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赤字

送别了皇家新军的奔赴朝鲜的远征军后,肖图白看着国资委今年的账单,严密统计的数据中,清晰的反应一个问题——赤字!

今年虽然投入很多经营项目,但是回报周期较长,向国资委上缴的红利,还抵不上国资委不断下拨的军费开支。

军队只负责战斗与消耗,不可能偿还国资委投入的本息。但是有些战斗不得不战,因为将战斗竟可能引爆在经济特区之外,创造更为和平的环境,才是经济特区最大的利益所在。

到了年终,国资委和经济特区政府的总财物收支中,赤字达到150万两白银之巨。而年底经济特区政府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肖图白也明确将创造经济效益,收缩国资委的赤字,放在了重点。

“大家都有什么好的想法,皆可以提出来。说错是不要紧,集思广益嘛!”经济特区的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肖图白对众人说道。

天津煤业公司的总经理符成,犹豫道:“如果煤业公司裁员,立马可以获得利润增幅,提高上缴红利的比例!”

作为国营企业,天津煤业公司不但负责向政府纳税,以及上缴红利的责任之外,还肩负减少经济特区失业率的政治任务。

比如,天津煤业正常的企业发展,此时只需要有2000名员工足矣,但是天津煤业足足吸纳了5000多名员工。

因为,此时每月皆有数千名难民和打工者涌入经济特区。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大量的失业者云集,肯定留下动乱的隐患。所以,国营企业除了肩负缴纳税收、创造效益的任务之外。还肩负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失业人口的政治任务。

肖图白摇头道:“不行,利润只能想办法去赚,不能通过裁员的方式去抠!”

事实上,天津煤业公司的成本一直在降低。最初生产蜂窝煤,每块达到1.5文钱。而采矿的方式、蜂窝煤的机器不断的改进,每块蜂窝煤的生产成本降低到0.2文钱。与此同时,蜂窝煤的出厂价降低到1文钱一块。

而天津煤业公司主要是负责生产。具体的贩卖则是由拉着板车的煤贩子们销售给客户。一般来说,煤贩子卖给交通便利的经济特区境内的用户,每块1.5文钱左右。而经济特区以外,蜂窝煤也降价到了2文钱左右。

天津渔业公司代表也提出。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是否可能通过涨价提升利润。崇祯九年公司总计销售1500万斤咸鱼、1300万斤鱼松。销售额84万多两,利润40余万两。每涨价1文钱,可以提升2.8万两利润。

肖图白闻言道:“批准,姑且一试!”鱼松和咸鱼。卖的和大米一个价钱,显然也是奇葩了。

虽然17世纪的小冰河天气,造成粮食价格严重高估,但是哪怕是放在太平盛世。30文钱一斤鱼松、咸鱼,也是比较便宜的。而鱼松和咸鱼。仅仅是下饭的菜肴,并不作为主食。稍微涨价一点,依然是一种廉价的食品。

在肖图白的批准下,天津渔业公司准备给鱼松和咸鱼每斤提价五文钱,在产量不变地的情况下,预期明年利润增幅14万两。而天津渔业公司,每年上缴一半红利,可以让国资委明年的账面,会好看一些。

在各大公司的代表的纷纷发言后,特区政府方面,或提议加税,或提议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肖图白笑道:“暂时不能加税!没有好的理由,凭白的增加税率,是严重伤害特区政府的信誉,商人非常反感这一套。招商引资方面,可以批准更大胆、更积极一些。”

肖图白确立了基调后。特区政府的招商办公室提出一份计划——明年准备高达5万两公关、招待费用,这笔费用,专门用以公款招待有意投资的大商人,专用于陪吃、陪喝、陪玩。

招商办公室是经济特区政府,唯一能够合法在招待客户时挥霍公款大吃大喝的部门。而招商人员,使用公款挥霍,同样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绩。至少,招待费的付出要帮助政府赚回几倍、几十倍以上的回报。

在众人纷纷想出各种增加财政的计划后,肖图白想出户外广告。在公路、广场等等公众场所,树立专门的平面广告展示牌。

初期广告位上,以宣传介绍国营企业的产品为主。等到激发商业界的反响后,则公开向社会上的民营商人招标。

比如,在葛沽城市内树立1万个户外广告展览位置,每个广告年收费1两银子,也能够额外赚取1万两银子。而且,广告收入也是一项新兴产业,可以在大明很多的大城市复制这种商业模式。

经过众人群策群力后,一堆增加特区政府和国资委收入的想法,不断的冒出来。这些计划,如果执行的比较好,将会给特区政府带来更多的经济实力。而有了更雄厚经济实力作为底蕴,自然能够招募更多军队,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通过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办法,创造和平的环境。

肖图白觉得自己穿越后,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权势,但是活得的现代生活更累。他不但要担任政府的首脑、军队的首脑、政党的首领、锦衣卫情报组织的首领,而且还要担任经济理论研究学者、投资专家、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等等一系列神圣的职位。

毫不夸张的说,肖图白是推动大明经济、政治、军事改革的主要推动力,离开了肖图白的救亡图存改革,大明王朝这座看似辉煌雄伟的建筑,转瞬就会崩塌。

肖图白并不是对大明王朝崩塌本身感觉到惋惜,仅仅是为大明王朝一亿两千万子民感觉到惋惜。

明末的百年动乱何等惨烈,百姓何其无辜,天灾、**、兵灾连绵不断,至康熙年间天下才大体恢复平静,但是人口却已减至4000万人。

而取代明朝的清朝,虽然有美洲传来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等高产作物的推广,人口繁衍速度比之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速,但是残酷的文字狱造成科技和生产力严重倒退、统治者和民众皆愚昧不堪。

清廷两百多年,也是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发展的两百年。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经济开始激活,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而清廷统治下的中华大地,却是越发的贫弱,生产力的发展陷入停滞、倒退阶段。

明末时期,留下1.2亿人口、年产值30亿白银GDP的经济规模。假设中华文明在17世纪20世纪之间GDP年增2%,那268年之间经济规模至少应该增长200多倍。也就是说,1911年清廷倒台之前,GDP要6000亿两白银,才能算一个合格的成绩单。

但是,清末时期中国的GDP仅100亿银元、财政收入3亿银元。4亿人口,洋务运动引进了一堆的西方机器,经济规模比之明末只进步了3倍。如果以人均生产力计算,清末时期甚至远远不如明末的人均生产力。

谁发展生产力,谁就是正义。谁能又快又好的发展生产力,则是正义中的正义。

历史已经证明了,满清王朝的268年统治,不但不发展生产力,甚至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信奉为唯生产力主义的工业党人,肖图白自是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满清是不死不休的死敌!

肖图白针对满清,会连绵不断的进行军事打击、政治经济削弱。他从未想过一股荡平关外满蒙大军。而是通过不断发展的态势,改变双方实力对比。比如,肖图白一心维持,一面发动战争,一面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远远快过发展战争的消耗,才能够符合肖图白越打越强的,能够打得起持久战的战略。

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241章 问策(三)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47章 收容难民第207章 城乡差距背后的阳谋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48章 银荒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167章 皮岛海战(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56章 建党(一)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第55章 党报(二)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79章 虏变(一)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266章 钻床、锯床第118章 震动(二)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141章 胜了(一)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72章 丰收(三)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76章 粮商(二)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65章 重农第85章 独石口(三)第83章 独石口(一)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6章 拜年第36章 蜂窝煤的暴利(一)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46章 圣旨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80章 虏变(二)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84章 独石口(二)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75章 粮商(一)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179章 游街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34章 阴谋第23章 郑芝豹、招商局、公制单位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79章 游街第57章 建党(二)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84章 独石口(二)第117章 震动(一)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59章 棱堡(一)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48章 银荒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59章 棱堡(一)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