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7月25日上午10点,经过3天激战之后,马祖守军放下武器投降,马祖之战结束;此战解放军的伤亡人数为3218人,其中阵亡807人;马祖守军被全歼,其中伤亡为5892人,其余全部俘。此前的24日晚,小金门守军的抵抗结束,3000守军仅1897人生还,其中受伤者为1367人,解放军的损失为613人,其中阵亡221人。

整个大陆沿海地区仅有大金门岛守军还处于激战之中。对于小金门的失守,李纱并没有感到失落,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守住小金门的想法,他仅在小金门仅布置3000人的部队,守卫大金门才是重中之重。此时的形势对于他十分不利;解放军已攻占了大金门岛三分之一的地区,正分几路切入金门的防线,很快就将金门分割为几块。尤其是当连接大金门岛与大陆的大型浮桥--这可以称得上是一项“世界之最”--建成之后,解放军登岛的速度明显加快,第31集团军装甲旅、炮兵旅及第92师主力已上岛,第86师在攻占小金门之后也调往大金门。

这时李纱心中依然有反败为胜的希望,原因有二个,一是守军主力还在,由于一直有意保存实力,所以守军还保存着不小的实力,足够实施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二是天气有利,一股台风正在接近。这意味着大雨加大风的恶劣天气,将给解放军带来许多麻烦,登陆舰艇不能出海,刚刚建成的浮桥无法使用。恶劣大气正是他最急需的东西,于是一个反击计划形成了!

从7月25日起风力开始一点点加强,接着下起雨,到26日已转变为大风大浪,大雨倾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大型浮桥中止使用,拆开拖往安全的地方,小型登陆艇也不能出海,登岛部队的补给线基本中断。对于将要出现如此不利的天气条件,解放军早接到气象部门的预报,可惜他们过于乐观,相信可以在恶劣大气到来之前结束战斗,然而此时希望已破灭了!

恶劣的大气可迫使叶知秋下令暂停进攻,可没有让他放松警惕,在没有任何征兆与预警的情况下,他还是下达了加强警戒的命令,仅仅因为他认为“军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战场上!”几天的血战,让参战部队中“轻敌”情绪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时刻准备战斗的紧张。

恶劣大气的到来让李纱增添了许多信心,他不想有过多的等待,26日上午9点,他亲自指挥的反击战开始了!他选择的目标是解放军第91师的阵地,第91师已深深的切入他的纵深,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的威胁非常大。他计划派出两支突击部队从这个突出部两侧切入,在突出部的后面会师从而形成包围,然后消灭突出部内约1个团的解放军,恢复整个防线的完整。为达到这一目标,他组织了敢死队,敢死队的成员都是几天前利用撤离居民之机,秘密上岛的志愿参战人员,这些人多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岛的。

部队在解放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运动到预定的出击阵地,此时恶劣的天气已让解放军停止进攻,整个战场上显得一片寂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枪炮响,再不就是解放军宣传广播播出的劝说守军放下武器的声音。

突然间,密集的炮声打破了这种寂静---这是进攻前的火力准备。别看经过数日战斗,守军炮兵部队损失不小,其中200毫米以上的火炮全部损失,不过保存下来的火炮还是很多。当这些火炮开始为进攻实施火力准备之时,解放军炮兵指挥员才惊奇地发现对手还保存强大的实力,手忙脚乱的指挥炮火压制,可是效果很不理想,原来守军将火炮部署于非常坚固的工事内或者处于解放军炮火的死角之内。

没等第二批炮弹落下,进攻部队就冲出了战壕,冲击的距离太短,双方阵地间的距离最多不过50米,近的甚至只有几米,冲过如此短的距离需暴露于防御火力下的时间少之又少,被击中的机会也相应的减少,遇到的最大麻烦不是解放军的火力,而是泥泞的地面。连继数日的战斗早将地面炸得四处是坑,再加上双方修筑的战壕等工事,可以说整个战场上没有一处平整的地方,下过雨之后,整个战场就变成了“水”的世界。士兵们身上沾满了泥浆,手中的武器也因为水与泥的渗入变得有点失灵。从战壕中的“水世界”中出去之后,面对的是一片“泥潭”,这时不要说跑,就是走也很容易滑倒,更别说快速通过,所以进攻行动从一开始就陷入泥水之中。

解放军的高度戒备让李纱搞突然袭击的计划破产,于是进攻成为强攻,不过担任进攻任务的敢死队并没有让他失望,很快就冲入解放军的阵地。这时双方的士兵间不得不展开近战,甚至是肉搏战。战壕内的窄小空间内,重武器如同废物,对于轻武器来说火力远比精度重要,火力的连续性更重要。在这四处是泥水的世界中,任何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地沾满泥浆,结果双方都不法从服装上分出敌我,最初还能通过对方手中的武器分辨出敌我,可很快就不行了。双方的、士兵已经混在一起,为避免伤及已方,谁也不能敢轻易开火,在这种情况下战斗常常演变为肉搏战。对于将“拼刺刀”等列为训练内容,强调体能训练的解放军来说,一对一的肉搏战胜算很大,但还是守军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攻占了多处阵地。

王克上尉是第92师的一位营长,现在他是一支突击队的队长,这支突击队与其它担任攻歼任务的突击队没有什么区别--由来自炮兵、工兵、通信兵等部队的人员组成的加强连。“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接到暂停进攻的命令之后的第一个感觉,他和许多人一样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于是一天前被攻占的可以充当避雨处的一处大型工事成为这支突击队的临时营地,除了几个哨兵和值班的通信兵之外的所有人都抓紧时间睡觉。

突然传来的炮火声把王克从梦乡中叫回现实世界中,“出了什么事?”这时值勤的哨兵跑进来报告道:“报告!好象是敌人发动了偷袭!”“什么?紧急集合!准备战斗!”随着他的一声大叫,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大睡的人们几乎同时跳了起来,没有等他们集合完毕,指挥部命令他们增援的命令就到了,显然情况危急。

当他们赶到时,发现敌人已经冲入阵地,双方士兵正在战壕内肉搏。王克见状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经过一番苦战之后,他们与91师官兵们一起将冲入阵地的敌人全部消灭,并击退敌后继部队,保住了这块阵地。然而泥泞的道路让解放军的后继增援部队无法及时赶到,王克等人很快就陷入包围之中,四周的阵地相续落入敌手。由于他的军衔最大,所以他成为这个阵地上的最高指挥官,他一边察看情况,一边指挥士兵们修筑工事,准备迎接敌人的下一次进攻。

这时一个俘虏被带到他的面前,“抓个活口可真不容易,4个人才把他按住。”押送这个俘虏的班长这说,“敌人他们可真够顽强!如果你们再晚一点赶来,这个阵地非丢了不可!”

“好在我们及时赶来了,让我们好好问问他,看看他们是什么人?”王克说道,“我们谈一谈吧!说来你我是敌人,可我们必竟都是中国人,是同胞,不用我请一个翻译吧?”

“谁和你是同胞?”俘虏开口说话了,“我不否认我是中国人,可是大陆为什么要打压台湾?你们为什么不去反抗共产党的暴政,而来攻打我们?”

“为什么?”听闻此言王克脸上立显大怒气,但是他还是非常克制地说道:“如果台湾不搞*,不对大陆采取敌对政策,我们也根本就不会到这来。”“反对共产党?共产党是洪水还是猛兽?我真不知道你们台湾人了解大陆多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吗?”

“有情况!”这时一个哨兵报告道,

“现在与你辩论这些问题是浪费时间,等打完仗,我们再好好谈谈!”“好了,先把他押下去。”说完,他急忙跑到观察哨察看情况。由于王克等人占据的阵地严重影响金门守军的行动,所以李纱急忙组织部队再次发动进攻。

“敌人的坦克!终于出来了!”王克观察了一会之后说道,只见二十几辆M-60坦克已经展开战斗队形,正缓慢推进,原来坑洼不平,泥泞的地面让这些坦克无法高速前进。原来这几天李纱一直没有将坦克投入战斗,今天这是第一次参战,“先让它们品尝一下炮弹的味道,通信员接4号。”他命令道,4号指的是炮兵指挥部,原来做为突击队队长的他不必逐级申请,可直接申请炮兵火力支援。要求的炮兵支援马上就到了,从炮弹爆炸的威力看,是152毫米榴弹,M-60坦克基本承受不了这种炮弹的一击,可惜间接射击的命中率太低,大部分坦克依然在推进。

“准备战斗!转到我们动手!”

“别急!等再近一点再打!”

“好,预备!”可还没等他说“放!”,数辆正在靠近的坦克突然发生爆炸,“是谁这么着急?没有命令就开火!”见有人不待他的命令就开火,他有点生气,正在这时一个士兵叫道:“不对,这不是反坦克火箭弹打的。”这时他才发现后方远处出现了己方的坦克,原来第31集团军装甲旅赶来了。96式坦克的“利齿”可以轻松地将M-60坦克“咬碎”,而M-60坦克基本无法威胁96式坦克。在装甲旅支援下,他们终于守住了阵地,随后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成功撤出,因为再坚守一个陷入敌后的阵地是没有意义的。

金门守军的反击计划开始仅2个小时就迫使解放军放弃数个阵地,将防线向后移动几百米,然而形势对他们依然不利,因为左右两支突击部队进攻受阻没能实现会师计划,从而使包围突出部内解放军的计划破产,整个突出部对他的威胁没有解除。虽然登岛的解放军无法得到新的增援和补给,但已登岛部队自身的力量不弱,还支持得住,而且布置于金门对面的解放军炮兵部队可以随时为他们提供炮火支援。

虽然进展并不顺利,但李纱不甘心放弃进攻,认为只要坚持下去,依然有希望,可是此后的数次努力除了增加伤亡之外,他没能让解放军再后退一步。最后李纱不得不于27日下午,下令:“放弃反击计划,继续固守”,其实反击计划到27日就无法继续下去。

这次反击作战可谓“得不偿失”,连续二十多个小时的反击战中金门守军的伤亡、被俘人员超过1万,其中阵亡3000多人,精锐部队基本拼光;解放军伤亡也近5000人,其中阵亡近1500人,但很快得到补充。

虽然金门依然掌握在台湾手中,但谁都能看出,形势对于台湾不利。严峻的形势迫使赵京再次召集部下商讨,由于形势不利,与会人员脸上再也显露不出乐观的表情,失落情绪充斥着整个会议。

“韩战的爆发,牵制了中国人的力量,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不能再打下去,现在要想办法与中国人和谈。”赵京说道,这话说的有气无力的,“可是中国人拒绝和谈,我们拿什么与中国人谈判?”有人回答道。

赵京问道:“现在还有谁能帮助我们?”

有人说道:“听说*喇嘛正在积极活动,应该能牵引一下中国人吧?”

“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欧阳涛应道,“再说也一点作用也不会起,中国人早有准备,他们的活动无异于运死。”

这时赵京突然问道:“我们不是还有原子武器吗?”

“遗憾的是我们只完成了地下核爆的准备。”欧阳涛极不情愿的说出了实情。

“马上进行核爆,让中国人知道我们掌握了原子武器,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有核武器在手不怕中国人不害怕!”赵京说这几句话时,显得自信多了。

对于实施核爆的计划,众人多有异议,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时美国人陷入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之中,根本帮不上忙,要凭借台湾自身的力量取胜根本不可能。

如果对台湾发展核武器的问题追述起来,最早可追述到抗日战争时期,几乎与德、美等国开始核武器研究同时,中国人也了解到一些核武器的基本原理,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了开发核武器的构想,可惜当时的中国根本不据备实施计划的能力。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核武器计划才真正开始实施,到陈俞上台之时,台湾才真正掌握了核技术,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核材料。

虽然台湾方面根本没把以*喇嘛为精神领袖的*组织当回事,事实也证明他们的确没什么大作用,然而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相反正在积极准备。7月27日,*喇嘛会见了几位客人,这些客人的来头可不小,其中,一位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代表,一位是印度军方代表。“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成立完全依赖于美国与印度的支持,现在这支军队马上就要出发了。

*喇嘛亲自出席了今天的成立大会,发表鼓励他的支援者为西藏的独立事业英勇战斗的演讲,可他的心里没底,必竟对手是中国。印度军方代表试图消除了他的疑虑:“据可靠情况,中国人的兵力非常空虚,中国驻藏的部队并没有增加,不久前成立的第5集团军仅辖有第52、55山地旅,只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除此之外,全是边防军或负责治安的武警。中国军队正陷入台海与朝鲜战场,西南方面的第13、14集团军正向中越边境地区集结,没有增援西藏的迹象。”

“可是中国人不可小看!”*喇嘛终于开口了,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形势不容乐观。

“请放心,我们将全力支援你们,美国朋友也答应全力支援,相信这次一定能够成功!”

“是的,我们将全力支援!”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代表也加入进来。

虽然这番话多少让*喇嘛增添了不少信心,但不足以消除他的心里中的疑虑,他所了解的事实让他不能不疑虑。一想到中国采取的政策,他就有点头痛。

别看“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成立引起西方舆论界相当关注,数十名西方记者专程赶来报道这一“盛事”,还没等成立大会结束,雪片般的报道就发出,可他们发回的报道基本上是参照“曲细岗珠国政府”发放的宣传材料,再经过“加水”之后写成的,可谓充满了“鼓吹”与“夸张”之词。根本没有报道这样一个事实--这支所谓的“军队”总兵力仅3000多人,根本不是宣称材料中所说的那样--拥有一万名战士。所谓的装备“精良”,实际上,装备的基本上是轻武器,大部分武器是印度人从军火库中找出来的“存货”,仅步枪就分为好几种制式口径,好象是怕后勤人员没事可干。至于穿的军装也分为好几种,其实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军服可穿,还是穿平民的衣服,不过这些都被士气“高涨”之类的词语代替。所谓部队“训练有素”,实际上是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军官们的情况也好不到那去,只有部分高级军官受过正规军官培训,不过这些都被对“国防军”司令索康等几名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的采访所掩盖。

记者们含有水分的报道只能让读者们根本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而不可能让解放军有一点错误的判断,“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任何活动根本无法逃过解放军的眼睛,当得知所谓的“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已经出动之后,第5集团军军长龙汉魂向他的部下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喇嘛给我们送来一只‘肥牛’,虽然瘦了一点,不过印度人给增加了一些‘配菜’,今后大家好不要客气,来多少吃多少,不要让别人说我们无能!”

“没问题!”他的部下立即以充满信心的回答做为回应,对于将要到来的战斗,他们充满了信心,因为第5集团军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第5集团军仅下辖有第52、55山地旅和几个独立营,兵力显得很少,但全部官兵都经过至少2年的高原山地战训练,所有装备也适合于高原山地战的需要。此外该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量特强,拥有2个后勤师,使作战人员与后勤人员之比达1:3,如果计算上配合该部队的其它后勤部队,比例将达1:6。

这2个后勤师是刚刚成立的,专用于支援配合第5集团军作战的。后勤师是解放军为高原作战新成立的一种运输部队,装备就是运输汽车,负责为作战部队运输物资和人员。与已往的后勤部队不同的是,后勤师不是往返于作战部队与后方补给站,而是跟随于作战部队行动,充当作战部队的移动仓库。

解放军还为高原作战专门设计的运输汽车,高达每辆80万人民币的造价确实让解放军头大,可最后还是咬紧牙关,采取了一大批,配发给第5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