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

“请起。子尚请起。”

史琳非常客气的快步上前,将张昭扶起来。邀请众人落座,爽朗的笑道:“本官的行程是返回固原城。红城堡那里基本无事。此次便装前来,是有国事咨询子尚,没有打扰到子尚吧?”

张昭微笑着,顺着史总督说场面话,“怎么会?”

林文宁则是心里吐槽,“要不是他的心腹幕僚赵子龙先透了底,只看史总督这样子,哪里像来求人的?”

闲话几句官场话题,午后清爽的阳光从帐篷外透进来。史琳环顾众人最终目光落在他右手边的张昭身上,放下茶碗,沉吟着道:“子尚,你真的打定主意不分润军功给京营的四万将士?只怕他们有怨言啊!”

代表京营前来劝张昭的奋武营都督周豫昨天刚刚离开韦州城。

张昭根本不为所动,平视着史总督,掷地有声的道:“军功是新军卫全体将士打出来的,我作为卫指挥使怎么能拿将士们浴血奋战来的功劳去做交易。京营若是有怨言,那就让他们有怨言吧。”

史琳将近六十岁的年纪,中等身量,脸上皱纹很多。穿着月白色的文士长衫,一举一动颇有官威。见张昭态度坚决,似有所悟的看张昭一眼。

赵子龙赵师爷笑着开口缓和气氛,道:“张相公,如今西北大局已定。只是,大军搜套却没有相应的战功,为此,朝廷必定会追责。张相公可愿帮老大人在天子面前缓颊一二?

老大人自去年到任,兢兢业业,安抚黎庶,推行朝廷政令。没有功劳亦有苦劳。而搜套是军务,老大人是文臣,并无置喙的余地。”

这话就是在扯淡了。

据张昭所知,七月的搜套行动史琳就带着他所属的两千精骑。以其三边总督的身份,京营不听调动情有可原,但是固原镇、宁夏镇的兵马敢不听?

那是嫌命太长了吧!

不过,张昭也没把话挑破。他来见史琳,关注点不在这上面。重要的是推行他对西北防务的想法。他回头拍拍屁股走人,这新秦中的百姓还得被鞑靼人掠夺。

小王子的察哈尔部被他打的伤了元气,没两三年的功夫绝对恢复不过来。但是入驻河套的火筛所部并没有。

张昭略微沉思,拱手道:“老大人,你若作出成绩在下自然愿意为老大人在朝廷里分说一二。不知老大人对西北的防务如何看待?自我入战区以来,固原镇这里的防御明显差延绥许多。”

赵子龙微微苦笑。这位张相公可不好忽悠啊。还是要他的东翁配合其做点实事。

张昭在王恕面前说的西北防务方略此时早就传遍西北的官场。当时是王六小姐问张昭,怎么解决套虏。张昭因而给出的方案。归纳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铸造大量的燧发枪,在民间售卖。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百姓十万军。

第二,烧制水泥,修建堡垒。在花马池、小盐池、韦州一线,用水泥修筑大量的堡垒。

且不说王恕的身份,他是西北士林的领袖,张昭这番话自然是慢慢的流传开。第一,王家铸造燧发枪需要舆论造势啊!不然卖给谁呢?仅仅是新军卫的订单可不能让他们发财。

第二,王六小姐对张昭这个方案颇为推崇。她和闺中密友交往时自然是将方案说出去。而她的闺中密友多半是有兄长或者表兄,这样希望娶王六小姐的青年才俊。

士林中得以知悉。

再一个,张昭取得韦州大捷之后,傻子都明白他即将封爵。其所陈述的西北防御方略自然会被人翻出来仔细研究。因而官场中消息灵通的人基本都知道。

史琳有些迟疑的道:“子尚,这恐非一日之功。”

燧发枪的扩散和修筑水泥堡垒,他愿意去做。但是就怕他事情还没做完,朝廷罢免他的圣旨就到了。

林文宁坐在张昭身边,心里摇头。听这口气,史总督还想保住三边总制的官位,这怎么可能?

这位史总督才不配位。如成化年间的名臣余子俊都知道修筑堡垒,他到任一年来,根本就不加强防务,反而想着捞取军功升官。

在今年四月份鞑靼大举入侵之前,花马池一带时常有小规模的战斗。他麾下各边堡不断的上报军功。而且,史琳积极推动出塞搜套。结果鞑靼人先打进来了。

威宁伯(王越)不修防务,那是他打仗有水平,上来就把小王子赶出河套。他死后一年多,弘治十三年火筛才敢重新入住河套。你一介文臣凭什么不修堡垒?

以他的了解,张相公绝不会保史琳的官位。

果然…

张昭徐徐的道:“老大人,做一点事有一点事的功劳。老大人要为回京之后计较。”

史琳这回听懂了,心里的侥幸被打碎,继而有一股愤懑之感涌起来,盯着张昭。

他堂堂正二品的文官,三边总制之尊,统帅四个边镇,辖制一个布政司,麾下兵马近十万,文官武将近百,当面相求竟然被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拒绝,他如何不怒?

但是,这愤怒只持续了片刻就消失。他能把眼前这个小年轻怎么样呢?

张昭说是他的下属,其实新军卫隶属于京营。而上奏折弹劾,那简直是个笑话。没见朱晖和苗逵两个没讨要到人头,什么动静都没有吗?

反而,他现在还有求于张昭。

史琳犀利的眼神慢慢的淡下去,借着喝茶掩饰尴尬,问道:“子尚的意思是?”

张昭仿佛没看到史琳的眼神变化,说道:“水泥烧制的工艺瑞昌号已经掌握,老大人要做的是以工代赈,确保今年受灾的百姓能活下去。

至于说燧发枪的扩散,老大人只需要以总督的名义行文陕西布政司、三边军镇,允许个人购买燧发枪即可。”

救助灵州被掠的百姓的事宜,他昨天晚上还和王六小姐说起过,本来张昭是打算上书朝廷来推动此事的。

他一个卫指挥使、带兵的将领,跑去固原城和史总督谈如何救灾很犯忌讳的。他不会干这二傻子似的事情。所以,他给王六小姐说需要时间。

但是,史总督今日突然前来,在这场谈判中,那他就占着主动,不必客气。

另外燧发枪开发给民间,这事估计颇有争议,他自有想法。

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杀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见(下)第六十三章 生员(三)-依仗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脸被打的啪啪响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临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军纵横第三百七十九章 难堪大用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两百五十七章 达成协议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八章 试探、诈唬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阳城中(上)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五百零七章 划地盘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三百五十六章 庆贺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八十三章 初见太子(下)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两百五十二章 将军白马入三原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捷(下)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两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当反派啊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为公马文升第五百七十六章 终章(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将要结束第一章 难题第六百三十二章 说法第两百四十九章 祭拜、计划、闲聊第两百二十三章 与子同袍(下)-决战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锋(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斩!第六百八十一章 敌人是谁第六百二十六章 谈一谈的方式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灭福余卫第五百一十八章 诱敌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楼(下)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四百二十章 愤恨、初战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四百四十章 胜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于此?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规划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闻暗子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二十九章 考前准备(中一)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第三十七章 两成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一百三十章 军中夜议第五百一十三章 脱颖而出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第五百七十七章 终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两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盐业要完第三百六十三章 教太子(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军纵横第五百六十五章 胜却(中一)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个团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枢密院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