南方局的秘密机关。为了保护党组织,她和张蔚林想出了一个办法……

看守所所长毛烈从前认识张蔚林,而且他对这个案子并不了解,还以为张蔚林只是工作上出了差错被关了起来。张露萍让张蔚林带着50块大洋找到毛烈,请他送一张纸条到表姐家,纸条上写着:“姑母住院病危!望速去照顾。妹萍。”毛烈是军统二处处长何芝园的妻弟,又是戴笠的小同乡,自以为遇事能有“担待”,便痛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当天下午就把纸条送到了南方局的秘密机关……等到戴笠派出特务前去搜捕时,秘密联络局早已转移,戴笠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毛烈。

随后,戴笠亲自审讯了张露萍,为了撬开这个女共产党员的嘴,戴笠是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他先是许诺给张露萍优厚的待遇,张露萍回答他的从来都是一声冷笑。看软化不成,戴笠又使出了严刑逼供这一招,可依然是毫无所获。据原国民党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回忆:“以后多年,戴笠一直为此咬牙切齿,恨恨不休。”

为了得到更多的线

索,军统局想出了一个招数……这天下午,张露萍的牢门被打开,一个看守对她说道:“我们查清楚了,这是个误会,你可以走了。”然而,就在张露萍的双脚刚刚踏出看守所的大门时,两个国民党特务立即跟了上去。张露萍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敌人怎么会这么简单就放过我?不对!这一定是个阴谋!她随即在心里打定主意,向南方局的驻地走去。当她路过曾家岩50号时,一个同志认出了她,张露萍赶紧打出手势,让他不要出声,然后神色自然地走了过去。国民党特务见没有找到任何破绽,果然又立即逮捕了她。

蒋介石见从这7个人口中,实在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只得对戴笠指示道:“对这7个人,即使搞不出共产党的证据,也要长期囚禁,随时可以处决。”

1941年3月,张露萍等人被押送到贵州息烽集中营。巧的是,张露萍在这里遇到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车耀先。张露萍被关在名为“义斋”的女牢里,编号253。宋绮云(杨虎城将军的秘书)的夫人徐林侠,和她的孩子“小萝卜头”跟张露萍关在一起。除此之外,还有黄彤光、黎洁霜等人。张露萍刚入狱时身材消瘦、遍体鳞伤,由于戴着手铐脚镣,行动都十分困难。但她的热情、乐观和善良,很快打动了牢房里的所有人,特别是“小萝卜头”。由于张露萍经常给“小萝卜头”讲故事,教他识字,两个人的感情尤其好。

不久,新的监狱主任周养浩走马上任了。周养浩担任息烽集中营主任后,大搞“监狱改革”。他不主张对犯人严刑逼供,反而还拿掉了一些人的手铐脚镣,鼓励他们出去参加“工作”或劳动。周养浩的怀柔政策,引起了地下临时党支部的警惕。罗世文、车耀先、韩子栋等党支部负责人告知牢中的共产党员,既要保持革命气节,又要利用这个机会,和敌人进行巧妙的斗争。

演剧、唱歌、写稿,难友们开始利用各种方式,反抗周养浩的“精神感化”政策。张露萍也根据这个指示,积极地投入到各种宣传革命的活动当中。

一天,周养浩单独提审张露萍。他一边审问张露萍,一边往她身上乱瞟。没过多久,周养浩就露出了他的原形,向张露萍暗示,只要接受他的“条件”,就可以给她自由,张露萍立即严词拒绝。可周养浩不肯善罢甘休,想趁机侮辱她,张露萍在盛怒之下,狠狠打了周养浩两个耳光。警卫们闻声赶来,尴尬的周养浩只得让人把张露萍送回了监牢。第二天,周养浩被张露萍打了两个耳光的事传遍了整个集中营,难友们都拍手叫好。

张露萍不仅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监狱里恶劣的环境和发霉变质的食物,使得难友们疾病不断。与张露萍同时被捕的赵力耕,由于被长期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禁闭室里,身体状况极差,经常手脚抽筋。张露萍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即卖掉了自己的戒指,给他补充营养。与张露萍同牢房的徐宝芝在狱中生下了一个女婴,由于没有奶水,婴儿只能喝稀饭。张露萍专门为此养了一只母鸡,产下的蛋全部送给徐宝芝的女儿和“小萝卜头”。徐宝芝为了感谢张露萍,特地给女儿取了一个名字,叫孙记萍。

从容就义

由于周养浩的“精神感化”政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国民党方面渐渐失去了耐心。1945年6月下旬,戴笠给周养浩发来密电:“俘张露萍等秘密枪决,报局备案。”

1945年7月14日,“义斋”的看守对张露萍说:“你收拾一下行李吧,所里决定释放你。”敏感的张露萍已经从女看守的脸上看出了端倪,但她的神色依然很平静。张露萍整理好自己的头发,换上刚刚来到重庆时穿的那套浅咖色连衣裙,然后和难友们一一告别。就在张露萍即将走出牢房时,“小萝卜头”突然大声哭了起来,张露萍抱起他,亲了亲他的小脸蛋,哄道:“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随便掉眼泪?张阿姨以后还会回来看你的。”

张露萍随即走出“义斋”,到会计室领取自己的小皮箱,黄彤光和黎洁霜一直跟在后面送她。张露萍从皮箱里取出一个红宝石戒指戴在手上,然后又拿起一个打火机送给了黄彤光,说道:“这个留给你做纪念吧,也许以后还有用。”然后又看着那只皮箱说:“这个小皮箱我是用不着了。”接着,她又让黎洁霜把口红拿出来,对黄彤光说:“你再替我化一次妆吧,这是最后一次了!”黄彤光接过口红,开始给张露萍化妆。由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黄彤光拿着口红的手一直在颤抖。张露萍安慰她道:“彤光姐,你别难过,我知道我要去什么地方,现在心里很坦然。”

张露萍随即来到院子里,与她同时被捕的张蔚林、冯传庆等6个人全都在那里等着她。张露萍和战友们一起走上囚车。在前往刑场的路上,张露萍带领大家高声唱起了《国际歌》,军统特务们连忙扑过去,捂住他们的嘴,可他们阻挡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囚车最终开到快活林的一座仓库门前,特务们让张露萍等人下车。张露萍带头走上了仓库门口的台阶。就在这时,枪声响了起来。张蔚林和冯传庆等人都相继倒在了血泊之中,张露萍的臀部和脚上各中一枪。她回过头来,望着这些国民党士兵,轻蔑地说道:“笨蛋!再往我的胸口上开两枪!”这些士兵愣了一下,随即同时开枪射击,张露萍最终身中6枪,英勇牺牲。

张露萍殉国的消息很快传进了息烽集中营,难友们都悲痛万分,女牢里的哭声更是持续了一整夜。难友李任夫在一块牛角上,刻下了一行小字“253:1945.7.14”,用来纪念这位坚定的红色女特工。

张露萍的地下党员身份得到确认之后,《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同志,亲自为张露萍撰写了碑文,碑文概括了她短暂而又精彩的一生:

少年赴陕,献身革命。

受命返渝,虎穴栖身。

智斗顽敌,戴笠震惊。

狱中再战,威慑敌营。

一代英烈,胆肝照人。

立石为证,长志艰辛。

(本章完)

“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女游击队长——毛泽建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左联志士——冯铿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七月榴花开——张露萍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女游击队长——毛泽建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革命女将——胡筠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革命女将——胡筠英雄母亲——陈若克女游击队长——毛泽建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七月榴花开——张露萍“双枪老太婆”——邓惠中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红色花木兰——区夏民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左联志士——冯铿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左联志士——冯铿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英雄母亲——陈若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双枪老太婆”——邓惠中英雄母亲——陈若克英雄母亲——陈若克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英雄母亲——陈若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红色花木兰——区夏民“双枪老太婆”——邓惠中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正气凛然——李青林七月榴花开——张露萍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闪耀的青春——陈铁军左联志士——冯铿革命女将——胡筠闪耀的青春——陈铁军闪耀的青春——陈铁军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七月榴花开——张露萍英雄母亲——陈若克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左联志士——冯铿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英灵不朽——八女投江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闪耀的青春——陈铁军左联志士——冯铿闪耀的青春——陈铁军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革命女将——胡筠英雄母亲——陈若克“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