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反清准备(2)

曾纪泽说服了曾国藩麾下最忠诚的三位湘军大将后,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更多人支持,另外,他要确保手下的淮军将领也绝对服从与支持。淮军的思想工作相对好做一些,曾纪泽决定先从程学启做起。

那晚,一壶好酒下肚,曾纪泽拍了拍程学启的肩膀,将谈话拐入了正题,感慨道:“你不愧一代将才,陈玉成不识真玉,他死有余辜。可笑朝廷那边也是糊涂,觉得我重用你是养虎为患,几次三番要我解除你的职务。”

“啊!自我投诚以来,每次冲杀必死战!朝廷怎么还这般待我?”听曾纪泽这一番话,程学启酒气醒了大半,心头不由一紧,抱怨道:“我几番差点送命,大人都是亲眼所见,他们怎么还怀疑我呢?”

曾纪泽一哼:“朝廷何止是怀疑你,他们连我也很不放心,你不见朝廷在江苏安排了多少官吗,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些人全都是来监视我的。”

“大人保住上海,复克苏南,解了朝廷多大难处,这般劳苦功高,朝廷竟对大人还不放心,岂不是太寒人心了。”程学启道。

曾纪泽摇头叹道:“朝廷是满人的朝廷,对我这样的汉官,他们无非就是利用而已,其实骨子里是非常不放心。我倒无所谓,大不了灭了长毛之后,荣归故里,我就只怕我走之后,就没谁能再护着你们,万一他们心存忌讳,只怕兔死狗烹……”

曾纪泽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历史上,因有李鸿章罩着,朝廷并没有对程学启这样的太平军降将有所顾忌,反而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被委以重任,如丁汝昌甚至被委任为北洋水师督的重任。但清廷向来视李鸿章是制约湘军的一个棋子,而曾纪泽则不同,他可是曾国藩的儿子。如果湘军真地随着原本的历史而被裁撤。那朝廷也绝不容许他的淮军独大,不然就失去了压制曾氏权势的意义。

而当曾纪泽权势被剥夺之后,那他麾下的淮军,自然而然也将面临着湘军一样的命运,这是程学启、刘铭传这些刚刚才崛起的将领们所不愿看到的。

淮军的命运,已系于曾纪泽一人之身,曾纪泽在一日,淮军才能存在一日,曾纪泽失势,淮军随之覆亡。稍有些眼光的人,都看得出这个道理。程学启担忧之心更重,咳嗽了两声,一咬牙说道:“那大人就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等着朝廷对咱们淮军动手吗?”

程学启的话已有暗示他这种投降过一次的人,其实比刘铭传这样的人更看得开:谁对我好,我就忠于谁。谁能给我钱与权,我就为谁卖命。很显然,目前能符合他效忠条件地,只有曾纪泽一人。

“你身体怎么了?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明日我派洋大夫给你看看!”曾纪泽故意叹了一声:“不过朝廷那边,我又何尝想坐以待毙,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

程学启眼珠子转了转,扫了一眼四周,见无人在旁,便凑近曾纪泽,低声道:“大人,曾家手底下拥有湘淮二军数十万之众,天下无人能与抗衡。如今洪贼覆灭在即,大人有什么安排,我唯命是从。”

“听候我的命令吧!”听了程学启这话,曾纪泽点点头,心里大喜,他巴不得部下们不用自己做思想工作,能自觉有程学启这样的觉悟。

“最近军中私下都是风传,说湘军那边已有动静。我对曾大人一片忠心,才胆敢这样说。”程学启说:“很多事情当断则断,一旦错过时机,那就难办了。”

程学启所说的“湘军中的传言”,是曾纪泽故意放的,说是天京江中有黄龙乍现,圣人降世,江山易手。

在古代,历来那些野心家们在造反之前,必臆造出一段天降异象,以向世人宣示:我当皇帝是上天地安排,老子才是真龙天子!当时的老百姓就信这个。比如什么刘邦斩白蛇起义等。

程学启等淮军军官在学堂上过学,但人心不是朝夕可改的,这些将士们一听到这种传闻,难免不多想。

曾纪泽故作惊讶之状,道:“老程,你不是外人,不瞒你说,我们有些决定,但对于曾家来说,很多决定真的很难。”

程学启道:“洪逆金田起事,不过千余之众,却能发展到如此地步。凭曾公的实力与威望,扫灭清妖不再话下。到时兄弟们都是开国功臣……”

曾纪泽挥手道:“你先不要说了,这件事关系重大,事成则罢,一旦事败,那可是九族尽灭的大祸。”

程学启把话说到这份上,若不将曾纪泽劝动,岂不将自己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干脆表忠心,高声道:“大人你行事向来是雷厉风行,这事明摆着是有胜无败,还用得着犹豫吗,错失良机,那可是千古遗憾啊!”

曾纪泽见火候已到,便道:“你说得不错,此等良机若不把握,岂不悔恨终身!既然有你等鼎力相助,为了咱淮军将士,我就豁出去大干一场了。”

刘铭传的说服工作也不难,他本来就跟曾纪泽穿一条裤子。有了程学启和刘铭传的支持,曾纪泽的信心更加坚定,仅管如此,他仍不放心,改革了淮军的指挥系统。

早有苏州之战结束后不久,曾纪泽便在营一级着手筹建参谋处,下设参谋若干,由他直接领导。曾纪泽还在淮军中加入一种“训导制度”,

为将来的战争需要,各级训导官负责将官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授士兵们读书写字,要为士兵们灌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思想,为他们讲解《淮军纪律典章》,并向他们讲述满清当年入关屠杀汉人的历史,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详细地讲,还有乾隆当年大兴的文字狱,让淮军将官们充分认清满清统治的残暴,煽动他们的反清情绪。同时,为他们解释曾纪泽所制定的包括土地改革的各项利民措施,增强他们对曾纪泽的崇拜,鼓励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至此,曾纪泽做通了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工作,除了李鸿章!李鸿章虽不掌兵权,但他跟随着曾纪泽创立淮军,帮着他建起人才汇聚的幕府,诸多的人事任命,他也参与其中,可以说,李鸿章在江苏官府以及淮军中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对李鸿章这个人,曾纪泽对他的了解越多,越觉得这种人虽然聪明,但捉摸不定。一度曾纪泽想将李鸿章在乱军中干掉算了,但最终曾纪泽觉得李鸿章还是个人才,争取过来还是大有用处的。

到了最后的时刻,曾纪泽决定跟李鸿章摊牌,他觉得李鸿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选!他那天单独找来李鸿章,给他最后的机会。

李鸿章那晚似乎也很热心,嘱咐曾纪泽,道:“大公子,淮军现在入江宁城,九帅那方面,还是要与之协调好,免得出不必要的纠纷。”

“我们曾家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还用得着协调么。”曾纪泽笑道:“少荃,你最近在淮军中听到些什么传言了吗?”

李鸿章一怔,道:“传言倒是听到一些,现在街到到处是风传,说是有人在长江中见到一青龙一橙龙相斗,橙龙胜而上九天,青龙败而沉湖底。这传言玄之又玄,也不知是真是假。”

“青龙……橙龙……”曾纪泽似在思索,却又不得解,问道:“若果有此事,说不定是上天有所征兆,少荃你博古通今。可知这青龙、橙龙所寓何意吗?”

“龙者,至尊也,寓意洪逆完蛋了,我淮军大胜……”李鸿章话说一半,就看到曾纪泽脸色不对,停住了,问道:”难道我说错了?“

这什么双龙的传闻,完全是曾纪泽的杰作,无非是为不久之后起事做些“天意”宣传。他知李鸿章乃当世奇才,又岂不知那双龙是何寓意,只是他这人聪明的紧,凡事都先着把自己置于安然之境,这时虽体察到了曾纪泽的用意,却偏不明言。曾纪泽有点恼怒,道:”洪秀全这种货色,也配称龙吗?还会有天相?太抬举他了。青龙,橙龙,你再想一想,到底是代表什么。“

曾纪泽今日的用意,就是非要李鸿章表明态度不可。李鸿章不可能不知道青龙也就是代表清龙,而橙龙代表曾家。但此时曾纪泽没有明确说出口,李鸿章不便出口,便取茶在手,喝了一口他家乡的六安瓜片茶安神定气,强作镇静。

曾纪泽见李鸿章不答,也随手端起了茶杯,连喝了三口,一旁的程学启看在眼里,神情顿时紧张了起来,手悄悄的放在了配刀上。

就在这大厅之外,曾经泽让程学启已安排下了大刀队的一百多亲兵。曾纪泽事先已交代程学启,若李鸿章心有不从,则以摔杯为号,大刀队冲入将李鸿章正法,就说李鸿章死于乱军之中。程学启对李鸿章,也还是有好感的,当初招降他的时候,李鸿章也为他说了不少好话,但是曾纪泽之命,实在难为,所以李鸿章没有紧张,程学启倒是在心里替李鸿章捏了一把汗。

曾纪泽甚至连新一任地苏州巡抚也选好了,就等着李鸿章做出决定。在这一刻,这位历史上著名洋务派领袖的生死,就全决于他的一念之间。

李鸿章喝了几口茶,道:”莫非这青龙,乃是……“

“莫非青龙什么?”曾纪泽闲然而问,手中茶杯却握得更紧了。

李鸿章的内心也在挣扎,他放下茶杯,拿起桌上的水烟,不慌不忙的点了火,优哉游哉地轻吸了几口,大厅中顿时烟气弥漫。

“咳——”曾纪泽轻咳了几声,这么多年了,他还是无法适应这水烟呛人的开味道。

曾纪泽知道,李鸿章是在故作镇定,其实他的内心之中,此刻八成已是排山倒海。他摆出一副比李鸿章还要闲庭信步的神态,笑着说道:“少荃,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它让你紧张?”

李鸿章一怔,道:“大公子怎么看出我紧张了,我觉得我现在很淡定。”

”淡定?“曾纪泽冷哼一声:“少荃,你莫非忘了,你曾经和我说过,你这人只要一紧张就抽水烟。这一锅烟你几下就抽干了,看来你还真紧张得厉害。”

李鸿章哈哈大笑:“知我者,非大公子莫属呀。”他将水烟放回了桌上,起身在这大厅中来回踱起了步。

就在曾纪泽已渐渐没有耐心,要举起茶杯摔下地时,李鸿章忽然转身说道:“大公子,若要成大事,其余人都不足为惧,唯有洋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上海乃洋人势力最盛之地,而咱们的武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都建在那里,万一洋人强行控制了这两个厂子,只怕介时对淮军的武器弹药都供应不上。”

曾纪泽松了口气,李鸿章虽未明言,但这几句话却是无疑表明了态度,并且还切中了要点,这事在之前曾纪泽也考虑过,早就将上海武器制造局一半以上的步枪生产车间,以及个机枪车间全部搬到了苏州,成立了苏州枪械局。至于还在建设中的江南制造局,工程最为浩大的船厂,曾纪泽让其继续在原址建设,一些直接影响到战局的厂子,如炮局、子弹厂、修船厂,则改迁到苏州抓紧时间抢建。

上海的商人们,显然还无法领会到曾纪泽这样做的用意,但因韩殿甲代表的官府拥有着大部分股权,故在股东大上,强行通过了江南制造局部分迁移至苏州的决定。

曾纪泽道:“少荃,你能说这一番话,我真地很感欣慰呀。洋人那边,其实不足虑,我们可是借了洋人不少钱,他们不支持我们,谁来还他们的债呢?”

李鸿章正色道:“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大公子你对我有携之恩,我李鸿章非是那种知恩不图报之人,其实大公子你根本不用猜忌,我自然是站在你们这边的。”

曾纪泽重重点头,表示认可,又道:“少荃的心意如何,我当然明白。此番要决定大事,我身边怎么能缺了少荃这样的智谋之士,剩下的事情,你替我好好谋划一下。”

李鸿章点点头,说:“竭尽所能。”

反清最重要的人心劝服工作干完后,曾纪泽一身轻松,开始他下一步的谋划。此时,南京城内的局势,都在曾纪泽的掌控之中。(。)

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50章 新大汉国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58章 荡平海盗第12章 曾国荃的野心第91章 红顶商人破产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157章 吞并不丹第38章 开始布局第7章 大决战(3)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58章 荡平海盗第9章 大战告捷第32章 进攻天京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186章 持久战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6章 大决战(2)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151章 国际分赃会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5章 西洋军事考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82章 大海战爆发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10章 天国的黄昏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68章 搞定荣禄第57章 自立吴王第9章 大战告捷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83章 招揽奇才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4章 反清时机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60章 救了林肯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69章 一场大火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86章 搞定朝鲜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75章 驻军琉球和台湾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50章 反清准备(1)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182章 大海战爆发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74章 大败日本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5章 大决战(1)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00章 美女秘书第157章 吞并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