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南阳来客

第20章 南阳来客

北津是长沙最重要的渡口,乃交州至中原水道必经之地,渡口舟舶鳞集、商贾咸聚,热闹非凡。

午后,一艘长近十丈,宽达三四丈的大型平底江船由北面缓缓驶入津内。

江船抵达岸边,船客们陆续走下船,其中有一位年约四十余岁,头戴青巾、身穿长襦的中年男子,身后亦步亦趋跟着一名带刀护卫,两人面上皆带着风尘与疲惫之色。

穿过拥挤的人群,两人来到一艘竹篾涂着黑漆、逼仄狭小的乌篷船前,中年男子扬声问船夫道:“船家,我二人欲往平乡龙丘,你可知平乡龙丘怎么去?”

船夫一听对方外乡口音,顿时便知是好生意上门,黝黑的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回道:“自然知晓。二位客人只需乘坐小人之船,由湘江转入浏阳河,至平乡曲渡登陆,再向东北步行三四里,日落前便可抵达龙丘。”

中年男子点点头,连船资多少都没问,就直接和护卫上了船。

船夫心中欢喜,一边撑船离岸,一边说道:“客人是去龙丘访友么?龙丘刘氏乃是长沙定王之后,汉室宗亲,族中出过很多两千石大官,更出过两位当朝三公,堪为长沙冠族之首。”

中年男子与侍卫相视而笑,龙丘刘氏的确称得上高门望族,但和他们的主家一比,却是相去甚远。

他们的主家可是享誉天下的南阳邓氏,自光武帝中兴汉室以来,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计。

东汉百余年间,南阳邓氏有过两次巅峰,第一次自然是辅佐光武中兴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太傅邓禹。

第二次则是汉和帝皇后邓绥,汉和帝驾崩后,邓绥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令汉安帝足足当了十六年的傀儡皇帝。虽然邓绥去世后,南阳邓氏旋即遭到了汉安帝清算,但汉安帝死后,汉顺帝继位,立刻就为邓氏平反昭雪。邓氏很快恢复元气,至汉桓帝时,又出了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邓猛女。

一族二后,兴盛若此。本朝堪与邓氏相提并论的豪门大族,不超过一掌之数。

船夫想到近日市井里巷传闻,说道:“说起龙丘刘氏,近来一位名叫刘仲达的君子引得全郡上下交口称赞,被众人呼为‘德行刘君’。他便是龙丘刘氏子弟。”

“可是刘议郎之子刘景刘仲达?”中年人面露惊讶,连忙问道。

刘景之父官至议郎,是以有此称呼。他这次不远千里而来,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刘景。

船夫道:“小人只知他是司徒刘公之后。”

中年男子颔首,这就对了,刘景的曾祖父刘寿官至司徒。接着好奇问道:“不知这位刘郎君做了什么事,能够得到长沙全郡上下美誉?”

船夫便将从市井里巷听来的刘景“躬耕养客”,“质书救邻”二事说给两人听,说罢不由感叹道:“小人活了四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有德的君子。”

中年人听得一脸荒谬,他了解的刘景,是一个只知玩乐,不好读书的平庸少年。这样一个凡人,返乡后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了“德行刘君”,此事实在太过荒唐,让人难以接受。

“耳听为虚,还是要眼见为实。”想到这里,中年人双目轻阖,不再多言。

发现客人似乎一下子失去了谈兴,船夫讪讪闭口,埋头摇橹。

从曲渡上岸,绕过一片丘陵地带,刘氏坞堡隐隐在望,此时夕阳西下,一如船家所言。

二人尚未靠近刘氏坞堡,便被两名短衣芒鞋,携带刀剑的刘氏部曲客拦住。

中年男子不慌不忙道:“在下家主人乃南阳邓氏,讳攸,官至侍中,曾与贵族已故议郎刘尚刘子高同殿为臣,交情甚笃。近来家主人听闻刘议郎长子刘远刘伯明因病去世,特遣在下前来奔丧。”

鉴于南阳郡残破,荆州牧刘表上任不久便剥离南阳郡东南数县,另立章陵郡,邓氏的祖籍新野县如今是章陵郡郡治。然而邓氏乃南阳百年豪门,章陵郡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笑话,根本不承认,依然以南阳邓氏自居。

刘氏部曲客并没有因为对方的说辞而放松警惕,谨慎地说道:“既然如此,由我二人为你等引路。”

中年男子颔首称“好”,大家族自有大家族的规矩,换作邓氏,盘查只会更严。

走进刘氏坞堡,周围景象渐渐与记忆重合,十年前刘尚病故,他曾跟随主人邓攸奔丧,并小住十余日,是以对刘氏坞堡并不陌生。

邓攸与刘尚的感情之深,他身为邓攸身边近臣,最清楚不过,就连刘尚的丧礼,都是邓攸和刘氏族长共同操办,可惜刘尚一去,两家的纽带就只剩下刘景了。

他这次前来,除了奔丧,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考察刘景,如果刘景不能通过他的考察,两家此后恐怕再难有交集。

张氏对南阳邓氏来人感到十分意外,两家差不多有十年不曾往来了,前些时候刘远去世,邓氏无人前来吊丧,她还以为两家情谊就此断了。想必是消息滞后,这才来晚了。

“小人郑当,拜见刘夫人。”中年男子神情恭敬的拜道。

“郑监请起。”张氏未敢托大。十年前郑当就已经是邓攸的监奴,监奴典任家事,乃是邓家的总管事,非一般奴仆可比。

郑当又向赖慈问安,而后说道:“家主人听闻刘君去世消息时,为时已晚,心中深感不安,所以吩咐小人,务必当面致歉。”

言讫,从随身布囊中取出一盒,献于张氏案前。张氏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五枚金饼,皆是一斤重,至少价值六万钱以上,抵得上刘家三年之储,邓氏出手之奢豪阔绰,由此可见一斑。

张氏几乎被面前明灿灿的金饼晃花了眼,说道:“此事全怪仲达,他听说兄长噩耗,一时间乱了方寸,才忘记通知邓君。”

赖慈却不为金钱所动,秀眉轻轻蹙起,今人给丧钱,大体在百钱至千钱之间,邓氏固然家室豪贵,但规格也不该超出这么多,恐怕是来者不善啊。

郑当问道:“为何不见刘郎君?小人来时路上,听闻刘郎君‘躬耕养客’,此刻莫非还在田间劳作?”

张氏一脸尴尬道:“让郑监见笑了。今日长沙桓氏大婚,仲达随其族兄刘元龙参加婚礼去了。不过也快回来了。”

“原来如此。”郑当点点头。

张氏见二人满身风尘,一脸疲乏之色,又见天色渐晚,说道:“郑监远来辛苦,我这便让人收拾客房。”

说罢让宋妻周氏将前庭东厢房稍作收拾,用于安顿二人。

郑当二人拜谢,随宋妻周氏离开。

张氏手持金饼爱不释手,忍不住和赖慈道:“仲达不通知邓氏,真是失礼啊。”恐怕她更在意的是险些失去金饼的机会。

赖慈猜测道:“仲达回来后,从不曾提及邓氏,想必其中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其实这事也不难猜测,邓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刘家则已然衰败,刘景去邓家拜访,就算不遭到冷落白眼,也必然会感到巨大心理落差。

刘远当年娶她,也曾有过不少波折,娶零陵赖氏妇,尚且如此艰难,何况是南阳邓氏女。

郑当此来,恐怕不仅仅是吊丧那么简单。

不过赖慈并没有太过担心,季叔无论家世、人品、才学、相貌,样样俱佳,这样一位少年才俊,纵然家门一时衰落,又有什么关系呢。

赖慈坚信季叔未来前途不可限量,邓氏若是有眼无珠,敢于毁婚,日后必为天下所耻笑。

(本章完)

第194章 羌笛第440章 匕见第222章第151章 全歼第377章 再孕第525章 刘晔第532章 用意第187章 袍铠第98章 高利贷第90章 朝会第237章 监九县第296章 捷报第33章 示众第157章 仁和第176章 亲耕第225章 勇悍第494章 战临第378章 策反第439章 文聘第102章 刘修第153章 龚氏第381章 江陵第207章 合兵第126章 六礼第489章 太史慈第458章 斩羽第397章 攻城(1)第223章 习珍第101章 招抚第119章 内忧第365章 刘备第117章 清茶第397章 攻城(1)第73章 送别第392章 落幕第173章 南下第88章 腊月第437章 薨第373章 盟约第259章 送礼第318章 放归第3章 后母第411章 不义第231章 劝降第32章 求字第84章 鱼梁洲第379章 屈服第451章 水镜第58章 折扇 (感谢盟主sofia若冰)第118章 刘表第448章 下马威第102章 刘修第5章 虎头第251章 入主第426章 拔箭第313章 隆中第144章 褚方第479章 苍梧第389章 战死第491章 徐宗第73章 送别第311章 吐血第372章 召见第217章 床弩第464章 上书第255章 后续第362章 临冲第144章 褚方第431章 献计第427章 身当第75章 百石第195章 韩广第306章 遣使第476章 冬至第479章 苍梧第166章 崩溃第395章 悲凉391.第391章 大败第203章 魄力第410章 中箭第411章 不义第297章 除孝第252章 周岁第491章 徐宗第537章 茂才第6章 葛生第338章 乌浒第133章 邓芝第153章 龚氏第455章 投降第45章 弩第453章 拦路第388章 突破第43章 荆蛮第263章 水战(下)第248章 心绞第451章 水镜第200章 兵临第287章 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