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

项羽提出,在秦国的围攻下,赵国已经崩盘在即,当务之急是救市。楚国大军应当赶在赵国覆灭之前抢渡黄河,向秦军发起进攻,和被困巨鹿城内的赵国部队里应外合,必能大破秦军。(《资治通鉴》: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对项羽的建议嗤之以鼻,他谆谆教诲项羽道,如果想要打死吸血的牛虻,就不要顾及牛身上生长的虮虱。现在秦国攻打赵国,如果秦国胜利,部队一定会疲惫不堪,我们就趁势攻打;如果不胜,我们更可以痛打落水狗,一举向西进发,消灭秦国。

最后,宋义又皮里阳秋地教训项羽,论在战场上玩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我宋义不如你项羽,如果说战役谋略,讲智商,你项羽比俺可是差档次滴。(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被人像老子教训儿子一样教育了一番的项羽只得愤愤而出。

更可气的还在后面。

宋义继而下令,军中凡是有猛如虎,狠如狼,贪如羊,桀傲不驯,不服从命令的,统统杀头。

宋义在通过行政手段告诫项羽:不老实就收拾你!

种种迹象表明,宋义先生像赵忠祥老师一样,是动物爱好者,他喜欢拿动物作比说事儿,然而他的比喻像某老师的体育解说一样,总令人感到不太恰当,不伦不类,不知所云。

项羽现在终于被彻底激怒了。

如果单单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项羽的理由是充分的,宋义的错误主要有三点:

其一,秦军如果攻下巨鹿,让王离、章邯部队汇合,气势更盛,以巨鹿城作基地,可攻可守,无机可乘;

其二,秦军如果失败,这“如果”完全是不可能的,现下巨鹿城里的赵国部队士气低落,部队根本无力反击,赵国很像当时被章邯灭掉的魏国,赵王赵歇和赵国宰相张耳这对难兄难弟现在连的心都有;

其三,即使宋义是想坐收渔翁之利,楚国的大军未免也离主战场太远了些,距巨鹿三百多公里,隔两条大河,即使大军急速推进,到达巨鹿也要四天,对战局的变化无法采取及时的行动。

由此分析,归根结底,宋义是畏战,畏秦如虎!

楚怀王芈心最大的失误是用错了宋义。

事实证明,宋义是合格的作战参谋,是不合格的军队统帅。

这很好理解,美食家不一定是好厨子。

要不,让马未都老师亲自炮制一把明式官帽椅,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老师亲自跨两个栏试试?

宋义带兵确实不在行。

大军驻扎于野,粮草不济,气候寒冷,士兵缺衣少食,而宋义他老人家依然天天在温暖的司令部和儿子喝酒吃肉,莺歌燕舞(宋义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这事做得太不地道,一时民怨沸腾,大失军心。

显然,宋义没有好好钻研过孙武老师的军事著作,不明白统帅应当爱兵如子的道理(《孙子兵法》: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他也没有认真学习过前辈战神吴起老师的先进事迹。据说,吴起带兵的时候,以统帅之尊用嘴亲自为生疮的普通士卒吸脓,全军甘愿为其效死!

宋义搞政治也不在行。

如果确实想收拾项羽,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就可将其绳之以法,执行死刑。

领导对部下下黑手总是很容易的!

然而宋义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污辱项羽,却对项羽可能采取的反击毫无准备。

有名人说过,政治是处理紧急事变的科学。以此标准来衡量,宋义的政治素质太低。

或者,他认为项羽的智商不值得费神对付?

宋义错了。项羽的智商不低,但他的智力往往被他更强大的武力掩盖。

项羽即将行动,他想起了他四叔项梁计杀殷通的辉煌往事。

项羽首先联络当年项梁培育的吴中嫡系部队,大家表示效忠项羽;同时,项羽派出亲信私下大搞串联,煽动起全军对宋义的不满情绪。

眼见时机成熟,项羽进入虎帐,一刀砍下宋义的人头,此项工作对项羽来说已经是熟练工种,他干得干净利落,轻松愉快!

项羽随后向全军宣布,宋义跟齐国勾结谋反,楚怀王密令俺行刑(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

看着卿子冠军宋义血淋淋的人头,全军对敢于砍杀领导的猛人项羽尽皆拜服,现场推举项羽为代理大将军(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派出特使恒楚(是否还记得此人?他和项梁并列为当年会稽郡守殷通选中的造反助理)向楚怀王芈心汇报宋义叛国罪证和伏诛经过。

人算不如天算,楚怀王芈心无可奈何,去项梁化运动彻底失败.他只得顺水推舟,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现在,项羽经过艰苦复杂的政治斗争考验,终于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意气风发的项羽号令大军起拔,开赴巨鹿。

这个长着四个瞳孔的猛人即将在战场上恣意挥洒天赋,书写辉煌!

来看看巨鹿战场的态势。

战场的布局像一个环形跑道,巨鹿城是圆心,赵王赵歇和赵相张耳被死死困在圆心里。他们深切感受到这里温度炽烈——他们像两只热锅上的蚂蚁;

第一圈环形跑道上驻扎着秦帝国王离军团。王离是边防军的统帅。他率领的是当年由蒙恬将军打造的,曾威慑匈奴的二十万野战大军。这支军团现在将巨鹿城团团围住,密不透风。

每二圈环形跑道上驻扎着秦帝国章邯军团。章邯和王离军团相互呼应,互为倚角。

章邯军团负责向王离部队提供给养,顺便阻挡来援部队,章邯军团刚取得阵斩项梁的辉煌胜利,气势正盛。军团约有二十万之众。

第三圈环形跑道上驻扎着来勤王的赵国大将军陈余。

说说陈余。

陈余和被困的张耳是铁哥们儿。想当初,这哥俩曾一块被秦政府通缉,亡命江湖;一块投靠陈胜立誓造反;一块拥立赵王背叛陈胜;据说,这对好兄弟在一起喝酒的时候曾互相把胸脯拍得响亮,表示愿意随时为对方拿刀抹脖子(为刎颈交)。

陈余听说领袖赵歇和老兄张耳被困,当真毫不含糊,马上打着勤王大旗从常山集结数万人的部队奔赴巨鹿。然而,在巨鹿城下,他一看秦军团的阵势,立马泄了气,再也不敢妄动。

张耳派特使张黡和陈泽哀哀请求陈余发起进攻: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陈余为自己的惧战解释说,不是俺不进攻,现在的形势是明摆着的,俺之所以不愿意陪城里二位一块玩儿完,那是为了将来好给兄弟们报仇啊,进攻等于把肉往饿虎嘴里送,于事何补?(《资治通鉴》:且余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张黡和陈泽苦苦求战,陈余无奈,调拨了五千人给这两条好汉作自杀式攻击。面对进攻部队,章邯军团和王离军团像是两部隆隆作响的绞肉机,五千人的队伍瞬间灰飞烟灭,无一生还。

第四圈环形跑道上驻扎着的是赵国另一支来援部队,这支部队约万人,统帅是张耳的儿子张敖(这乖巧的人儿将来会成为刘季的女婿)。此刻,张敖一样被秦军声势吓破了胆。老爹的老命固然要紧,自己的小命更是重要,他也不敢妄动;

最后用隆重的掌声推出第五圈跑道上的诸位英雄,他们是来自燕国、齐国的救援部队,这支多国部队人数不详。其实这支部队人数的多少对故事的推进完全没有意义。

在滥俗的电视剧里,街头的民间艺人们往往会吆喝一句同样滥俗的开场白: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我认为,这支联合国部队基本上是来捧人场的。他们既不敢对秦军团发动进攻,对被围的赵国进行实质性的救援,又不甘心就这么走了,只有远远地立营于巨鹿战场的最外围。

准确地说,他们现在的角色是战地观摩团。

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将在看完巨鹿城破、赵国亡国的现场直播后,一哄而散。

世事总有异数,意外随时发生。我认为这就是历史和数学、化学等诸多课程的最大不同,也是其魅力所在。

战地观摩团员们马上将会感慨不虚此行,他们即将看到一场既惊心动魄的、高技术含量的真正的战争。

因为项羽军团已经来了!

项羽是很务实的一个人,那个不太务实的领导宋义已经被他干掉,他必须投入战斗,即使前面是地雷阵或是万丈深渊,他也将义无反顾。

现在项羽确实是面临万丈深渊。

刚刚找借口谋杀了领导。如果项羽不能用一场辉煌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他必将被合理地解除军事指挥权,然后遭遇楚怀王芈心最严厉的清算。

而用他所掌握的数万人的山寨队伍去进攻并战胜秦帝国五十万人的铁血精锐。这想法似乎太傻太天真。

然而他是项羽,他很清醒而且暴力。

项羽知道这是一场豪赌,他必须押上他的全部筹码乃至生命。

通过冷静地分析战场局势,项羽发现:王离军团和章邯军团互相呼应,战场中唯一薄弱的环节应在这两支队伍的连接处,王离军团的后勤运输的补给线“甬道”。

我理解,秦军的布局就像我们家庭用的健身器材:哑铃。项羽的策略是用速度和力量,把这个哑铃从中部一切两段。

项羽派出切哑铃的人是英布和蒲将军,这两个黑社会出身的亡命之徒不辱使命,他们带领两万士卒,套用韩乔生老师的语录,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成功攻破并摧毁了“甬道”。

这次突袭令章邯大为震惊,章邯集结优势兵力全力进攻英布和蒲将军。

现在轮到英布和蒲将军惊恐了,他们眼看将变成章邯的一道开味小菜。

就在这时,项羽亲率大军抢渡漳河,及时出现在章邯的侧翼,向章军团发起了猛攻。

从士兵数量上来看,项羽约有三万人左右,算上先期派出的英布人等,不过五万人。和章邯的二十万之众相比,依然处于绝对劣势。

对章邯来说,这不过是由小菜变成了大餐,如此而已。

然而,就是这道大餐却让章邯倒了胃口。

士卒多寡固然是决定战役胜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远远不是!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还应当有勇气、意志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神奇地赋予了士兵这些因素。

在项羽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发挥出难以想象的攻击力。他们像海潮一般呼啸着冲垮了章邯大军构筑的堤坝。章邯溃不成军,唯有撤败。(《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项羽把杂牌军变成了敢死队。他是怎么做到的?

项羽知道,敌强我弱,力量悬殊,要想取胜只有玩命,这是一场真正的赌博,玩儿得就是心跳。

为了保证他的队伍和他一样玩儿命,保证大家心跳的频率达到高度一致,项羽在战前动员会上,用了很绝的一招。

他渡过漳河后下达命令,凿沉所有的渡船,打破所有的随军铁锅,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史记?项羽本记》: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这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啥都不用说了,这三万个哥们儿明白了,从此别无选择,不是砍人就是被人砍,巨鹿已成死地。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到战场上找秦军拼命(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如果把巨鹿之战比作一场婚礼,那么击败章邯只算作是仪式前燃放的烟花爆竹。更隆重仪式即将进行,更重要的嘉宾即将入席。

第24章 翻盘 (3)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43章 大风歌 (1)第45章 大风歌 (3)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26章 翻盘 (5)第13章 冤狱 (2)第41章 匈奴 (1)第25章 翻盘 (4)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8章 乱局 (1)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5章 造反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0章 乱局 (3)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46章 大风歌 (4)第35章 楚汉相争 (8)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23章 翻盘 (2)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45章 大风歌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13章 冤狱 (2)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43章 大风歌 (1)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1章 村中无赖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10章 乱局 (3)第7章 造反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4章 大风歌 (2)第26章 翻盘 (5)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3章 冤狱 (2)第9章 乱局 (2)第13章 冤狱 (2)第21章 洗牌 (3)第9章 乱局 (2)第46章 大风歌 (4)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46章 大风歌 (4)第19章 洗牌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11章 乱局 (4)第42章 匈奴 (2)第9章 乱局 (2)第7章 造反 (3)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章 村中无赖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13章 冤狱 (2)第1章 村中无赖第9章 乱局 (2)第1章 村中无赖第23章 翻盘 (2)第1章 村中无赖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46章 大风歌 (4)第13章 冤狱 (2)第43章 大风歌 (1)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7章 造反 (3)第10章 乱局 (3)第8章 乱局 (1)第27章 翻盘 (6)第9章 乱局 (2)第1章 村中无赖第1章 村中无赖第7章 造反 (3)第8章 乱局 (1)第21章 洗牌 (3)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20章 洗牌 (2)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45章 大风歌 (3)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26章 翻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