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

几天后,刘武收拾行囊踏上了归途。怀揣希望而来,满心失望而去,前后落差有些偏大,让刘兄弟难以接受。据说一路上,刘武的嘴就没合住过,不停的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刘武心里很难受,但嘴上很过瘾。与其同行的内史韩安国可就不是另外心境了,身心俱疲,憋屈的要死。他当初建议刘武留京,一为方便梁王和太后、见面,拉近些关系;二则便于控制局势,好个中取事。但结果,却大出他的预料。

现在可好,明明是刘武办事不周,捅了篓子,却毫不客气把屎盆子往内史的扣,没少“问候”韩安国的全家。韩安国要是不憋屈才是怪事。

韩老兄本以为刘武骂两句解解气也就算了,毕竟在人家手底下混饭,挨顿骂也是常理,不算什么丢人的事。可没想到,刘武揪住不放,没完没了。

就这样,一边憋屈,一边溜达,迤逦而回,到了梁国。

“憋屈”这种事,没有最只有更。路上虽然憋屈,只是耳根不清净而已,也没受什么皮肉之苦。可回来后,就另当别论了。

刚到梁国,老对手中尉公孙诡和一个叫羊胜的人在背地一嘀咕,觉得此机可成,当即向梁王汇报了一个重要情报:韩安国留京期间,与郎官田蚡交往甚密。最终还得出一个结论——其心已变。其谋恐非为大王所设。

刘武正在气头上,一蹦而起:早觉得这老家伙不地道。想都没想,直接给韩安国安排了间环境“优雅”的单身宿舍——牢房。

韩安国挨了一路骂。到家连热水澡还没来得及洗就被扭送了。

公孙诡、羊胜唯恐他过的不惬意,专门给予“优待”:让韩老头的日子过的憋屈点,最好把他憋屈死。

具体执行这道命令的人叫田甲,职务牢头。因为这位牢头同志很听话,当然,他听的是公孙诡的话。在公孙大人的指导方针下,他把韩安国折腾的够呛。具体说来就这么手:一是羞辱。就是不听的骂,怎么难听怎么骂。极尽侮辱之能事;二是挨饿,每碗饭都要放那三五天,等有点骚臭味,再给他送进去。总而言之。韩安国充分感受了组织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状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凄惨。

按理说,老头田甲虽然把事情做的很绝,但毕竟只是一个名不转经传的小人物。既然是小人物,就没道理能把名字留下来,毕竟司马迁惜字如金,连很多三公九卿都没安排他们亮相。

然而,这位小人物却做到了。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完全沾了韩安国的光。当然。并非他帮了韩安国多大的忙,只是因为说了一句话。

韩安国一天到晚被折腾,忍无可忍。说了一句:你不怕我死灰复燃吗?(死灰独不复燃乎?)能说出这种话,可见韩老兄真是被折腾的没招了。

俗话说“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按理说,田甲虽然是执行命令,但言语上多少还是需要客气一些的,毕竟韩安国曾是梁王身边的红人,说不定还当过他的领导。不到盖棺之时,最好不要做出定论。可田甲同志明显没这份觉悟。因为他回答了一句极为精辟的话,这句话让他扬了名:要能复燃,我撒泡尿给你浇灭。(然即溺之。)

韩安国差点没被气背过去。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牙一咬,忍了。他现在的确没有任何“复燃”的迹象,想发火那份资格。

韩安国过的憋屈,羊胜、公孙诡却相当快活。斗了这么多年,可韩安国很顽强,眼看此生无望,机会却毫无征兆地诞生了,一竹竿就把他挑翻于马下,没费吹灰之力。

就在二人弹冠相庆之时,朝廷里发生了大事,既为二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也刨了一个大坑。

景帝七年四月十七日,册封美人王娡为。

四月二十九日,立刘彘为太子,改名为刘彻。

消息传到梁国,刘武抓狂了。折腾了这么久,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因此冲动,张嘴就骂,骂完之后就把小弟们叫来,逼着他们想办法,羊胜、公孙诡就在其列。

这二人实际没多大本事,说白了是拍马屁上来的,偷个鸡遛个狗还行,真要找他俩出主意,只能抓瞎。可刘武不依不挠,过去都是韩安国帮着解决疑难杂症,现在安国兄,只好找你二位代劳了。

二人傻脸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愁容。可老大逼得急,若再想不出办法,很有可能去陪韩安国聊天。

没办法,随便想个招应付应付算了,烂主意总比没主意强,先混过眼前这一关再说。因此,一咬牙,两个家伙开口了:阻大,乃周亚夫、袁盎等人;若诛之,内有太后宠幸,外无朝臣力争,大王可乘机取事。

谁反对,就砍掉谁,真可谓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真不明白这两位的脑袋瓜是咋长的,这哪是什么办法啊,简直是把刘武往火坑里推。这要能成事,中国几千年来的内斗精神就不用再发展下去了。

私杀朝廷命官,好像专有的罪名——造反。也就是说,这二人是在鼓动刘武造反。既然要造反,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砍掉皇帝不更干脆?在几个大臣身上做什么文章呀?可刘武没想到这一层。

按理说,此时的刘武业已三十四岁,最基本的常识应该是有的,从一直以来的行为来看,既不弱智,也没到精神失常的地步。可公孙诡、羊胜的坑人举动,他愣是没看出来,还很受用,竟然连连点头,大为赞赏。

只能说他被欲望冲昏了头。

统一了思想后,几个人就甩开膀子、大刀阔斧地干开了。

但周亚夫等人毕竟是朝廷官员,还远在京城,明砍肯定不行,一则太过张扬,二则人手不够。几个人头对头研究一阵后,做出了自认为天衣无缝的部署——暗杀。()

-------------

-------------

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章 起点——(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章 起点——(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