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恩人

石岭关之战后,王难得这位云中守捉使还带着兵马留在太原。

哪怕朝廷的公文频繁下达,任命了新的节度使、勒令兵马各回驻地,但在将领们看来,只觉得朝廷昏了头了,安禄山肉眼可见地叛了,云中军即使想听朝廷的也回不去,于是开始各自为政,听调不听宣。

当然,这样一支兵马驻扎在石岭关不走,粮草便是大问题。好在新任的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到了之后,清查天兵军的空额,调派了一部分钱粮给云中军。

这不是长久之计,但王难得让李光弼放心,这情形长久不了。

一直到五月,安禄山麾下大将蔡希德派来信使,说是邀王难得赴宴,希望能消除误会,又说朝廷已任命了新的雁门关守将,保证他们可以安全返回驻地。

“狗屁。”

当李光弼把人招到太原商议,王难得只用了这短促有力的两个字回应。

都是陇右的熟人,说话也没甚忌惮。李晟道:“我看圣人是愈发老糊涂了。”

“住口!”李光弼脸色一沉,“提醒过你莫再胡言乱语,愈发没规矩了!”

李晟只好讪笑着执了军礼赔罪。

李光弼这才放过他,又提醒道:“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让我听到不要紧,莫落到王节帅耳中了。”

等他走后,李晟当即道:“什么‘王节帅’,王承业也配吧。”

“李副帅如今还是维护圣人的。”

王难得方才话不多,一直在都观察着李光弼的反应,思考着能否把他拉进他们那个签了血书的团体里来,此时看来,时机还未到。

“走吧,回营。”

他们如今还占据着安禄山攻石岭营时的营地,回营的路上,王难得忽然聊起了当时李岫说过的那个计划,李亨想借着烟花典礼宫变登基结果失败了一事。

“上次见薛郎,看起来他已不再支持忠王了?”

“是,他看起来更支持庆王。”李晟应道,“毕竟庆王才是如今的太子。”

“可这位殿下,威望与实力都太薄了啊。”王难得莫名地感慨道。

李晟隐隐能感受到他说这句话的深意,可见石岭关一战之后,他对圣人的失望到了最大的程度。

还未到营地,前方迎一骑,是王难得麾下亲兵。见礼之后,却是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翻身下马,上前耳语了一句。

王难得不愧是名将心态,脸上的表情波澜不惊、毫无变化。

直到回了营地,他才招过李晟,低声道:“得到的消息是,安禄山反了,叛军已至常山郡,薛郎已至土门关,你先领一支兵马去支援他。”

李晟问道:“这般大动作,为何我们从未耳闻?”

“或是北面封锁了消息,雁门、飞狐口都在叛军手里。”王难得叮嘱道:“但消息未必是真,小心是安禄山诈我们过去,你走井陉务必提防遇伏。”

这是作为将领面对消息的谨慎使然。

李晟道:“好,我先少带些人,轻装简从,确定真假后再给你报信。”

王难得脸色愈发沉着,道:“不论消息是真是假,叛乱都已经来了。”

李晟当日便点了百余骑,星夜赶路,路上倒未曾遇到埋伏,但关城前却是传来了喊杀声。

“快!”

李晟连忙一挥鞭,策马赶到城下,高声呼喝,让关城守军打开西面城门。

这种来不及确认情况的状态下,贸然开城显然存在着风险,但城门还是打开了。

李晟并没有看到薛白,脑子里也设想过万一是圈套,直接冲进城去就成了瓮中之鳖。然而大敌当前,他有种义无反顾的坚决。

从另一匹战马背上搬下盔甲换上,他大步而奔,半点不见奔波之后的疲惫,显得精力无比充沛。

“入城!随我退敌!”

盔甲铿锵作响,拾阶而上,李晟已持弓在手,搭上了箭支。这种兵器上的选择,他是完全没再考虑中伏的可能。

前方,城垛边,一个全副武装的将领正持陌刀把攀上云梯的敌兵劈下去,于飞溅的血花中转过身来。

这人的盔甲样式与一般将领有些不同,看不出是什么品阶,倒是十分威风。他浑身都透着一股彪悍之气,脸上带着伤疤,咧嘴一笑,显得分外野性。

“姜亥!”

李晟一见姜亥便知薛白到了,当即大喜。

他表示喜悦的方式很简单,不是寒暄打招呼,而是持着弓冲了墙垛边,锐利的目光一扫,盯准了一个自以为躲在安全之处的叛军校尉。

“嗖!”

刚到土门关,李晟还有些手生,这一箭略偏了一些,没能射中那叛军校尉的脖颈,钉到了他的面门,他惨叫倒地,痛叫不已,显得异常惨烈。

“他们的援兵到了!”叛军有人大呼道,士气大降。

又鏖战了近半个时辰,叛军见今日显然攻不下土门关了,于是鸣金收兵,在日落前如潮水般退去。

李晟收了弓箭,便听姜亥盛赞道:“不愧是万人敌!”

说来,他们一个是无名小卒,一个是将门之后,同在陇右效力之时,分别处在两种阶层,不太可能平等地对话。但如今姜亥虽没有品阶,心态上却并不怯于李晟,敢于在他面前哈哈大笑,甚至上前给了一个熊抱。

姜亥也说不出这种松弛感是从何而来的,但知道必然是因为追随了薛白。

比起功名利禄,他如今死心踏地地效忠于薛白正是因为这种自我成就。

李晟也哈哈大笑,道:“快,带我去见薛郎。”

“将军随我来……那位在指挥的是土门县尉贾深,一会再来与他相见。”

“好。”

李晟感到姜亥今日有些不同,特别会安排,有种独当一面的气质。

他们进了城楼,拾阶而上。

“太守,李晟将军来了。”

门被打开,李晟先是见到了三个男装打扮的女子,愣了愣,听了介绍才知这是薛白的朋友季兰子,以及一个女婢、一个女护卫。

这里的光线十分昏暗,阳光只能从细窄的箭窗中透进来。

李晟先是一瞥,见薛白倚坐在担架上,透着箭窗看着关城外,头上、身上缠着些包伤口用的裹帘。他瘦了很多,但身上那股坚韧挺拔的气质没变。

“薛郎受伤了?”

才问出口,李晟一愣,下意识地肩膀一耸,有个防备性的小动作。

他认出了眼前人根本不是薛白,只论身材就瘦小得多,长相声音更是完全不提了。

“你是……李十七娘?”

“是。”

李腾空其实并不是在假扮薛白,只是薛白让她先行一步,以保证先把她安全地送走。

但她穿着男装策马在队伍当中时,总有些并不认得薛白的人把她当作薛太守,她便下意识地缠上裹帘,轻易就摆出他平日的仪态,希望能为他分担一些危险。

“见过李将军,薛郎不日便可抵达。让我们先转告将军,尽快出兵常山,以期在最快的时间内平定叛乱……”

李晟听了,感到有些为难。

若是调动他麾下的兵力,他义不容辞,眼睛都不眨一下;可现在要让河东出兵,他并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叛乱的消息都还未传到朝廷,没有旨意,自然是无从出兵。

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至少他与王难得是签过血书的人,并不一定要等旨意下来。

此事,需要王难得说服李光弼……

~~

薛白又梦到了他老师的字,是一份行书,纵笔一气呵成,笔墨间却透着悲愤之意。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他凑到那泛黄的纸上看着,忽然发现这是上辈子看到的仿品《祭侄文稿》,于是意识到这是在梦里。

意识到这点,他的大脑像是准备醒了,只是身体还是无力的。

梦境里的书法仿佛成了一幅幅画面,那是在北方沦陷之后,常山太守颜杲卿首倡大义,传檄诸郡县,杀叛军将领,使得平定大乱有了第一个转机。

但河东并未出兵救援常山郡。

于是叛军兵围真定城,颜杲卿求救于河东,城破之后,满门被擒,安禄山愤怒于他的背叛,将他绑在桥柱上肢解并吃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被钩断了舌头,在含糊的骂声中死去,其家人也被碎割而死。

薛白想要改变这些,但并不止于代替了颜杲卿的常山太守一职就够了,他相信没有颜杲卿还会有袁履谦。

他得吸取教训,先保证河东能够出兵了,才会让常山郡传檄平叛。

“王难得……”

睡梦中想到必须去见王难得了,他努力想睁开沉重的眼皮。

耳畔却听到了呼喊声。

“小兄弟,小兄弟,死了吗?”

脸被人粗暴地拍了几下,薛白终于是转醒过来。

睁开眼帘,见到的不是李腾空那清丽的容颜,而是一张粗糙的大脸盘子。

一个他并不认识的农妇正蹲在那看着他,说话时嘴里嚼着东西,声音含糊。

“大姐是?”

薛白低声问了,隐隐想起了昏过去前的一幕。

那农妇“呸”地把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吐在手上,接着,忽然掀开了他的衣袍,要把那东西往他伤口上拍。

“别。”

这一刻,即使是一向从容的薛白也有些惊慌,在虚弱之中还挣扎了两下。

他知道自己背上有伤口,沾了这个怕是会感染而死。

但那有些恶心的温热感已经贴在了伤口上。

“真别……”“怕什么,草药!”

“消毒……”

“能有什么毒?村里从来都是这么治、这几日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也知道,你们官府的人身子金贵,用不惯这些野草药,可眼下上哪给你找金贵药去?”

既然已经这样了,多想无益。薛白打量了一眼自己所处的地方,只见是一间寻常农舍。

“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还未问怎么称呼。”

“劳你问我这种贱民,姓邓,没名字,都叫我‘四娘’。”

“可有吃食?”

邓四娘于是摸出了两颗带土的蘑菇,道:“难得采药时找到的,等着,煮给伱。”

薛白目光看去,发现它们是他从未见过的品种,终究还是问了一句。

“这野菇没有毒吗?”

邓四娘正在生火,挽着衣袖,胳膊上全是伤疤,上山每次都会被荆棘划伤,她早就习以为常,为了这两棵蘑菇,今天又划破了好几道。

此时看着薛白脸上那谨慎的神色,她摇头道:“有吃的便不错了,叛军扫荡过,什么都没了。”

她想着,这些官府中人就是麻烦,怕这毒、怕那毒的,她从小就是摘到什么吃什么,不也活得好好的?就是这样不懂民生的官吏太多了,世道才变得这样乱了。

挑水,煮菇,又放了一些石头上刮下来的某种黑色植物,忙活了好一阵之后,邓四娘终于是煮出了一碗粘稠的汤羹。

“吃吧。”

薛白目光落处,看到端着破碗的手上,指缝里满是黑乎乎的污垢,还浸到了汤羹里。

他只当没看到,喝了热乎乎的汤,终于是稍有力气了些。

“你受了伤在水里泡了,发了热,给你熬了药汤,把热退了,我家娃儿们每次发热,都是摘这草药……”

邓四娘自己都没意识到,她之所以愿意救一个人,无非是想找些事情做着,才不至于沉溺于失去所有家人的悲伤。

薛白的手指摸着碗上的豁口,沉吟着,道:“可否请大姐带我到内丘县?”

他本以为邓四娘不会点头,已想着该如何说服她。没想到她虽是村妇,却极有侠气,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

这几日,叛军的主力已经陆续南下了,而后续兵马以及辎重还在源源不断地运送。

秩序并不算好,叛军士卒抢掳村庄的事情还偶有发生。正是在激励士气好造反的时候,将领们往往也不会重惩他们,这种纵容也许会致使更多的烧杀抢掠。

当然,安禄山不是山贼土匪,要成大业自要收买人心,因此一些大的城池还是保持了明面上的秩序。

薛白是幸运的,由邓四娘半驮着,平安地到了内丘县。

他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却显得对县城十分熟悉,连抬头张望的动作都不曾有,道:“我们去市口。”

不论是飞钱还是酒楼茶肆,他铺开的生意往往都是在城内最热闹的地方。叛军能够提防丰汇行的招牌,却没办法禁绝所有的商旅。

邓四娘最近十分辛苦,她本就经历大难,却还要照顾这样一个伤者,走到内丘县已经快支撑不住了,随时要倒下。

她勉力扶着薛白到了内丘县的南市附近,又饿又累。终于是栽倒过去。

等她再睁眼,已经躺在一张柔软干净的床榻上,旁边还有个三缕长须的老大夫正在给她诊脉。

邓四娘连忙抽回手。

“这位大娘子……”

“别说,我看不起病,你说了我也不会掏钱。”

“不要钱,不要钱,此间东家已经给过了。”老大夫连忙摆手,“大娘子就是劳累过度,心气郁结,近来遇到大伤心之事吧?”

邓四娘没答,意识到她已经救下了那个假太守,他们那些人杀叛军为她报仇,她也算报了这份恩,心事已了。

想到这里,她再次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更想要到下面去找找她的男人和娃儿。

“大娘子不说便罢。”老大夫捻着胡须,沉吟许久,问道:“你……月事准吗?”

邓四娘连活着都不在乎了,岂还在意过这些?理都没理会这老大夫。

“好吧,老夫得去治另一名病人了。大娘子且好好歇养。”

~~

一个镊子被放在火上烤了烤,又用沾了酒的布擦过,缓缓刺进薛白背上的伤口,夹住了陷在里面的箭镞,往外拉了两下,没能拉出来。

“拿匕首来。”

老大夫说着,接过了匕首,继续处理。

薛白紧咬着一块布,大滴的汗水不停流淌下来。终于,“叮”的一声,箭镞被丢在地砖上。

伤口洒上药,敷上金创。

“好了。所幸原来的土法处理得及时,伤势没有进一步恶化。”

“多谢大夫。”刁丙道:“还请大夫多留两日。”

“好说,好说。”

那老大夫正要走,忽想到一事,道:“对了,那位大娘子……”

“怎么?”

“像是有喜了。”

“什么?”刁丙吃了一惊,转头看向薛白,眼中透出不可置信的神色,须臾明白了这是不可能之事。

薛白从剧痛之中缓了过来,问道:“敢问大夫想说什么?”

“那位大娘子,想必是在乱兵之中,有些遭遇。”

“大夫还未告诉她吧?”薛白问道。

“未曾。”

“那就好。”薛白道:“此事容她平复下来再说。”

他不知邓四娘能否承受得了一连串的打击,打算好好与她谈一场之后再告诉她,用他那后世人的思想观念告诉她可以把孩子生下来,孩子没有做错什么。

“这次若非邓四娘,我想必已经死了。”薛白道:“这份救命之恩,我得报答。”

“郎君放心。”刁丙道:“我已安排下去了,断不会有任何短缺。”

“那就好。”薛白虚弱地说着,问道:“有什么消息吗?”

“土门关被叛军封堵了,我们打探不到情况。”刁丙道:“但知道安禄山已经过了常山郡的地界了。”

“辎重来了?”

“已经开始运了,等后阵的兵马过去,时机就到了,要不了十天。”

薛白点点头,心想着还是得尽快往河东去。

“常山那边,袁长史如何了?”

“该是有惊无险,好像是安禄山派了幕僚安排河北诸县,盯着袁长史,但也没动他。”

“是吗?”薛白喃喃自语道:“攻土门关的兵马,粮草、箭矢是谁在筹划?”

刁丙答不上来,连忙去把负责打探情报的暗探唤来,那是丰汇行的一个掌柜。

“回郎君,小人买通了内丘县的吏员,据他们说,叛军已经把县仓搬空了,当时来了几个安禄山府中的幕僚。”

“名字有吗?”

“那吏员不敢问,也记不清。倒是有一个的名字很特别他记住了,名叫独孤问俗。”

薛白听过这名字,那是颜嫣与他说的。

因此,他对独孤问俗算是有些了解。

据崔氏当时给的情报分析,独孤问俗与李史鱼都曾是清正之臣,只是受到李林甫的迫好,最后流落到了范阳。

薛白没能顺利回到太原,这是计划之外的变故,他却在想,也许可以借此做得更多些。

若是能联络到安禄山幕府的核心人物,或许能对战局有更大的影响。

此事并非毫无可能,他记得自己还有一条暗线杨齐宣埋在范阳官员中。

还知道独孤问俗的打骨牌的爱好,或许可以试试。

正沉思着,有手下人匆匆跑了过来,道:“郎君,出事了。”

“怎么?”

薛白担心土门关已失守了,神色凝重起来。

“救郎君回来那个农妇,她……是小人没能看好,请薛郎恕罪……郎君?”

薛白没有听完,当即起身往客房走去,哪怕动作牵动了身上的伤口。

推开门,有血缓缓流到了门槛处,邓四娘喉咙里插着一柄剪刀,已经咽气了。

此事太过突兀,薛白原本一些对她的安排甚至都没来得及说,他由此像是呆滞了一般站在那看了许久。

邓四娘就是不愿接受一场兵乱带给她的一切,她宁愿选择去死,一点不留恋即将拥有的所谓富贵平安的生活。

至于薛白,他真的很希望能报答邓四娘,希望告诉她自己真的是常山太守,不是骗她的。他可以亲手给恩人安排出一个更好的未来,但他这个太守却没能保护住治下一个普通的农妇。

他一辈子求上进,却从未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多么差劲的官。

他问自己,在这乱局之中,真正要保护的是什么?

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有制度的腐朽、有矛盾的积累、有上位者的过失,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薛白愿意承认,他也是这场雪崩之中一片并不无辜的雪花。

薛白于是执手向地上的邓四娘行了一礼,他痛定思痛,却不能就此气馁,还得继续去收拾乱摊子。

第342章 眼光200.第197章 刊报院244.第241章 点燃286.第281章 痿厥175.第172章 引见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190.第187章 曲江宴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341.第333章 蚂蚱第404章 雁门老将行202.第199章 家人第366章 心意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第5章 安顿第358章 夺城262.第260章 借刀294.第288章 冬至145.第142章 改变第399章 泄密188.第185章 衣冠户328.第320章 军器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313.第307章 罗钳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167.第164章 洗儿宴第378章 或重于泰山第432章 选择第457章 思长安309.第303章 献策283.十月总结、活动预告(感谢月票金主“捏吗”)326.第318章 清白334.第326章 假想188.第185章 衣冠户206.第203章 不矜细行25.第25章 攀高枝第360章 捷报58.第58章 人脉网258.第256章 隐田第415章 常山郡204.第201章 还债48.第48章 船票169.第166章 教坊第467章 共克时艰182.第179章 实言207.第204章 天宝文萃277.第273章 禁归93.第93章 罪名147.第144章 见字如晤240.第237章 大胆动手第411章 心急129.第126章 自由第388章 交朋友250.第248章 铸铁214.第211章 法海148.第145章 继任者76.第76章 春雨330.第322章 旧时事第438章 都是对的178.第175章 科举试187.第184章 世族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354章 龙尾关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22.第22章 置身事外314.第308章 严网256.第254章 深耕107.第107章 怪圈114.第114章 踏青15.第15章 大理寺337.第329章 技穷98.第98章 御状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144.第141章 书坊30.第30章 势力网82.第82章 自立门户83.第83章 策论163.第160章 一念之间30.第30章 势力网第364章 积怨252.第250章 一口一口吃第355章 兵临城下20.第20章 审81.第81章 邻居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65.第65章 众里寻他第1章 长安雪第464章 回驾294.第288章 冬至第362章 君臣情义第407章 血口喷人66.第66章 夜宴275.第271章 不归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43.第43章 满堂惊贵第352章 十月渡泸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62.第62章 上架感言33.第33章 出价20.第20章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