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

西元1644年,甲申年,大顺光中元年,大清昭和二年,北明同治二年,西明太平天国二年,南明监国元年。

甲申,甲申。

如果崇祯皇帝未死的话,这一年应该是崇祯十七年。

不过在李来亨如今所处的世界里,崇祯皇帝的神主牌位已经值不了几个钱了。他的生死在刚刚过去的永昌元年里,是获鹿大战中逝去的三位天子中,最无足轻重的一位。

新的秩序正在酝酿,并且即将诞生。这场大决战,李来亨当然知道的,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将比获鹿之战更为恢弘和血腥,在鲜血中,总会有一个政权胜出,胜出者又势必将要席卷天下了。

从北京到开封,从长安到武昌,从成都到南京,李过李来亨父子、多尔衮、张献忠和他的义子们、南明的众正盈朝们,这些英雄、枭雄、霸主、豪杰和愚不可及的蠢物,所有人的声音、信念和努力,形成一面无形的网,从苍穹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

这就是大决战!

毋庸置疑的大决战。

李来亨刚刚离开皇宫,就立刻奔往参军院。现在的参军院是和兵政府合署办公,用的是兵备道的衙门做官邸,条件固然简陋些,但对于习惯了吃冰饮雪的顺军战士们来说,其实应该说条件是大大的优渥了才对。

李来亨在宿卫骑士们的跟随下,才走到兵政府和参军院官邸的大门口,就远远听到了顾君恩几乎算得上是咆哮的声音。

李来亨向张皮绠点评道:“为顾君恩办事的参谋们,寿数和脑子,肯定会少掉一样。”

大决战将要来临的压力完全激发出了顾君恩的激情,他的情绪好像被大火完全点燃了那样,不仅是跳脱起来,而且是在狂舞着。所有地图、军情文书、部队的编制和兵力情况,这些表图、文字,错综复杂的信息,从顾君恩的眼睛下流过,就成为了井然有序的数据。

李来亨走了进来,他敲敲门后才说:

“好直实孤之留侯,坐断军机,舍你其谁?”

顾君恩处理军务的效率,的确只能用热忱和激情来形容。他办理军务就像是打完一场仗似的,汗水不停地从额头上涔涔流下,见到晋王殿下驾到后,才拿起一条手帕擦了擦脸。

顾君恩矜持地说:“殿下过誉,臣临阵决机远远不如雄丽,冲锋陷阵当然也不能同摇旗相比,为殿下统筹大局、总统百官,也……也还不能同乐山相比。”

李来亨知道顾君恩为人狂傲,即便没有将平章政事的宰相位置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至少也是认为自己有资格和方以仁平分秋色。

但是李来亨稳定大顺政权以后,却是以方以仁为独相,总统百官。这已经是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二百年天下所无的恩典了。

此前牛金星虽然也担任过平章政事,但当时至少名义上还有惠世扬这个大明朝的三朝老臣同为平章。

现在惠世扬已经到襄阳养老去了,大顺便只剩下了方以仁这一位平章政事——堪称实打实的天下独相。

顾君恩从来没觉得自己的能力或地位就比方以仁低了半分,所以方以仁能独相,他顾好直却只是本兵,肚子里头多多少少是存在一点不满的。

李来亨知道他的心情,哈哈笑着拍了拍他后背,直言道:

“好直不逊于天下任何一人,你担心什么呢?说正题吧,清军动向如何?明天就是甲申年的正旦了,我们的兵力、粮秣、军械、辎重、要垒……这一切一切,都是否部署妥当了?”

顾君恩看着李来亨,脸上不免有些忧愁:

“殿下下令聚兵十万于开封,现在除了殿前军在山东,殿中军一部在潼关、一部在太原,其余五军的精兵强将,已经悉数集中于开封。

只是参军院做了推演,多数人都认为聚兵开封,虽然可以起到集中兵力的作用,可是缓不济急,一旦清军的两个拳头自东西方向夹击过来,待我军防守反击的时候,大顺疆土恐怕已经丧失过半了。

这对于我军的军心士气,肯定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接连失地之下,即便拥有了兵力集中的优势,到时候大军士气不振,也未能能够做到些什么。”

李来亨带着众人坐下,他自己也看过参军院送上来的种种军务文书。而且李来亨看过的材料,都是先由顾君恩统计和分析过一遍的东西,所以正常来讲,他们两人的用兵思路应该是比较接近才对。

可在顾君恩看来,李来亨在年前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到开封的情况,实在有些不合乎于兵法。

“殿下,兵法上说,勿以军重而轻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李来亨大笑道:“好直是想说,这三个勿字,孤都占全了吗?”

顾君恩赶忙说:“臣断无此意。”

李来亨嘿嘿笑道:“哎呀,好直,不要信口开河。你的意思孤全明白,但这场夹河之战,东虏是势在必得,多尔衮又必须短期内求取速战速决的速胜结果。可以说就大势来说,局面其实是有利于大顺,因此孤才认为,这一场决战,不仅仅是大顺军反击的转折点,而且将是一个痛歼满洲人主力的大好机会。”

顾君恩苦笑道:“殿下欲以此战为唐太宗之虎牢否?但多尔衮恐怕不是王世充、窦建德之流,而且我们不能不忽视江南啊。”

李来亨却不以为意地说:

“江南自永昌元年生变以来,如今李建泰、高起潜、刘泽清、苏观生等人欲奉唐王监国而不成,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连我们这些远在河南的人都知道,江南人又岂会不知?

孤听说马士英领衔三镇,以刘良佐、高谦、黄得功之兵叱咤于金陵,拥福王称帝,估计正式改元建号,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可他们明知道李建泰、高起潜、刘泽清、苏观生之辈有拥唐之议,郑氏、黄鸣俊、朱大典、钱谦益有拥潞之议,现在兵入金陵,却没有动这些人里的任何一人。

难道真的是因为马士英宽宏大量吗?无非是三镇兵虽然占据优势,但尚且不能彻底压倒其余各派势力而已。

严薪已派不少人马潜伏江南,据他估计,福王改元建号之日,江南又免不了发生数场内衅。所以啊,好直,你担心江南方面,实在是过虑!”

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三章 林猫猫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十章 李寨主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