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怂恿

太原城,天兵军大营。

李光弼走出粮仓,眉宇间带着些不易察觉的思虑之色,随即有亲兵上前禀道:“副帅,王难得来了。”

时隔没几日,王难得便再次来见,必然是有要事。李光弼遂吩咐直接将人带到官廨。

王难得今日是独自前来的,没披甲,穿的襕袍,臂膀上壮阔的肌肉像是要把袍衫撑破,给人一种强大的侵略感。他入内匆匆执了一礼便问李光弼是否有地图,然后“唰”地一下把地图在桌案上铺开。

“安禄山反了!遣先锋田承嗣攻洛阳,兵马当已至黄河北岸,其主力刚经过常山郡。我今日得到确切消息,叛军李钦凑、高邈部正急攻土门关,关城包括杂役在内兵力不过千人,亟需支援。”

“确切消息?如何得到的?”

“薛白、李晟在土门关。”

王难得说得快,李光弼接受得也快,再细问了几句,大概掌握了情况。

“我立即请王节帅禀奏朝廷。”

“然后呢?”

李光弼正要转身出去,却被王难得一把拉住,他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道:“还有甚然后?我敷衍你不成?”

彼此同袍多年,王难得当知他不可能怠于职守,会立即想尽办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乱局。当然,若让他无视朝廷,完全依照王难得的心意擅自出兵,那确是强人所难了。

“我还想说一句话,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王难得道:“圣人盲目信任安禄山,只怕不能很快有所决断,我们……”

李光弼忽然皱眉,低声质问道:“你最近怎么回事?你知道你有多少次‘指斥乘舆’了吗?!”

“什么是指斥乘舆?”

“是杀头的大罪!”

“掉在地上的脑袋你我见得少吗?我凭心而论,圣人就是糊涂了,酿出这等兵变,两镇精兵十余万,浩浩荡荡南下,若不能迅速平叛,生灵涂炭即在眼前,我指斥乘舆又如何?”

“清醒点!”李光弼叱道:“你在急什么?”

“急着保家卫国。”王难得道。

他当年在陇右于万军丛中奋死拼杀,枪挑吐蕃王子,把敌兵挡在重重山峦之外,若只为富贵,何必血染黄沙?从军戍边,首先是“保家卫国”四字。

这都是写在唐诗里的志向。

李光弼却察觉到了王难得必然还有事未说,问道:“你想过后果没有?”

“想过。”

王难得开口又是一句指斥乘舆之语,沉着嗓子,缓缓道:“我想,圣人也该担些后果。”

这话换成旁人说,李光弼就已经要拔刀了。也就是王难得,他还继续听着。

“叛乱已起,哪怕平定了,圣人可愿下一封罪己诏?先帝两即帝位、三让天下,今圣人年旬花甲,安不能内禅退位?”

李光弼瞳孔微微收缩,一瞬间对面前的王难得感到有些陌生。

他不知这天下是怎么了,他到朔方,安思顺非要拉拢他为女婿、隐揣异心。他到河北,昔日的战友直接口出大逆不道之言。更不必说安禄山已经叛了,天下由大治到大乱,仿佛只在一昔之间。

王难得等了一会儿,给了李光弼一个缓冲,也给了他一个拿下自己的时间,之后见他没动静,方才继续说起来。

“你我纵横沙场,何必听命于王承业?一寄挂名之庸碌之辈尔,到时贻误战机。倒不如挟制他,号令河东兵马。请奏朝廷,以太子为征讨大元帅,我等辅佐太子平定叛乱,如此方可放手施为,何惧结果……”

不等王难得说完,李光弼一把扯过他的衣领,目光中满是审视之意。

“这些话是谁告诉伱的?”

“心声。”王难得道。

“你瞒不了我。”李光弼冷冷道,“若无旁人怂恿,你不是一个能有这些想法的人,这些说辞也不是你能编出来的。”

王难得于是住口不言。

他不惧于因为指斥乘舆受罪于李光弼,却不愿出卖旁人。

但若是不将这些底牌抛出,似乎难以劝动李光弼。

“说吧。”李光弼神色愈冷,道:“这段时日以来,那些人是怎么在背后蛊惑你的……”

正此时,远处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副帅,王节帅请你过府一叙。”

“何事?!”

“王节帅说是,蔡希德押来契丹俘虏,解释雁门关一事。”

李光弼闻言,当即与王难得对视一眼。

“又一路叛军来了。”王难得怂恿道:“下决心吧,形势急迫,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

常山郡,内丘县。

一队兵马押送着辎重抵达了县城外的营地。杨齐宣翻身下马,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心中思量着一个主意。

他随军奔波已经许久了,实在是想放松放松,于是等军务谈定,他便召过一个县吏,低声问了一句。

“城中可有妓家?”

那县吏很明显地愣了愣,以惊讶的眼神打量了杨齐宣一眼。

杨齐宣被这眼神吓了一跳,心中直觉这小吏竟是知道他是安守忠的女婿一般。

“你……看我做甚?我替同僚们打听的。”

“将军真是好精力,城中有妓家,小人带将军去?”

杨齐宣才知原来对方是惊讶于他鞍马劳顿之后还有这样的精力,且他还是初次听人唤他“将军”,知对方并未认出他来,放心不少。

“那便去吧,我换身衣服。”

一路进了县城,进了南市,七拐八绕,终于走进了一家颇为素雅的小院。

只看庭院摆设,倒看不出是做皮肉营生的。由此,杨齐宣反而万分期待起来,他就喜欢那种良家妇人的温柔如水,与他两任妻子相反就最好。

院子看起来小,其中庭院却是一重又一重,他终于被领到一间屋舍中,只见里面摆着个大浴桶,桶中的水还腾着热气,洒着花瓣。

杨齐宣没想到在河北小城还有如此格调,兴冲冲褪了衣裳沐浴在桶中,闭着眼小憩。

身后有轻微脚步声传来,他只当是妓家来了,怀着憧憬的心情睁开眼……

一柄匕首已抵到了他的脖颈后方。

“啊?”

杨齐宣不及转头,只见有下人撤掉了屏风,有一人正好整以暇地坐在屏风后。

他顿时惊讶地瞪大了眼,呼道:“你?你怎么会在此?不是在土门关?”

薛白根本不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道:“我忽然想到初次见杨钊时的情形,他也像你一样急着嫖娼,轻易就被找到了弱点。”

“弱点?”

杨齐宣低头看向桶中,陷入了沉默。

“但杨钊如今贵为右相了。”薛白道:“你呢?打算在叛军中混个高位?”

说心里话,杨齐宣近来也很纠结,一方面也偶尔想起在长安的儿女,甚至前妻,加上被薛白拿着把柄,不得不成为其眼线;另一方面,他真的有些承受不住这样的心理压力,真希望自己是纯粹的叛军一份子。

他嘴上却是不会承认的,赔笑道:“我没有,我记着要为你做事,你想知道什么,问便是了,不必如此,真不必如此。”

薛白的手指在膝盖上微微摩挲着,做着最后的思量,缓缓道:“我要你出卖我。”

“这里有份名单,你需要对名单上的人说不同的话,现在背下来……”

~~

次日,正忙于粮草调配的独孤问俗收到了一封拜帖,打开看后,微微疑惑。

“打骨牌?这等时候?”

“是。杨郎君是亲自来的,就在外面等候。”

独孤问俗这会儿就不可能有空与杨齐宣打骨牌,但既然对方已经到了,他只好将人请进来,煮茶招待。

“不瞒独孤公,此番我来,是来问计的啊。”

“哦?但说无妨。”

杨齐宣小心翼翼地打量了周围一眼,尽可能地压低声音道:“我感到很不安,因为,有人要害府君。”

“何出此言?”

独孤问俗觉得杨齐宣神神叨叨的,不认为他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话来。

他还忙,正感有些不耐烦之际,杨齐宣俯身向前,又道:“那人是薛白,他就在内丘城中……”

“什么?”

独孤问俗终于大吃一惊,不太相信,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比如忙着招人来要去捉拿薛白,而是也倾过身子,听杨齐宣细说。

“独孤公知道吗?薛白一直算计着府君,在太原他便是等着府君。如今又故意逼得府君举兵,为的就是前后夹击,取府君性命。”

“我也许知道。”这些对于独孤问俗并不是太过新鲜的消息。

杨齐宣又道:“另外,府君身边有人与薛白串通,意图行刺府君。”

“谁?”独孤问俗眉毛一挑。

杨齐宣咽了咽口水,眼神闪动了两下,道:“二郎。”

“哪个二郎?”

“安庆绪。”

“岂有可能?”独孤问俗完全不信,道:“二郎一直以来力劝府君举兵。”

杨齐宣愈发显得神秘兮兮,问道:“独孤公可曾想过,我们所有人……包括府君,全都被人利用了?”

“杨郎君,你病了?”

“我们都知道,府君与李亨有嫌隙,一旦李亨登基,必然不会放过府君,可薛白与李亨结怨,为何从不与府君合作?因为薛白一直以来就与二郎有联络啊。”

独孤问俗愣住了,他感到一切是如此突然、如此莫名其妙。

“大唐藩镇从未有世袭,府君若死,二郎又算什么?旁人只当二郎怂恿府君举兵是为了帝位,可大治之世,造反岂是容易的。独孤公可知天下间多少地方官吏心在大唐?薛白一直以来就在扶持庆王,如今他已将庆王扶为太子,故意逼反府君,借机助庆王掌握兵权,立下平叛大功,再将乱局归咎于圣人,逼其退位。”

说到这里,杨齐宣才回答了独孤问俗方才的问题,道:“到时,新帝自然会封赏安庆绪这个从龙功臣。”

“这太荒谬了。”独孤问俗道。

杨齐宣却不管他的反应,只顾自言自语。

“一切,都是一场阴谋啊。”

“不。”独孤问俗道:“薛白只是个年轻人,不可能布下这么大的局,绝不可能。”

杨齐宣背下来的说辞已经全部说完了,并不再说话。但他心里其实也很紧张,完全不知独孤问俗会有怎样的反应。

两人沉默以对。

许久,独孤问俗道:“这些你如何得知?”

他不等杨齐宣回答,当即问道:“你是薛白的说客,策反我?”

“我……”

杨齐宣惊愕之后才想起来还有说辞,道:“我是来救独孤公的啊。”

“叛徒!” 独孤问俗忽然拍案大喝,骂道:“你敢背叛府君。”

“什么?”

“来人!将他拿下!”

独孤问俗招来心腹,目光再看去,只见杨齐宣已吓得面色发白,瑟瑟发抖。

~~

一队军士作布衣打扮,匆匆穿过内丘县城,冲进了南市附近的一间院落,搜寻许久,却是空手而出。

有南市的小贩见了这一幕,不动声色地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薛白已转移到了城外的一间农舍,听了消息,向刁丙问道:“你怎么看?”

“郎君看错独孤问俗了,他忠于安禄山,并不能轻易被策反。”

关于独孤问俗的情报都是崔氏从妇人之间打探到的,无非是一些籍贯、履历、爱好,以及往日的一些言行,薛白仅凭这些就认为独孤问俗可以策反,依据似乎不足。

刁丙觉得有些可惜,为了策反独孤问俗,却把杨齐宣这个暗线给牺牲掉了。

“郎君,眼下内丘只怕已不安全了,我们绕道回太原吧?”

薛白沉吟道:“我倒觉得颇有把握能拉拢独孤问俗。”

他决定拉拢独孤问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颜嫣还在身边时说过的那些情报。

一则,独孤问俗到了范阳久不取亲,而是等李史鱼贬谪来了,才娶了其寡妇妹妹,非为美色,而是与李史鱼义气相投,那李史鱼又是一个进士出身、被李林甫打压牵扯进杜有邻案的人,若非有些气节,何至于此?归附于李林甫即可。

二则,独孤问俗是洛阳人,如今叛军过境虽不是寸草不生,但也不是禁烧杀掳掠的。世间愿意把这样的叛军引到自己家乡的人终究是少。薛白能安然抵达内丘县,便可看出独孤问俗是在维系秩序的。

大唐一直以来都是盛世,各地都不缺忠于国家的臣子,关键是看怎么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气节。

这些年,皇帝、宰相已经让他们颇受委屈了,安禄山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官员其实迫切地需要有人能领他们走出一条新的出路。

薛白如今已能够感受到这种期盼,他希望他们不必等到新君在灵武登基了。

当然,对于独孤问俗的判断,全凭他的推测。他不敢贸然去相见,只敢先行试探。

“留意到了吗?独孤问俗是让人作便衣打扮去搜捕的,也没有大张旗鼓,他该是有意私下谈谈,我们再等等看。”

~~

杨齐宣以为自己要死了。

他被独孤问俗关在一间秘室里,大概过了两天,他却觉得像十天一样漫长。

终于,这日独孤问俗命人来将他带出去,杨齐宣惊惧不已,一见面便哀求道:“独孤公,别把我交给府君,我真的不是叛徒……”

独孤问俗见他瘫软得像只虫一样,心中了然,道:“此事且先不提,我只当你与我开了个玩笑。”

“啊?”杨齐宣一愣。

“老夫问你,可识得柳𪟝?”

杨齐宣与柳𪟝一度是酒肉朋友,但突然听到这个问题,实在是不知如何回应才对,试探地问道:“他早已死了,独孤公何以发问。”

“我内兄来了,同行的还有李北海的一个孙子,字写得倒好。对了。他说与柳𪟝是好友,亦与你交情匪浅,问你可愿一道打骨牌。”

“打骨牌?”

杨齐宣愈发诧异了,同时也感到一阵惊喜。连连点头,道:“当然愿意!”

他不知发生了什么,却知自己很可能又要活过来了。

那桌骨牌却是支在城外的一间道观,位于太行山脚下。

策马到了道观前,杨齐宣匆匆跟上独孤问俗的脚步,忍不住问道:“不知来的是李北海哪个孙子?”

“李倩。”

杨齐宣有些迷茫,有些想不起来与柳𪟝的哪场酒局上见过这个叫李倩的孙子。

伴着道观中的悠悠钟声,他们绕过大殿进入后院,见到了十余道士正在打坐,但看着不像修行之人,倒像是彪悍的护卫。

屋堂中有两人正在打骨牌,发出了清脆响声。

见有人来,一名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站起身来,正是李史鱼。

“内兄。”独孤问俗从容打了招呼。

“来,我为你引见,李倩,在兄弟中行三,你唤他李三郎即可……”

杨齐宣站在后方,目光瞧去,当即大惊失色。

他万万没想到,薛白竟敢亲自前来,毕竟他可还没说服独孤问俗呢。

“上桌吧,边打骨牌边聊。”

独孤问俗道:“但不知李三郎实力如何?”

“技艺不精,好在总能有些运气,见笑了。”

杨齐宣见薛白一副谦虚模样,腹诽不已,骨牌便是这人发明的,说什么技艺不精。

这是一场他作梦都不曾设想过的牌局,有一天他会与薛白,以及两个安禄山的重要谋士在一起打牌。

夏日炎热,不一会儿,杨齐宣就汗流浃背,另外三人却是心静自然凉,很快从他手里赢走了不少筹码。

清脆的响声中,话题一开始聊的是书法。

“三郎的字写得固然好,似乎不像‘北海如象’,反有些张旭的笔锋?”

“独孤公好眼力,我的书法并非家学,我老师曾随张公学过笔锋。”

“哦?但不知令师是何人?”

“我学艺不精,怕污了老师的名声。”

“莫非是颜清臣?若如此,三郎与薛白还是师出同门?”

杨齐宣听着这对话,心想薛白果然瞒不下去了,偏薛白却顺势将话题引到了当年杜有邻一案之上。

李史鱼也是受此案牵连,被贬到范阳来的,但他其实与柳𪟝并不相熟,而是与杜有邻一样,都是亲近东宫而被李林甫排挤。

年方三旬的监察御史,前途无量,却被诬告陷害,他自然是十分不满。

但今日,那“李倩”却是说道:“说来,李司马当年并不完全是冤枉。柳𪟝当时确实是发现了一些重大隐秘,报于李林甫。”

“哦?是何隐秘?”

“杜有邻确实是妄称图谶,指斥乘舆,但并非交构了当时的东宫,而是如今的东宫。”

“何意?”

“杜有邻一开始就是支持庆王的啊。”

杨齐宣听得手一抖,放倒了一张错牌。他心里却在想,这些弄权者的话完全不能信,根本没有真相,怎么对他们有利就怎么说。

“此事,还得从当年的三庶人案说起,那是当今圣人成为昏君的开始。三庶人案之后,杜有邻与张九龄、贺知章等名臣一起,保护废太子一系,庆王则收养了废太子之子,意图拨乱反正……”

之后的内容与杨齐宣的话形成了对应,但薛白的侧重点却不同,主要说的是太子李琮一系如今的势力。

“我们平定了南诏之叛,寻得西南兵将的支持;在陇右,我们拉拢了哥舒翰,并从他手上借调了一批将领到河东;在河东,石岭关一战,足以证明我们的实力;在朝中,高力士也是我们的人,很快,太子就会挂帅讨伐安禄山。”

说话间,薛白还从容自若地打着骨牌,胡了一把。

旁人都在消化他所说的内容,反倒是他,一边洗着牌,一边还能继续说着。

“依计划,太子一旦挂帅出征,马上就能让安禄山死,到时河东兵马席卷而出,忠节官员纷纷响应,叛乱必平……独孤公,请掷骰子。”

“然后呢?”

“自然是请圣人禅位为太上皇,新帝即位,拨乱反正,延续大唐盛世。”

“未免有些天真了。”

“安禄山无德无才,尚妄想举兵称帝。太子作为圣人长子,心怀苍生,礼让兄弟,庇护子侄,望重于四海,仁播于寰宇,继位却成了天真?既如此,两位又何必过来?”

李史鱼摸着手里的骨牌也不打出去,苦笑着摇了摇头,向独孤问俗叹道:“我还真以为他是李北海的孙子。”

“我倒是猜到薛白会再派人来,只是不敢相信竟是亲自来了。”

杨齐宣不敢言语,目光看去,见对面薛白的手边已经摆了高高的筹码。

薛白则敛容,正色道:“这些年圣人昏聩,两位在官场上受了委屈,社稷更是出了大问题,但叛乱解决不了问题,两位何不追随新君,实现真正的抱负?”

此时此刻,薛白想到的其实并不是扶李琮继位之后如何如何,而是邓四娘的死。

事实并非他给杨齐宣的说辞中那样他故意逼反安禄山,邓四娘一人之死尚且让他感到痛惜,何况天下大乱。

而独孤问俗之所以愿意来,心中深刻的忧虑便是田承嗣一旦攻入洛阳,难免大肆奸淫掳掠,要阻止便要趁早。

李史鱼则是才华横溢,年轻登科,一度前程似锦。说心里话,跟着安禄山这样的无才无德之辈,心中那股气终究是不平。

牌局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口说无凭,我如何信你?”独孤问俗先开口道,“话说得虽好听,能实现几成呢?”

薛白道:“要我如何证明?我现在请安庆绪弑杀安禄山不成?”

李史鱼笑了笑,道:“薛郎既想来说服我们,总该拿出些诚意来。”

之所以还要这般问,归根结底,还是李琮的根基太浅,威望不足以让人信服,至今未止,并未在世人眼中有过亮眼的表现。

让人效忠于这样一位刚成为储君的太子,心里难免没底。

薛白甚至都没能证明他所做所为都是奉李琮之命行事。

“也好。”

薛白直视着前方,正好看到杨齐宣,把杨齐宣看得有些不知所措。

“我还不曾与任何官员说过此事,今日便担着丢掉性命的风险告诉两位。我尽心竭力为太子奔走,因这大唐社稷本就有我的一份,这份大业,我必须做成。”

“何意?”

“你们想立从龙之功。”薛白道,“与其追随安禄山,远不如追随我。”

“当。”

一声轻响,杨齐宣想到一个传闻,惊讶地张了嘴,手里的骨牌落在地上。

独孤问俗与李史鱼却不解其意,继续追问道:“为何?”

“郎君。”

忽然响起的一声呼唤,那是正蹲下身子去捡骨牌的杨齐宣跪倒在了地上。

他慌不择言,还撞到了桌角。

若是让薛白自己抛出身份,未免显得不够有排场,他几乎是抢着开口,向独孤问俗、李史鱼报出薛白那呼之欲出的身份。

“还不明白吗?在你们面前的正是圣人嫡孙,前太子之子、现太子之养子!”

杨齐宣今日输了很多钱,却以最直接的方式把一份从龙之功递到了独孤问俗、李史鱼的面前。

这二人已是叛军中的重要人物,哪怕心怀对百姓的悲悯,且留存着一份气节,但若非立下大功,已很难再回到当今圣人治下。

那么,薛白这个身份正是最能让他们脑子一热的……

第424章 自欺欺人66.第66章 夜宴264.第262章 夺印310.第304章 右相府265.第263章 审判124.第122章 道宫178.第175章 科举试44.第44章 信任23.第23章 捡来345.第337章 瞒住第409章 壮胆290.第284章 招摇撞骗第392章 国本动摇198.第195章 李花306.第300章 春来明主封西岳49.第49章 私藏249.第247章 接手第402章 妙法选官244.第241章 点燃第483章 坦白局第412章 诗言志第375章 私怨第387章 岩羊300.第294章 元夕249.第247章 接手第440章 威严落地26.第26章 铁案第411章 心急211.第208章 空穴来风166.第163章 谋职第479章 最后的疯狂142.第139章 胡儿舞第477章 长安的反击260.第258章 分化与抱团40.第40章 补救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312.第306章 洁身自好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总结244.第241章 点燃第349章 大树寨124.第122章 道宫第381章 谁更执拗186.第183章 手段276.第272章 当归91.第91章 野无遗贤第367章 献俘234.第231章 灯笼第388章 交朋友第461章 余烬第503章 见公义而忘私利87.第87章 饮中八仙歌342.第334章 食子第373章 狎臣125.第123章 共识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第392章 国本动摇121.第121章 旧事第376章 报仇的决心218.第215章 刘氏吉主第471章 郡王55.第55章 落地生根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272.第268章 春归36.第36章 两头通吃331.第323章 螭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345.第337章 瞒住第365章 救星第440章 威严落地62.第62章 上架感言248.第246章 释放321.第313章 道姑第369章 情敌第449章 喜与狂第367章 献俘265.第263章 审判112.第112章 师门214.第211章 法海220.第217章 顺臣纯臣第438章 都是对的第415章 常山郡31.第31章 寻亲第460章 宝鸡134.第131章 新朋友59.第59章 选婿207.第204章 天宝文萃324.第316章 太池宴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64.第64章 上元夜第487章 上进心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91.第91章 野无遗贤215.第212章 卯金刀第345章 本没有路92.第92章 申告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第396章 莲92.第92章 申告第403章 叶公好龙第350章 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