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

第七十七章有惊无险

怎么办?

赵新看着满目浑浊的黄河水,荡天击地,将目光之中所有的景物都排斥出去了。

无数想法在赵新心中汇聚。最后赵新咬着牙,说道:“传令下去,所有人都坚持河堤,何处决堤,我要何处人头,我就在这里。”

“不管北岸与南岸何处决堤,我就跳入这黄河之中,与尔等同死。”

“你们都想想,大堤后面是哪里?是你们的父老乡亲。”

赵新解开蓑衣,一身大红官袍在风雨之中,尤其明显,就好像是刚刚在波涛之中闪过一丝生命的红色。

赵新也知道,这样做。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这个时候,做什么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泄洪,抱歉,在这个时代的通讯环境,不过是怎么做,都是一场赤裸裸的屠杀。无非是人多与人少。

黄河以北,山东百姓是人,黄河以南到淮河之间的百姓就不是人了吗?

赵新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决断。

而且河堤岌岌可危与决堤之间也是不好判断的,有时候看河堤岌岌可危,但是或许就撑过去了。

有时候看河堤安安稳稳的,很可能就渗透管涌,以至于不可收拾。

赵新不知道那一个做最好,但是他却知道,他此刻下令扒开一段堤坝,他下半辈子都会问自己,当初如何不决堤行不行?

而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的。

而今坚守,最坏结果,不过一死而已。

比起,这种残酷的决断,死本身并不是一件很坏的结果,葬身黄河之中,今后的种种惨剧,就不用管了。

赵新固然觉得自己有些不负责任,但是心中却有一丝快意。

赵新如此,让下面所有壮丁都是咬着牙拼命干了下去。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之中,几乎所有男人,不分老少哪怕十几岁的孩子都光着膀子,这或老迈,或稚嫩,扛着袋袋土,还有大大小小的木框,上面装满石头。已经数十米宽,厚厚草席,一层层的铺在堤坝内侧。

堤坝内侧上面加了一层厚厚的草席,就是为了阻挡水的冲击力,不至于让水直接冲在堤坝之上,将堤坝冲垮。

而一框框石头,一袋袋泥土,就将这堤坝一点一点的加高。

这一是一场赛跑。

与洪水比起来,谁涨的更快一点。

忽然,河水变得平静下来了。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洪峰来之前的平静而已。

几乎一瞬间,狂风大作,刚刚淅淅沥沥的大雨,一瞬间变成了瓢泼之态,天色更加昏暗了,能见度一下子变低。

就好像是黄昏或者是黎明的时候。

半是黑夜,半是白天。阴阳混沌未判。而波涛之声,顿时大了,简直如同滚滚的雷声一般,又好像是什么东西的号角。

“过蛟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声,很多都被吓得瑟瑟发抖。

古老相传,蛟龙深藏在深潭之中,只要在风雨大作的时候,兴风作浪,顺流而下,直奔大海,才能成为龙。

这种从来没有听过的波涛之声,让很多人都以为真的是过蛟。

赵新顺手将自己的佩剑拿了出来,说道:“吾奉天子之命守此河,无知畜生,敢犯天子之境,吾必斩之,天子剑在此,何不速去?”

赵新岂能不知道,这里面没有什么蛟龙,子不曰怪力神。但是赵新自己明白是没有用的,百姓不明白。

给他们解释,也是解释不通。

只能顺着他们的想法来说,而且在儒家学说之中,其实并不是太反感这些神神鬼鬼,所谓圣人设神道以教民。

所以一些因果报复之类的故事能帮助官员治理百姓,他们也是用的。

古今民间故事,似乎皇帝与大臣都有神奇的力量,其实并不是他们真有神奇的力量,而是这些神神鬼鬼的一部分,都被儒家改造过了。

赵新也是如此。

他要给百姓壮胆,却没有什么时间给百姓解释这不是蛟龙的吼叫。

赵新哪里有什么天子剑,巡抚出巡也不过是王命旗牌。而且不是每一个大臣都有的。而且赵新即便是有王命旗牌,也不敢带在这里来,一旦出了差错,丢到黄河里了,赵新也是吃不消的。

有赵新壮胆,百姓都装着胆子继续加固。

在风雨之中,黄河水几乎满溢一般,一层层的冲击着堤坝,一波波的向上涌动,不住的刷新自己的记录。

赵新坚持不穿斗笠蓑衣,就是让人知道,他大明河南巡抚,还堤坝之上。

只是他毕竟老了,是六十岁一老翁了。

他已经在堤坝之上坚持了好些天了,早已疲惫不堪,不过咬着牙硬撑而已。下属见状,只能为赵新搬了一把太师椅。

赵新就坐在太师椅之上。

他浑身湿透,黄河水也一层层的翻涌到了赵新的脚下。

“大人,这大堤守不住了。”一个官员几乎是扑到了赵新的脚下。浑身湿透,就好像是一个落汤鸡。他扯着喉咙喊道:“大人,速走。”

赵新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赵新他所在的地方,并非堤坝最里面,想想就知道,他一个六十岁的老翁,即便是去最前面,又能做些什么啊?

他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一带河堤最高处。

在这里,他可以将十几里内的动静,一览无余,也可以大部分百姓抬头,就能看见他。

这也也被水扑上来,也就是说明了,只需这河水再加高一两寸,恐怕就要满堤了。

而满堤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河堤南边,其实已经有相当地方内涝了。

黄河所谓之地上悬河,绝非虚言。河堤所在之处,不仅仅是这附近最高处,甚至也是开封府北边最高处。

甚至要比开封城墙还要高出不少。

所以就堤坝南边,已经有一大片积水,最深处已经过一米了。

谁都知道,这里的积水对堤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如果漫堤了,也就是大堤内外都被水泡了。

如此一来,这大堤很容易被被泡软了。

更不要说,加固的大堤其实并不是太坚固,被水一冲,最容易垮掉的。而且一垮就不是一处。赵新淡淡的说道:“你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回去。否则不要怪我不见情面了。”

“大人,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赵新一挥手,身后立即有一个随从出来,一剑刺在这个人心口,随即一脚踹出去,将这个人踹进了黄河之中。

黄河水依旧汹涌,似乎没有在意,他已经吞噬了一条人命。

赵新以如此果决的态度,坚守在河堤之上。

他不能动,任何人不能动,在这里只有三条路,一条,就是掉入黄河之中淹死,其实已经有不少百姓掉落进去了。

一旦掉进去,或者被水浪卷进去,根本是十死无生。

第二条,就是等河堤决堤,倒是全部崩溃,一起去死。

第三条,也就是唯一能活下去的道理,就是守住堤坝,将黄河这一道蛟龙死死的束缚在两道河堤之间。

但是这一条路的希望有多渺茫,谁也不知道。

赵新在河堤上坚守了三天三夜,终于熬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虽然其中有多次这样那样的问题,赵新擅自斩杀了三名官员。

即便是巡抚也没有将地方官员斩杀的权力,只有上奏弹劾的权力。

赵新终于抓住了这一线生机。这一次汛期平安的渡过去了。

但是守住黄河,几乎是用尽了黄河两岸的民力,但是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强度的支持,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了。

所以,正统十年的夏天,并不好过。

第四十章 舆情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