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私兵

偃师县。

迎仙门外的码头上,叛军缴获了大量的船只与粮食货物,把漕工们收编。

热火朝天当中,严庄策马而来,赶到城门前,向守门的士卒问道:“高尚在何处?”

“在城西的丰汇行。”

县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街两边都是商铺,虽闭着门,看招牌却是五花八门,而丰汇行就隐在这繁华街市之中,外面看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门面,内里却另有格局,四通八达。

严庄找到高尚之时,高尚正蹲在一个被劈开的木桩前。

“在看什么?眼下军务繁冗,你却还有闲情在这发呆。”

“这是被一刀劈开的。”高尚伸手摸了摸木桩的裂面,起身,指向旁边一个偌大的石锁,道:“你抡它看看。”

严庄力气亦大,走过去握住石锁,用力一提,它竟是纹丝不动。

“阿浩平常也抡石锁,这里竟有人抡的比他还重。”高尚环顾着这院子,“看得出来,有人常在此练武。”

“那又如何?”

“有此勇力之人,我倒是认识一人,名为樊牢。”高尚道:“以前我义兄在此任县尉,与他还打过交道,可惜此人后来归附了薛白。过去几年,樊牢常在县中招募流民,带往首阳山中。偶尔有人看到他来偃师小住,身边都带着十余悍徒,这院中痕迹便是他们留下的。”

严庄有些不耐了,再次问道:“那又如何?”

“巷子后面有个粮铺,也是薛白的产业,账簿都被烧了,但从它在北城门留下的税以及在车马铺的租赁记录来看,他们至少在首阳山上养了一千人。”

“你为何如此在意?十万大军,踏平首阳山易如反掌。”

“田承嗣急着攻洛阳,只留了一队人马堵着首阳山,但山路狭窄,一夫当关,暂时攻不上去。”

“癣疥之疾,办完大事再处置便是。”

“随我来。”

高尚带着严庄绕过小巷,进了一个仓库,里面已经空空如也了。

“猜猜这里原本是堆放什么物件的?”

严庄不耐地皱皱眉,四下打量,喃喃道:“看路面与门槛,运送的东西很重……”

“铁石。”高尚道:“那边放皮革、牛筋、兽角,这些原料从各地采购来,运往首阳山,是制成盔甲、弓箭、马鞍、皮靴等物的。”

“你到底想说什么?”

“私兵。薛白在首阳山上养了一支私兵,至少有一千人。这还只是我的估算,实际必然多于这个数目。”

严庄摇头道:“那么大的陆浑别业,招募些人手看家护院,正常。若真有一千精锐,田承嗣攻来,如何未遇任何抵抗?”

“这是最可疑之处。”高尚道:“偃师县丞颜春卿,是薛白丈人的堂兄,此人到任偃师以来,年年课考都是中,换了两任县令,皆被他与录事郭涣架空,半点县务都不能插手。这次我们大军杀来,新任的县令裴骥降了,颜春卿、郭涣却带着人逃入首阳山,不仅如此,你看他们带走了多少人。”

严庄一路而来,已经感受到了偃师县的空旷。

他沉吟着,缓缓道:“倒也不足为奇,薛白是最早猜测到府君要举兵之人,只怕是很早就在做准备了。”

“但他在偃师才任职多久?离任了这么多年,依旧对此地有如此强的掌控力。”高尚目露回忆之色,道:“县衙有个捉不良帅,齐丑,以前归附于义兄,此番也逃往首阳山了,带着大部分的差役、吏员。这些人如此令行禁止,如何就轻易放弃了偃师?”

“坚守又能如何?争取两三天,让高仙芝聚集更多的乌合之众,何用?”严庄道:“只能说,他们很清楚洛阳守不住。”

“薛白不会无的放矢。”高尚思忖着,疑惑道:“他甚至没把这些私兵调往常山,为何?”

严庄终于正视了此事,转头望向远处首阳山那隐在天边的轮廊,忽然想到一种可能,眉头微微一蹙,道:“一直没顾得上说,府君没有从偃师过境,而是从伊水以南绕往洛阳了。”

高尚点点头,竟有些放松下来之感,道:“我确实怀疑薛白藏了一支精兵在首阳山,或有突袭府君之意。但若仅凭这点痕迹提醒府君,难免显得怯了。”

当然会显得怯,首先薛白怎么可能提前几年预料到安禄山会途经洛阳、做好准备设伏?且安禄山有十万余兵马,又岂会惧怕区区一支私兵的突袭?

但高尚是叛军之中对薛白最重视之人。

他伸出手,用指腹轻轻地抚着脸上隆起的疤痕,提醒自己,面对薛白多谨慎都不为过。

“可要知道,薛白手里可是有惊雷一般的利器啊。”

“这般说,府君绕过首阳山,还真是有先见之明。”严庄道:“此前过罂子谷时,有唐军守将一箭射中了府君的马车。若换作是那炸药,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哈。”

高尚虽然笑了出来,但他那张可怖的脸还不如不笑。

他这几日对首阳山极在意,此时看来,不论薛白在首阳山留下的是怎样的布置,定是要落空了。

谁又能料到,荔非守瑜阴差阳错的一箭打草惊蛇,坏了薛白蓄谋已久的计划。

“若我所料的不错,等首阳山打探到府君已经绕过偃师了,也许还会支援洛阳城。”

“无妨”,严庄道:“一支私兵、一些投机取巧之物,救不了洛阳。”

~~

次日,洛阳城南,龙门县。

安禄山是冲着“龙门”这个名字来的,他希望自己跃过了龙门,便能成为一条真龙。

虽然他是拜火教的信徒,起兵之初许诺的是“以光明之火焚尽人间罪恶”,但他心里对大唐文化还是有着深深的敬畏。

他眺望着远处的龙门,看不到大禹积石导水的功绩,眼中满是对权力地位的渴望,招过张通儒,问道:“都说鱼跃龙门,可我看我不像鱼,也能跃龙门吗?”

“府君是潜龙……”

“不必你说,我知我像什么。”安禄山拍着肚皮,想着自己卑贱的身世,道:“我便是一头猪,我也要跃过龙门,成为猪龙。”

下了决心,正准备渡河,东边有信马匆匆奔来,递来了高尚、严庄的亲笔信。

安禄山听人念过,摇动胖手,又下令不渡河了,表示龙门晚些跃也无妨。

原来他们的来信上却是说,薛白在首阳山藏了私兵、兼有火器之利,这支兵马很可能已经赶赴洛阳增援了。

安禄山听闻过炸药如惊雷般的威力,心有忌惮,不愿离战场太近。决定把大帐暂设在龙门,方便指挥大军、调度粮草。

“我就说,我就猜到他一心要谋害我!”

想到薛白,安禄山的狂躁症又开始发作了,抢过鞭子就开始抽打身边的人,哪怕是张通儒也挨了他几鞭子。

实在是因为这些年来,薛白简直是处处针对他,早年就阻挡他除王忠嗣,现在甚至号令河北诸郡反叛他,太让人心烦了。

脾气上来,他再次失去信心,对局势也悲观起来。

“信了你们的鬼话,后路被他断了,前路也被他堵了,我要亲自杀回常山把他碎尸万段。”

“府君息怒,朝廷群奸当道,京畿糜烂,洛阳必一击即溃,非人力可阻……”

“取了洛阳,过不去潼关,这局面,我还当得了龙吗?!”

安禄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喜大悲像潮水一般起伏极大,又想到自己卑贱的身世,觉得自己不配跃过龙门。

“报!”

这次,信马是从北面奔来的,远远就以亢奋的声音大喊不已。

“田将军初战告捷,于葵园击败高仙芝!”

“我军初战告捷,高仙芝已退入上东门,田将军乘胜追击!”

高仙芝虽是当世名将,但洛阳只有一群毫无战阵经验的乌合之众,有此结果,早在张通儒的意料之中。

安禄山则感到有些惊喜,薛白在首阳山做了许多筹备,结果自己绕过偃师,这下让其私兵支援洛阳都来不及……

~~

洛阳,南市。

卢杞递出一大袋花椒,从马贩手里接过缰绳。

缰绳的另一头牵着两匹骏马,他利落地跨上其中一匹,驱马往皇城赶去。

他背了一个行囊,里面许多物件都有,唯独没有飞钱。

卢杞不用飞钱有个原由,因他打听到丰汇行背后的东主很有可能是薛白,而他与薛白有过节。他原有一个不错的前途,年纪轻轻就迁任京兆府法曹,奈何在竹纸案中得罪了薛白,只好借着父亲的庇保逃出长安,把自己贬到朔方。因嫌朔方艰苦,称病辞官了。

另外,他很清楚,如今战乱一起,河南马上要落入叛军之手,到时飞钱若还能用才是怪了。

此时的洛阳城已是人心惶惶,听闻叛军杀来,不少官民纷纷收拾家当逃路,而高仙芝入城后开始大征壮丁,闹得混乱无比。

现在城门关了,却有不少勋贵不满,领着部曲要冲开城门,逃往长安。

“卢杞!”

绕过道德坊,卢杞正沿洛水而行,忽然听到有人大喊了他一声。

转头一看,却是一群洛阳国子监的生徒们,为首的一人是卢杞的同窗,名叫冯盛。

他不愿理会冯盛,赶马便要走,奈何前方逃难的百姓拥堵,马匹走不快,冯盛大步赶上来,拉住了他的缰绳。

“卢杞,我等要去助官兵守城,你可愿同往?”

“我去皇城有公办。”卢杞道:“伱们莫挡我。”

“有何公办?可要我等相助?”

“不要,让开!”

卢杞毫不客气,坐在鞍上,抬脚便踹开冯盛。

他二人其实是有过节的,卢杞年少时也在洛阳国子监,一向鄙夷冯盛出身贫寒,有次为了捉弄冯盛,还径直搜了冯盛的背囊,发现除了一块墨什么都没有,遂大加嘲笑。当时冯盛气不过,上前抢过卢杞的背囊,把里面的物件全部抖落出来,结果发现竟有两三百份用于拜会官员的名刺,由此,卢杞在同窗中落了一个“名利奴”的称号。

此时他一动脚,一众生徒便气不过纷纷上前要拉他。

有人便骂道:“名利奴!你身为高官之子,往日里口口声声报效家国,今日逃命便算了,如何还敢打人?”

双方争执起来,混乱之中,生徒们扯下了卢朽的背囊,一应物件于是滚落了出来,都是些金银细软与干粮,逃命用的东西。

冯盛看着,愣了愣,道:“名利奴,你如今成了怕死鬼了!”

年少时的记忆涌上脑海,卢杞也是大怒,骂道:“滚,一群多管闲事的穷酸秀才!”

他着急之下,干脆拿起马鞭向他们挥去。 冲突愈加激烈,卢杞寡不敌众,很快被扯下马来,他连忙大喊道:“我阿爷是留台御史中丞,谁敢欺我?!”

因这一声喊,惊动一队洛阳城中的禁卫,连忙赶过来。

“还真是卢郎君,把那些穷酸书生赶开!快!”

“放开我们,我们要去助官兵守城!”

“卢都宪的郎君你们也敢动?!”

“啖狗肠!国难当头,你们不去保卫百姓,在此给权贵当狗,无怪乎叛军一个月就杀到东都!”

“指斥乘舆,全都拿下……”

上行下效,因朝堂上大家都喜欢用“指斥乘舆”的罪名排除异己,天下各处也是有样学样。哪怕是国子监的生员,落到这样的罪名,也要成为这些禁卫的功劳。

冯盛很快被摁住,不由气得热血上涌,面红耳赤。

“放开我!我虽一介书生,愿杀贼而死,不愿死于名利奴之手!”

“打!”

混乱之中,卢杞回头冷眼看了一眼他的同窗们,重新翻身上马。

在禁卫的护送下,他好不容易奔过天津门,赶到皇城。

洛阳是东都,圣人十余年前还是时不时有来就食,因此保留着一套留守官员,与长安同样的品秩。卢杞的阿爷卢奕如今已迁任留台御史中丞。

卢奕早便让妻子儿女带着官印偷偷去往长安,他则像平日一样继续到皇城御史台。

卢杞随家人出城之后,听闻最新的战报,又转了回来,想要把阿爷带走。

是日,偌大的御史台中空空如也,不见了往日官吏来来回回的情形。

“阿爷?!”

卢杞也不确定卢奕还在不在,脚步匆匆地奔入中院大堂。

迈入堂中,身披红色官袍的卢奕正坐在那翻书。

这情形,与过去每一次卢杞闯了祸回家时一模一样。

“阿爷!”

卢杞大呼一声,直接拜倒。

卢奕从书卷间抬起头,略略皱眉,问道:“何事回来?”

“高仙芝与叛军战于葵园,败了,现退守上东门。洛阳城恐怕守不住,阿爷快随我走吧!”

相比于儿子的着急慌乱,卢奕却显得极为淡定,放下书卷,用四平八稳的语气道:“东都皆是你这样一心名利之人,如何守得住啊?”

他竟还有闲心嘲讽一句。

远处突然传来了大呼。

卢杞回头看了一眼,道:“孩儿来时,见到有勋贵在宣辉门前要出城,此时想必已打开城门。阿爷快走吧,再不走贼就要来了。”

“贼要来了,却还打开城门。”卢奕闭上眼,摇了摇头。

卢杞起身上前,想要强行带走他阿爷。

“你敢?!”卢奕大喝道,“身可杀,节不可夺。你敢毁老夫之忠义,即为不孝!”

“孩儿……”

“滚!”

卢杞犹豫了一会,终于磕了两个头,转身往外奔去。

他奔出皇城,随着人群涌过了已被冲开的城门。

高仙芝确实是下了严令关闭城门,可高仙芝麾下的却不是当年随他奔袭千里的安西军,而是临时招募的洛阳市井小民,这些人平日见了勋贵就两股打颤,又如何敢拦他们?

奔出洛阳城,可以看到满山遍野都是逃难的人们。

危险面前,逃得最慢的是那些连盐都吃不起故而毫无体力的贱民,之后则是那些没有马匹、没有干粮的普通百姓。

卢杞跨着骏马,撞开那些挡路者,很快将许多人都甩在身后。

之后,他隐隐能听到像闷雷一样、上万匹战马同时奔腾的声音,混杂着号角与鼓声。

叛军杀到了。

不知洛阳城还能守几天?

卢杞回头看了一眼,心知往后若是再闯祸,可没有阿爷再给自己兜着了……

~~

十日之后,平原郡。

颜杲卿站在城头上,抬起一柄千里镜向远处的敌营看去,视线里出现了一颗头颅,挂在叛军的将旗下方,摇摇晃晃。

被斩杀的是一个五旬男子,虽死犹一脸正气,想必死前还在慷慨激昂地大骂叛军。

对方是一个名臣,颜杲卿在长安时曾见过他一面,故而认得他是留台御史中丞,卢奕。

与卢奕共同挂在叛军旗杆上的还有另外两颗头颅,颜杲卿不认得。

“城里人听着!”

渐渐地,叛军已推进到了城墙下一箭之地。

“给你们引见这三位唐廷重臣,御史中丞卢奕、洛阳守留李憕、洛阳采访判官蒋清!哈哈哈,你们可知斩杀了这三人,代表着什么?!”

放肆呼声传到了城头上,颜杲卿皱起了眉头,他心里预感到洛阳也许已经失守了,但不敢相信,更愿意相信这是叛军动摇军心的奸计。

他却无法阻止叛军继续说下去。

“告诉你们吧,府君已经攻下了洛阳!你们寄予厚望的所谓名将高仙芝,一败再败了!”

随着这句话,城头上顿时响起了惊呼声,将领士卒们之所以追随颜杲卿归附朝廷,是因为相信国力强盛的大唐能够平定叛乱,但若是国都被攻下来,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

颜泉明见状,连忙哈哈大笑,喊道:“你等这种哄人的把戏,想骗得了谁?!”

话虽如此,平原郡静塞军士卒们心中的忧虑还是没有被打消……

“洛阳已克!城中将士此时反正不晚,杀颜杲卿者,封官加爵,重重赏赐!”

率领叛军攻城的将领名为段子光。

他奉了安禄山的命令,带着这三颗人头到河北示众,经过魏郡、平阳郡、广平郡都顺利威胁住郡守,成功收服了三郡之地。

但平原郡不同,郡守颜杲卿乃是薛白的姻亲,由此,叛军这边十分警惕,甚至放弃了劝降颜杲卿,动摇了其军心之后便准备攻城。

平原郡治所就在平原县,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颜杲卿上任时间又短,来不及加固城墙,甚至没来得及完全收服守军,此时面对叛军的攻势便十分吃力。

才战半日,叛军已第一次有人攻上城头,还是颜泉明亲自领人击退城头上的叛军,才险之又险地守住这一波攻势。

但不多久,远处已是尘烟滚滚,叛军的援军又到了。

如此一来,静塞军更是军心大乱,有将领本就在犹豫是否背叛颜杲卿以求保命,此时终于下了决心。

似乎是命中注定一般,颜杲卿还是陷入了困守孤城的情况。

他自己却是不以性命为忤,依旧镇定地执着千里镜向那面远远而来的旗帜看去。

“是我们的援军!”颜杲卿忽然放下千里镜,喊道:“王师已至!杀敌!”

连颜泉明都有些怀疑他阿爷是在说谎激励士气,然而,他目光远眺,渐渐还是看到了那杆旗帜上书的似乎是“常山太守薛白”字样。

“平叛!”

段子光得知后方的动静时,也以为是支援自己的兵马,然而,等对方冲到了近处,才发现竟是唐军的援兵,且有八千之众。

看旗帜,有常山太守薛白、云中军使王难得、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冲在前方的则是两千骑兵,号角齐响,对叛军发起了无情的进攻。

猝不及防之下,段子光已无法组织起有力防守。

唐军很快便撕开了他的后阵。

见此情形,段子光还想逃,却有一骑猛将快马追上他,一枪将他搠在马下。

随即,伴着风声,他的大旗缓缓倒下,重重砸在地上。

连带着那三颗挂在大旗上的人头也落下。

有人策马上前,拾起了头颅,仔细打量了两眼,带着进入了平原城。

……

“无咎?真是你!”

颜杲卿大步迎出城门,双手揽住薛白,激动道:“你如何来了?!”

薛白见颜杲卿无恙,却是在心里大舒了一口气。

于他而言,颜杲卿没死,他方才敢于确定自己是在一点点做出改变的。

这份心思薛白却不会宣诸于口,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应道:“听说叛军很快要北归了,我来支援颜太守。”

说话间,他留意到颜杲卿身后的将领们都有些不安,遂回过头,朝他们目光所视的方向看去,看到了那三颗人头。

“假的。”

薛白云淡风轻地便道:“我当过偃师县尉,洛阳官员我都识得,都是假的。安禄山也是走投无路了,一心逃回范阳,用这种小伎俩。”

316.第309章 迎宾284.第279章 狼人第391章 忤逆不孝第422章 恩人154.第151章 造相310.第304章 右相府第414章 传承59.第59章 选婿326.第318章 清白第408章 非战之罪274.第270章 归不归239.第236章 背郭318.第310章 婚礼第422章 恩人329.第321章 汝阳三斗始朝天第471章 郡王24.第24章 公主宅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总结167.第164章 洗儿宴23.第23章 捡来254.第252章 善缘(2合1)第6章 蝼蚁145.第142章 改变107.第107章 怪圈276.第272章 当归第360章 捷报第481章 回归32.第32章 筹码243.第240章 斩蛇第454章 身份88.第88章 师徒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第382章 同宗206.第203章 不矜细行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第428章 盟主第445章 将计就计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第474章 坚城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107.第107章 怪圈第466章 燕帝21.第21章 陇右老兵第350章 俘虏第449章 喜与狂256.第254章 深耕234.第231章 灯笼227.第224章 新诫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180.第177章 揭榜第387章 岩羊第117章 鱼钩第455章 速去速回67.第67章 一夜鱼龙舞139.第136章 用人93.第93章 罪名86.第86章 会当凌绝顶第412章 诗言志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第388章 交朋友188.第185章 衣冠户第431章 明堂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22.第22章 置身事外328.第320章 军器第393章 下一步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315.十一月总结32.第32章 筹码331.第323章 螭第391章 忤逆不孝第407章 血口喷人35.第35章 狠角74.第74章 亲近113.第113章 家宴27.第27章 边军履历248.第246章 释放324.第316章 太池宴第466章 燕帝110.第110章 新搭子316.第309章 迎宾第3章 北海如象第2章 大祸临门63.第63章 佳节189.第186章 狂第405章 还没反第407章 血口喷人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第477章 长安的反击341.第333章 蚂蚱第420章 人如狗101.第101章 接洽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220.第217章 顺臣纯臣19.第19章 欺上门第386章 长恨歌134.第131章 新朋友62.第62章 上架感言第458章 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