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

大名城里,每条街道上都是杂乱的马蹄声。

人心未定,人心难安。

李自成之死,这条噩耗对大顺军的精神已经造成了致命打击。对于李过个人,更加是造成了一种几乎可以说是毁灭式的打击。

李自成之于李过,如兄亦如父,荆侯是从来、从来都没有设想过,有朝一日需要由他来扛起顺军的大旗,由他来继承李自成的领袖地位。

在跟随李过撤往大名府的顾君恩、陈永福、牛成虎看来,这位刘宗敏死后,大顺军中最具有军事才华的战将,现在脸上的忧愁,实在过于浓厚——浓厚到了令人怀疑他是否将一病不起的地步。

城内的士兵都受到李过的影响,每个人都垂头丧气,精神、气魄低落到了谷底。

许许多多的将士小腿肿胀,他们从获鹿一路南逃到大名府,日夜不息,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

他们一直在跑,一直在逃跑,不知道有多少人跑烂了自己的脚底板、跑肿胀了自己的双腿,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永远地被留在了获鹿的坟冢里。

躺在床铺上的伤兵,周身到处是鲜血,罩袍被撕扯成一条一条的。他们的伤口绽开,皮肉上凝结着深色的血块,刀枪上粘挂着鞑子的皮肉和毛发,刀刃在星月下一闪一闪地抖着寒光。

“荆侯……”

顾君恩小声问了一句,李过神色不动,他的副将马重禧在一边对着顾君恩等人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影响到李过休息。

荆侯的脸上挂着浓浓的愁云惨雾,深陷的眼窝骤然颤抖了几下,他慢慢睁大了眼睛,眼中虽然愁苦,可依旧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在流动着。

荆侯的嘴唇轻微地动了一下:“来亨还没到吗?”

顾君恩回答说:“回禀荆侯,随侯马上就到大名府了。随侯和磁侯带着一支兵马就在这附近了,他们先头的几名轻骑刚刚已经入城。”

夜色朦胧,空气中悬浮着极细小的水珠。一片黑暗,唯有远处的丘陵顶峰在乳白色的雾海中时隐时现地浮动。

李过还是很沉稳的模样说:“多加戒备,清军在获鹿大胜以后,占尽优势,或许会派轻骑偷袭大名府。今方国危之时,一切务必多加谨慎小心。”

顾君恩、陈永福、牛成虎三人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的脸色上看出了安心的模样。马重禧也露出一抹安定的笑容,李过这时候还能注意到大名府的防务情况,看来他正从大行皇帝驾崩的危机中慢慢恢复过来。

顾君恩抱拳说:“皇太极的死讯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获鹿大战大顺军的确是败了,但是清军也并不好过。他们现在同样忙于争逐着皇太极留下的空位,暂时是没有精力和时间继续南下与我们作战了。

荆侯为了夺回大行皇帝的遗体,在获鹿一役里伤得太重了,现在还是请以身体为重……毕竟先皇遗诏,以荆侯为武王……此中意旨,荆侯应当全盘明白。”

获鹿大战的最后阶段,李过拼死冲击敌阵,杀死了不知道多少满清的宗室将领,一直杀到皇太极的黄龙纛下,殊死奋斗,才把李自成的遗体从乱兵之中夺还回来。

但他冲阵的时候,一样遭到清军的激烈抵抗,因此身负重伤。当时在战场上,李过还以过人的意志强撑身体,等到大军退到大名府,稍稍安定下来以后,他的身体才像病来如山倒一样地颓垮了下来。

顾君恩已经为李过找了不少大夫,多番救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根除李过在获鹿血战以后留下的种种暗伤。

李自成在牺牲以前,已经留下遗言“我侄当为武王”,其言下之意已经十分明了,就是要李过继承大顺朝的皇位,作为继承“周文王”的“周武王”,代死去的文王复仇伐无道。

可是现在李过的身体却出现了这样严重的伤势,顾君恩等人也只好把那些劝李过尽快称帝的话语,收回到了肚子里面。

李过慢慢支撑起自己的身体,他站了起来,走到门窗处,仰望朗月,又淡淡地问众人另一个问题:

“双喜……双喜和启翁还是不愿来大名府吗?”

顾君恩皱起眉头回答说:

“获鹿大战以后,诸军丧乱溃败不整,当时牛相献策说要让荆侯和义侯分路撤退,好沿途收容败兵的时候,我就十分反对,觉得此事颇有蹊跷。等到牛相、义侯他们退到彰德以后,尚无异动,等到荆侯您伤势极重的情况传到彰德以后,牛相就坚持以援救太原为第一要务,声称军务繁忙,无暇来大名参与军议。

义侯现在似乎也是带兵要回山西去增援太原……不过太原方面情势危急,也确实没错。井陉关丢失以后,鞑子已经能从北、东两面包抄太原城,田帅和姜将军虽然设防严整,几次击退了清军的攻势,但到底能够支撑多久,也很不好说。”

“唉。”

李过叹了一口气,大家都明白,这是为牛金星的擅自妄为所叹的一口气。可是顾君恩自己心下又觉得,这口气难道不是为了李过自己而叹的吗?

毕竟荆侯的身体情况已经……

顾君恩看了看李过的脸色,接着说:“大行皇帝的遗体还在大名府,不若以安葬先皇遗体的名义,召牛相和义侯来大名府?”

李过转过头来,双眼盯紧了顾君恩的脸看。他的眼神始终沉稳有力,像是一堵墙或者一池水的感觉,让向来都胆大妄为的顾君恩都觉得压力甚大且难以捉摸。

“此事没有必要。大名府也是前线,先皇遗体一直放在大名府很不安全。万一有事,如何是好。现在太原也遭到清军的攻击,大同被清军占据,李氏的米脂故里和祖坟同样很不安全。先皇的遗体……暂时还是先送去开封或者西安安置较好。”

以李过的为人,即便现在牛金星已经隐隐表现出了不训的态度,甚至连张鼐都没有听从他的要求来大名府汇合,李过还是会以和衷共济的姿态面对大顺军的文武百官们。

毕竟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权位于李过而言,并不是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李过所最忧愁的是,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的方向是什么?

李过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大副,却不是一个能够掌握方向的船长。

如今的大顺江山,已经是如李白所言,“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的形势。在怒海横波之中,当浪花好像连山喷雪而来的时候,大顺军急需要一个能够掌握方向的领袖站出来。

李过非常有自知之明,也非常了解自己,他绝不是大顺需要的领袖,绝不是此时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李自成的遗言和嘱托,又只能让李过必须背负起这份责任来。

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于自己能力有限的认知,纠缠在一起,在李过的心中形成了一股殊为强烈的遗憾、无奈和悲郁之情。

他显得这样憔悴与愁苦,不仅仅是因为身体伤痛带来的折磨,也是因为这份责任感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

东方既白,一名亲兵奔入庭院里面,大声嚷嚷地说:“随侯回来了!随侯回来了!”

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九十九章 联军末路(四)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三章 龙凤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