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

换太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系数大,风险系数高,不是一般人说搞就能搞成的事。因为在这个岗位的人将决定国家以后几十年的走向,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所以,一般这个岗位上的人只要不是太不像话,他老爹是不会轻易动这种心思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并且这种例外也不在少数,其中刘盈就很荣幸地归到了这个例外之中。

刘邦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系数很大,因为跪在下边看似很听话的那些人,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离奇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吕雉的对抗能力还有些把握不准。因为这件事办完后就该和吕雉撕破脸了。母以子贵,刘盈要是被废,吕雉也得跟着挪窝,只能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养老,几十年的夫妻,刘邦对自己这个厉害老婆还是心存余悸。

因此,在干这件事之前,刘邦准备先放出些风声,观察一下群臣们的态度,也想试探一下吕雉的为人和能力。

易储的风声放出来侯,犹如往茅坑里投了颗炸弹,反对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连刘邦都没想到闹出的动静会这么得大。

在我们讲反对的声音之前,关于吕雉的实力我们还是需要分析一下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女人的实力,就很难理解刘邦此时的行为,也很难理解随后吕雉的疯狂。

我一直相信,实力决定一个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没有足够的实力,无论具有什么样的身份,都是闲扯。当然,身份可以培养实力,但更需要实力来支撑。吕雉能在随后的日子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绝不仅仅是靠那个“太后”的身份得来的。

好了,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吕家的实力吧。

刘邦当初闹革命时,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捣鼓到了一起,其中有“客”(萧何、王陵)、“中涓”(曹参、周勃)、“舍人”(樊哙)等各种形色的人。

“客”这个身份,还有两个特殊的人,一个叫吕泽(吕雉大哥),另一个叫吕释之(吕雉二哥)。

由于司马迁老先生对吕家的人刻意回避,因此对这两个人的记录很少。而事实上,这两个也是牛人,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那个吕泽我们在荥阳大战时还提到过,在下邑硬生生地挡住了项羽前进的步伐,让刘邦歇了歇逃亡的脚步。

在当时,“客”代表着一股相对独立的实力。也就是说,在刘邦起兵时,吕家也组织了一支武装,有自己的军事体制。我说这些也许大家会怀疑,可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史料为依据的,因为在《史记》——《功臣表》中记载:博成侯冯无择就是吕泽的郎中;东武厚郭蒙、阳都侯丁复、曲城侯蛊逢、河陵侯郭亭等都是吕家的部属。连部属们都参加了革命事业,而对老大们却不加以介绍,真佩服司马迁老爷子的能耐。

写到此,我再简单穿插一句题外话。

前一阵我说史官们在很多大事上不敢说真话,而引起一些人的疑惑。有人提出疑义:史官虽然官位小,但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实事记载的,就算是帝皇都不会得罪史官!

在这里我告诉你,从古至今,皇帝不怎么愿意得罪言官,当然也并不是得罪不起,如果惹恼了给他挪挪窝再收拾他也不是不可以。而史官并非言官,帝王们对史官可就不是太客气了。因此,史官们在很多大事上,尤其在一些避讳的人物和事件上是虚于周旋,搞的滴水不漏。

这种事情也同样出现在司马迁老爷子身上,关于吕家的事情就是一个明证,这种结果让人抓狂。

好了,回到吕家的话题上吧。

吕氏武装在当时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在刘邦嫡系阵营中似乎只有韩信曾有过一段这种自由度,而韩信没有自己的班底,而吕家则一直保持这种态势,直至西汉建国。(当然,彭越、臧荼、吴芮、黥布等一些藩王也有这种自由度,不过这些人并非刘邦嫡系,因此我们就不再在这些人身上做文章。)

可见,吕氏这支武装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这支武装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从后来封侯的食邑和排名来看,多少还是能看出这支武装的重要性的。

阳都侯丁复,食邑7800户,排名17;

曲城侯蛊逢,食邑4000户,排名18;

河陵侯郭亭,食邑不详,排名27;

东武侯郭蒙,食邑2000户,排名41;

丁复前边的十六个名单中,除了王陵和周昌之外,其余十四人全部是清一色的“刘家军”。不过我告诉你,那十四人中,有一个人叫樊哙,而樊哙的老婆叫吕须,吕须的姐姐叫吕雉。

写到此,我不愿意再搞学术研究了,因为这似乎足以让我们明白吕家的实力,如果再研究下去,别说读者不同意,连我都不愿意干了。

刘邦要废太子,就得先向吕家开刀,他抖的精神的确是有点大了。

第一拨反对的浪潮马上就扑了过来。

第一个蹦出来的人恰恰还不是吕家的嫡系,而是萧何。

作为丞相的萧何,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皇帝跟前为他讲故事去了。萧何把历代换太子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在刘邦面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遍,把自己累的口干舌燥,抬起头时,只见刘邦笑了笑,然后向他摆摆手,“丞相回去吧,我知道了。”

这种不置可否的回答,让萧何无言以对。

要说萧何第一个站出来是有道理的。因为萧何一直以来和吕家的关系很好,尤其和吕雉他爹吕太公更是交往甚密,早在刘邦闹革命前,萧何就和吕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当初能放心地把刘盈交给他,坐镇栎阳的一个原因了。

这么多年来萧何陪着刘盈,应该是事实上的监护人,教他识字、教他做太子,两人的密切程度,早已超出君臣关系。况且刘盈是个实在人,萧何这一点看的很准。刘邦现在想换太子,明显是在欺负老实人。

更重要的是,萧何隐隐已看出了刘邦这次草率行为所隐藏的危险。吕家的实力不容小觑,此时更换储君,不仅仅是动摇国本,更是要和吕家翻脸,如此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萧何的说辞并没能挡住刘邦更换太子的脚步,他在这条路愈走愈远,最终把吕雉气的不轻,也伤的不浅,让这个女人咬牙切齿地把戚姬的全家诅咒了一遍又一遍。

刘邦是要对这次行为付出代价的,并且事实证明他付出的代价的确还真不小。

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4章 军挺咸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