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

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

大明九边独重大同,如果放在整个大明三百年,或许,并非正确的。但是放在明前期这个历史时代,却是正确的。

即便独重大同,而大同的防御体系,也是一个基于攻势,而不是守势的防御体系。

如果放眼整个大明九边,同样是这样的。

朱祁镇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明朝的武力巅峰,并非永乐一朝,而是洪武一朝。

在此之后,大明军力一直走下坡路而已。

这种军力衰弱,或许在永乐年间并不是太明显,但是到了他这里,上层或许还没有明显的体会,但是前线指挥官,却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了。

这一套长城体系,其实是将从北方南下的敌人,逼到几个战略节点,打一场决战。

如果能野战战胜北方的敌人。这一套体系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看前线指挥官的反馈来看,他们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多大的信心。

朱祁镇看着北京周边的几个通道,都没有做到完全封闭。这也是为什么瓦刺能一口气打到北京城下的原因。

朱祁镇脸上丝毫不显,心中却在反复激荡。

朱祁镇忽然说道::“山西镇就不用说了,说说延安这边是怎么回事吧吗,今年秋天,有千骑进入延安境内,陕西震动。当时卿在甘肃,回程的时候,也是经过延安的,可以为朕说说吗?”

徐晞说道:“是。”

他微微一叹,说道:“说延安,不得不说河套,说起来,延安一向是朝廷内地,而今横遭兵戈之祸,却是因为东胜卫内迁。”

“所谓之河套,就是黄河北上几字形的河套,这一片地方,多为沙漠,北为三面临河,南下正对延安。”

“西边是宁夏,东边乃是东胜卫。”

“一般来说,鞑子不会从北方南下,因为要横渡沙漠,非其所能,唯有从东西两侧进入,宁夏围他们过不去,而东胜卫这却是可以渡过的。朝廷裁撤东胜卫,河套就出现一个缺口,这也是鞑子能够进入的原因所在。”

“延安也开国之战后,第一次遭遇鞑子,故而处置有些失措。”

朱祁镇想着河套,忽然点在东胜卫原来的地方,说道:“这里是那个部落?”

徐晞看了看,说道:“乃是瓦刺一部。”

朱祁镇伸手拿了一根朱砂笔,又在河套这里圈了一下。

这都是朱祁镇决定要解决的问题。说实话,朝廷的战线已经很长了,从辽东,宣大,甘肃,宁夏,好几个方向,朱祁镇不想再多一个陕西战场了。

每多一个战略方向,不仅仅是代表着更多钱粮的消耗,还有本地百姓的痛苦。所以既然之前鞑子或者说瓦刺,并没有注意到河套之内,朱祁镇并不想让他留心这里。

所以重新东胜卫,封死河套东部,也是朱祁镇必须做的事情。

朱祁镇对宣大还是比较熟悉的,他最不熟悉的就是西北方向了,朱祁镇说道:“说一下,西北几个军镇吧。”

徐晞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西北宛如异域,陛下可知道西夏?”

朱祁镇说道:“当然知道了。”

徐晞说道:“陛下可知道,西夏之亡,传言西夏太妃伤了成吉思汗,故而蒙古对西夏大开杀戒,西夏故地千里无人烟,而西北数镇,正西夏故地也。”

“国朝岭北之战,分三路北伐,其中就以冯胜攻甘肃。所过之地,望风而降,结果,岭北之战失利,中山王且战且退,丧兵不少,岐阳王数失马匹,战将折损无数。唯独当时冯胜一路,全师而还,并将西北人口迁徙一空,也不过十五万口而已。”

“即便洪武以来,大兴屯田,迁徙不少卫所,西北实在是人丁不丰。”

人这东西,杀起来很容易,但是繁衍起来,却不容易了。

如果说宋夏百年战争,是严重摧毁了西北的生态,那么元朝对西夏的大屠杀,更是将西北杀成一片白地。

虽然已经是二百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元朝明显不是一个会休养生息的朝代,也就是西北的恢复,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再加上西北生态破会,而今又是小冰河期,整体气候偏冷。

西北人口的恢复,一直是相当的难的。

这个时代,没有人口,就没有一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的政治生态,如果朝廷立都长安,对西北的态度,就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今却是北京。

故而西北闹出的乱子,再大也危险不到朝廷。

会何必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在这种地方屯田,在这种干旱缺水的地方屯田。花费之大,是可以想象。

甘肃屯田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水利工程之上的。

不算政治仗,单单算经济仗的时候,都不是划算的。

徐晞说道:“宁夏还是算好的,一过兰州再向西,就见到了黄沙侵袭,几乎连成一线,甘肃一镇,几乎都一条直线,就在祁连山北路,靠着祁连山上雪水融化的几条河流屯种,向北是黄沙,向南是山峦,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

“乃就是兰州以西,庄浪卫以东这一带,常常有鞑虏潜越。”

朱祁镇一时间想不明白,这一带有什么不对的,徐晞见状,伸出手指从地图上划了一道,朱祁镇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这一条,直接连通了西宁与草原。

也断绝了甘肃镇与陕西的联系,如此一来,甘肃镇就孤悬于外了。

朱祁镇自然知道,草原民族包括瓦刺在内,在正面作战攻防战上,未必能打得过明军,而且从兰州,也就是兰州中护卫到庄浪卫。也是一个城堡挨着一个城堡。

但是朱祁镇依旧觉得后背有一丝冷汗。

为什么如此?

因为此刻瓦刺的主力就在哈密。

可以说瓦刺西进,在正统七年就已经成为现实了,不过,瓦刺与哈密之间打了好几仗之后,哈密已经向朝廷求援了。

而今朝廷之上最大的事情就是这一件事情。

甘肃镇最西就是嘉峪关,嘉峪关外就是关西七卫,关西七卫之首,就是哈密。

关西七卫其实也不老实,有劫掠商人贡使的行为,甚至没有粮食吃了,也不是没有劫掠过甘肃,与甘肃镇打过仗。

朝廷之中主体意见,是不想救关西七卫。但是朱祁镇心中却不这么想,今日放弃关西七卫,明日是不是要放弃青海番卫,后日是不是要放弃奴儿干这些卫所了。

一步步放弃,将朝廷的屏障都拱手让人,且不说,朝廷的威信损失,单单是每让一步都会让瓦刺强大一分。

瓦刺的强大,最后还是落在朝廷身上。

但是看着徐晞简简单单划这一道线,朱祁镇就好像看见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歼灭战。

如果朝廷要救援关西七卫,只有一条路线,不是别的,就是沿着甘肃镇,也就是祁连山北麓前进。

而这一段,却是一个缺口。

距离西宁不过几百里而已。

朝廷对青海的统治,也是因俗而治,换一句话,那都是一些土司而已,这些土司很多都是从元代遗留下来的 。

且不说,朝廷大军从北京开往西北一路消耗,单单说,瓦刺真拼命卡着这一条路,几十万大军能在甘肃镇,这种狭长没有纵深,缺乏粮食的地带,能待多长时间。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可能,但是却足够朱祁镇夜不能寐了。

朱祁镇心中叹息一声,支援关西七卫的想法,也慢慢淡了。只是对于西北的危机,朱祁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四十章 舆情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