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赵匡胤的出走(上)

随州一战,董遵诲的功绩显着,尤其是其孤身一人劝退王西昌的壮举,更是被时人所称道。不过,因为董宗本与王令温关系趋于缓和,加上随州一战董宗本乃是以“盗贼试图洗城”的名义上报,董遵诲并没有得到越级提升。

在朝廷罢免王端的职位以后,董宗本兼任随州都虞候一职,而立下大功的董遵诲依然继续担任一营的指挥使。不过,董宗本事务繁忙,也没有时间训练部队,便将二营交付于董遵诲,并默许他裁汰老弱,训练强军。也就是说,董遵诲虽然没有都虞候的名义,但是正在承担着都虞候的责任。当然,由于随州目前紧张的财政状况,董遵诲也只能维持千人正规军的规模。

至于原来的二营指挥赵匡胤,虽然奋勇杀敌,并因流血过多而昏迷,但他并没有保住城门。而且敌军之所以能内外呼应、险些破城,正是赵匡胤戒严不周的缘故,随州面临如此危险的局面,赵匡胤负有玩忽职守的主要责任。所以在战后,等到赵匡胤一醒来,董宗本就撤销了赵匡胤二营指挥的任命,不过看在赵匡胤父亲的面子上、看在赵匡胤浴血杀敌的份上,董宗本并没有将他一掳到底,而是委任他为巡防营中的都头一职。

赵匡胤躺在病榻上,强支着身子,颤抖着接过这一命令。他赵匡胤跋山涉水,跑到和尚庙里挖菜花、跑到尼姑庵里偷萝卜,吃了这么多苦,难道是就为了一个都头位置吗?难道就为了一个不是正规军的都头位置吗?!

不过,赵匡胤却没有说理的地方,确实是因为他的疏忽大意,导致敌军乔装入城;因为他的鲁莽武断,导致二营失去统一指挥;因为他作战不利,敌军攻占了城门洞,这个玩忽职守、作战不利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谁也不觉得他冤枉。

只有赵匡胤,想想自己上任以来好不容易拉拢到的亲信全都战死,想想自己上任以来苦心训练的军队成为别人的部下,想想自己果断出击以寡敌众的壮举成了鲁莽武断,不由得暗地里吐了几十口鲜血!

赵匡胤在赵海刺杀董山富的事件中已经受了重伤,伤势未愈的他十分要强,很快就上任二营指挥一职,在军营中效仿董遵诲与士兵们同吃同睡,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也得不到完善的营养,结果伤口一直未能痊愈。等到王西昌攻城的时候,赵匡胤死守城门洞,流血过多而昏迷,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好不容易才醒过来,赵匡胤又得到免职的消息,精神再次受到打击,他一下子狂瘦三四十斤,从一个健壮的武将,变成了被压榨多年的包身工。

苏醒之后,赵匡胤没有去巡防营上任,而是在城里赁了一所小院子,继续养伤。董宗本虽然将他贬官,可是对赵匡胤的待遇着实不错,每月五两银子,且养伤费用由刺史府承担。不过金钱上的富裕,也不能弥补赵匡胤心灵的创伤。

董遵诲前几天也带着伤药前来探望,赵匡胤却闭门不见。赵匡胤也不明白自己对董遵诲是什么心态,愤恨?赵匡胤也是大丈夫,赌坊的事情过去很久了,自己虽然还有些气愤,但也不再因为那事而记恨董遵诲。何况这次正是人家董遵诲救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不是董遵诲及时增援,那赵恩德可以从容斩杀自己,而随州城破,自己也将成为耻辱的代名词。也许是因为嫉妒吧,两人都是一样的年龄,人家是立下大功的未来都虞候,俺却是被贬官去职的巡防营小都头。同样走到大街上,人家有美女主动送花外带**,俺却是被阵亡士兵家属痛骂外加洗脚水淋浴!

赵匡胤越想越是郁闷,尤其是当他收到家书的时候,这种郁闷的情绪更是被成倍地放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现在大环境相对安静,但各地局部战争不断,收到家书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赵匡胤兴匆匆地打开一看,顿时倒了胃口。

赵匡胤一共收到三封信,第一封乃是父亲赵弘殷所写:祝贺儿子升任营指挥一职,虽然这只是地方守备官职,但是也算是颇有实权,看来自己的老友董宗本对自己儿子还是颇为照料的。本来赵弘殷还给王彦超写过信,托他照料一下自己的儿子,看来这是多此一举了。另外,赵弘殷提醒自己的儿子,刚刚加入军队就能担任指挥一职,必须多加学习,不可闭门造车。作为营指挥,如果有机会参加战斗,不要自己冲在前面,要通过自己的指挥发挥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而不是持强好胜、单打独斗。

赵匡胤只能长叹一句,老爸,你早干什么去了,要是早有你的提醒,我还会犯下这些错误吗?第二封乃是母亲让人写上的问候语句,是否适应水土,在随州吃得可曾习惯,有没有买个婢女照顾自己,然后还是那句说惯了的话:“没事多买点好吃的,照顾好自己。家中一切都好,勿念!”

赵匡胤眼泪哗哗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最心疼自己,从不对自己提任何要求,一心只牵挂着自己。他又翻看第三封信,乃是自己的夫人贺氏托人写的。

贺氏在信中先是诉说了一番相思之苦,问候自己夫君的身体,并问赵匡胤何时能将自己接去,以便照料。接着贺氏又说开封府随着官员的到来,物价上涨,老父赵弘殷的俸禄有些不够花,全家日子过得很紧,晚上都舍不得点油灯了,希望赵匡胤能让人捎些钱财回家,多少也能贴补些家用。贺氏还说最近赵匡义(即赵光义)老是调皮打架,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打成了孩子王。周围小孩子都害怕他,甚至还要给他交保护费。

赵匡胤哑然失笑,自己这个弟弟啊,少小顽劣,不知能否成大器(历史上赵光义即位后史书记载:太宗自幼不群,与众小嬉戏,皆畏服之)。自己离家这么多日子了,身边还有些闲钱,也该给家人买些礼物,托行脚商寄回。于是赵匡胤取出家里的余钱,往集市上走去……

第260章 劝降刘赟第398章 是贤士还是大头兵第186章 诛杀赵思绾(完)第452章 各有心机第328章 空城计(下)第357章 正阳大战之斩杀咸师朗!第158章 大战王景崇(5)第334章 断后(上)第82章 联想的力量!第368章 拯救袍泽(上)第303章 归去来第8章 云韶坊中话拔钉(下)第110章 暗夜入城第119章 浴血搏杀第308章 高平之战(2)第88章 误食砒霜(下)第303章 归去来第102章 上奏朝廷第158章 大战王景崇(5)第116章 浴血搏杀(4)第447章 皇帝之死!第5章 客栈送王朴(上)第45章 巡视一营第390章 中计入彀第309章 高平之战(3)第218章 逃离开封府(6)第83章 敲竹杠第501章 劝降专业户丁德裕第367章 唐使乞和第494章 构陷第20章 义结金兰(下)第70章 浴血城头(三)第287章 敷衍了事的夜袭(上)第406章 斩将夺旗(下)第16章 以爹压人第178章 李守贞的覆灭(下)第459章 主帅间的较量第249章 谁为皇帝(1)第475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第389章 朱元降周第147章 弄巧成拙(上)第253章 谁为皇帝(5)第271章 辽国剧变(上)第453章 儋珪枪、拨汗马,可平天下!?第331章 殉国(下)第189章 计退南唐(上)第261章 郭威称帝(上)第120章 善后与誓言第376章 六合大战(上)第488章 黄雀第249章 谁为皇帝(1)第325章 北上抗辽第494章 构陷第336章 忠奸冯道第267章 愿为将军效死第195章 《争座位帖》第478章 好大一场火(上)第349章 刺杀郭荣!第240章 刘子陂大战(完)第161章 千里外的算计(上)第275章 漫长血夜(上)第343章 断我粮草?第71章 相互算计第311章 自在将军第225章 逐鹿撵虎!第200章 郭威返京第147章 弄巧成拙(上)第407章 单挑床弩!第324章 如有神助第423章 屠城?!第9章 冲冠一怒为老父第140章 深仇大恨(完)第419章 御帐献策第245章 追杀赵匡胤第164章 郭威出征第360章 截流!?第107章 争斗(下)第206章 沉默的火山第248章 打劫(下)第490章 瓜分权柄第439章 大意失荆州第62章 郢州第一仗第132章 西行平叛第130章 西行平叛(6)第429章 李煜的野望第210章 大政变(3)第457章 挥军泽州第89章 襄州事了第62章 郢州第一仗第117章 浴血搏杀(5)第478章 好大一场火(上)第50章 智退王西昌(上)第88章 误食砒霜(下)第146章 第一次较量第18章 父子密谈(下)第399章 断人念想(上)第242章 刘承佑之死(中)第214章 逃离开封府(2)第139章 深仇大恨(三)第348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