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莱茵演习行动

在这座豪宅楼上的会谈室中,秦晓飞向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和他的潜艇总指挥邓尼茨道出一个天大的秘密。英国海军部已经掌握了德国海军即将实行的莱茵演习行动,一次针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撒网行动已经开始。秦晓飞展示了来自国内的一些情报,当然他对两位德国海军的最高指挥官说这些情报是来自英国的一些朋友,要知道日本的海军是师从英国,两国的海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秦晓飞出示的情报显示,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及其他军舰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当雷德尔看到列表中那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等8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胜利”号、“皇家方舟”号2艘航空母舰以及其他大量的从属舰只的豪华拦截编队后,感觉一股冷汗从头顶冒出来,这相当于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半数力量,英国人可真是舍得。

虽然惊讶于这些情报,但是雷德尔经过痛苦地思考后,仍然发现自己只能坚持原来的决定。因为在海狮行动中,就轰炸英国的舰艇和港口,雷德尔已经跟空军元帅戈林反目;在登陆的规模和目标选择上,他跟陆军又发生了很大的分歧。现在看着空军和陆军都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他率领的海军相比之下则显得毫无成就,只有邓尼茨的潜艇发挥了很大的效果,击沉了很多英国的商船和货船。

从雷德尔的角度,他非常为难,跟传统的海军大国——英国相比,德国海军奋力也追赶不上。所以雷德尔开战前一直希望避免跟英国和美国的战争,即使要开战,雷德尔也希望1945年以后再打,这样他就能有把握生产出更多的水面舰艇。但是战争的进程不是他能控制的,当希特勒向旧世界发出挑战的时候,雷德尔意识到了肩上的压力。一直以来,他都坚持用潜艇部队去打击英国跟美国和各个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但是德国空军和陆军对他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满意,现在陆军已经开始进攻非洲,隆美尔及其部队准备由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但是英国保持了一直很强大的舰队在地中海中游弋,意大利的舰队试图挑战大英帝国的力量后遭到了失败,现在德国统帅部严厉要求海军出击大西洋,袭扰盟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均。

秦晓飞明确地告诉雷德尔,现在英国人已经知道德国另外的主力军舰,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而不能参加该行动,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未完成海上测试,所以伴随俾斯麦号行动的只可能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秦晓飞申明,像他这样的外部人士都知道了这个消息,那么英国人肯定要采取针对性的行动,秦晓飞极力地建议等到水面舰艇的力量强大起来后再行动。

但是雷德尔考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一是统帅部的命令难以推却,第二是他对俾斯麦号还是有一些信心的。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50,000吨。俾斯麦号的载油量较大亦令其可参与类似太平洋上的远距离行动。它的主炮为双连装8门52倍口径380毫米/SKC34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为3发/分,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其装甲防护沿用“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它的TDS(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千克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却可以抵御400千克hexanite烈性炸药。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优秀。坚固的焊接舰体和优质的装甲保护,以及30.8节的航速,令俾斯麦号能有效地吸引及相当程度上应付任何敌军战列舰。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轻易地摧毁遇到的敌方护航运输队。以上条件可使俾斯麦号突破并进入大西洋的广阔水域,由德国油轮负责补给燃料,逗留在大西洋并攻击敌方护航运输队而不被英国及美国的航空器、潜艇及军舰发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俾斯麦号就是为了作为在大西洋水域中的袭击舰而生的。这也是它的宿命,或者说它不会惧怕这样的挑战。虽然邓尼茨也在劝雷德尔接受秦晓飞的建议,但是雷德尔考虑良久后还是决定沿用原来的计划,他仍然对秦晓飞的情报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感谢。

秦晓飞看见难以扭转雷德尔的想法了,于是拿出了一个备用的方案,就是紧急地让俾斯麦号上的四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安装上最新的对海和对空搜索雷达,并在俾斯麦号和伴随的欧根亲王号安装最新生产出来的雷达干扰设备。秦晓飞还提出让他的助手,负责雷达和雷达干扰设备的江东胜登舰参与这次行动,全程负责雷达方面的技术支持。另外秦晓飞还建议让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分出几艘远洋潜艇在北海待命,一旦真的俾斯麦号遇险,可以紧急前往支援。这个备用方案很快被两位德国海军的决策者采纳了——

刚瑟?吕特晏斯海军上将站在指挥室的装甲舷窗后面,看着忙碌的甲板。他是俾斯麦号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以来的第一任舰长,对于自己能指挥的这艘德国海军中火力最强的战列舰,他感到非常的自豪。在1940年攻占挪威的战役中,他曾经指挥“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和“希佩尔”号重巡洋舰击沉了一艘运兵船、一艘油轮、英国“光荣”号航空母舰和随行的两艘英国驱逐舰。这是世界上首次以用舰炮击沉航空母舰(即使到今天为止也只有这一次)。

1941年1月22曰,吕特晏斯再次指挥两舰开始万里游猎,在这次游猎中,吕特晏斯指挥两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战列舰追不上,巡洋舰打不过,战列巡洋舰与之较量又吃亏”。决不与敌人恋战,打完就走,声东击西。最大限度的扰乱大西洋航线。所以他在指挥袭击舰方面非常有经验,这也是为什么雷德尔力推吕特晏斯来指挥德国最精锐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

吕特晏斯这次出击的任务就是切断英国的大西洋交通线,虽然他在出击前曾经反对以两舰出击,他建议雷德尔等“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修复完成,“提尔皮茨”号完成海试后共同出海。这样英国海军如果同时面对这些德**舰,必须把所有的战列舰集中使用,才有取胜的可能,同时,凭借当时英国数艘航母的舰载机,也不足以同时击沉这四艘军舰。但是雷德尔鉴于统帅部的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下令出击。

上次的出击中,吕特晏斯体会到雷达和舰载机方面差异带来的信息劣势,所以在指挥俾斯麦号后,他非常注意在这两方面的改造。现在舰桥前方有一群人正在检查前两天在船台上安装的对空搜索雷达的效果。在舰炮下方的对海搜索雷达的上方安装的这座小型的对空搜索雷达能有效发现100公里外的空中目标,这比对海搜索雷达远了40公里的范围。而且在对海搜索雷达的上方加装了一个防护盖。按照那个东方的总工程师江东胜的说法,这是防止主炮射击之后的震动对这部雷达的精度产生影响。一开始吕特晏斯并不理解,但是航行到北极圈附近,他看过主炮上厚厚的冰坨子后终于理解了。同行的另外一艘欧根亲王号同样完成了雷达的升级改造,这样德国舰队的视力大大增加。

不光如此,吕特晏斯5月18日上舰前就被告知,舰载的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也已经完成了雷达的改造。现在有两架这样的水上飞机飞在两艘舰艇的50公里范围外,通过电报保持着联系,为舰艇提供更远的警戒范围。

5月18日莱茵演习行动开始以来,这两艘舰艇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此次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俾斯麦号上的水上飞机被回收后,对海搜索的雷达发现了60公里外的两个目标,而这两个目标从速度和航向上看是在丹麦海峡巡逻的快速巡洋舰。吕特晏斯希望借着夜幕和雷达的优势溜出丹麦海峡,突入大西洋。不过雷达干扰机的操作手很快报告,已经接受到敌舰的雷达扫描信号,也就是说,自己被英国海军发现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吕特晏斯命令两舰加速行驶,希望在天亮前摆脱跟英国人的接触。

第361章 海市蜃楼第413章 暹罗倒戈第297章 围困第37章 欧洲经营计划第322章 导弹第81章 斜乐曲的揭幕战第313章 香港谈判第31章 零式来了(二)第324章 核反应堆第253章 民主第84章 回国第53章 王牌对王牌第196章 东方之珠第420章 南京受降第356章 太行出世第197章 空中的不速之客第228章 珊瑚海海战第163章 烈风的表演第166章 尴尬的102作战第181章 石油之城第383章 女沙皇第168章 地下帝国第350章 沙皇复辟第234章 戈壁怪兽第90章 黄桥战役第198章 联络人第325章 塔拉瓦第135章 被困一百二十八章 荣光无上的第299章 空中堡垒第362章 越洋爆击第100章 崛起的工业第414章 雷霆和霹雳第102章 采访第327章 风往北吹第399章 穿梭轰炸第388章 说服第371章 被炸第118章 来袭第195章 整编第252章 矛盾第160章 火焚野兽第397章 登陆与反登陆第106章 大角岑生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152章 重庆上空的鹰第186章 外交风云第388章 说服第356章 太行出世第187章 战争脚步第21章 苏联之行第167章 《壮志凌云》首映第307章 炮艇机逞威第44章 101作战计划终结第181章 石油之城第393章 混乱的德国第378章 军官俱乐部第387章 百年大计第224章 大漠孤烟第254章 飞燕第418章 地狱魔王第15章 山城谍影第413章 暹罗倒戈第37章 欧洲经营计划第190章 改变了的历史第316章 新型直升机第136章 落幕第240章 敌酋伏法第262章 胜利的影响第174章 中苏互助协定第22章 工业之母第383章 女沙皇第1章 哥穿越啦第95章 烈火焚城第210章 保卫星洲第138章 莱茵演习行动第142章 教育第114章 背叛第253章 民主第257章 前哨阵地第281章 躁动的太平洋第233章 东线战场第86章 航校(二)第337章 诺贝尔奖第179章 鲜血工厂第206章 新加坡的上空第320章 对抗第190章 改变了的历史第220章 难解的局势第326章 南方军的野望第174章 中苏互助协定第402章 战列舰决战第171章 策谈第367章 大和与武藏第106章 大角岑生第74章 夜魔第85章 航校(一)第201章 下南洋第97章 Happy NewYear第400章 第三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