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刘蟠

第18章 刘蟠

谚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有些人虽然相交已久,却还是如同初识一般,而有些人刚刚认识,却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

如今杜袭的心情,便是后者。

刘景所表现出的思想、见识、谈吐等方面,一点也不像一个少年,杜袭和他交谈,就仿佛是在和同辈才俊交流。

这一聊,便忘记了时间,幸亏有认识的人经过,出言提醒,杜袭这才想起宴席时间将近,为了不失约,只好和刘景作别,并约定改日再来拜访,显然心里已经认定刘景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杜袭出自人文荟萃的颍川郡,家族世吏两千石,眼光极高,南来长沙超过一年,能得他另眼看待的,不过桓阶、刘蟠寥寥几人而已。

杜袭坐在车中,仔细回味着刘景所作的《劝农》,直到现在,他依然觉得匪夷所思,只能感叹似刘景、王粲之辈,真乃天授之才,根本就不是凡人可以培养出来的。

犊车缓缓驶入刘氏坞,来到刘蟠家门前,杜袭命车夫登门投刺,刘家监奴早就得到主人口信,直接引领杜袭入门。

在刘家监奴的带领下,杜袭穿过重重院落,走进一间明亮宽敞的厅堂,此时堂中已经坐着十余人,欢声笑语不断。

刘蟠今年三十四岁,身量中等,面容儒雅,有一把精致美丽的胡须,今日休沐归来,他脱去高冠、吏服,换上纶巾、褒衣,大袖披垂,更添了几分儒雅气质。

见杜袭到来,刘蟠起身相迎道:“杜君光临鄙庐,在下未能及时出门迎接,失礼了,恕罪恕罪。”

堂中其他人亦纷纷起身,同杜袭见礼。

杜袭一一还礼,开口问道:“路上耽搁了一会,不知在下迟到没有?”

刘蟠笑道:“杜君来的正是时候。”

杜袭点了点头,被堂内侍从引向刘蟠下首,他出身颍川名门,亦为颍川名士,就连荆州牧刘表也不能使其屈服,乃是长沙士族仰慕的对象,因此他坐到刘蟠下首之位,没人有疑议。

适才路上提醒杜袭的人出言道:“在下来时,曾看到杜君与一位少年在道边畅聊。”

刘蟠等人不禁好奇问道:“哦?不知那少年有何出奇之处?”

杜袭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在下今日偶然看到一首诗,名曰《劝农》,心里十分喜爱,想要同诸君分享,在下且为诸君试吟之。”

继而以洛阳正音吟道:“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刘蟠作为长沙名士,今日宴请者皆为饱学之士,很快就将厥初生民、抱朴、哲人三处典故道出,并且又有了新的发现,智巧,出自于《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一首《劝农》诗几乎是字字珠玑,在座众人将每一段、每一句都做了解读,越发感到此诗作者渊博如海的学识,内心钦佩不已。

刘蟠回味良久,问杜袭道:“杜君,此诗是哪位高人所作?”

杜袭闻言哈哈大笑道:“刘掾君又何必舍近求远来问我?”

刘蟠一头雾水,“莫非是我认识之人?”

“此诗作者,正是在下先前路上偶遇的少年,刘掾君的族弟,刘景刘仲达。”

刘蟠不由“啊”了一声,一脸震惊之色,急问道:“此话当真?”

杜袭笑道:“这岂能有假。”

“不可能。”纵然是杜袭亲口所说,众人仍然无法相信,一个少年,怎么可能做出如此大气磅礴、才学惊人的诗来。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刘蟠沉吟一声道:“说来此子乃是刘远刘伯明之弟。”

堂下众人惊讶道:“啊,原来他是刘伯明之弟。”

刘远既得功曹桓阶的信任,又是五官掾刘蟠的族弟,自身也有杰出的才能,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事实上在他去世之前,长沙太守张羡就有意让他出任自己的主簿。

主薄是太守的心腹近臣,从设立以来,地位不断提高,如今已经能够和功曹、五官掾、督邮等郡中大吏并驾齐驱。

刘蟠又继续说道:“此子两年前游学襄阳,拜在五经从事宋忠宋仲子门下。”

“宋仲子海内大儒,精于诸子百家之言,这首诗说不定是宋仲子所作。”有人这般猜测,并且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刘蟠叹气道:“唉,也是在下公务繁忙,很少在家,对他几乎没有多少了解,昨日休沐回来,才从家仆那里听说一些。

不久前他家宾客患上肿足病,其继母欲将宾客一家逐出家门,他不忍见宾客一家流落外面,衣食无着,居然代客耕鉏。而两日前,邻人被贼曹掾成绩诬陷逮捕,此子质书于市,贷钱两万,将人救出。”

“躬耕养客”、“质书救邻”——

在坐者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这样的行为,他们自问做不到,如此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会盗用他人的诗呢,他们不禁为自己之前的猜疑感到万分羞愧。

“躬耕养客”这件事杜袭在和刘景聊天时已经知晓,“质书救邻”刘景却只字未提,杜袭心中对他的评价更高了,对刘蟠道:“恭喜刘掾君,贵家族出了刘仲达这样一位天纵奇才,日后贵家族必然因他而兴盛。”

“那就借杜君吉言了。”刘蟠抚须大笑,心情甚是畅快。

随着杜袭的到来,宴会正式开始,席间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宴会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才宣告结束。

刘蟠带着几分醉意出门送客,被风一吹,头脑立刻清醒了许多,转首对身边的监奴道:“不知刘仲达这时归家没有,你去他家一趟,把他请过来。”

“诺。”监奴领命而去。

刘景早有准备,是以并未觉得意外。

随着监奴来到刘蟠家,刘景见刘蟠以手支额,伏于案上,边拜边道:“弟景拜见从兄。”

刘蟠面容微醺,笑着道:“仲达,你来了,快坐。”

两人虽是同辈,却相差十余岁,之前很少有接触的机会,他对刘景唯一的印象,就是刘远之弟。

据刘蟠所知,刘景并非是像他的故主黄琬,或杜袭曾祖杜安那样的早慧神童,其在束发前,只是一个比较寻常的贪玩少年,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没想到游学二载,受到名师指点,学识竟然精进若此,至少《劝农》这样的诗,他是绝难作出。

故司徒王允年轻时学习刻苦,同郡大儒郭林宗每次与之见面,他都有极大的进步,因此感到万分惊奇,赞王允学业“一日千里”,这话用到刘景身上想必也是一样吧。

龙丘刘氏能够出此才俊,刘蟠内心着实欢喜,只是一想到成绩,面色不由一沉,对刘景抱怨道:

“仲达,族人蒙冤入狱,你为何不去郡府找我?难道族人有难,我会视而不见吗?平白便宜了成绩那个小丑,气死我也!

《书》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孔子曰:‘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成绩身为贼曹掾,却擅行喜怒,或案不以罪,迫胁无辜,致百姓深受其苦,此等酷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说到最后,刘蟠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杀之而后快。

刘景知道刘蟠和成绩素来不睦,积怨颇深,没有多做解释,而是顺着他的话道:“成绩小人也,像他这种贪鄙无知之辈,从来没有能得善终的,从兄何必和一个死人一般见识。”

(本章完)

第292章 救治第398章 攻城(2)第297章 除孝第449章 隐户第401章 城塌第270章 医所第419章 猛将第371章 慰问第235章 军市第255章 后续第398章 攻城(2)第161章 良法第321章 浏阳第358章 战略第168章 募兵第289章 倒戈第255章 后续第358章 战略第410章 中箭第339章 出战第314章 贤妻第251章 入主第214章 定计第407章 烽火第141章 酃县第139章 于征第476章 冬至第56章 谢良 (三千字)第312章 心意第396章 怒吼第345章 骑兵第153章 龚氏第245章 巡视第369章 出使第178章 来接第542章 出兵第84章 鱼梁洲第225章 勇悍第266章 兵临第368章 江东第187章 袍铠第496章 铁壁第513章 斩当第532章 用意第260章第515章 不忠第305章 内附第94章 族宴(感谢盟主七月流风帝)第387章 夏口第28章 畅谈第373章 盟约第218章 楼船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71章 官爵第39章 自负第304章 北上第300章 召集第33章 示众第451章 水镜第381章 江陵第368章 江东第404章 赴死第216章 取名第414章 托孤第148章 警鼓第219章 开战第519章 抵达第378章 策反第397章 攻城(1)第107章 轰动第395章 悲凉第169章 奔袭第4章 赖慈第385章 夷陵第503章 饿虎第325章 泉陵第91章 壁画第310章 亲近第253章 战死第39章 自负第199章 撤离第273章 攻城(上)第460章 赵戬第393章 破城第309章 终抵第184章 七夕第327章 西鄂第49章 医圣第45章 弩第30章 陶观第400章 大雨第507章 占卜第252章 周岁第304章 北上第332章 徐庶第367章 跛马第212章 写信第188章 三年第62章 拔刃第199章 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