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

南方的秋天很是炎热。

让人感觉,似乎夏天从来没有离开过。秋天只是夏天的另外一个写法。

不过,离开宁化县,或者是翠江镇。其实这县衙就是在一个镇子上,这个镇子也没有因为有县衙,从而比另外的一些镇子大多少。

都是一样的凋敝。

李东阳准备选择的下乡的目标,就是当地的有名的大家族,黄家的地盘。

李东阳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却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在当地各家族之中,黄家是最大的家族,即便是到了现代,黄姓也是宁化县之中的大姓。但是大姓并不意味着强。

反而因为黄家太大了,内部分裂为好几个堂,说起来是一姓,但是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比不上陌生人。

而剩下的几个大家族,比如李家,宁家。

这些大家族,要么就比较团结,要么就是心怀犹豫,比如说李家。李家虽然是大家,但是人丁也不多,但是在教育之上,却是不遗余力。

李东阳收下的弟子之中,就有近一半是李家的人,也算是李东阳的拥护着,这或许也是因为李家的田宅都是县城附近的。

对于那些小而坚的大家族,李东阳不好轻易下手。恐怕激起民变,而黄家就不一样了,虽然大,但是内部一团散沙。

反而不如一个小家族。

而且影响力大,只要拿下黄家。

其他的家族,也就不敢违抗朝廷命令了。

李东阳之所以如此谨慎,就是因为他这样的举动,近乎将这些家族包揽赋税的特权给废除了。

这里的油水之多,不用细说,就可想而知。

只是李东阳做出如此布置之后,事情还是并不是太顺利的。

宁化县中沙村。

“大人,这不合适吧。”一个干巴巴的老头,略带小心的看着李东阳,目光偷偷的从眼皮下面渗透出来,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李东阳,他就是这一带的粮长黄通,说道:“向来就没有这个规矩。”

李东阳说道:“而今县里面改新规矩了,怎么不能啊?”

“明天你只需带人来,一家一户的,我带人在村子里面收粮食,怎么不行吗?”

“自然是行的。”这个干巴巴的老头,说道:“大人,就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办吧。只是这些人?”

李东阳说道:“附近不是有一个大庙的,不用你招待,我们就去哪里休息一晚上吧。”

李东阳这一次将人全带来了。

毕竟李东阳不可能每一次都下乡,今后这些事情,还是分配给这些吏员来办的。

李东阳这一次带人下来,是心中有培养的想法。

等这些人熟悉了宁化当地情况,李东阳就能在宁化县城之中做其他的事情了。

这边交代过之后,李东阳就带人来到这一座破庙之中。

说是破庙,其实是一座佛寺,不知道何年月所建,也不知道何年月废弃,三进的院子早就凌乱不堪。

所有的房子都开了天窗。

不过好在地基还在,有这地基打帐篷就容易多了。

韩铁城毕竟是将门出身,对这种事情最熟悉不过了。他很快就搭好帐篷了,他心中有些疑虑,立即去找了李东阳。

李东阳对韩铁城还是很器重的,毕竟说起来他们也算是乡党,韩铁城也是北京长大的。

李东阳见韩铁城来了,一手卷着一本书。说道:“铁城,你有什么事情吗?”

韩铁城说道:“大人,今日看黄家的情况有所不对。”

李东阳有些奇怪说道:“有什么不对吗?”

韩铁城说道:“黄家太富了。”

李东阳有些奇怪说道:“你说黄家太富了,怎么可能?”

李东阳从来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虽然说李东阳家中,并不算是富户,但是他毕竟是进士出身,见识过不少豪门大富。

对中沙村之中的这些富户,根本不怎么在意。倒不是李东阳看不起穷人,而是作为一个从天下最富饶的地方出来的人,他不会刻意去分辨黄家的财产情况。

就好像一个亿万富豪,不会刻意去注意打工人的工资。

但是韩铁城却不一样,他是小吏出身,是见识过大多数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他来之前,也查看过黄通家里的田地数量。

与黄通表露出来的财力,一点也不相符。

李东阳也不是傻子,他细细想了想,也感觉不大对,但是他沉吟片刻,说道:“看来粮长这个位置,给了黄通不少的油水。只是朝廷做事,从来是但从我令,既往不咎。”

李东阳微微苦笑,说道:“也咎不起来啊。”

既往不咎,其实也是一个无奈的办法。

真要细细追究,天下所有数千个粮长,都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些人都是朝廷在民间的根基,将这些惹急了,那也是要出事的。

要知道,邓茂七起兵之前,他的身份也不过如此。但是邓茂七就能振臂一呼,从着云集。再说邓茂七起兵之地,与这里相差不过数座大山而已。

李东阳怎么当做没有看见。

韩铁城说道:“大人,我倒不是觉得这个,我是觉得这个黄通,是一个杀人老手,恐怕对大人不利。”

李东阳哈哈一笑,说道:“你多虑了,黄家还不敢杀官,再者,他或许是山中打过猎的,怎么说人家杀过人的。”

韩铁城只能无奈一叹。

说起来,韩青死后,韩家算是没落了,但是韩青当初的人脉还在。比如杨信,范广,都派人探视他们母子,还有韩青一些亲兵,也教授过韩铁城武艺。

如果不是韩铁城母亲死活不愿意,他应该是武学出身,甚至而今在军中,应该能混一个官职的。

说起来,比起小吏的事务,他更习惯于杀人。

一个人杀没杀过人,会有一种很玄妙的气质变化。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只是一般人却以为是故弄玄虚。

韩铁城心中一叹,暗道:“不管怎么说,我都要警醒一点。”

就在韩铁城提醒李东阳的时候。在黄家祠堂之中,黄通挺直了腰杆,正在给黄家列祖列宗上香。

一举一动有板有眼。如果李东阳看见了,决计不相信,这里的是之前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黄通黄粮长。

黄通上完香之后。转过身来,说道:“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在他身后,十几个男人站着,都是黄家这一系的各房话事人。

“决计不能让县太爷真细查,我黄家是经不起查的。”一个头发花白的黄家话事人说道。

一时间,引起了很多共鸣之声。

山高路远,在这一片他黄家都是土皇帝地,即便是交税,下面的人也要先交给他,然后他再交给县里。

其中上下其手,是寻常事,看中了什么,就借口催收赋税,将人弄的家破人亡也是有的。

甚至可以说,而今这一带都是黄家的人的天下。

杂姓人的人连呼吸都错的。

黄通作为族长,对黄家人还有一点点的温情,对于外姓人更是不讲一点颜面了。

当然了,正如李东阳所言,这样的事情,大明天下何处没有?朝廷不可能因为这一点点的事情,治黄家的罪。

黄通未必那么清楚,但也是有这种感觉的。

问题是黄家的事情,未必就这一点点的事情。

从土里刨食,才能弄多少钱,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黄通自然是想办法搞横财,搞夜草了。

黄通年轻的事情,从宗族之中抽调了很多好手,就在福建到江西的山道之中,伏杀商旅。

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序章 我, 朱祁镇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