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

思机发之死。

也敲定了这一次西征最后的胜利。

方瑛打出了漂亮一战,但是并没有挽回孟养的处置。

这样的情况之下,襄王自己想要确定既定事实,那就是将孟养归于我襄王直辖,如此一来,襄王北方就无忧了。

麓川之东,乃是云南。朝廷直接控制区。

而西北地区的孟养一拿下来。以北方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相交的重重雪山,就是襄王做坚实的后背,东,西,北,三个方向无忧,就可以横马南下了。

但是王骥一口否决了襄王的想法。

王骥对自己的位置拿捏的很准,他并是襄王的大臣,他要的是南疆的稳定,而不是襄王的利益。

一旦襄王后顾无忧,滋生野心,将朝廷牵扯到南疆的战事之中,这不是他的使命。

襄王见此,也只能望而叹息了。

虽然思开番成为了孟养宣慰使,但是在大军撤军的时候,孟养作为这一代中心城市的地位也不复存在了。

思开番麾下能动用的不过千余人,而思家残部成为一盘散沙。

而襄王本部人马也不过三个卫,一万五千战兵。再加上麓川本地粮草支撑,襄王觉得他下次单独动兵,人数决计不看能超过一万的。

所以,他想将孟养地区一点点的吞进去,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甚至要花十年时间。

即便如此,孟养善后事情,也要一段时间。

王骥召集各地土司,于孟养开会。重新划分各地的地界,各土司有矛盾,王骥也主持公道,也做过几样存亡立绝之事。

王骥在大明平麓川,灭孟养的兵威之下。王骥用娴熟的政治手腕,将这些土司揉扁捏圆。而缅甸蟒氏忽然发现,他似乎变成了众的之矢。

缅甸在众土司之中造出的舆论,也被王骥轻而易举的平定下来,所有土司都相信,襄王被封到这里,其实并不是朝廷想要吞并他们,而是襄王得罪了当今陛下。

只要他们安安分分的朝廷是不会动他们的,毕竟以大明之富看不上,他们这一点产业。

但是有一个人却看得上,那就是失去麓川制衡的缅甸。

缅甸蟒氏想与王骥玩这些合纵联横之道,是以为王骥没有读过战国策,这些都是中国玩剩下的。

王骥这样的思想主动之下,在划界之上,明显是屈缅甸,而将缅北一些小土司壮大了。

面对朝廷大军,缅甸只能咽得下这一口气。但是今后会怎么样,但是数年之内,孟养之盟建立起的南疆政治关系是不会崩溃的。

而襄王在参与孟养之盟后。就立即快马加鞭,立即回京。

而比襄王先一步到京师的,乃是王骥的奏疏。

朱祁镇先看了奏疏,心中叹息一声,暗道:“王骥在云贵总督任上,的确有些屈才。”

王骥在他的奏疏之中,对缅甸日益强大的趋势做出了判断,并断言缅甸的野心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缅甸蟒氏的实力在,他们迟早会吞并各地土司,拥有南方。

而朝廷如果直接干涉,这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王骥用很长的文笔,来描述从麓川到孟养一路艰险,重重的山峦,连绵不断不见天日的热带雨林,还有一些毒蛇蚊虫,气瘴时疫,等等。

朱祁镇很明白王骥的意思,那就是王骥委婉的劝谏,想让朱祁镇打消对南疆的野心。

这些文字,虽然不一定不是实话,但是就好像是李白写蜀道难一般,极尽夸张之能事。还算不上欺君。

但是如此朝廷对此没有作为的话,南疆各土司都不会为朝廷所有,而且不为朝廷所有,还是小事,毕竟说实话。大明很多文官,也看不上缅甸名义上的统治权。

王骥担心,缅甸势大会如麓川一般,北上侵犯云南。

毕竟,在大明眼中云南是边地是穷省,但是在南疆很多土司看来,云南就是一等一的好地方了。

王骥下面开始拍马屁,对朱祁镇封襄王与麓川之事,大加赞赏,甚至他说是秉承朱祁镇之意,决定让襄王成为南疆各土司的盟主。用襄王牵制缅甸。

襄王弱则朝廷加以支持,如果有襄王在一日,南疆就安定一日。

如此一来,中南半岛西部,包括老挝,泰国,缅甸,乃是孟加拉一部分地区,未来的模式就被王骥确定了。

孟养之盟,能维持多长时间,不好说,多则十几年,少则五六年。在缅甸打破孟养之盟后。

就是两强并立。无数土司各自站队局面。

缅甸乃是传统强国被元朝灭了一次,再次兴起起来,襄王虽然根基浅薄,但是背后有大明朝。自然有一些追随者。

而且襄王不管怎么说,乃是朝廷亲藩,朝廷一定会加以扶持的。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也就是而今云南省变成的腹地,不再面对外围土司的威胁,而云南境内的土司,就可以好好整顿了。

忠心朝廷的,可以派给襄王,让他们跟着襄王打仗。毕竟很长一段时间,土司这个制度是不可能灭绝的,特别是在中南半岛之上。

既然都要人当土司,何不要一些出身与云贵的土司。

在王骥的计划之中,有襄王在麓川,云南整个居民都盘活了。而且最合朱祁镇的心思,朱祁镇不是有改土归流之心吗?

王骥的政策之中,就有改土归流。

朱祁镇不是有让王骥稳定南疆之心吗?

看王骥的政策之下,即便南疆有战事,也是襄王与缅甸之间的战争,朝廷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

即便襄王危急的时候,不过时候拨些钱粮即可。

最少一二十年之间,如麓川这样的强大的格局势力,是不会再有了。

对于将来与瓦刺之间的战争,不管打成什么样子,都不用顾忌南疆的问题了。

王骥这种手笔,绝非寻常疆臣能够做出来的。再加上兵部尚书柴车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了,朱祁镇心中更是有了将王骥从云南调回来的心思。

但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一来,不管王骥说的天花乱坠,这还是一个蓝图,朱祁镇不知道换了人,这个蓝图还能不能执行下去。

所以,王骥表现的越好,越应该在云贵总督任上。

二来,前番与杨溥谈兵部尚书的任命,杨溥从头到尾都没有说王骥什么事情,可见杨溥其实并不希望王骥回来的。

朱祁镇而今指望杨溥主政,自然要给杨溥一个面子。

三来,朱祁镇还要考虑王骥的政治主张。

无他,王骥乃是杨荣的衣钵弟子,杨荣的主张,朱祁镇也知道了,王骥更是杨荣这个主张的执行者。

大明开国以来,王骥是第一个以文臣身份掌管帅印之人。平定西北之乱,也不能说打得不漂亮。

朱祁镇其实一直在想杨荣的意见。

杨荣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对朱祁镇的政治影响力,却越发深厚,特别是杨荣对勋贵深深的不信任,觉得他们不足以成事。

要以文官掌兵,武将作为爪牙之臣就行了。

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杨荣作为宣德一朝对兵事最了解的人,号称天下兵甲皆在其腹。宣宗皇帝遇见兵事第一个问的就是杨荣。

而杨荣有这样的主张,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朱祁镇越发了解下面卫所的猫腻,越发觉得杨荣的意见有正确的地方。只是朱祁镇却不可撇开勋贵集团了。王骥回京,恐怕让有些人胡思乱想。

所以,王骥还是在云贵总督任上,坐上几年吧。

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七十章 诸子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四十章 舆情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三章 都掌蛮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七十章 诸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