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

天气越来越寒冷,甚至下了一场大雪。

对于缺衣少食的底层百姓,简直是一场灾难。天津城内无家可归的流民甚多,这些流民多是做短工,或者是行乞维生,更多人则是主动的卖身为奴,希望活命。

“老爷收下我吧,我能干活,不要工钱。”一名饿的两眼发黑的少年哀求道。

“民女死了丈夫,无依无靠。只要您收养民女的两孩子,让民女做什么都行.......”还算清秀的女子,牵着一名男孩,怀中抱着一名婴孩,哭道。

“给口饭吃吧.......”越来越多的流民围上来。

在天津,肖图白每天都看到街上有流民冻死、饿死在街上,对于这些没人管是死尸,官府雇人拉到城外乱葬岗草草掩埋了事。

对于这些惨象,肖图白既是心生不忍,便让总顾问衙门的人事司,招募流民提供自食其力的工作。

除了不忍之外,肖图白也知道,这些都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无所谓残忍,无所谓剥削——

受到救助的流民,首先会签订一份协议,成为一名“契约奴”,总顾问衙门向这些自愿卖身为奴的流民提供食宿。总顾问衙门,不会故意杀死或者体罚“契约奴”,也不会无故侮辱、侵犯“契约奴”的身体。

而一名“契约奴”中十八岁至四十八岁之间的成年劳动力,需要在总顾问衙门的安排下进行生产劳动。如果一名“契约奴”不愿意进行合理的劳动,那么总顾问衙门则是有权解除契约,不再对其提供基本的食宿。

当然了,总顾问衙门对于“契约奴”的劳动,只提供基本的食宿,而不会付给工钱。而“契约奴”劳动满一年,可以重新变为“民户”。

“民户”拥有人身自由,总顾问衙门会为其劳动支付酬劳。当然了,总顾问衙门不会为民户提供免费的食宿了,民户需要自己独立赚钱,养家糊口。

而针对“契约奴”中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总顾问衙门负责基本的赡养。

而“契约奴”中的未成年儿童,总顾问衙门会对其安排文化教育课程。当然了,文化教育也并不是免费的,将来这些“契约奴”儿童成年之后,需要用参加劳动,或者是参军的方式,偿还对其教育成本。

总而言之,肖图白并不提倡开仓放粮式的赈灾、救济。更提倡,提供就业的方式,授之以渔。

人贵自强不息!总顾问衙门家业有限,不可能大量的去收养不劳而食的懒汉。

————————

对于“契约奴”的招募、管理工作,是由总顾问衙门中的人事司负责。人事司的司长名叫将岸,字自在,是一名绍兴师爷出身,有着二十年幕僚经验,给巡抚、布政司(省长)一级的地方大员做过师爷。

事实上,明朝的大多数的官员,本身是不会处理政务的。具体的政务,大多数是师爷、幕僚帮助处理,只有拥有好师爷,才能够有好政绩。所以这个将岸,在政务管理能力上是能够主政一省。

“大人,下官派人招募时,流民争相涌来,天津的流民数以万计。经过各位同僚的同心同德协作,已是与6000多人签订了‘契约奴’协议。其中,成年男子劳动力2000余人,老人700余,妇女1300余,儿童2000余......下一步,属下会进一步将契约奴分类,有文化的、有手艺的、有劳动能力的和没有劳动能力的各自分类。按照劳动力的技能,针对性的向其安排工作.......”

将岸有点兴奋的向肖图白报告说道,他做了二十的幕僚,辅佐过五任东翁。不过,做梦也想要自己当官掌权。前不久,通过了总顾问衙门的考试,并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担任了人事司的司长,充分满足了将岸的掌管大权的**。

当然了,将岸知道自己的一切全部是肖大人给的。如果肖图白不满意,随时可以将他从现在的位置上换掉。

肖图白点头道:“做的很好,那些契约奴的住宿,可有安排?”

将岸胸有成竹道:“下官准备先向兵部,购买一些军用帐篷,让流民暂时在帐篷中居住一段时间。与此同时,组织流民伐木、烧砖,去建永久性的住宅。帐篷方面大约要1万两银子,如果新建六千人的永久性居住点,至少要六万两银子的开支......”

肖图白点了点头,说道:“嗯,知道了!安置流民后,尽快让流民投身工作。在明年春耕之前,要将葛沽荒地给开垦个几十万亩出来!”

葛沽地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荒无人烟。在兵营重新启用之后,稍微有了一点人气。

不过,周围六七十万亩的面积,都是没有村镇的。

见到如此,肖图白索性以10万两的价格,直接将大约50平方公里范围的荒地,一口气从天津兵备道和天津巡抚衙门手中买了下来。换成明朝的田亩数量,则是达到了75万亩之巨。

肖图白买下这些土地,是准备垦荒、种田。

历史证明,葛沽荒地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如果,这些荒地被开垦出50万亩农田,一年至少能够创造价值几十万两银子,甚至是几百万两银子的经济效益!

对于这些荒地的安排,肖图白准备种植高产的美洲作物。

美洲高产作物中的马铃薯,在万历年间,荷兰人从海路经天津带到北京,将这种海外的作物,作为贡品献上。

而明朝时期,马铃薯一直是当做是宫廷御用食品,在皇庄中少量的种植。物以稀为贵,北京市场销售的马铃薯,价格也达到每斤60文。一斤马铃薯能换两斤大米、或者是五六斤粗粮。

另外一种高产作物——红薯,最初被马里拉的西班牙人当做珍宝一般,秘而不宣。福建商人冒死将红薯从马里拉引进中国,在中国福建种植成功后,结果却被农民当做猪食,用来喂猪!

而在天启年间,大明首席农业科学家,徐光启大人大力的推广红薯种植,因为地方政府为讨好徐光启大人,速于求成强行推广红薯,引起百姓拒种。最终,推广红薯也就不了了之,再也没有地方官吃力不讨好去推广这种高产作物了。

对比了马铃薯、红薯的不同待遇之后。肖图白果断的决定——种植马铃薯为主!

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80章 虏变(二)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104章 总督(二)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83章 暗流(四)第49章 皇家布第136章 送别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103章 总督(一)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175章 买办(一)第219章 整风第179章 游街第9章 皇家新军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266章 钻床、锯床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第153章 迁都之议(三)第241章 问策(三)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04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一)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265章 重农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183章 暗流(四)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79章 虏变(一)第92章 葛沽的规矩(一)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04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一)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72章 丰收(三)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32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第11章 射击训练第136章 送别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54章 党报(一)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167章 皮岛海战(二)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79章 游街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135章 布局(二)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9章 皇家新军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241章 问策(三)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