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

朱祁镇也算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朱祁镇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不一样。

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朱祁镇一些想法,在儒家语境之中,并没有太好的评价。而于谦却是一个节操满满的人,是儒家语境之中的正人君子。

并非没有权变之道。

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决计不会妥协的。

甚至而今朱祁镇与于谦的合作愉快,朱祁镇担心是不是杨士奇做了于谦的工作。

朱祁镇为了确保自己的政策能推行下去。必然是一个强势皇帝,不要看,朱祁镇在杨士奇面前客客气气的。

并不意味着,朱祁镇对杨士奇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是而今杨士奇对朱祁镇已经没有威胁了。风烛残年的杨士奇已经没有年轻的心劲了,杨士奇的内阁也随着三杨的身体状态,权力也慢慢衰弱下去了。

而今的杨士奇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弱势首辅。

看似强盛的姿态下面,隐藏着一个不堪重负的老人。

如果于谦上位,却绝非如此,一个强势皇帝与一个坚持原则的首辅,彼此之间,必然有激烈的碰撞。

太皇太后不知道有没有仔细听,说道:“也是。”

朱祁镇说道:“娘娘,孙儿而今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请娘娘指点迷津。”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说道:“皇帝,而今我指点不了你。我深宫一妇人。能维持祖宗江山社稷不倒,已经足够了。”

“我治国之策,皇帝是看不上的,又何必来问我?”

朱祁镇听出了太皇太后心中有气,立即跪下说道:“孙儿不孝,让太皇太后失望了。”

太皇太后见状,微微一叹,一手将他拉起来,说道:“起来吧,我不是真生气,真生气的话,你准备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出手了。”

“我总就不是太宗,也不是仁宗。治国之道,我哪里知道啊,我所知道,其实就是萧规曹循而已。这些问题,我不是不知道,只是我顾虑太多,而今江山交给你手中了,你来问我,该怎么做?”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你不是已经见过了。”

“而今即便我再说一遍,你会听吗?”

太皇太后是怎么治国的?其实就是依赖内阁群臣。

从宣德十年到正统四年,太皇太后一直秉承两个原则,一个是罢一切不急之务,修养民力,不管什么事情,能不动就不动。

另外一个就是信任内阁,让内阁放手施为。

但是朱祁镇对于这一些根本不能忍受。

他很清楚,他不是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看似什么都没有做,那是太皇太后能站得住脚。

但是他真正亲政了,却什么也不做,等太皇太后去后,下面的大臣,真能让皇帝变成垂拱而治。

在权力之争上,从来不讲情面的。

这还是仅仅是太皇太后与朱祁镇本身权威上来说的,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有心无力,但是朱祁镇带着后世记忆,又有年轻的体力。正是志气勃发的时候。

怎么肯用如此保守的政策?

太皇太后不知道是惆怅,还是伤怀,说道:“我老了。今后的路要你一个人走了。你自己回去想想吧。”

朱祁镇愣了一会儿,说道:“娘娘,孙儿明白了。”

朱祁镇行礼退下去了。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镇远去的身影,暗暗点点头,她对朱祁镇的表现还是比较欣慰的。

在政治上,很多方面还是很稚嫩的。但是有一股想做事的想法,为人又非常自律。身边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莺莺燕燕。

每日批阅奏折,从来没有断绝过,即便生病挤压了,第二日一定也要看完。

又能听得了人劝。并不固执。

想来江山放在他手中,或许不会多兴旺,也是一个守成之君。

即便有犯一些错误,也无关紧要,毕竟祖宗留下的根基厚实,一次两次挫败,是动摇不了大明根基的。

太皇太后随即让侍女将刚刚朱祁镇看得那一副画像拿了过来。

太皇太后细细打量,心中暗道:“皇帝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子嗣了。早些有子嗣,将来皇家也安稳多了。”

“将这一副留下吧。查查钱家的底细。”

“是。”一个女官说道。

朱祁镇回到乾清宫之后。也无心看奏疏。心中乱如跑马。如果能安定下来。

半夜忽然坐起,大喊道:“掌灯。”

随即朱祁镇披衣而起,来到大殿之中,而今是秋冬时节,天寒地冻,王振急忙过来,说道:“皇爷怎么了?”

朱祁镇一边整理衣服,一指一面墙壁,说道:“将这一面墙壁给朕清理干净。”

“是。”王振立即让人书架,瓷器,等乱七八糟的装饰品给撤下来的,只剩下一层布幔,但看朱祁镇还不满意,随即将这一层布幔也扯了下来。

露出用生石灰涂过的墙壁。

不过,因为工匠的不同,即便是用生石灰涂过的墙壁,也很是平整,虽然比后世的涂料差不少,但是却与六七十年代的墙壁差不多,一点开裂都没有。

朱祁镇坐在书桌上,让下面的人用上好的宣纸,裁成一片片的。

随即朱祁镇在这些纸片之上,写下一个个问题。

麓川,广西,松潘,西北,青海,宁夏,河道,奴儿干,朝鲜。又有马政,卢沟河 ,海河,漕运,海运,黄河,淮河。还有赋税,江南重赋,卫所缺额,将领青黄不接,马政,吏有封建。地方豪强,流民。开海。

朱祁镇一个接着一个写出来。一时间不知道写出了多少。

令王振用浆糊贴在墙壁之上。

风轻轻一吹,无数纸片在墙壁上,上下起伏,一个个好像在招手一般。

朱祁镇就在这面墙壁之上,来回踱步,面色僵硬,一句话不说。恐怖的气压压在乾清宫之中,让所有的宫女太监,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个。

王振也不敢上前多说一句话。

朱祁镇忽然想到什么,就令王振将上面的纸条挪移位置。有时候刚刚挪好,朱祁镇就又改变注意了。有时候忽然想起什么了,又写出来,让王振贴上去。

王振都忙不过来了。

不得不将叫进来两个不识字的小太监帮忙。

等鸡鸣时分。

朱祁镇已经将上面的事情整理出一些头绪了。

一个瓦刺的纸条,放在中心,外面放射性的贴着无数纸条。

如兀良哈,西北,马政,青海,哈密,等等。

朱祁镇意思很明显,瓦刺是一个关键所在,想要解决瓦刺这个问题,就要解决瓦刺这大问题周围不知道多少小问题。

朱祁镇叹息,缓缓走上去。从瓦刺这些问题之中,撕下来一个纸条,亲手沾了浆糊,贴在另外一片空地之上。

随即朱祁镇不假手他人。一个个将墙壁上其他纸条挪移过来。

比如卢沟河,天津,辽东稻田,北京城墙修建,三大殿,京营。吏有封建,河北建省。等等问题都放在一起。

朱祁镇后退了好一几步,看着满墙的纸条。最大一团是瓦刺,其次是赋税,然后是卫所。而最小一团,就是朱祁镇看看标出来。

朱祁镇这一次,没有写在纸条之上,而是用毛笔写在墙上:“京师根本。”

随即朱祁镇说道:“王大伴,将这一堵墙壁给朕罩上,任何人都不许观看,私自窥视者斩。”

王振连忙说道:“是。”随即问道:“皇爷可是免早朝?”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不行。”

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章 父子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