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经过几天的接触,蓝语烟喜欢上这支部队,并开始溶入这个集体,她也被大家接受。这是一支很特殊的部队,组建这个营的目的,是做为建立新式预备役部队的一种尝试,既是一块试验田,自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不过给蓝语烟最初的感觉中这里不象是军队,而是一群正在渡假的人们,缺少正规部队的气势。这里的人们虽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但他们没有严格的时间表,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休息等没有固定的时间。部队的训练方法也与众不同,训练计划简单的没法再简单,除了题目之外,几乎没有内容。训练的内容完全在训练时,依据领导们的想法进行,想到什么训练,训练什么,训练评比完全是印象分,只有优与劣之分。他们对军容的要求简单,也不注重内务,在这里看不到标准备的方块被,至于营区的卫生环境也达不到优良的水平。原来他们原属预备役部队,训练时间有限,因此训练多在野外进行的,强调部队处于实战状态。无法过多的强调个人内务等,而且他们将个人内务之类的东西视为华而不实的东西,从没有下过大力气注意。

他们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可上下级之间缺少等级观念,仿佛没有上级与下级的区别,人家之间的关系是好朋友。最初双方不熟悉的时间,他们会向你敬标准的军礼,等双方相互熟悉之后,他们见到你,会与普通人一样说:“你们”,一般不敬军礼,或者随便敬一个非常不标准的军礼。开会时,大家也显得过于随便,仿佛公司职员的联欢会。

蓝语烟到来之后,她认为部队的状态不佳,出于营教导员的责任,她试图改变这一切,然而她失败了。除了她的想法不合众人的习惯之外,她的权威性也有待认可。别看她担任营教导员一职,身份应算是全营的第二把手,可是这支部队的习惯是想让别人服从你,你必须证明你值得别人服从。她要想成为真正的营教导员就必须先证明自已的能力,让大家能接受她的权威。这对于她来说不过是时间问题,她已经学着适应这支特殊的部队,现在她的能力已经得到狄青龙的承认,狄青龙已开始将部分工作交给她负责。

最令她感兴趣的事是这支部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号,外号可谓“五花八门”,至于这些外号是谁起的,就无从查找了,可人们还是很乐意使用的,即将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外号。2连1排排长苟烈,原特种部队狙击手,因为平时不爱笑,总给人一种“冷”的感觉,所以他的外号是“冷血”。炊事班班长的外号叫“甘蔗林”,大饭店的大厨,最初的外号叫“甘蔗”,可他不喜欢,因为他姓林,所以他的外号就被改为“甘蔗林”。侦察排排长肖壁的外号叫“屋顶上的骑兵”,这是他自己取的,因为他当年为了追求情人而爬上屋顶,又自认英俊有骑士风度,所以取此外号,可惜他的情人最后放弃了他。蓝语烟刚到没几天,可外号也有了,只是这个外号她不喜欢,因为叫“麻雀”,这与她美丽的外表不相配的。当然也有没有外号,如迫击炮指挥员翔风,因为他以“强有力的手段”制止了给他加外号的行动。还有一个就是3连2排2班长项少龙,因为他的名子本身就与黄易的小说中的人物同名,没有再起外号的必要。最让她感兴趣的是,营长狄青龙与薛一卒的外号,可大家都不想告诉她,只告诉她,他们不仅有外号,而且很特别。她只打听出他们与的外号都只有一个字,至于是什么大家说什么也不说,这不仅让她感到很“神秘”,最后“甘蔗林”承受不起她的追问,说出了实话,原来薛一卒的外号是“鬼”,狄青龙的外号是“贼”,这个结果是她如何也想不出来的,怪不得谁也不想说出来。

几天来,部队一直进行野外训练,以求在最短的时间让新加入的人员熟悉环境,使他们溶入这个集体,算上新加入的蓝语烟及导弹操作手们等人,全营官兵已达700多人,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投入战斗了。

18日,全营官兵正在训练间隙休息时,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一支运输车队将接送他们,要求他们准备好出发。不久,一支车队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看样子是接他们来的,在此时他们已经整装待发。不过让人想不到的,俞登竟随着这支车队来到这里。

当俞登看到狄青龙率领着全营数百名官兵排着整齐的队等待着时,心情非常高兴,该营的表现令他非常满意。他没有下车,只是让身边的参谋下车向狄青龙等人传达命令,因此狄青龙等人根本不知道俞登来过。他并非专程来此,而是路过此地,顺路看一下。志愿军总部正由沈阳转移到丹东,准备入朝,狄青龙这次是南下丹东。参谋传达的命令内容为:狄青龙所指挥的步兵营、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番号变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18部队;命令他们立即出发,准备做为先遣部队之一部入朝。

能成为入朝的先遣部队,没有人不为之高兴,这可是足以让其它部队“眼红”的任务,不过狄青龙感觉这多少与蓝语烟与俞登的师生关系有关。靠一个女人才得来的这个任务,让他多少有点不痛快,不过这总比当后继部队强。

接受任务之后,狄青龙立即率队登车出发,18日晚,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18部队等7支部队做为先遣队,第一批越过中朝边境,从此中国军人开始第二次“抗美援朝”!

第5018部队临过鸭绿江之前,除补充规定一些作战地图等物资外,一个先遣联络小组也加入队伍。联络小组的任务是负责与朝鲜人民军的联络等工作,为大部队入朝作战进行准备。

先期到达的先遣人员已经与北朝鲜方面联系好,因此第5018部队越过边境之后,立即登上一支由临时征用的公共汽车组成的车队,车队随即运载着他们出发。

一路之上,除几次必须停下来,以便与总部联系之后,全营官兵顾不上休息,几乎没有一刻停留,正所谓“救兵如救火!”然而部队的推进并不理想,原来北朝鲜地区的公路状态不太好,基本条件本来与中国差不多,再经过韩美空军的不继轰炸之后,道路的通过能力已经很低。除路不好走外,还时常遇到敌机,幸好清川江以北地区,敌机活动较少,他们又注意隐蔽。虽然受到过敌机的轰炸,但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损失。

即便如此,他们的行军速度也不慢,19日下午,第5018部队到达定州,当晚越过清川江。他们越过清川江后才算真正到达战区,遭遇敌机的次数明显增加,敌机也开始对这支车队产生兴趣,好在夜幕很快降临,夜幕很好的掩护了他们。

天亮前,狄青龙等人因担心整个车队规模较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而且前面公路被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决定大部分车辆返回,只留少量车辆运送物资,部队弃车步行前进。其实担心有点多余,20日天亮之后,双方空军就发生大规模空军,敌空军已无太多的力量封锁南下的道路。

日落之前,他们与溃退下来的人民军相遇,他们的出现引起北朝鲜人民军队列伍的一片欢呼之声。原来他们身上穿着的军服泄漏了机密。由于出兵太急促,他们的军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没有去掉,只是每个人的右肩上临时加了一个写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字样的标签,同时使用的武器也不一样。

随部队行动的联络小组人员立即与人民军联系,不久就将遇到军衔最大的人民军军官带到狄青龙面前,通过翻译,狄青龙与这个人民军官官谈了起来。

“你的名字,军衔和职务?”

“报告,卢顿,中校,人民军的坦克团后勤参谋。”显然他也狄青龙当成了上级来看待,他没有注意到对方也是一个中校军官。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先遣队队长狄青龙,你的部队呢?”

“报告,我们团被打散了,我也与部队失散了。我想把在这里的人重新组织起来,可没有人听从我的命令,我也没有这个权力,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归我指挥。”

听到这里,狄青龙借着太阳落下之前,最后一点阳光,望了一下退下来的人民军队伍,然后他登上旁边一辆汽车的车顶,发表讲演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入朝,支持朝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现在你们不能再退了,必须回去参加战斗,保卫祖国,保卫亲人。依据目前的形势与上级授予我的权力,我宣布: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来自于那个单位,只要有战斗能力的人必须无条件的接受重新编组,重新投入战斗。对于抗命者,格杀勿论!”翻译人员在翻译这些话时将其由中文翻译成朝鲜语时,对部分语句进行了改动,使之更加具有强烈的渲染性和不容违抗性。

人民军的溃退结束了,人员开始重新编组。由于队伍中卢顿军衔最大,很自然的成为这支重新编组的人民军部队指挥官。人民军官兵完全无条件的服从命令,而且很积极,没有人提出任何异意,这让狄青龙感到很高兴,原来重新编组人民军一事是他先斩后奏,事先根本就没请示过志愿军总部,不过有关的手续很快就补上了,俞登已认识到这一点的必要性,事后北朝鲜政府也同意这种作法。狄青龙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翻译,联络小组中只有1个翻译,他的部队中懂朝鲜话的人没几个,而且没一个能说流利的,人民军中则没有一个会中文的。幸好人民军军官多会说俄语,狄青龙本人也会一点俄语,只是不算流利,蓝语烟也可以帮助,前几年因空1师改装苏-27的需要,她自学过俄语。

重新编组工作很顺利,但狄青龙不想为此影响行军速度,部队很快再次向前开进,不过行军速度一直很慢,因为不断有人加入队伍。一路之上,凡是遇到的撤下来的人民军全被编入这支队伍,不用狄青龙再发表任何演说,也不给任何考虑时间,走在最前面的人民军士兵会让他们在是继续撤退当一个逃兵与回去参加战斗之间选择,没有一个人犹豫,也不会犹豫,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群急于复仇的人,而他本人也是。

按原订计划第5018部队应增援平壤,平壤已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可是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军无心参与对平壤的攻击,但也没有闲着,美军与部分韩军部队已绕过平壤,正快速继续北上。由于朝鲜地形的影响,美韩联军已分成东西两路北上,其中西部美军已分出两个快速突击群,准备来一次小型钳形攻势。志愿军通过对美国无线电通信的监视,发现了这一行动。得知一情况后,俞登发现形势不巧,如果这个钳形攻势形成,那么人民军的数万部队将陷入包围,对志愿军有的下一步行动也不利。不过很快他就变得高兴起来,美军的这两支快速突击群已成孤军深入之势,脱离主力部队。同时,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距其不远的地方,于是他决定消灭这个快速突击群。

由于第5018部队正好走到这两支快速突击群的中间,其右翼的快速突击群在其东面,约15公里的地方。解决的右翼快速突击群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他们。

接受任务后,狄青龙一边看地图,一边命令道:“命令,排以上干部立即到这里开会!”接着将侦察排排长肖壁叫来,先介绍了一下情况,然后命令道:“上级没有告诉我们敌人的详细情况,所以侦察排要立即出发,察明那里的情况。”

“是!”肖壁与狄青龙相互敬了一个军礼之后,肖壁就率侦察排出发了。

其他人很快到达,“现在会议开始!”狄青龙说完,介绍了一下任务,指着地图下令道:“敌人就在距此不远的地方,可是中间都要是山地,没有公路相通,全营要立即弃车,沿着这条山间小路,以急行军的速度,在天亮之前赶到。”

“下面分配任务。全营立即出发,狄青龙,你率领1连先出发,其它人随我跟进。钟无影,你立即挑选50个人,组成一个加强排,由你负责指挥,配合蓝语烟的工作。蓝语烟你留下,负责指挥留下的部队,继续向南前进。”

“什么?”蓝语烟吃惊的问道。

“这是命令,敌人正准备来一次钳形攻势,如果敌人的计划成功,那么数万人民军将陷入包围。我营主力出发后,你负责协助卢顿率领人民军撤到内陆山区,以保存实力。”

“我怕自己负担不起这个工作!”

“放心吧!没什么可怕的,我把钟无影留下就是为了支持你。有事可以请教他,他可是有几下的人物。记住,你的任务是协助联络小组工作。”

这时,卢顿到了,通过翻译,狄青龙告诉他,志愿军主力部队要去执行任务,马上要离开队伍,让人民军等继续向平壤前进,蓝语烟等人将留下,协助他指挥作战。蓝语烟等人留下对他来说,不是协助他,而是代替他负责作战指挥。管理一支部队他还可以,可做为一个名后勤军官,他根本就不会作战指挥,让他指挥战斗,还不如给他一枪。有关作战的事,他一直听从于志愿军方面的意见,以前是狄青龙,现在是蓝语烟,即便她是一个女人。

从地图上看,他们与目标间直线距离约15公里,实际上由于山路的弯曲,走的路程是25公里,不过对于肖壁所率领的侦察排来说,25公里山地急行军非常“软松”的任务。在这个“屋顶上的骑兵”的带领下,这群特种部队的退伍兵迅速到达目的,并完成侦察任务。

25公里的山地急行军对于侦察排的人来说是“软松”的,对于其他人可就是“艰难”的,尤其是1连连长薛一卒,他是全营身体素质最差人之一,等他累得再也走不动的时候,队伍也到达了目标地,一见到肖壁,他就再也不走了,坐在地上休息。

经过短暂休息之后的他才有了点力气,可以听取简单的会报:“敌人是美军,兵力约一个营,正在休息。这里的地形是山间谷地,两侧是山,山不太高,长有大量绿色植物,中间一条公路,敌人是沿公路部署,看样子他们没想到我们会来。”

“敌人还在休息吗?”

“是的,估计不会马上出发。”

“让敌人继续休息吧!我们也休息!下令,全体休息,大家都累坏了!”薛一卒下令道,“先不急着进攻,等营长带着大队人马来了再说。”

随后他与肖壁一起借着夜色与绿色植物的掩护登上附近的一座山顶,在这个山顶上几乎可以俯视整个战场。天快亮了,已经能隐隐约约的看见公路上的敌军车辆,经过简短地观察,他发现敌人确没有马上出发的迹象。他一边用望远镜观察,一边听肖壁解说,随手在作战地图上标出各种标记。

从山顶上下来之后,他又将侦察排其它人找来寻问情况,继续在地图上标来标去,随后不言不语的独自研究起地图来,手还是不停的在地图上画着。肖壁在一边看了一会之后,不禁问道:“现在天还没有亮,正是偷袭的好时候。”

还没等他说下去,薛一卒就说道:“乘夜幕的掩护偷袭的确是好主意,可是敌人有一个营,而我们只有一个连多一点,不到敌人的三分之一,而且个个疲惫。”

“敌人正在休息,偷袭可以出其不意,我们是累了一点,过了鸭绿江之后,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可我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没什么问题。”

“是的,如果马上进攻,的确可重创敌人,可我想的是如何全歼敌人。只要再等一会,后继部队就能赶到,那时就有足够的兵力全歼敌人。只要部队部署到位,布置好口袋,我保证不放走一个敌人。大家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没有力气仗可不好打!”

“那就快布置任务,我们侦察排的人可不能闲着!”

“放心吧!让屋顶上的骑兵失业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过这场仗没你们的份。”

“什么?”

“别急!别那么用眼睛看着我,象要把我吃了似的,我只是说这场仗没你们的份,不是说让你们闲着。”

“说吧!没有油水的事我们不赶!”

“给你们侦察排增加一个反坦克导弹组,由你率领立即出发,沿着敌人来的公路,向南侦察前进。”

“就这个任务?”

“别小看这个任务!”薛一卒解释道:“消灭眼前的敌人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不知道敌人的后继部队情况,敌人的后继部队有没有?有多少?在哪?这些问题都要由你来解答,你的首要任务是侦察,一旦敌人增援这里,就把敌增援部队拖住。你的担子不轻,因为在解决面前的敌人之前,我没有兵力支援你。”

“明白!我不会让敌人的援军来的,你就放心吧!”

“冷血,你立即组建狙击排,部署到左面去,任务是封锁敌先锋与主力间联系,而且要压制住他们,我要集中力量消灭敌军后队,然后再支援你。”送走肖壁之后,向刚刚赶到的2连1排排长苟烈下达任务,薛一卒与其它人一样喜欢以“冷血”称呼苟烈。这个营编制的特殊之处,可以依据情况需要指挥任何人,部队也可以依据情况需要进行编组。苟烈领命之后,将各连的狙击手集中到一起组成狙击排。

薛一卒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向到达的各排排长一一下达命令,布置任务,排长们纷纷率队向指定的阵地出发。

薛一卒将面对的对手属于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第87步兵团。朝鲜半岛的山地无疑是这个师发挥特长的地方,为将该师全部装备与人员从美国本土空运韩国,出动300多架次的运输机,达到美军空运能力的极限。美军绕过平壤之后,第87步兵团由团长巴特利亲率部队,组成快速突击群,冲在最先面。最让巴特利不放心的部队就是他手下的第3营,这个营的士兵多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军官也有不少是刚毕业的新手,缺少战斗经验。

不过很快巴特利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轮到这个营担任先锋时,其表现非常。这次钳形攻势发起来前,担任右翼攻势的第10山地师师长菲舍尔与担任左翼攻势的美陆军第2师师长马德纳西的打赌,看谁的部队第一个到达会和点。对这场友谊性的竞争,巴特利已经感觉胜利在望,唯一令他不满的是师长菲舍尔太过于小心,当他正亲率第3营急着赶路的时候,菲舍尔竟认为他的部队突进过快,脱离主力,要求他原地停止前进,待后继部队跟上。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办法巴特利只得停下来。不过巴特利这人个常被称为“急躁的公牛”的家伙,与许多美国军人一样,仅参加过几次战斗就开始轻视敌人,在一个不适合于防御的地方,没有安排足够的警戒部署就下令部队休息。

当太阳升起,阳光重回大地之时,战斗随着一发红色信号弹的升起而开始。刚刚起床,正准备吃早餐的美国兵被突然袭来的弹雨,“放倒”一片,战斗开始了!巴特利可不是无能之人,很快就镇定下来,沉着的指挥部队还击,可惜美军的还击火力显得很无力,被对方压制住了。担任先锋的C连被狙击手完全压制住了,任何一个暴露的人都会被狙击手“问候”,C连的人不得不找个地方隐蔽好,根本不敢暴露,更别说冲出去与主力会和。一个优秀的狙击手的价值超过一个班,“冷血”所率领的19名狙击手无疑都是优秀的,他们死死的将C连看住了,让这个连无法行动。

“杰弗逊,我们与C连的联系被切断了,敌人正越过公路,他们想抢占右侧的山顶,你立即带上你的排从后面上去占领山顶。”巴特利命令道,此时他开始后悔,为什么不事先在附近的小山上多布置些人警戒。

“没问题,头!”B连的2排长杰弗逊说完,就率领他的排出发了。

薛一卒在侦察时发现,敌人沿着公路部署,其中在C连与B连存在一个空当,于是他派出1排的兵力,在火力的掩护下,从这个地方越过公路,抢占对面的小山顶。利用小山顶居高临下的优势压制对手,同时与从敌后面迂回过来的部队会和,形成对敌人的包围。

3连2排负责抢占小山顶,2班长项少龙带着他的班冲在最前面,2排的其它几个班跟在后面,因为带着重武器--该排刚刚加强了2挺89式12.7大口径机枪,行动不方便。抢占山顶的行动可是一场速度的竞争,最后是项少龙先敌一步到达山顶。

当项少龙发现敌人时已经来不及考虑,更没有时间瞄准,举起手中的81式步枪就打,同时顺势卧倒,以躲避对面射来的子弹。杰弗逊等人的反应慢了一点,开火较晚,不过身上的防弹衣使他们充满信心,于是勇敢的冲上来。可惜防弹衣并没有给他们以安全,81式步枪的子弹轻松的击穿了防弹衣。原来这是狄青龙特意搞来的一种专门为对付防弹衣而设计的钢芯穿甲弹。经过短暂的交火之后,项少龙等人取得了胜利,将对手赶下山。占领了小山顶的2排,马上将2挺89式12.7大口径机枪投入战斗,大口径机枪的威力在此得到充分的发挥。猛烈的火力完全将敌人压制住了。

迫击炮队在山后面构筑了一个发射阵地,做为射击指挥员翔风爬上山顶,观测目标。当过7年兵,参加过无数次军事演习的他这可是第一次上战场,心中不免有一些紧张,尤其是战斗开始之前的那段时间,战斗开始之后,他的心反而平静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感觉越来越好,最后都有点兴奋了,仅仅打了几发炮弹,他就可以校正误差,接着炮弹就开始准确的轰击目标,遗憾的是他们带来的炮弹很快就消耗光。

当迫击炮因为“断粮”而停止工作,战斗也就结束了。志愿军停止射击,并派出一名使者要求美军放下武器走出来投降。当这些被狂风暴雨般的火力早打得毫无斗志的人们发现被突围无望,指挥官巴特利又被击毙之后选择投降,成为志愿军的第一批战俘。

经过短暂的战斗,美军陆军第十山地师第87步兵团第3营被全歼,为此志愿军付出的代价仅为阵亡4人,伤13人。当美军士兵排着长队走出来时,战士们发去一片欢呼,庆祝这一胜利。

不能参加战斗,令侦察排排长肖壁一脸不满之气,不过他还是带着队伍向南行进,去寻找敌人的后继部队。一边走着,一边听着身后激烈的枪炮响,可真不好受。突然走在前面的一个士兵打出一个手式,示意发现重要情况,他急忙跑上去,登上山顶一望,发现远处的公路上一支车队正急驰而来。“是敌人的增援部队!”,“快准备战斗!”

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师长菲舍尔刚接到巴特利的报告之初,以为是受到小股敌人的袭击,直到巴特利告急续而通信中断,才发觉情况不妙下令派部队增援。

肖壁等人及时发现了敌情,得以抢占到一个有利的阻击阵地,一座公路桥,敌车队的必经之处。

第一辆“悍马”车刚刚开上小桥就被埋伏于附近火箭手击中,“悍马”是非常受美国军人喜欢的代步工具,可它的装甲对于火箭弹来说,与纸差不多少,火箭弹击穿车体,然后在车内爆炸,将车内的乘员炸得血肉横飞。也许是急于赶路,或者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第二辆“悍马”车随后撞上了正在燃烧的第一辆上,第三辆为不撞上前面的车,冲出了公路。这时第一辆车内的弹药发生了爆炸,可能是一枚“陶”式反坦克导弹被爆飞出来,正好落在第三辆车上,随即将这辆车炸成一堆废墟,车上的乘员无一生还。

接着密集的子弹飞向车队,几个刚刚跳下车,准备还击的美军士兵被当场击倒。山上长满了树木,还是绿树成荫的夏季,身着迷彩服的侦察排隐藏于树丛之中,如同躲于暗处。相反,美军处于公路之上,公路的一侧就是河滩,一条小河从此经过,河滩上没有任何植被,根本没有藏身之处,公路的另一侧则是山崖,不但陡峭,而且植被稀少,不易隐蔽,如同处于明处。一明一暗,再加上一流的射击技术,志愿军很然的处于有利的地位。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隐蔽处,美军不得不将车停在公路上,士兵躲在车后面射击,又有几辆车被火箭弹击毁后,几辆“悍马”勇敢的冲下公路,想沿着河道冲过去,越过这样的小河对于“悍马”来说是小事一件。河滩看上去是硬沙地,可惜只是表面上有一层沙石,下面都泥浆,车走不了多远就陷住了。陷入泥中的车成了最好的目标,车上的人,只有少数撤退到安全的地方。

开局是不错,可惜敌人的后继部队正不断的赶到,这里已开始受到敌炮兵的射击。好在美国人还没有掌握对手的实力,大部分炮弹落在根本就没有人的地方,而且威力也小。第十山地师所属的第7野战炮兵团装备的是M102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种炮的特点是重量轻,火力弱。按计划配属给第十山地师的一个装备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此时还在路上。

4架AH-64D突然出现,这是原准备去支援被围部队的,结果在路上遇到了这场战斗,被召来支援。与炮击相比,这种攻击直升机的威胁更大,步枪弹对它构不威胁,火箭筒的威力足以对付它,可是射程太近,而且对付这类高速目标,机会也相当于零。AH-64D的30毫米机炮打得树枝四周飞舞,再加上火箭和导弹更是让人受不了,把人压制的抬不起头,更别说射击了,只是美国步兵反应慢了一点,没有乘机出击,错失大好的良会。

就在肖壁感到形势不利,支持不下去的时候,狄青龙率队赶到。原来狄青龙率领后继部队晚到了一会,与薛一卒相比,他更为担心敌军的增援,把指挥战斗的任务交给狄青龙之后,自已带着一个分队,沿着侦察排走的路向南走去,一是,想支援肖壁,二是,去寻找一块战场,消灭一个营还不够,他还准备打敌人的增援部队一个伏击。他的及时赶到,解了侦察排一时之急,不过他们还是带着伤员与烈士的遗体就撤退了。他们的力量不足以阻挡美军,而且薛一卒那边的战斗已基本结束,侦察排已完成任务,可以撤退了。此战侦察排给敌人以很大伤亡,但自己损失也不小,全排总共只有34人,共阵亡5人,伤13人,伤亡过半。

薛一卒从远处传过来的枪炮声中知道,侦察排遇到了强敌,等眼前的美军一投降,他就率主力南下,准备按狄青龙的指示赶到预定战场设伏。然而伏击敌后继部队的计划没有实施,他们敌增援部队太多,根本吃不下,狄青龙不得不下令:“立即撤退!”

志愿军突然撤退令美军疑心重重,唯恐上当,不敢轻易出击,等美军明白怎么回事,再想追击已经晚了,志愿军踪迹早已消失。

更’多‘小’说,‘尽’在‘星’月‘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