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盟主

北海郡。

这是在山东青州东部,潍坊、莱州一带,濒临渤海。

天宝五载,李邕任北海太守,被称为“李北海”,杜有邻案爆发时,李邕险被柳𪟝牵连。后来因为薛白的关系,案子草草了结,但李邕年事已高,没两年便致仕还乡,如今的北海太守则是贺兰进明。

贺兰氏出自鲜卑,汉化得很早,远在北魏时便是外戚,至今也称得“高贵”二字。他们家与薛氏一样,出俊男美女,联姻皇氏者众多,贺兰进明祖上与武则天沾亲,他祖辈里有个颇有名气之人,叫贺兰敏之,以“年少色美”而闻名。

贺兰进明时年已四十六岁,他长了一幅好皮囊,年轻时俊俏无双,如今则儒雅有风度。他才学也很高,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诗写得好,好古博雅,风流有致。

这样一位人物,自然是看不上安禄山这种杂胡的。虽然安禄山大军过境,贺兰进明迫于情势,立即就望风而降了,但他深知大唐国力鼎盛、圣人英明神武,早晚要平定叛乱,对此忧心忡忡,深怕叛乱平定之后遭到朝廷的清算。

前两日,他倒是收到了常山郡袁履谦传告的檄文,有心响应,却又担心时机未到,朝廷尚未来得及出兵。

此事着实是不好把握。

“唉。”

是日天气炎热,贺兰进明身披素纱单衣,脚着木屐,坐在大堂上思虑着。

“阿兄,又有檄文了!”

他的弟弟贺兰至嘉匆匆从前院赶来,手持两个纸卷,先将其中一份展开在了他面前。

贺兰进明凝目看去,首先留意到的是那字迹,极端正大气的一手楷书,毫不掩饰笔锋中的杀伐之气,铁划银勾,大气磅礴。

“好字。”

再看内容,却是常山太守薛白所传告,自陈已杀叛将李钦凑、高邈,且从河东带来上万精兵,于井陉大破叛将蔡希德,斩首一千三百人。今传檄河北二十四郡,共倡大义。

相比于袁履谦的慷慨激昂,薛白这封檄文的字不多,内容却很有力。

贺兰进明动容了,连忙站起身来,道:“朝廷的大军到了吗?”

他不久前还害怕起事早了,此时却又担忧倡义反正得太迟了。

“这檄文里没说,可袁履谦说过朝廷已任命太子为大元帅,出兵三十万。”

“袁履谦说的不算。”贺兰进明皱眉自语道:“薛白怎不提?”

“平原太守颜杲卿也倡义了,阿兄看。”

贺兰至嘉又递了一封檄文,同时述说着最新的消息。

“不止是常山,据说平原郡的声势也很大。那边原有静塞军三千人,颜杲卿增招士兵至一万人,任命李择交、刁万岁等大将,在西门大犒兵马,士气振奋。”

“依你之意,如何做?”贺兰进明问道。

“我们也响应!”贺兰至嘉道:“颜杲卿初至平原,如此迫不及待,想必是他与薛白有姻亲,在朝中有门路,消息灵通。”

贺兰进明闻言当即点头,道:“好。”

“阿兄,依我看,我们不能死守在北海。”贺兰至嘉继续出主意,道:“北海地处偏远,若叛军杀来,无路可逃;若官兵平叛,则功劳不显。”

“那该如何?”

“募兵,率军至常山支援薛白、袁履谦等人。常山郡临近井陉,乃战略要地。可最快接应朝廷大军,见到太子,万一事有不偕,则可撤至太原,保全兵力。”

“好,便听你的。”

贺兰进明性格儒雅,许多事都是由弟弟帮他做决策,两人从小到大便是如此。

只在一件事上,他曾与弟弟有过分歧,那是关于他的第一任妻子。

贺兰进明十八岁时,俊美无双,才华横溢,为敦煌令狐家之女所爱慕,那令狐氏爱煞了贺兰进明,为讨他欢心,每每给他家人赠送礼物,甚得贺兰家满门喜爱。但贺兰至嘉却很不喜欢这个令狐氏,故意骗她说阿兄很想要右相府中的一面漆背金花镜,次日,令狐氏竟真跑到右相府去拜会李林甫长女,还悄悄潜入偃月堂,谁知逃跑时被护卫一箭射杀了。

此事听起来极为荒谬不可信,于是衍生出了一些奇怪的说法,说令狐氏是一只白狐化身,右相府的护卫当时只射中一只狐狸。但说到底,无非还是令狐氏爱慕贺兰进明太深,以至完全昏了头。

贺兰进明后来一度为此事很是怪罪过他弟弟,但贺兰至嘉却只说“我不过是开个玩笑,谁晓得她真会去,更没想到右相府的人不由分说就放箭”。

终究是无心之失,兄弟二人最后还是和好了。

贺兰至嘉无心仕途,一直以来就留在贺兰进明身边替他打点事务,不同于其兄的好古儒雅,他行事颇有手段。

于是,短短数日内,他们招募了兵马,加上北海郡原本的守军,合为五千人,奔赴常山郡响应薛白。

至他们抵达时,河北二十四郡已有十五郡响应。

~~

远远地,已能望到巍巍太行山。

真定城已在眼前了,城外挖了深深的壕沟,堆起了一道又一道用于阻挡骑兵冲锋的土墙。

城头上旌旗林立,打的不仅有常山郡的恒阳军旗号,还有太原天兵军、平原静塞军、博陵北平军等等,在风中烈烈作响。

南面不时能看到有探马奔驰而过,向城头上挥舞着旗帜。

有百姓们扶老携幼,推着独轮板车向西而行,一列列官兵们策马在旁护送。

贺兰进明举目远眺,喃喃道:“那是做什么?”

“莫非是把人口送到河东?”

“薛白对守住河北没有信心吗?不是说朝廷三十万大军马上要到了。”

这么思量着,贺兰进明心中泛起忧色。

城头上早就留意到他们这一大股兵马的动静,有校尉率部上前询问。

他们遂高声答道:“北海太守率五千精兵前来支援!”

但常山方面却显得非常谨慎,哪怕核对好了官印牌符,依旧没有马上放他们过境,竟是等城中有官员下来辨认。之后才安排他们驻扎在已经扎好的城外营地。

“怎么不见薛太守?”

“贺兰太守见谅,太守刚见了平原郡来人,马上便来相迎。”

“哦?颜杲卿也来了?”

“不曾,是遣了使者来。”

贺兰至嘉道:“薛太守去迎了使者,却把我阿兄堂堂太守晾在此处?”

“住口。”贺兰进明喝止了兄弟,道:“先安营吧……”

话音未了,远处已传来了高声大喊。

“邺郡太守王焘,特率三千精兵前来响应薛太守!愿推薛太守为讨贼盟主!”

三千余人放声齐呼,声势震天。

贺兰进明转过头看向城门,见那里挂着一排叛将的首级,他不由向贺兰至嘉低声道:“讨贼盟主,倒是比预想中要威风许多啊。”

“原本同是郡守,他一声号令,则二十余郡同时俯首,自是威风。”贺兰至嘉喃喃道:“这是节度使的权力啊。”

“大丈夫生当如是啊。”

听得兄长这般说,贺兰至嘉立即就开始转动心思,他眼珠左右转动了两下,道:“薛白年轻无资历,倒不知有何功劳,能压服诸多郡守?”

“他檄文里说了,击败了蔡希德的兵马。”

贺兰至嘉道:“虚报战功之事,这些年见得还少吗?一个裙带之臣,来往的都是杨国忠那样的人物,最擅长的岂不就是弄虚作假?”

“杨国忠。”贺兰进明抚着长须说罢,摇了摇头,以示对杨国忠的不屑。

由此,在兄弟俩眼里,薛白的形象也鲜明了许多,他们还有现成的借鉴,也就是他们的小叔公贺兰敏之,一个擅长钻女人被窝、利用妇人来搬弄权术的浪荡子。

又等了一会,因各郡县都有派人来,薛白干脆设宴邀请贺兰兄弟到大帐共商平叛大事。

年轻人这般做难免显得无礼,贺兰进明遂打算看看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

“兄长不必好奇,我敢打赌,薛白必定镇不住这么多人。”

……

大帐内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弥漫着一股血腥味。

但守在帐外的士卒们眼神凌厉,浑身上下却都透着肃杀气,这不是仅靠训练就能做到的,唯有经过战场的洗礼才可以。

他们的长矛斜斜举着,木杆上沾着的血已经干涸发墨,矛尖却擦拭得很干净,铁器打磨得尖锐而锋利,映着慑人心魄的光。

贺兰进明才进大帐就认出了薛白,他正站在上首,与人谈论着什么。

第一眼,贺兰进明认为薛白太像自己年轻时候了,才貌双全,一派风流。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两人是不同的。

此时薛白披着甲,数日不曾清洗,那盔甲上满是血污,各种颜色都有,血上覆着泥,泥上覆着血,该是不同时刻都杀了人,他没戴头盔,因此能够看到擦脸但没能擦到鬓角而留下的血迹。

他的眼神坚毅,透着杀伐果断之气,半点不染长安城的风流蕴藉。

“我是薛白,这位是常山长史袁履谦、这位是云中军使王难得。今日诸位不顾辛劳艰险,到常山郡来响应大义。我与袁长史、王将军却怠慢诸位了。”

“薛太守客气。”但薛白并不客气,语气理所当然的,道:“好在等平定了叛乱,加官晋爵,名垂青史。大家都不缺好的招待,如今且忍一忍。”

“好!”

帐中,有饶阳太守卢全诚、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帏、邺郡太守王焘等人,纷纷叫好。

薛白既被尊为盟主,毫无谦让之意,以一种当仁不让的气势走到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指点着,说明“朝廷”下一步的战略意图。

“眼下安禄山抵达黄河,攻打洛阳。他号称二十万人,实则不过十余万兵力,且都集兵在黄河沿岸。而他的粮草辎重从何处供给?雄武城、幽州,整个后勤线已经被我们完全切断。”

才说到这里,远处传来了一阵哨声,之后是热烈的欢呼。

“报!”

一队骑兵赶到了帐前,翻身下马,禀道:“报太守,我等又击败一支叛军辎重队,斩首三十七人,缴获马车八十辆,健骡两百匹、粟五百石、豆八百石,另有羊一百余头。”

“传命下去,造饭烹羊,犒赏全军。”

“喏!”

邺郡太守王焘连忙跑出大帐,往营外看去,果然见到许许多多骡车归营的热闹景象,士卒们忙前忙后。

如此一来,众人都是信心大增,士气振奋。

薛白见怪不怪,甚至板着脸,略有些不耐烦地敲了敲地图,把众人的心神拉回到分析局势上来。

“你们问朝廷任命的征讨大元帅在何处,三十万大军又在何处,我来告诉你们。先锋军已经赶到太原,目前正在整备。所以我才能从太原借出五千兵马,打通井陉。其余的呢?在这里。”

地图上的“潼关”二字被薛白点了点,他神情笃定,仿佛对整个大战场都了如指掌。

“圣人已命大将兵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于洛阳城下……”

忽然,有人打断了薛白,发出了第一句质疑,是贺兰进明,他不太相信薛白,问道:“圣人派何人统兵?”

“高仙芝。”薛白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道:“高仙芝正在长安,早已星夜赶赴洛阳。”

贺兰进明又问道:“三十万大军?仓促之间朝廷调得到吗?”

薛白脸一沉,道:“贺兰太守为何如此发问?京畿重地、神都洛阳,区区三十万兵马难道调不出来吗?!”

贺兰进明原本没有恶意,只是想到长安城那些南衙府兵根本不堪一战,随口问了一句。万没想到竟被薛白叱责,虽知是自己说错话了,心中还是大为不忿。

“竖子!”贺兰至嘉当即站了出来,道:“敢对我阿兄如此无礼,真当你官在郡守之上了?!”

薛白竟是根本不理会他,环顾帐内,向众人道:“我再重申一遍,非常局势,再有敢扰乱军心者,不论有意无意,定惩不饶!”

近来各郡县都有人来,什么问题都有,吃喝拉撒全都得由薛白管着。主持这种局势,好声好气地解释根本没有用,他必须有强硬的手段。

并不是针对贺兰进明,而是口无遮拦地问了这种问题,薛白若是答了,后果还会有更多,倒不如一开始就顶回去,尴尬也好、剑拔弩张也罢,要让旁人意识到盟主说话,就不能被打断、质疑。

贺兰至嘉见薛白不理会自己,愣了一愣,还要闹事,“咣”地一声,王难得已拔出佩剑,吐出两个干脆有力的字。

“议事。”

薛白遂无视了这点小冲突,继续道:“官兵既已与叛军对峙于河洛,当此时节,我等断叛军粮道以及归途,则叛军必然军心大乱,而安禄山若敢遣兵前来攻打我等,则兵力不足,必为官兵所败。”

说着,他在地图上从常山郡到平原郡划了一条线。

“我们只需集中兵力,守住常山郡、赵郡、平原郡诸地,足可断叛军粮道,集中兵力,坚守不出。静候叛军大败即可。”

薛白大概知道自己触发了哪些改变。他促使太原出兵,保护了井陉这条要道,而且让河北诸郡县归附大唐的时间提前到了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前。

这对叛军的军心士气必然是有所影响的。

对于洛阳之战,他已做了能力之内所能够做到的全部了,至于朝廷能否取胜却不在于他。要派谁出战、派多少兵马,用怎么样的战略,只有皇帝一人能决定。

就算是太子,也要等登基之后,才能左右这样的大事。

而薛白连太子都还不是。

总之,他给这些人画了饼,话语中有很多欺骗的部分,用以激励人心,但也不全是假的。

他们坚守河北诸城,确实是能为洛阳之战创造非常大的有利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兵取胜的可能性应该是大增的。

~~

这场军议,杨齐宣也在帐中,虽是被挤在一个角落里,却也听得信心倍增。

他摸着自己被打掉的门牙,意识到自己以前真是太傻了,竟选择与薛白争风吃醋。如今一场大乱盖下来,方才显出薛白的身世与能力,这哪是情敌?该是值得投效之人。

好不容易挨到后半夜,军中各种杂事结束,杨齐宣马上就去求见了薛白。

“郎君!”

“起来。”薛白到现在还没有卸甲,揉着困得快睁不开的眼,瞥见杨齐宣跪倒在地了,道:“有话直说,莫说无用的。”

“是,我今日发现贺兰进明对郎君不服气,特意来提醒郎君。”

“他不服能奈何?”

杨齐宣并无主张,主要是来表现他一心为薛白考虑的态度的。

于是,他小步地上前两步,低声道:“贺兰进明那是有眼无珠之辈,嫉妒郎君被推为盟主。却不知他根本没有嫉妒的资格。”

薛白闭着眼假寐,似听非听的。

杨齐宣道:“依我看,目前为止,不论河北诸郡守不守得住,郎君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嗯?你为何说‘守不守得住’?”

“郎君可莫责我扰乱军心,我是私下与郎君谋划。”

“好。”

杨齐宣小声道:“旁人不知道,我从长安出来的如何不知?朝廷仓促之间连调出兵马守住洛阳都难,暂不可能出兵河北。安禄山那人脾性火爆,一定会马上遣大将杀回来,我们这几座无险可守的小城、几万各方拼凑的兵马,不说定然守不住,但郎君只怕难守。”

薛白不答,手指轻轻点着膝盖,脑子里又浮现起在偃师县的情形。

杨齐宣今夜来,真正想谈论的却不是战局,而是他更擅长的争权夺势。

“郎君不必忧愁,方才说,郎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首倡大义,被河北诸郡推为盟主,如此声望,足矣。”

“我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保大唐社稷!”

薛白竟没有反驳。

杨齐宣见自己说准了,又道:“如今叛军兵临洛阳城下,与长安只隔一道潼关。社稷岌岌可危,依我所见,郎君不需在河北坚守太久,而该以圣人安危为重,招募燕赵之士,率数万人经河东,回京勤王!”

他自诩提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说到后来兴奋了起来,唾沫横飞。

“郎君你想啊,叛乱至今,唯有你一肩担起重责,得两镇大将信服。更是东宫之支柱,此时若回到长安,圣人必然要嘉奖于伱,太子必然更加倚重。以你的能耐,以及这数万兵马,设法让太子挂帅不难,再请太子平反当年冤案,你便可凭郡王之身份统兵平叛……”

果然,薛白睁开眼,看了杨齐宣一眼。

这一刻,杨齐宣与往昔有些不同,竟隐隐有些像是当年那个造反的王焊,不,更像是李十一娘。

只要敢想,他的野心就会被点燃,由此变得疯狂。

杨齐宣被薛白的眼神一对视,有些害怕,干脆再次跪倒在地,用发颤的声音道:“我出言不逊,但都是为了郎君考虑啊,河北必然是最受安禄山兵势袭卷之地,可提升郎君声望,然要保社稷,终究得看长安啊。”

“我问你。”薛白道:“这些,是你自己想的,还是独孤问俗、李史鱼他们说的。”

“是……是……”杨齐宣犹豫了一会,道:“是我与他们交谈,深受启发。”

“那他们为何不与我说?”

“他们对郎君不如我赤诚。”杨齐宣道:“我是只为郎君考虑,他们的杂念太多。”

薛白摇了摇头,心知独孤问俗、李史鱼是有忠义在的,不会这么快就劝他做出弃河北而逃的事,毕竟现在守在这里还有意义。

但他并没有给杨齐宣泼冷水,竟是真愿意与之交谈几句。

“你知道我为何让袁履谦诈降吗?”

“因为,当时常山郡就是抵挡不住叛军。”杨齐宣道:“放叛军过境,方可从中切断,使之首尾不能相顾。”

“是啊,眼下这局面也是我一手促成的,岂能轻易就罢手?”

“可即便如此,”杨齐宣小声嘀咕道:“朝廷哪有三十万大军守洛阳?”

薛白当然也知这一点,他想到安禄山应该快到偃师了,难得叹息一声,道:“有些事你说的不错,但不够极致。我若要回长安,也得在声望大到无以复加之时……”

第353章 建关76.第76章 春雨236.第233章 设局291.第285章 人才127.七月总结(感谢月票金主“爱爱他家大可第9章 放长线第376章 报仇的决心41.第41章 劫囚第431章 明堂第396章 莲第116章 悔婚第446章 猪龙343.第335章 秘会257.第255章 新田65.第65章 众里寻他179.第176章 挑唆者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第480章 赢286.第281章 痿厥90.第90章 考验第352章 十月渡泸62.第62章 上架感言306.第300章 春来明主封西岳53.第53章 珍馐68.第68章 青玉案316.第309章 迎宾第6章 蝼蚁161.第158章 东宫主力340.第332章 鱼目混珠第407章 血口喷人第415章 常山郡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111.第111章 派系第464章 回驾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403章 叶公好龙225.第222章 别长安55.第55章 落地生根53.第53章 珍馐282.第278章 脉络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第436章 都在努力第364章 积怨194.第191章 起家官第350章 俘虏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第6章 蝼蚁第403章 叶公好龙223.第220章 话别第450章 驱狼吞虎161.第158章 东宫主力28.第28章 塞上诗170.第167章 念奴娇第9章 放长线第456章 挟天子332.第324章 今时宠199.第196章 赐婚333.第325章 贵妃醉酒160.第157章 君自抉择62.第62章 上架感言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449章 喜与狂第405章 还没反66.第66章 夜宴第485章 谎言46.第46章 当堂对质第420章 人如狗113.第113章 家宴281.第277章 压不住168.第165章 风花雪月第462章 忠与逆第353章 建关146.第143章 世情如纸第384章 画师46.第46章 当堂对质60.第60章 牺牲品101.第101章 接洽47.第47章 罗织罪名第414章 传承88.第88章 师徒335.第327章 哪吒第3章 北海如象308.第302章 狡辩333.第325章 贵妃醉酒274.第270章 归不归第450章 驱狼吞虎314.第308章 严网101.第101章 接洽113.第113章 家宴第419章 杀鸡用牛刀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324.第316章 太池宴239.第236章 背郭251.第249章 铜币173.第170章 定角第385章 亡羊补牢79.第79章 不亏98.第98章 御状第480章 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