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 认知日记

2003年6月22日星期日上午10点50分

现在是下午4点50分,治疗开始。

今天起床前很难受,浑身乏力,心脏好像跳不动。

心情与思绪沮丧起来。治了这么久,进展缓慢,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到哪年哪月?吃饭肯定腹胀疼痛;睡觉连做噩梦或持续失眠;没力气与人交往,更没体力去旅游或运动。有时甚至看电视、听音乐的精神都没有,这种日子很难熬。

负面思维在蔓延,我必须阻断它的肆虐。

“这是上帝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振作。心要静。勇气你在哪里?手,手你必须伸出来,去啊,去摸索药瓶、水杯。健康人想像不出这时候病人要把药和水举向嘴边是多么的费力。

我战胜沮丧起床了。

打开卧室窗帘,才知外面天气很差,阴沉的雨越下越大。心倒镇定下来了。

我知道,每逢这样的气候,我的身体总会出现不适。但我可以调整心情,沉住气,只要天气好转,不适症状就会减轻。

起床后,不论做什么,心里都默诵:“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这是美国皮尔博士《积极思考就是力量》一书所教的方法。书中还有以下训练法:1.练习静默,倾听内心深处上帝的声音。

2.从上帝那里汲取能量,顺从上帝的节奏。

3.把快乐当成一种习惯。

4.慢下来,放松。

5.在潜意识中交托、相信。

6.练习倒空心思和不安全感。

7.想像自己在上帝的怀中休息、恢复。

8.让祷告充满感恩。

9.体力活动可减轻压力。

10.练习只是坐在阳光下的艺术。

随笔不知道其他抑郁症病人有无这样的“特异功能”:变天或雷雨、热带风暴形成前,天灾将要发生时,会有感应。因为这时我的身体会特别难受。

每逢此时,我心里就会自问自答:天有病,人知否?知道啊。

天有怒,人知否?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所多玛、蛾摩拉之城被毁灭的故事。这两座城里的人充满诡诈、欺骗、骄奢、和不义,上帝用硫磺之火将城夷为废墟。

人类对自然的不敬和剿毁愈演愈烈。当心报应。

身体软弱的人有福了,他们心里会敬畏造物主,敬畏大自然。

重新翻看认知日记,不禁回味一句话:“练习只是坐在阳光下的艺术”。

如果你对一个都市上班族谈“练习只是坐在阳光下的艺术”,对方会认为奢侈,无聊。

职场即战场,人人争先恐后,睡觉都恨不得睁着一只眼。“只是坐在阳光下”?不要饭碗了?那是神经病。

当我坐在西聚园长椅上晒太阳时,我的心一分钟都没有停留在原地。心神飞驰,不知要跑到哪里去。不知要追赶什么目标。但不跑就是不行,心似野马跑惯了,勒不住。

日记里还摘有这样一句话:一次只做一件事。

过去我恨不能拥有杂技演员那样的本事:双手转着几只碟子,同时双脚蹬着伞和瓦缸,头上顶着一摞瓷碗,嘴里还咬着一枝花。即便吃早餐,我也习惯于边吃边看电视翻报纸听音乐,同时还不断打手机或固定电话。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知觉同时开动,一心几用。

我们早已习惯用最少的时间来办更多的事情,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那些关于抑郁症的书,都谈到了如今抑郁症病人增多的原因:过度紧张。

生活的不稳定性;信息泛滥;增速;高期望值与实况之间的鸿沟。

这已是老生常谈。就像听见“狼来了”,谁会当真?谁会在乎?我们只关心职位会不会被别人取代。房要买车要换,人往高处走,迅速拼抢一切资源。工作环境变幻沉浮,居住位置东迁西移,家庭的聚散离合伤筋动骨,身边的人事朝是夕非。我们可以相信谁?我们能够求助谁?

我们习惯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在信息的洪流中,人被淹没窒息。

我们面临的知识和信息量等于以前所有世纪的总和。每五年为一周期,现存的知识量就会再翻一番。我每次进购书中心,只要在书架上下浏览二十几分钟,就会头晕、胸闷。书太多啦,像一座座山倾压过来。无形,无息,但确有杀伤力。

电脑、传真、电邮都在催促我们快些、再快些!这是急于求成的年代。

最好心一想事就成:今天早上买鸡蛋,下午就孵出小鸡来,明天就能下蛋,后天就繁殖成养鸡场,大后天就荣登福布斯富豪榜。

父母恨不得儿女入名校,进跨国公司,拿百万年薪,嫁豪门娶名媛,生高智商美儿女。比尔·盖茨能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怎么可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怎么敢“练习只坐在阳光下的艺术”?怎么敢!2005年10月14—20日链接《所多玛和蛾摩拉》摘录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我想亲自下去察看,然后再决定是否剿灭这城。

亚伯拉罕替城里的人求情道:假如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你不因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而饶恕其中的人吗?上帝说:我若在所多玛城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饶恕那里的众人。

亚伯拉罕恳求道: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一次,假若那里有十个义人呢?上帝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上帝打发两个使者去所多玛察看,只要见到十个义人,便饶恕那里的人。——《圣经》故事补白如今有些人比所多玛人罪过还大,没有任何信仰、道德的约束。他们所在之城尚未遭天火毁灭,是因为那城里还有十个以上的义人。

听过这故事的人多,警醒、反思的人少。有人嗤之以鼻,从不跟孩子讲这样的故事。这样下去,城里的义人会不会越来越少?我担心。

第13篇 认知日记第21篇 认知日记第11篇 认知日记引 子引 子第15篇 认知日记第22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23篇 认知日记第23篇 认知日记第26篇 认知日记第22篇 认知日记第25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19篇 认知日记第19篇 认知日记第12篇 认知日记第29篇 认知日记第14篇 认知日记第18篇 认知日记第14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17篇 认知日记第24篇 认知日记第5篇 认知日记第25篇 认知日记第19篇 认知日记第3篇 认知日记第14篇 认知日记第10篇 认知日记第12篇 认知日记第15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28篇 认知日记第17篇 认知日记第21篇 认知日记引 子第24篇 认知日记第16篇 认知日记第28篇 认知日记第22篇 认知日记第9篇 认知日记第6篇 认知日记第26篇 认知日记第26篇 认知日记写在前面第7篇 认知日记第28篇 认知日记第22篇 认知日记第23篇 认知日记第14篇 认知日记第8篇 认知日记第7篇 认知日记第2篇 认知日记引 子第5篇 认知日记第11篇 认知日记第17篇 认知日记第2篇 认知日记第25篇 认知日记第19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4篇 认知日记第8篇 认知日记第28篇 认知日记第26篇 认知日记第29篇 认知日记第2篇 认知日记第2篇 认知日记第16篇 认知日记兰妮自白兰妮自白第22篇 认知日记写在前面第15篇 认知日记第19篇 认知日记第11篇 认知日记第25篇 认知日记第4篇 认知日记第18篇 认知日记第12篇 认知日记第15篇 认知日记第12篇 认知日记第27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13篇 认知日记第8篇 认知日记第15篇 认知日记第8篇 认知日记第18篇 认知日记第20篇 认知日记第18篇 认知日记第17篇 认知日记第13篇 认知日记第12篇 认知日记兰妮自白第20篇 认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