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

坚贞高洁井冈兰

——伍若兰

她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

——朱德在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对妻子伍若兰的评价

伍若兰(1903~1929),出生于湖南耒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红军,先后担任过耒阳县妇联主席、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前委工农运动委员妇女运动科长等职。1929年1月,为掩护部队撤退,负伤被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1929年2月12日被敌人杀害,时年26岁。

革命之路

伍若兰家境贫寒,父亲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父亲的熏陶下,伍若兰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历史书籍,其中她最喜欢的就是“木兰从军”和“杨门女将”的故事。她时常坐在书桌前一边阅读一边畅想古代女英豪们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的壮观情景,心中向往不已。

1924年,伍若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小时候就向往英雄豪杰的伍若兰,此时对国家有了一份极强的责任感,探求真理、寻求强国之路的愿望更加迫切。在三女师学习时,伍若兰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刊物。渐渐地,伍若兰意识到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是源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与压迫。若要中国富强,革命青年必须与农工团结在一起,积极投入到革命群众的火热斗争中去,彻底打倒帝国主义,结束封建统治。为了解救人民于水火,创造一个富强的新中国,伍若兰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

伍若兰和进步同学利用假日,奔走于大街小巷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组织工人、农民一起投身到革命事业中。不管是五卅运动后,还是北伐军向长江流域挺进期间,伍若兰总是走在运动的最前线,高喊着革命口号,奋勇斗争。

1926年秋天,伍若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天,伍若兰顺利从三女师毕业后,按照党的指示回到家乡耒阳搞农民运动。

伍若兰熟悉耒阳,又对农民充满情谊,组织农民运动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各区、乡的农民协会、工会、学生联合会、女界联合会都相继成立起来。伍若兰奔走于各家各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她常在村中召开集会,向群众做革命演讲。在一次妇女集会上,伍若兰站在会场正中央,向在场所有妇女说道:“谁说女子生来不如男子?新时代的女性不输于男人,我们有权利、有资格去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历史上多少巾帼英雄,不也同男子一样戎马一生,报效祖国吗?我们切莫要看轻自己,要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权益,砸烂封建的枷锁!”

在伍若兰的号召下,耒阳县的广大妇女兴起了剪发、放脚运动。此时,过去生活在封建礼教阴霾下的妇女,个个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地加入到革命大军,同男人一样去追求光明美好的未来。

耒阳县流传起这样一首歌谣:“如今世道不公平,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

这首歌谣是伍若兰编的。因为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她便用最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伍若兰问农民朋友:“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为什么还是吃不饱饭,穿不上新衣?”

一个农民说道:“命不好呗,谁让咱生来就是在地里做农民。”

伍若兰摇摇头,说道:“不是命不好,是由于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他们什么都不做,只坐在家里吃咱们的肉,喝咱们的血。只有把土豪劣绅打倒、将吃人的社会推翻,我们才可以过上好日子!”

伍若兰的话像黑暗中的灯火,照亮了一直深陷于黑暗中的穷苦农民的心。大家的心中又有了希望,有了目标。在以伍若兰为代表的农协会的领导下,耒阳县农民向土豪劣绅发起了猛烈进攻,大灭了一向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的威风。这些地主恶霸纷纷向农协会低头。

伍若兰一直坚持在革命运动的最前沿,即使是革命最低潮、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也从未放弃斗争。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曾这样描写伍若兰:“她在农民里真是无人不知,是个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来到湘南,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年关暴动。2月26日,工农革命军进入耒阳。

看到工农革

命军来到耒阳,伍若兰欣喜异常。自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各地党组织纷纷转入地下工作,革命形势极为严峻。这次工农革命军的到来,让一直孤军奋战的耒阳党组织重新找到了革命队伍。这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吗?

工农革命军到达耒阳的第三天,成立了耒阳县苏维埃政府。伍若兰负责苏维埃妇女部的宣传工作,同妇女部的同志们一起,帮助各地恢复党团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建立区乡红色政权,扩大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

伍若兰调到工农革命军以后,一直在朱德的领导下工作。朝夕相处下,她与朱德彼此互生倾慕之情,终于在1928年2月底在耒阳县城成婚,结为一对革命伴侣。

同年4月,蒋介石调集湘粤两省七个师的兵力,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会剿”。朱德、陈毅认真解析了形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伍若兰等人带领的耒阳农军与工农革命军相互合作,面对敌人的凶猛来袭,且战且退,最终成功甩开敌人,挥师东去,于1928年4月底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井冈山上

井冈山成功会师后,朱、毛两军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迎来新的春天,而伍若兰也在井冈山上迎来她革命生涯中的一个新巅峰。

按照党组织安排,伍若兰到红四军军部政治部宣传队工作。伍若兰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经常带领宣传队深入农村,向群众做宣传,发动群众,为建立红色政权和工农武装艰苦奋斗。伍若兰有着丰富的农民运动经验,在井冈山周围的农村开展宣传工作很有一套,当地农民朋友都非常喜欢伍若兰,愿意和她交流谈心。

当时,井冈山地区的宁冈新城有个塘南村。塘南村是个大村,人口众多,土豪劣绅也多,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在该地总搞不起来。为了调动该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伍若兰与另外四个宣传队员来到塘南村,深入到农民中间开展革命工作。经过调查、访问,伍若兰等人终于了解到该地迟迟搞不起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了。原来,这里曾经分过田,打过土豪劣绅,但红军一离开,土豪劣绅又变本加厉地卷土重来,当地农民百姓受到更严重的剥削与压迫。因此,当地百姓都不敢再斗争了。

针对这一情况,伍若兰迅速展开应对措施:在村中办夜校,培养农民骨干分子;分化瓦解中间阶级,孤立地主豪绅;大力宣传革命道理,树立群众对革命的信心。村中有个童养媳叫谢贤妆,平时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为人处世唯唯诺诺,面对不公平待遇也不敢反抗。伍若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住到谢贤妆的家里,和她谈心,讲革命道理,鼓励她去上夜校学文化。在伍若兰的帮助下,谢贤妆逐渐恢复了自信,主动要求参加妇女会的工作,与其他女同志一起给红军做鞋,帮红军向村里人宣传革命。谢贤妆从一个胆小怕事的旧式妇女成长为一个勇敢自强的革命女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塘南村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终于搞起来了。人民群众无论男女老幼,纷纷加入到斗争队伍中来,打倒了村里几个无恶不作的土豪劣绅。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斗争胜利的欢乐之中。

伍若兰不仅政治宣传工作做得好,拿枪打仗在军中也是翘楚。伍若兰善用双枪,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其实,伍若兰一开始并不善于用枪,但为了能在与敌人作战中贡献一份力量,她坚持与红军战士一起练习射击、刺杀、投掷。当时红军队伍弹药紧张,伍若兰就用石子充当子弹,大些的石块充当手榴弹来练习,右手练完,练左手。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伍若兰练就了打双枪的本事。

一日,在红白交界的一个村子里,伍若兰与另外两个宣传员刚写完标语准备出村,走到村口,忽然迎面来了十几个国民党士兵。那十几个人一见伍若兰三人,先是一愣,其中一个为首的大吼道:“是女共党!给我抓活的!”

说时迟那时快,伍若兰飞快地从腰间抽出两支短枪,“砰砰”两声,两个带头的家伙倒下了。敌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都没有做出还击。伍若兰趁此机会双手开弓,又是两枪,全部命中。剩余的敌人慌了神,慌乱逃跑。伍若兰带着两个宣传员安全回到井冈山。

1928年6月,蒋介石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四次“进剿”。朱德、陈毅按照战略部署,率领一部红军前往七溪岭阻击敌人,伍若兰与宣传队的战士受命一同前往。战斗打响后,伍若

兰手持双枪,同其他战士一起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旗开得胜,粉碎了敌人的“进剿”。伍若兰在七溪岭战斗中的表现,受到了军中战士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钦佩与赞扬,就像井冈山上流传的一首歌谣中唱的那样:“红军队里多英雄,双枪女将建奇功。横扫敌军如卷席,英明威震七溪岭。”

至今,井冈山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双枪女将”的传奇故事。

英名永存

1928年年底,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集中大量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转移。

伍若兰随红四军一同行军。她虽然是宣传部队的干部,又是朱德的妻子,但没有丝毫的架子,同其他战士一样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走在泥泞不平的山路上,步行千里,风餐露宿。敌人一直在红军身后紧追不放,队伍且打且行,所有战士都疲惫不堪。伍若兰也非常疲惫,但是她不顾身体疲劳,照顾伤病员,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1929年2月1日,北风夹杂着雪花横扫过整片大地,疲惫不堪的红军队伍急需寻找营地休整。红军来到密林深处的寻乌县圳下村,决定在该地停留一晚。多日来的疲劳侵袭着这支队伍,大家枕着行军包躺在营地中休息,很快便入睡了,没有人发现隐藏在黑暗中的危机。

第二天,天还没亮,枪声骤响,国民党刘士毅部将红军驻地团团包围,红军各部迅速投入战斗,情况十分危急。毛泽东与朱德想要集中力量实行突围,奈何敌人众多,突围行动迟迟不能展开。见此情况,伍若兰的内心极为焦急。

包围圈不断缩小,形势愈加危急,为了部队的安全,伍若兰急中生智,自己带领一个警卫排率先展开突围,吸引敌人注意力,把敌人主力引向自己……

天亮后,红军主力成功突围。而伍若兰终因寡不敌众,负伤被俘。

当刘士毅知道自己抓到了“朱德夫人”的时候,欣喜若狂,立刻将她押往赣州,并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

刘士毅跷着二郎腿坐在审讯室里的太师椅上,一脸得意洋洋。他扬了扬头,开口吩咐道:“带伍若兰。”

不一会儿,就听脚镣声由远及近,很快就来到了审讯室门前。伍若兰腿上负了伤,是被敌人架着过来的。伍若兰一到审讯室,刘士毅得意的表情更甚,用夸张的语气对手下命令道:“还不给朱夫人看座。”

伍若兰甩开架着自己的敌人,忍着疼痛站在原地,冷声说道:“免了。”

刘士毅脸上挂着假笑,假惺惺地开口说:“朱夫人不愧女中豪杰,有骨气。怎么样,愿不愿意弃暗投明,加入我们?我保你高官厚禄。可比跟着那帮土匪东躲西藏得好。”

“弃暗投明?”伍若兰冷笑一声,“你们才是一群黑心黑面的土匪!我们共产党人是为天下老百姓闹革命,我看还是你们快快弃暗投明吧!”

刘士毅收起脸上的假笑,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走到伍若兰面前,恶狠狠地威胁道:“你就不怕死吗?”

伍若兰直视刘士毅,坚定地回答道:“为了革命事业,死有什么可怕的?”

刘士毅一听,咬牙切齿地冲手下人吼道:“动刑!”

残忍的敌人对伍若兰用尽了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踩杠子……伍若兰疼得浑身**。但她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说。

刘士毅见伍若兰软硬不吃,便用“怀柔”政策,让她答应登报声明与朱德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自由。

谁知,伍若兰怒目而视,斩钉截铁地说:“想让我与他脱离关系,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

这之后,敌人多次提审伍若兰,用尽各种方法,威逼利诱,妄图让伍若兰说出党的秘密,但都以失败告终。

2月12日这天,松林呼啸,风雪严寒。凶恶的敌人将伍若兰杀害于赣州市的卫府里,并残忍地割下她的头颅,悬挂在赣州城门示众。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

当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的消息时,深感悲痛。他对伍若兰不仅有着夫妻之情,还有着对革命同志的敬佩之情。他曾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这样评价伍若兰,他说:“她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

就这样,伍若兰永远地离开了她心爱的人民与党,但是她的精神将永存于每个活着的人心中,流芳百世。

(本章完)

正气凛然——李青林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英灵不朽——八女投江“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左联志士——冯铿“双枪老太婆”——邓惠中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七月榴花开——张露萍闪耀的青春——陈铁军英灵不朽——八女投江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红色花木兰——区夏民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女游击队长——毛泽建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妇女的星,大众的牛——茅丽瑛英灵不朽——八女投江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女游击队长——毛泽建迎着革命的晨曦——游曦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革命女将——胡筠正气凛然——李青林英灵不朽——八女投江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正气凛然——李青林革命女将——胡筠智勇双全女英雄——林心平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正气凛然——李青林“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杨开慧革命女将——胡筠七月榴花开——张露萍正气凛然——李青林红色花木兰——区夏民红色花木兰——区夏民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七月榴花开——张露萍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为革命倾尽所能——彭灿碧革命女将——胡筠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坚贞高洁井冈兰——伍若兰女游击队长——毛泽建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刘和珍女游击队长——毛泽建革命女将——胡筠英灵不朽——八女投江正气凛然——李青林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左联志士——冯铿“双枪老太婆”——邓惠中英雄母亲——陈若克英雄母亲——陈若克英雄母亲——陈若克共产党员中的女杰——何宝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英灵不朽——八女投江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视死如归的女政委——吴富莲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七月榴花开——张露萍南粤的红棉树——高恬波坚贞不屈巾帼志——郭隆真英雄母亲——陈若克英灵不朽——八女投江红岩上红梅开——江竹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