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佃户



民国六年间,政府腐败无能,战事纷飞内忧外患,外敌入侵中国,军阀混战南北,民不聊生,这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一个大雪寒冷的冬天,仁仟破天荒生起炉灶,木柴噼啪作响熊熊燃烧,火苗从灶里窜出来,家里顿时暖和起来。几番折腾后妻子终于把十月怀胎的孩子生出来,她的婆婆熟练地剪掉脐带,倒提着婴儿双腿啪啪的拍打几下,只听见“哇,哇......”哭声洪亮,传出屋外在飘雪的夜空回荡。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晚子时,一个小生命降生到仁千的家庭,这孩子锁住眉头似乎不愿来到苦难的人间。茅草屋传出阵阵欢笑,响亮的哭声给沉闷的家庭带来一阵欢乐。

三个瘦骨伶仃的女儿围在妈妈床边,大女儿承秀体贴地用热毛巾为母亲擦拭一身的汗水,三女儿承莲天真无知的惊叫,“妈妈,你生的小弟怎么象个小老头呀?”

一直守护在儿媳身边的婆婆噗哧一下笑出声“大惊小怪!你们几个小时侯也好看不到哪儿去,都是这个样子的哟!”

望着躺在妻子身边刚出生的儿子,仁仟脸上流露出由心而生的笑意,照老辈的说法,这是朱家血脉的延续啊,他终于后继有人了!

二女儿承桃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提醒守在一边笑得合不拢嘴的仁仟,“爸,给弟弟起名字了吗?他叫啥名?”

“照老规矩来,按辈份给儿子起名,就叫承先吧。”承先上面本有个哥哥,刚生下来就得了病,家里穷无钱医治生下来才几天就不幸夭折。

“朱承先,好名呀。”仁仟的母亲接口喊道。

旧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仁仟的妻子和母亲都没有正式的名字。他的妻子姓柳,排行老六,嫁到朱家时村里人就叫她朱柳氏。

开明的仁千给女儿个个都起了不错的名字,承秀、承桃、承莲,在承字辈后面加上了好听的秀,桃,莲,好听的名字让村里的女孩子羡慕不已。

村里有条源远流长的滠水河,从大悟三角区流入黄安再从黄安流过来,为湖北三县人民所用。这是黄陂县几十万人口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一天到晚奔腾不息从北向南汇入长江

承先出生时家里还有两亩半分田在滠水河边,好地都被地主霸占着,穷人只能到荒凉的山坡与河边的薄地上种地。承先一岁那年,天降暴雨,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把靠在河边的田地冲走,只剩下裸露的大堆碎石块留在地里。

仁千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站在大水泡过只剩下碎石块的地里欲哭无泪,一个晚上都没有回家。他想不通,老天怎么不开眼让全家陷入绝境,只怪自己的运气太差。

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苦难的日子又开始了。

在这场天灾中,他被迫成了佃户。望着愁眉苦脸的新佃户,丁地主摇着头故意感叹了一番,他皮笑肉不笑说起自己的规定,“每年上交粮食不能少于三百斤,交不上来的部分用高利贷还。”天哪!谁不知高利贷是利滚利,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往火坑里跳吗?

“我签!”别无它法,仁千把心一横,在极不平等的契约上签字画押。

丁地主是外乡人,过去一直在老地主手下当差,他会来事儿也很会巴结,讨好老地主不说又骗取小姐欢心,老地主将他招上门入赘。踩着别人肩膀爬起来的丁地主整起穷人来是一套一套的,比老地主更阴险毒辣。老地主死后他手握大权掌管一切,土地和佃户也越来越多,他很快成为当地的大地主,拥有一批枪支和乡丁。

天还不亮,“快起来,下地干活儿啦!”仁仟唤醒熟睡的孩子们,几个乖巧的女儿赶紧擦把脸,拿着不象样的农具跟在父亲后面下地。家里成了佃户,仁仟的母亲叹口气拿起镰刀也跟着走出门外。

仁仟的妻子把儿子小承先背到田边,从背兜把儿子抱出来放在地上任他满地打滚自由玩耍,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中。小承先趴在地上直流口水,他呆呆地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

家里没有耕牛没有象样的农具,只能肩挑锄刨,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拼命干活,怎料天时不济,全家人辛苦一年收成的粮食还不到二百斤,交租的时侯就象在过鬼门关。

仁仟挑着打下的全部粮食送去交租,来到丁地主家的后院,这里堆放的粮食象小山一样高,狗腿子站在一旁监督过磅。看到仁千交来的粮食

丁地主沉下脸来敲打算盘,他噼里啪啦的七算八算,仁仟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地主拿起帐本头也不抬地说道:“交来的粮食远远不够!今年你连本带利还欠我三百斤!”

“什么?我交了近二百斤粮食,难道白交了?”地主老财的算盘要了穷人的命!是穷苦农民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坎。血气方刚的仁仟肺都气炸了,冲过去要和他评理,一旁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将他推倒在地痛打一顿。被挨打的不止仁仟一个,狗腿子把交不上租的农民都抓去狠狠的毒打,丁地主胡作非为横夺暴敛,农民打掉牙也只能往肚里咽。有的佃户家里没有劳动力交不上租,被逼得跳井、上吊、家破人亡。

穷人过得真苦,一到冬天仁仟家里就靠孩子们捡地里的红薯藤子、白薯叶子充饥。

到了春夏时节,姐姐们领着小承先每天去山上挖野菜,到树上摘嫩树叶,运气好的话还能摘到野果充饥。这是她们最高兴的时侯,姐姐们把树上的嫩枝条折下来弯成一个圆圈戴在头上,翠绿的树叶盖在头上有一种原始的美丽,小姐妹眯着眼睛开心地笑了。二姐承桃抱着弟弟唱起山歌,她从小天资聪颖,唱歌基本是无师自通,现编现唱,老大老三姐妹俩合起来也唱不赢她。可是小承先瞪大眼睛什么也没听懂,他拍着小手兴奋地乱蹦乱哼哼,“咿、咿、咿,呀乌呀”,他以为自己也在唱歌,笑得可欢了。

当佃户无以度日,到头来还越欠越多,一家人合计着寻找新的出路。仁仟打定主意对家人提出,“早日还清地主的债才能过上安生日子,我在外打工看看怎样。”他四处找活儿干,妻子也找到事情做给人纺线织布,可是两人好不容易挣点钱都一点点还了地主的阎王债。

承先的母亲朱柳氏是个勤劳善良的农村人,常年操劳和营养不济使她面黄饥瘦,体重只有六、七十斤,她过早失去了女人的光彩。她是村里人夸赞的的贤妻良母,从嫁过来就默默承受着生活带来的种种磨难,为了孩子们,她硬是和男人一样插秧打谷挑百多斤的担子走几十里山路,虚弱的身体和繁重的劳动让她面容憔瘁,刚三十岁出头容颜就老了许多。

年复一年,日子过得很清贫。

(本章完)

第四节 除暴安良第三节 挖地竞赛第七节 艰难的决择第五节 英明决策第四节 还债第二节 小云参军第三节 前线途中遭肃反第四节 救命的小纸条第四节 义无反顾第四节 动员参军第二节 战斗中负伤第四节 还债第五节 一次侦察失误第三节 护送青年干部队(二)第五节 护送青年干部队(四)第二节 迫在眉睫第二节 秀才改名第二节 翻越秦岭(上)第九节 漫川关前的决定第二节 佃户第七节 艰难的决择第一节 赶尽杀绝第三节 挖地竞赛第一节 欢迎会第七节 西行岁月(中)第二节 二五八团.三八五营第五节 放牛娃第四节 填粪坑第二节 为民除害第六节 翻雪山.过藏区第一节 三八五旅教导队第三节 护送青年干部队(二)第九节 寻找主力第五节 果断撤离第三节 护送司令员开会第二节 被捕第五节 五龙台战斗第二节 有趣的皮凉鞋(上)第二节 夜渡汉江(下)第五节 转移途中第三节 第一次战斗第四节 填粪坑第四节 敌情复杂第一节 一场风波第六节 夜上大巴山第二节 虎口脱险第七节 消失的战友第二节 女兵护理班第二节 冲过平汉铁路第五节 全军大练兵第二节 小云参军第一节 肩负使命第一节 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第七节 艰难的决择第二节 女兵护理班第三节 穷苦家庭第四节 重返河口第三节 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第四节 心连心第二节 佃户第七节 革命尚未成功第二节 红四军医院(二)第一节 跳出包围圈第七节 再越秦岭第一节 肩负使命第三节 在*身边第六节 别开生面的自主经营第二节 秀才改名第三节 悲壮的西路军第二节 夜渡汉江(下)第三节 行军赶路忙第四节 护送青年干部队 (三)第一节 冒死抢夺军装第一节 肩负使命第三节 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第三节 穷苦家庭第六节 别开生面的自主经营第一节 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第五节 护送青年干部队(四)第三节 男儿有泪不轻弹第九节 悟仙山下的战斗第五节 激战汉中(上)第三节 挖地竞赛第二节 佃户第八节 又少了一个班第三节 壮士断腕第一节 进驻洪口场第三节 壮士断腕第四节 除暴安良第一节 跳出包围圈第九节 凯旋归来第五节 一次侦察失误第七节 中原军区第七节 西行岁月(中)第三节 猴子惹祸第二节 被捕第五节 转移途中第四节 红四军医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