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居心

这声音油滑中带着谄媚,仿佛刚从水里捞出的肥肉,我听了便不舒服,循声一望,不是阿合马却又是谁?

忽必烈今天心情并不痛快,对他也无好声气,只道:“你又有何事?”

他的冷淡态度却无损阿合马的热情,那厮胡子抖了几抖,上前道:“大汗建都、攻宋事宜,都需财赋调配,为便宜计,不如专立制国用使司,职掌财赋。如此,可通漕运,谨出纳,充府库,实仓廪,百姓富饶,国用丰备,此制国用之职也。”(1)

他此言一出,诸人神色都是微微一变,儒臣派的,许衡、姚枢、张文谦等,态度尤为明显,虽不出声,鄙夷之色明显写在脸上。真金也冷冷盯视着他,大概在想这个奴才又在想什么幺蛾子吧。

殿中气氛有些微妙,忽必烈环视了一下众人,将各人脸上的表情看了个遍,沉吟片刻,而后问道:“若立制国用使司,谁可为官长?你可有提议?”

听了这话,阿合马突然神情一肃,郑重道:“臣虽不才,却有识人之明,大汗若有心思,臣可为大汗举荐贤能,理算财赋。”

看他凛然的神色,忽必烈忍不住哼了一声,神色一弛,半真半假地说道:“都堂之中,经理财赋,谁人可比你阿合马?若另立新司,不用你为长,却要用谁?你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罢!好个心口不一的奴才!”

阿合马闻言,故作惶恐,迭声道:“大汗折煞我也!臣岂敢藏匿这般心思?臣提议立新司,也非为私心,只想实国家之用罢了!”

他这么一说,不仅儒臣们面露鄙夷,真金的脸几乎都黑了,拳头紧紧攥起,见他这般,我连忙扯扯他衣袖,示意他不要作色。

忽必烈却不以为意,脸色反而和缓下来,笑了笑,随即扬声道:“眼下朝中事务繁剧,钱谷出纳频繁,不如依阿合马所言,另立新司,专职财赋,诸位意下如何?”

我闻言一惊,望向忽必烈:他这回可不是说笑的意思,对阿合马的提案,几乎不假思索的同意,难道阿合马早已私下向他提过此事?这奴才竟然事先不禀报安童。今日骤然提出,恐怕就是为了给群臣一个措手不及。前番省中议事,阿合马的提议多为许衡阻扰,出此一策,莫不是想另立门户,甩手单干?

果然此言一出,伯颜和安童的脸色都不好了,他们哪知阿合马平日里毕恭毕敬,今日却使出这么一着,竟是毫无防备。而忽必烈明显支持阿合马,难道他也嫌儒臣们碍手碍脚?

几个丞相眉头紧皱,脸色沉冷。中书左丞张文谦却已上前一步,率先发难。这位也是藩邸旧臣,昔日曾与王文统有过过节,他与许衡等人私交甚密,算来也是汉法一派的儒臣代表。

“平章大人以富国为名,倡立新司,实是用心难测!”

得!张文谦开口就没好话了,想必素来与阿合马交恶,也懒得与他虚与委蛇。他也不顾忽必烈的脸色,继续说道:“昔日阿合马领左右部,总司财赋,凡事不关白中书省,径自奏闻陛下(2),已是逾制,大汗亦不赞同。今日旧事重提,还要另立门庭,竟是何意?莫不是嫌中书省掣肘?会决朝政要务,由省衙议事已是定例。财赋虽关系重大,经都堂圆议即可,何须另立衙门?平章大人莫非另怀心思?为国家计,某不得不探问明白!”

阿合马闻言一噎,正欲反驳,又被张文谦驳了回去:“分制财用,古有是理。不关预中书,无是理也。今另立新司,则财赋一事,中书不敢诘,则天子将亲莅之乎?(3)”

一句话,你阿合马单搞一套,想置中书省于何地?

张文谦说完,许衡立马开始了第二轮攻击:“中书省总管朝政,条举纲维,著名纪律,总百揆,平万机(4)。财赋诸事,本是中书所领。如今平章大人欲立制国用使司,不遵古制,实是乱政之源。唐时宇文融欲为玄宗行聚敛之事,自任为劝农使,不经三省,领劝农判官二十人检括户口,搅扰天下;王安石拜相,另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大兴财利,变乱祖宗旧法,开祸国之源。而今平章大人以功利之说迷惑圣听,居心何在?以臣之见,其心也为险,其计也为巧,仿效前朝功利之臣,窥人君之喜好而迎合之(5),实欲擅兴威权,以公谋私。如此,岂不是叫圣上蹈前车之覆?如此用心,某实不敢苟同!”

老先生出手狠辣,三言两语,就将阿合马的提案上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高度,忽必烈听了,面色也愈发沉冷,他凝视诸人,却不作声色。许衡言辞慷慨,还在细数阿合马的种种不是,包括意欲增收太原等地盐税银子等等,却不见忽必烈只是冷眼看他,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见他这般神色,我心里愈发不安,忽必烈若大发雷霆还好,怕的就是这样冷笑着不说话,每每这时,他基本都已打定主意,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许老先生用心是好,可实在不识事机。

耐心地听他陈奏完毕,忽必烈目光瞥向阿合马,问道:“阿合马,张左丞、许右丞说你别有用心,你可有话辩白?”

阿合马被两人驳斥半晌,先前还被噎的面红耳赤,此刻却已镇定下来,丝毫不见窘迫慌乱,只是上前一躬,举手投足竟颇为从容,语气也不见了谄媚之色,全然一副忠臣模样:“阿合马用心为何,大汗最为清楚。阿合马本是大哈屯位下媵奴,蒙大汗赏识,方得超拔。如今居平章之位,靠的不仅是理财的本事,更是对大汗的一颗忠心。

昔日王文统以布衣拜相,颇得圣眷,谁料后来竟私通李璮,意欲反叛,终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阿合马每每以此事为戒,从不敢忘了对大汗尽忠。奈何都堂诸臣鄙弃臣出身低微,每每以词锋相迫。纵使议事,也往往遭其攻讦。太原等地私盐盛行,官盐滞销,盐税减损。臣请增派盐税,僧道诸户一律缴纳盐税银子,为的也不过是充实国用,救济小民,竟被许先生误认为行聚敛之事。如此,臣纵然有心,也没办法为大汗尽忠。又恐误了国事,不得不出此下策。

眼下,建都诸事一一提上日程,财赋一日不可短缺,臣百般思虑,方得一策,不如另立新司,择选贤才,专职财赋,也免于误国误民。至于许先生所言,变乱祖宗旧法,阿合马实在不解。所谓旧法,是为何法?蒙古法,抑或汉法?臣倡立新司,欲以回回理财术富民,似乎有违汉法,然而蒙古帝国毕竟不只是汉人天下,何必因循汉法?蒙古自有祖制,何必屈就亡国之俗!阿合马之心,还望大汗明鉴!”

他此言一出,竟是把话题转到行汉法还是蒙古法这个敏感问题上,可谓是摸透了忽必烈的心思,许衡闻言,神色一颓,脸上泛白。

忽必烈却不容情,目光冷冷一扫,话语已十分不善:“许右丞,你可有话要讲?朕倒要问你,所谓祖宗旧法,是蒙古法,还是汉法?”

“大汗!”许衡拱手一拜,惶惶开口,言辞恳切,“臣自不敢建言大汗废置蒙古法,然而自古北方奄有诸夏,无不行中国之道,方为中国之主。辽金二朝,可以为鉴!大汗素来所行,不就是仁政爱民的王道?眼下,江南未附,北方尚有流民荒田,应以休养生息为要,何故为小人所惑,偏信功利之说?”

“辽金二朝,已如逝水东流,你竟然还拿来为朕说教!”忽必烈霍然起身,厉声指斥许衡,“朕坐拥四海,岂独为中国之主?朕乃世界之主!”

“砰!”只闻一声脆响,忽必烈顺手拂掉了案上的银壶,酒水四溅,甩了许衡满身,他一动也不敢动,瘦削的身板宛如风中枯叶,灰败的脸色亦如死灰般枯槁。

“大汗息怒!”

“大汗息怒!”

安童、伯颜同时出班,为许衡求情,阿合马只是负手看着诸人,面露洋洋之色。真金看了,咬牙切齿,但迫于君威,并不敢出头。

“你们还来劝朕行中国之道?眼孔如是小,也枉为宰执!”忽必烈咄咄上前,一脚踢走银壶,来自二人跟前,厉声责问。地面一片狼藉,怯薛官有心上前收拾,却被忽必烈喝退,遂默默退至一隅。

我站在一侧,看着两人干着急,忽必烈正在气头上,小表哥可别在这个时候犯傻犯倔啊!

“臣不敢。”安童躬身回答,声音也略略发颤,但还勉力稳住情绪,“立制国用使司并非全无商量的余地。只是有一二事须得分辩明白,方不致使朝纲紊乱。”

“还有什么需商量?”忽必烈在殿中来回踱步,靴子笃笃作响,已十分不耐。

“制国用使司专掌钱谷之事,那么新司官僚如何铨选?是经由中书选定,还是由新司长官自选,抑或陛下亲择?官僚考核、迁谪,又由何处职掌?中书?抑或陛下亲自为之?”安童沉声回道。

忽必烈听了,骤然回头望他,目光带着探寻的意味,安童也坦然地望回去,解释道:“庶务不明,唯恐生乱。中书若是过问铨选,恐有逾职之嫌,若放任不理,别人又要说臣渎职。还望陛下给个明示。”

明白了,他这是跟忽必烈争取人事权呢,若是铨选仍归中书,在一定意义上,都堂仍能控制阿合马,事情还不至于太坏。

见忽必烈默然不语,安童又言:“若陛下自择官僚,中书省亦不敢过问。然而钱谷事务繁剧,恐陛下不堪其扰,为防小人营私舞弊,不如设御史台专司监察,劾有司官员不法事,以清壅滞,畅通言路。”

阿合马听了,脸色喜色俱无,他似乎没想到汉人还有监察体系这一套,纵然放权给他,也能分权治他。

忽必烈看了安童半晌,方点点头:“立制国用使司,朕意已决,立御史台,也势在必行。制国用使司官员铨选仍由中书,御史台专事监察,为朕耳目。”他又望望许衡,问:“如此,卿可有异议?”

许衡愣了一愣,缓缓摇头:“臣……无异议。”

“如此,集议到此为止。”忽必烈抛下一句话,抬脚走向后.庭,再不回顾。

第221章 春光第189章 讨好第240章 召见第45章 雷雨第137章 晚宴第22章 出征第162章 旅人第78章 拜相第242章 钩考第188章 君心第184章 询问第144章 威吓第200章 忧惧第144章 威吓第65章 剖白第126章 诚意第222章 引荐第110章 孽子第225章 梦醒第193章 弹劾第170章 账务第48章 交心第142章 对策第97章 集议第54章 浸润第52章 坦诚第28章 局势第75章 归返第224章 慷慨第131章 探问第64章 玩闹第174章 岁末第220章 人心第121章 寒夜第171章 书会第236章 切谏第235章 表章第101章 提点第10章 大围第124章 对饮第177章 梦魇第81章 道喜第205章 建言第32章 赛马第193章 弹劾第90章 纠偏第30章 决定第209章 法事第40章 比试第159章 出路第69章 国事第28章 局势第185章 篝火第94章 起哄第19章 陪伴第141章 套问第7章 议事第120章 学字第55章 归降第10章 大围第115章 待嫁第68章 封王第91章 心志第127章 瓜分第179章 献艺第73章 征询第83章 敬酒第132章 到达第250章 金秋第128章 盟誓第77章 问道第9章 诊病第232章 夜雨第190章 宴请第146章 征伐第18章 开平第126章 诚意第180章 讽喻第93章 想法第65章 剖白第161章 践诺第51章 叛乱第36章 听学第178章 绿珠第109章 荣辱第60章 真心第188章 君心第248章 夙愿第164章 戏班第188章 君心第187章 姐妹第137章 晚宴第55章 归降第105章 斗鹰第57章 使臣第133章 价码第18章 开平第179章 献艺第82章 婚宴第118章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