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

“刘玄德军中无谋,奉孝入刘营,正可一展胸中所长,何来非明主?”

“我观刘玄德此人,喜怒不形于色,有英雄之姿,胸有大略,然无细谋。刘玄德亦有自知之明,故而其于军中广立军令,常言‘遇山不进,逢林莫入’。

其弟张飞,喜饮酒,刘玄德出禁闭之法,张飞胆寒,故不敢饮酒。不识变通,不近人情,可见一斑。

我亦有自知之明,我生性洒脱,喜饮酒,不喜束缚。若我入其帐下,早晚郁郁而终。”

“你啊。”两人哈哈大笑。

刘备的思维是大一统王朝的任人思维,规矩和法律很齐全,这样工业化教导出来的人才能任国家各行各业的中层干部,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即便有奇才,在大势之下,他也只能压制天性,遵守国家法规。

但乱世就不一样了,宽松的法律才有利于吸引人才,毕竟好主公不只你一个,道不同,我可以不相为谋。

郭嘉告别荀彧,回到老家隐居,也顺便考察和等待,看有没有其他好主公(袁术这种,郭嘉看也不看)。

曹操驱赶吕布后不久,军中的谋士戏志才病重了,还没等曹操寻找到华佗,很快便死了。

曹操找到荀彧,想让荀彧再推荐一位谋士,接替戏志才。曹操对荀彧说道:“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这时,荀彧想起了郭嘉,便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郭嘉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曹操也是一个雄主,便到了兖州。

曹操见到郭嘉,正巧因为刘协的事发愁,便问道:“奉孝,陛下蒙难,文若欲使我迎陛下。又闻玄德欲出兵迎天子,奉孝何以教我?”

郭嘉笑着说道:“明公勿虑刘玄德,此人看似愚忠,实则心怀大志。若其愿迎天子,必不使刘和至长安求皇叔之名。今皇叔之名既得,刘玄德别无所求,出兵亦不过堵悠悠众口。我料其行军必缓矣。”

曹操以前也因为鲍信和荀彧的说法,想出兵长安解救刘协,只是由于曹嵩身死、张邈反叛等一系列原因没有成行。

现在刘协都已经逃出长安了,鲍信和荀彧自然又劝曹操迎刘协,但曹操也有着袁绍一样的担忧,要是刘协到了治下,不听刘协号令,是不是会有麻烦。所以曹操有些犹豫不决,这才向郭嘉询问。

曹操说道:“奉孝如此说,是否我亦不可奉迎陛下?”

“非也。”郭嘉说道,“袁绍四世三公,刘备有皇叔之名。明公若有大志,必与之相争。如师出无名,则处处制肘,实不妥也。明公迎陛下,奉天子以讨不臣,则号令之下,诸侯莫敢不从。窃为明公可也。”

“奉孝所言令操茅塞顿开,操便即刻起兵,以迎陛下。操欲拜奉孝为军师祭酒,不知奉孝意下如何。”

“真乃吾主也,嘉愿效犬马之劳。”

曹操不像袁绍优柔寡断,刘备虚情假意,很快组织了三万大军向西面进军。但是可惜,曹军被雒阳的董承拦阻。曹操没有诏书也不敢强要进入雒阳,一时间僵在了那里。

刘协如何来到雒阳的呢?

当时,杨奉等人由于白波军和南匈奴军的加入胜了李傕等人一波,可很快便被李傕击败。

刘协为了不再受李傕控制,便决定先过黄河。由于缺乏船只,能过黄河的人很少,很多官员在黄河南岸被李傕堵住,死于非命。

刘协过河到了河东,河东太守王邑迎接刘协,但河东的条件也不好,刘协住的是篱笆房,吃的也不如意,和刘协一起逃过河的官员、士卒也大都吃不饱饭。

幸好张杨及时赶到,给刘协等人提供了粮草。张杨提议刘协回到雒阳,可聚集在刘协身边的势力有很多股,这些人对远来的张杨很戒备。本该前往雒阳的提议,也因为由张杨提出而被董承和杨奉制止。

刘协在河东的这段时间,各方势力聚集,全都看到了刘协的窘迫。他们在刘协的篱笆房外看着刘协和公卿,一边说一边笑,汉室皇帝的威严扫地。

这样颜面扫地,刘协很难受,公卿也气愤。回雒阳的提议,再度得到众人的认可。

但刘协身边也有私心的人,刘协在河东为了安抚众势力,便大封官爵,韩暹觉得在河东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职,没必要千里迢迢回雒阳,而且回雒阳后,刘协说不定就被张杨控制了。

但董承这个国舅,受不了刘协被人当猴看,见劝不动韩暹,他便投向了张杨。张杨有了董承的支持,刘协身边的势力就是他最大了。韩暹不敢再反对,刘协这才顺利回到雒阳。

回到雒阳,杨奉出屯梁县护卫洛阳,韩暹和董承则留在京中守卫皇宫。韩暹自认为居功至伟,到了雒阳后骄横跋扈、为所欲为。

董承再度和韩暹起了冲突,这时张杨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职、爵位,已经带兵回到了河内。董承势单力薄,为了应对韩暹,准备寻找外援。

董昭对杨奉和董承说道:“远水不救近火,刘皇叔千里之遥,如何便得就到。今有强援在此,何必舍近求远。”

董昭拿出了自己以曹操为名义写的信,信中说道:“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冀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第三百四十二章 诈降计第六十五章 兖州惊变第一百零一章 重骑之锋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战再起第二百零七章 水师叛乱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陈震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谋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归属第二十三章 追击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五十章 刘表第四百三十三章 坚实后盾第二百七十五章 议和第二百七十一章 贾诩之谋第三百零二章 马超私心第四十八章 袁绍的胆略第一百零一章 重骑之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刘备之谋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七十三章 濮阳之战第六十八章 刘备留军回青第二百三十八章 吴郡之变第十九章 虎牢关之战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谋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军西征第一百八十一章 关中平定第二百五十三章 陆逊之谋第三十四章 郑玄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战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吴郡第五十一章 袁术之败第二百七十八章 诸葛取蜀中第九章 千里奔袭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员第三百六十二章 张辽出击第三百七十七章 刘协死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骑死伤第一百三十一章 广陵之战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阳攻取第一百二十九章 黄祖惨败第二百零四章 陈氏密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阳攻取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间连环计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军骑兵第二百零八章 英灵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争第五十六章 刘虞起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路胜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机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一百七十七章 乌丸平第三百九十七章 邓芝出使西域第二十章 具装甲骑第一百四十二章 庐江之难第三百一十二 战局明朗第四百六十五章 刘备升天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贸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内乱第二十章 具装甲骑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船突现第一百五十二章 献捷天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三百七十四章 阳平关破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七十三章 濮阳之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渊第二十章 具装甲骑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四十二章 昭姬纺织机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庐江之难第二百三十章 江东决战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一十三章 辽东投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机改良第四十四章 一天两战第五十七章 吕布入冀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归属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乱闹剧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远征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吴郡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发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谋划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骑死伤第三百五十七章 诸葛瑾与诸葛均第三百五十五章 诸葛连弩第二百零七章 水师叛乱第四百五十七章 罗马内乱第七章 初战第二百四十七章 赵娥第二百六十三章 风帆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陈震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