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由于放弃撤退,回过头来与志愿军硬拼,韩美联军使自已陷入困难,因为这一作法被证明是不合算的。继续坚守漏洞百出的防线,不仅不是上上之策,反而给志愿军留下了机会,迂回、包抄等战术可都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

美国人并非中国人想象中的那么怕死,实际上还是相当顽强的,美军指挥员的素质也很高,指挥水平并不见得比志愿军差多少,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使美军成为“难啃的骨头”,让志愿军头痛不已,可惜此时大势已去,美军虽能表现出凶悍的战斗力,但他们也不是“视死不降”或者“绝对服从命令”的人。在情况危急的时候,美军指挥官常常会不顾上级的命令将部队撤出战斗,结果战斗中笑到最后的往往是中国人。而且与美军配合作战的韩国人是“软柿子”,韩国军队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所以志愿军总是先从韩国人守卫的地方下手,对美军实施迂回包围。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韩美联军内部竟出了问题--美国人与韩国人发生争执,一方面,美国人视韩国人为“仆从”,尤其是在韩国军队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更是看不起韩国人。另一方国,与上一次战争时相比,韩国人有了“自尊”,要求取得至少与美国人平等的地位,对于美国人掌握联合国军指挥权一事非常不满,不愿听从美国人的指挥。战前韩美两国都很重视联合指挥的问题,还进行有关的研究与演习,可实际上联合指挥越来越行不通,美军士兵根本不听韩国人的指挥,只服从美国军官发出的命令,至于美国人的命令韩国人也同样对待,战前美韩两国多次演练的联合指挥作战的成果显然没有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美韩两军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不睦,甚至发展为摩擦。美国人以“征服者”自居,视北朝鲜人为“被征服者”,“征服者”对于“被征服者”拥有无上的权力是战争的惯例,因此美国人毫不顾及自己的行动,好象不知道什么是“日内瓦公约”,什么是“人道主义”一样。枪杀与虐待战俘,对平民施暴等行动时常发生。同样的事情韩国士兵也赶过,但是很少发生,而且韩国军方对于参与者常实行严重的制裁,因为受害者--北朝鲜人被韩国人视为自己的同胞,韩国人与北朝鲜人同属于一个民族,分裂本非其之所愿,他们从没有放弃过统一的心愿。韩国人认为这是一场统一之战,自己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对于美国人的暴行韩国军官与士兵都非常反感与反对,常常出面制止,甚至为此差一点与美国人动起手来。

北朝鲜人民则将韩国人与美国人视为侵略者,根本不接受所谓的“统一战争”的说法,拒绝为侵略者服务,积极参加游击队或者为游击队提供情报等支援,积极投身于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给韩美联军制造了许多麻烦,甚至有人将这视为联合国军作战失利的原因之一。

北朝鲜人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为亲人,况且志愿军官兵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因此北朝鲜人民积极支援志愿军作战,为志愿军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北朝鲜人民军被纳入志愿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之下,数以万计的北朝鲜平民积极投入到交通线的抢修中,确保了交通畅通无阻。为保证作战物资及时运送到作战部队手中,北朝鲜境内一切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都被动员起来,参与作战物资的运送。许多人还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枪林弹雨,将作战物资运送到一线部队手中。

“如果没有北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持!要想取争战争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俞登如此评价当时北朝鲜人民给与的支援的。

随着战斗的继续,志愿军的战果不继上涨,然而俞登面对部下上报的一份份“歼敌多少多少,缴获多少多少”的报告竟一点也笑不出来,相反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韩美联军只是表面上是败退了,其实力依然不可低估,尚有战斗力。而志愿军方面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到29日早晨,志愿军二炮部队已“弹”尽,消耗完全部常规地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志愿军空军也损失惨重,也快拼光了。更麻烦的是地面部队的后勤出了问题,入朝大军已过几十万,每天需要消耗的物资是天文数字。可是北朝鲜境内的交通线情况太糟,运输能力有限,物资补充速度根本跟不上消灭的速度。

确信韩美联军将继续硬拼下去之后,俞登在29日早晨给李思华找了一个电话通报情况,他在电话中说:“情况非常不利,敌人准备不惜巨大的人员伤亡继续与我们硬拼下去,这样一来我军的弹药储备支援不了多久。”

李思华虽身在北京,但他时刻关注着朝鲜战局,前方危急的形势让他不安,因此他关切的寻问:“弹药储备能支援多久?”

“支援一天没有问题,如果情况好一点,二天应该差不多。”

“也就是说我军最多能再支援两天,两天之后,我军将弹尽粮绝,是吗?”

“是的,这时攻势已不可能停下来,否则前功尽弃,只有继续硬拼下去。”

“敌人的情况也不会比我们好多少,也应该支援不住了,现在双方都是在比意志,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一定要支援住,胜败就在今后的48小时之内。”

“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支援住的。不过我想说的话是,仗已经到这个份上,再打下去,只能是两败具伤,现在应该是谋求停战的时刻了!”

“我也知道再打下没什么好处,美国人也清楚这一点,甚至比我们更愿望停战,问题不是缺少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停火协议,而是缺少一个台阶,让双方可以名正言顺的停手。”

“我明白了!”

结束通话时,已经是上午了,这时李思华才发现自已又一晚没睡,身体已经不答应了,他决定休息一下,可是他刚刚倒下没有多久,他的秘书就不得不将他从睡梦中叫醒。

“几点了?”李思华问道,“出了什么大事?”

“出了大事!台湾进行了核试验!”秘书说道,他刚刚接到的消息,由于情况特殊,所以他不得不将李思华叫起。

“什么?核试验?台湾?”

“是的!”

“看来得马上开会讨论一下了!”

李思华刚刚赶到会议室,徐新跃等人就到了,台湾进行核试验的消息太重大了!台湾方面不仅不想隐瞒这一消息,相反要让每一个人知道这个消息,让人们知道台湾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技术,甚至宣称还拥有几百件核武器,台湾实施核试验的消息就已经通过一切手段传开了,以求达到轰动性的效果。

徐新跃首先介绍道:“大约在二个小时前,台湾方面实施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当量约为1万吨TNT。”

李思华问道:“我们的情报部门事先没有一点有关的消息吗?”

徐新跃解释道:“有关此次核试验我们确实没有一点情报,对此总参谋部应承担主要责任。”

这时李思华打断他的话,问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弄清台湾到底拥有多少核武器,台湾方面的宣传是否属实?”

徐新跃回答道:“我们虽然没有掌握确切的数字,但可以确信的是,台湾掌握的核材料数量非常少,最多能制造3枚核弹,其核武器技术也尚处于试验阶段,不可能制造出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因此台湾的核武器尚不对我构成威胁。”

听了徐新跃的报告,李思华总算松了一口气,说道:“看来台湾此次核试验的虚张声势,目的是制造影响,向我们施加压力。”

“台湾进行核试验是一件轰动性的消息,我想美国人也会被吓一跳的,是不是应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

李思华说:“对,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与美国人停战言和!”

美国人也确实被这个消息震惊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再次成为舆论界攻击的对象,库比勒则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从没有想到台湾也会拥有核武器,并在这个时候进行核试验。“除了疯子才会想与中国人打一场核战争!”他对周围的人说道,美国政府第一个发表声明谴责台湾的核试验,其它国家也纷纷谴责台湾。美国人对台湾的支援受这次核试验受到不小的影响,然而赵京并不在意美国的反应,他她只想借此向中国方面施加压力,使中国大陆同意停战,可是结果并没有她想象的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传:“我们对于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中国反对核武器,并保证过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台湾已经不再是无核地区,我们不保证不对其使用核武器,只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战争没有胜利者,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大陆民众沸腾起来了,纷纷要求对台湾使用核武器,中国政府虽不同意这种想法,但其它国家并不这样想,核战争的阴云一下密布于整个世界之上。

如此结果为赵京所意料不到的,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中美两国正借此机会,谋求结束本已无力再打下去的朝鲜战争。台湾进行试验的消息传出后,仅7个小时,正在法国巴黎进行秘密和谈的中国代表团将一份文件交给美国和谈代表,并宣传此文件为中国方面提出的最后方案。

急于结束谈判的美国人仅用2个小时间就阅读完中国人送来的东西,这些东西足有10公斤重,而且除了重要的内容被翻译成英文外,非重要部分多为中文,好在,参与谈判的美国人中有几个学过中文,读起来并不困难,问题是这些附件,内容虽不是重要的,但大多没有翻译成英文,而且采用的语法特别,让美国人难以理解,用美国人的话说就是:“应该请语言学家来解释这些东西。”

“可惜没有时间了,我们简单读了一下之后,就急忙与中国人开始了谈判。”一名参加那次谈判的美国人如此回忆当时的情况的,“再仔细阅读没有必要了,必须立即结束这一切!”

双方的谈判代表再次座到一起,开始最后的谈判。“首先我要声明一下,”中国代表团团长胡梦生首先发言道,“你们已经看到的方案,为我方提出的最终方案,任何修改仅限于语法上的修改,实质内容不得改变。”

美国代表团团长问道:“也就是说这是最后通牒吗?”

“是的!”中国人明确的回答道,中国人采取的强硬态势,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不过美国代表马上回答:“好吧!我方原则上接受这个方案,下面让我们把确认正式的协议内容吧!”

接下来,双方代表团仅有7个小时就完成对协议内容的确认并起草了正式协议书,然而双方还是等不及了,不待协议书最终完成,双方政府已开始研究实施的问题了,尽快实施协议才是双方关心的问题。

由于中美双方进行的是秘密会谈,达成的协议自然也是秘密的,因此将协议付诸实施也要麻烦一点,不过这是什么问题。7月29日,美国总统库比勒发表出了一个结束冲突的多点意见,多点意见内容主要为:

一,朝鲜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并恢复战前的实际控制线。

二,台湾方面立即放弃独立,中国与台湾实现停火,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三,销毁台湾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生化武器及远程导弹。

四,立即解除相互间的经济制裁。

此多点意见发表后,立即获得中国方面的良好回应,李思华发表公开声明表示愿意以此为基础解决所有问题,同时派出全权代表团立即出访美国,进行具体的谈判。

当中国代表团抵达华盛顿时,美国代表团已等候多时,因此会议立即开始,一小时后,中美代表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双方已在重点问题上达成一至,剩下的技术性问题可以在24小时内解决。实际上这只是做做样子,秘密协议总要公开的。美国总统不需要劝说将军们服从命令,因为美国国内没有反对停战的力量,唯一的工作就是劝说韩国人接着停战。韩国人本不同意停战,可没有美军的参与韩国无力独立支撑整个战争,当美国人发出威胁之后,韩国人屈服了!

朝鲜交战双方实现停火只剩下时间问题,一时间枪炮声减弱了,双方军队开始尽可能避免主动出击,脱离接触,准备停火。

在普通人看来,经过闪电般的谈判,中美两国达成了一项令人不可思意的协议。一时间战争的阴云撤底消失了。

7月31日,一名美国人正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抵达台北,将中美已经达成的和平协议的具体内容通知台湾方面。

“条件过于苛刻,这完全无视于台湾的利益!”简单的看了一下之后,赵京说道,“因此我无法接受!除非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这是最终的方案!没有任何讨论的可能!不过你们可以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进行一些语法上的修改,反正中文的词汇是很丰富的,但是实质内容不得改变。”

“不能再讨论一下吗?”

“是的,你们只能在接受与拒绝之间进行选择。”美国人说道,“你们可以拒绝,但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将于你们自己负责。”

“你这是威胁吗?”

“不是,这是出于朋友间的友谊!”

“我们需要时间仔细的考虑一下!可以吗?”

“可以,不过希望你们尽快做出决定!”

会谈就这样结束了,美国人告辞离去,赵京则召集手下讨论如何答复的问题。几小时后,他打电话通知美国人,他接受了全部条件,这是预料中的结果,台湾依靠于美国的支持,一旦失去美国的支援,台湾根本无力打下去。

协议内容公开后,《华盛顿邮报》以“布什通过出卖台湾换来了和平!”为题对这一协议发表评价,事实也确是如此--美国人决定牺牲台湾了,不过这是一个不能再好的结局。

持续了数日的朝鲜战争结束了!8月1日,上午11点一过,随着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枪炮声绝迹了,志愿军与人民军部队向前缓慢推进,接收美韩联军撤退后留下的阵地,美韩联军正向三八线以南撤退,按照协议美韩联军将在48小时内撤退到三、八线以南。

由于朝鲜交战双方都非常有实现和平的诚意,有关签署正式停战协定的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大体上来说,新的停战协定与1953年签定的停战协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有关战俘遣返问题上。当年战俘是实行“自愿遣返”,结果造成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俘没能如愿返回故乡,这样的悲剧不会在上演了!美国人本打算如当年那样再来次“自愿遣返”,可是最后美国人放弃了这一想法,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问题上争吵了!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中国。

很快新的停战协定确定下来,2003年8月6日,下午3点15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兵员俞登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巴枯宁在朝鲜板门店举行会谈,并分别在新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第二次朝鲜战场正式结束!

“停战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及时的,当时我们已耗尽了力量。”俞登回忆道,“战士连续数日的战斗让战士们的肉身陷入极度疲劳之中,原本支持着他们的精神力量随着停战命令的到来而消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毫无一点精神。当时许多人哭了,平局并不是人们期待的结果。”

“这是一场及时雨!”韩美联军或者联合国军司令巴枯宁如此评价停战,“虽然大批增援部队在这个时候赶到了,然而弹药储备只能再用三天了,面对数量无穷无尽的中国军队,我早已失去再打下去的信心。实际上,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进行一场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士兵那尽显疲劳之色的脸上突然多出了一股喜色,这股喜色并非舆论宣传所说的胜利归来的喜悦,而是因为战争结束了,他们马上可以与家人团聚了。”

无论双方的指挥官如何评价停战,那终究是军人的看法,对于政治家与舆论界来说那是另一回事,美国人如同庆祝战争胜利一般欢呼,舆论界的报告将停战的结局为一场伟大的胜利,中国人迫于压力屈服了!台湾的赵京则发表了一篇“胜利公告”般的演讲,台湾不承认失败,将停火说成是中国人屈服的结果,而不是台湾被迫屈服。

这一回台湾方面的宣传没有被大陆民众驳斥为“胡说八道”,打成平局的结果是大陆民众所不能接受的,停战的消息一传来,中国国内舆论随即一片大哗,政府软弱惹恼了正在兴头上的中国人,一时间骂声不断,人们纷纷表示抗议,反对停战,甚至将此列为“国耻”。一晚间中国政府的名声暴跌,国家主席李思华因战争升高的个人威望也随之不复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批评与谴责。然而中国人民的抗议之声没能阻止战争的结束,停战协议依然得到实施。

实际上,大陆与台湾间的军事对抗在2003年8月1日已经结束,第一次台海战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